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625节

  或许正是洞察到了他们的弱点,云南巡抚才敢霸着军政大权不放。

  “二叔说的不错,现在这种时候,确实不能再次遭遇大败。

  三叔,且先忍耐一些时日。

  前线损兵折将,我们已经上报给了朝廷。

  陛下是个急性子,无法长时间容忍失败,朝廷的压力下来了,云南巡抚想不交权都难。”

  黔国公孟厉轩笑着说道。

  打小报告这种事,不光文官们能干,武将同样可以。

  甭管因为什么,损兵折将总是事实。

  作为指挥作战的云南巡抚,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国公爷,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以文官们的作风,战场上打不赢敌军,就会考虑谈判解决问题。

  我朝兵锋正盛,先是覆灭了安南王国,接着又占领了占城和真腊。

  汉水侯的大军,现在正逮着暹罗王国狠揍,中南半岛各方势力畏之如虎。

  如果云南巡抚携朝廷的威势,同缅甸人和谈,争取一份体面的停战条约,完全是有可能的。

  若是让他们达成协议,我们不光白忙活一场,还让文官们有了警惕。

  现在朝中局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正是夺权的最佳时机。

  换个时间点,文官掌控了朝中大权,再想谋划可就难了!”

  孟修仁摇了摇头说道。

  文官们只是带兵能力不行,但脑子绝对好用。

  军事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用外交手段。

  汉水侯在中南半岛打的越厉害,这边谈判的筹码就越多。

  缅甸人对大虞内部的斗争了解有限,云南巡抚如果玩儿政治讹诈,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停战是不可能的!

  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倘若现在结束战争,那就一切都白费了。

  何况那帮文官也不傻,这场战争突然爆发,他们肯定有所警觉。

  一旦深入追查,我们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事情一旦被放在了台面上,别说拿回权力,国公府的地位都要受到冲击!”

  孟厉轩略显激动的说道。

  或许对京中的勋贵来说,云南就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

  可对扎根云南近三百年的黔国公府来说,那就截然不同。

  在这里不光拥有大量产业财富,还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旦丧失这片根基之地,去遥远的京师之地发展,他们就只剩下一个空头爵位。

  要不了多久,就会没落下去。

  “嗯!

  战争肯定不能停下来。

  文官们想谈判,我们设法破坏和谈即可。

  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云南巡抚暴毙!

  京中那边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

  六部尚书和内阁诸公一起死了,文官集团都没能翻起浪花,再死上一名地方巡抚,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孟修义一开口,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破坏和谈好说,弄死一名巡抚,可是要命的大事。

  京中的勋贵敢那么干,那是利用文官的谋划,玩了一出将计就计。

  背后牵扯到了文官内斗,并且争取到了外戚和太后的支持。

  厂卫查到中途,都不敢继续。

  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旦揭开了真相,各方都没法收场。

  相比之下,弄死云南巡抚看似问题小很多,但这是他们一家的谋划,事先并没有获得勋贵外戚的支持。

  一旦走漏风声,朝廷追责下来,所有政治后果都只能一家扛着。

  “五弟,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我们只是看不惯有人勾结南蛮,出卖大虞的利益,才出手阻拦签订卖国条约。

  同阻止和谈,没有任何关系。

  就算要闹,也是云南的百姓在闹,不是国公府在闹。

  西南多瘴气,巡抚大人不小心染病,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切都是意外,同国公府没有任何关系!”

  孟修远当即怒斥道。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出来。

  阻止和谈是必须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

  缅甸王国没胆子和大虞死磕,如果不是他们暗中出手,仗根本打不起来。

  甚至不需要和谈,除完心中的恶气之后,缅甸那边也会主动罢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再过几个月安南都护府的疆域,就要和他们正式接壤。

  有强邻在侧,缅甸王国最需要的是自保,而不是北伐云贵高原。

  相比之下,还是弄死云南巡抚更简单。

  军政主官一死,黔国公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完全符合规矩。

  “二叔,这种事情,要不和汉水侯商议一二?

  如果能够获得他的支持,后续善后压力会小很多。”

  孟厉轩一脸忐忑的问道。

  杀人容易,善后难。

  封疆大吏意外暴毙,朝廷会严厉追查。

  不需要确凿证据,朝廷只要怀疑上他们,麻烦就会找上门。

  要扛下这些麻烦,光黔国公一家,风险实在是太高。

  如果能够获得勋贵系的支持,哪怕部分勋贵的支持,他们的处境都会好很多。

  “时间上来不及了。

  派人过去交流沟通,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时间,搞不好战争都结束啦。

  何况有些事情,不适合让外人知道。

  泄密问题,无需太过担心。

  朝廷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我们,只要不留下明显证据,朝廷就治不了我们的罪。

  仅仅只是怀疑,我们咬死不认即可。

  现在勋贵集团随时可能重新掌权,那帮厂卫再怎么厉害,也不敢对我们严刑逼供。”

  孟修远摇了摇头解释道。

  在他看来,只要黔国公府能够掌控云南,这些问题都不是事。

  朝廷的麻烦太多,他们这点儿事,还排不进前十。

  纵使皇帝知道真相,也不会为一名死去的巡抚大动干戈。

  ……

第432章 雨季

  京师。

  经过一系列的博弈之后,朝堂终于稳定下来。

  不过棘手的文武矛盾,还是没有解决,只是暂时压制下来。

  没有任何意外,景国良和李原成为了大虞朝,新一届内阁的首辅和次辅。

  这是大朝会上,百官公推出来的结果,连竞争对手都没有。

  文官集团妥协速度之快,超出了各方的预料。

  以往那些喜欢死谏,博取名望的言官们,这一次也闭上了嘴。

  另外三名阁臣,两人出自北方,一人出自浙党。

  作为朝中最大派系的清流党,在这轮竞争中,直接出了局。

  六部之中,他们倒是拿到了三个席位,但依旧难掩其颓势。

  并非清流实力不强,主要是内部派系倾轧严重。

  大家都想推自己人上位,分散了政治力量,以至于在入阁之争中败北。

  最令清流党人无法接受的是,皇帝居然任命外戚担任左都御史。

  在文官的政治鄙视链中,靠裙带关系起来的外戚,比勋贵都要差一个量级。

  可惜反对没用,舞阳侯的死,永宁帝需要给太后一个交代,必须给出一个实权岗位。

  阁臣中勋贵占了两席,再添一名外戚进去,那么内阁就被勋贵外戚联盟给彻底掌控了。

  六部尚书,同样权责重大,永宁帝不敢轻易送出去。

  再往下就到了左都御史,这个岗位掌管都察院和御史台,妥妥的位高权重。

  可惜随着时间的发展,监察百官的都察院,遗忘了最初的权责,沦为了清流手中的党争工具。

  平常时期不是弹劾人,就是在骂皇帝,搞得永宁帝头大。

  趁着朝堂大洗牌的机会,果断选择往里面掺沙子。

  不光左都御史是外戚,右都御史还是勋贵。

  摆明就是想借助勋贵外戚的力量,约束言官们的行为。

首节 上一节 625/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