复山河 第666节

  对比战损的物资,剩下的不足一个零头。

  如此悬殊的对比,谁看了心里都不好受。

  “陛下,敌人太过歹毒。

  在半路伏击运粮队伍,派死士冒充民夫混入营中,知道了我们的粮仓位置。

  在半夜的时候暴起发难,第一时间就点燃了仓库,紧接着敌军骑兵就杀了进来。

  等我军反应过来时,大量仓库已经在熊熊烈火之中化为灰烬。

  大家奋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些宝贵的物资。”

  威远侯开口回答道。

  当忠诚丧失,那就是利益主导一切。

  只要利益给到了位,没什么是不能谈的。

  昨夜向永宁帝汇报的时候,他还想用这个问题咬文官一口。

  在文官们的金银炮弹之下,瞬间转变了话风。

  当然,兵部和户部也承诺了,后期会进行自查,绝不会放过勾结北虏的奸细。

  不过这种内部处理,免不了人情世故。

  最后会怎么处理,全看勾结北虏的是谁。

  “负责看守粮草的将领是谁,为何放任一群民夫靠近?”

  永宁帝皱着眉头问道。

  具体烧毁了多少物资,这是一笔糊涂账。

  军方和文官统一口径,想要调查都无从查起。

  无法进行查账,但追责还是必须进行的。

  不杀一儆百,后续还会有类似事情发生。

  “陛下,负责守卫粮草的将领,昨夜在战斗中殉国了。”

  威远侯硬着头皮回答道。

  交出替罪羊是不可能的,要交也该文官交。

  本质上昨夜敌人能混入城中,还是文官们给的合法手续,不然守军也不会把人放进来。

  “呵呵……”

  “殉国?”

  “这就是说,没有责任人了!”

  永宁帝冷嘲讽的说道。

  按照惯例,这种找不到责任人的,锅就得主帅背。

  眼下的局势,明显是下面的人串通一气,要把黑锅甩给他。

  “陛下,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

  北虏骑兵游弋在外,虽然没有对我们实施包围,但和围困也差不多。

  军中粮草储备有限,一直对峙下去,我们会吃大亏。

  当务之急是赶紧寻找破敌之策!”

  徐忠恩委婉的提醒道。

  连续两任首辅离奇死亡,最大的嫌疑犯都是皇帝。

  下面的文武,都和皇帝离心离德。

  在这种背景下,稳住皇权才是关键,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这次御驾亲征,永宁帝赌上全部家底,现在根本输不起。

  此时不赶紧想办法破敌,那就要完犊子了。

  “诸位爱卿,可有破敌之策?”

  冷静下来后,永宁帝压制怒火问道。

  “陛下,敌军都是骑兵,我们多是步卒。

  若是主动出击,怕是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不如先行撤退。”

  威远侯顺势提议道。

第457章 失败的亲征

  “胡闹!”

  “敌军是骑兵,我们若是此时撤退,岂不是给敌人提供机会。

  稍有不慎,撤退就会变成大溃败!

  臣提议,立即发布勤王诏书,令天下兵马来援。”

  兵部尚书罗文博当即驳斥道。

  撤退是技术活,尤其是在平原地区,大军放弃营寨很容易被敌人骑兵有机可趁。

  历史上有太多在撤退途中溃败的案例,能够顶着敌人骑兵压力平安撤退的,反倒是凤毛麟角。

  “罗尚书,我看你的脑子是进水了。

  军中有多少存粮,你的心里没有逼数么!

  还号召勤王大军,简直就是搞笑。

  大虞的兵马在什么地方,难道你这位兵部尚书不知道。

  敌人这次南下,出动的兵力超过三十万。

  附近的部队,就算想过来,也要敌人答应才行。

  我们撤离有风险,其他部队过来,同样存在风险。

  除了一线的部队外,国朝仅剩的精锐远在两广安南。

  不等汉水侯收到消息,我们就被困死饿死在了原地,援军过来连给大家收尸都赶不上。

  对了,还有辽东镇,他们距离我们倒是不远。

  如果肯出兵的话,应该能赶得上!”

  威远侯当即嘲讽道。

  撤退存在风险,他自然是知道的。

  可有风险,不等于方案是错的。

  军中一共就二十天的粮草,不趁着敌军兵力不多赶紧撤离,后续敌人增了兵,想撤都走不了。

  如果不是有皇帝在军中,他真想冒险和北虏干一仗。

  十万大军对战两万骑兵,除了追不上敌军外,实际上并不需要惧怕敌军。

  大冷的天,北虏一样要安营扎寨取暖。

  骑兵可以灵活移动,但营寨挪动、后勤物资转运需要时间。

  机动性再高,也是要吃饭生火的。

  敌军要围困他们,就不可能把营地放太远,否则包围圈太大,根本兼顾不过来。

  附近适合扎营的地方,就那么一两处地方。

  找到敌军营地位置,大军直接结阵压过去,北虏一样会头疼。

  捣毁敌军营地,烧了他们的战略物资,敌军自己就会撤退。

  何况他们只是骑兵少,又不是完全没有骑兵。

  为了护卫皇帝,营中还有三千骑兵,关键时刻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你……”

  正欲骂人,话到嘴边罗文博又咽了回去。

  论起用兵打仗,他这纸上谈兵的兵部尚书,真心不是这帮勋贵的对手。

  在别人擅长的专业领域,同人家进行辩论,无疑是自取其辱。

  最关键的是他自己也在军中,万一拿出的应对方案错误,导致全军覆没,自己也得跟着完蛋。

  看一众文官的反应就知道,大家明显不想打这场逆风局。

  争夺主导权容易,难的是怎么赢得战争。

  加上党争的主力,大都留在了京中,文官几位阁老也没跟来。

  随军行动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相关衙门的,党争积极性并不高。

  毕竟,要争权夺利,也得到了位置上再说。

  职位相差太远,纵使夺权成功,也轮不到他们当家,犯不着拿一家老小的性命拼。

  “我们现在撤退,其他部队怎么办?”

  见局势不妙,永宁帝皱着眉头询问道。

  御驾亲征大败而归,光朝野上下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没。

  直觉告诉他,勋贵系正在憋大招。

  如果就这么灰溜溜回京,他的权威将遭到严重冲击。

  “陛下,现在只能传令各部,先保存实力为上!”

  镇东侯沉声说道。

  现在战场折损的力量,都是勋贵系的嫡系部队。

  每一次战败,都让他们肉疼。

  可是没有办法,皇帝就不是带兵的料。

  能够主持大局的两位勋贵系大佬,一死一病重,根本无法理事。

  他们这些军中将领,军事素养是有的,但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何况自身的威望也不够,无法令下面的官兵信服。

  冒然上去接管指挥权,那就是对自己、对家族、对整个勋贵集团的不负责。

  正是大家都没有能力收拾烂摊子,永宁帝才能继续执掌大权。

  倘若有人能够善后,勋贵系恨不得现在立即出手,把皇帝给架空。

首节 上一节 666/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