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588节

  大虞朝的军队,居然又一次不够用了。

  这让此前嚷嚷着裁军的一众大员,很是尴尬。

  幸好朝廷没批准裁军,不然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只能抓瞎了。

  “从京营中抽调四镇,分别进驻山东和山西,以遏制叛军向两地流窜。

  至于陕西那边,只要扼守好潼关,想来不会出大问题。”

  兵部尚书罗泽风当即给出了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群臣都犹豫了。

  京营的力量,早就不复巅峰时期。

  上一次北虏入侵,给京营造成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倒不是勋贵系不重视京营,主要是事有轻重缓急。

  朝廷的财政,优先支持九边,南方平叛的经费都是自筹。

  连带着京营的拨款,也受到了影响。

  一直到战争结束,朝廷财政好转,京营重建工作才提上日程。

  偏偏勋贵系几位大佬都不在,剩下人威望不够。

  在具体执行上,内部经常扯皮,进度非常缓慢。

  现在只能说恢复了人数,至于战斗力几何,谁也说不清楚。

  在北虏随时可能入寇的当下,一下子抽调四镇兵马离开,京师的防务怎么保障。

  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可没有人敢打包票说——北虏打不进来。

  同以往一样,遇上棘手的难题,大家总是习惯性的抛给皇帝。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不同意见的话,那么就这么办吧!”

  永宁帝想了想说道。

  相比群臣,他是最乐观的。

  倒不是心态强大,主要是下面的人喜欢报喜不报忧。

  在永宁帝眼中,帝国现在的局势总体向好,河南叛军只是皮癣之患,翻不起大浪来。

  长城防线早就修复完成,足以把北虏挡在长城之外。

  上一次北虏打进来只是意外,现在边军做好了准备,敌人过来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可在有识之士眼中,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防线看似修复了,可那只是下面人上报的,具体情况谁也不清楚。

  要知道在防线修复过程中,户部的拨款不光打了折扣,拨款也不及时。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的官员能按时修复防线,要么才华横溢,要么就是豆腐渣工程。

  倒不是这些不知后果的严重性,恰恰相反正是他们太清楚后果,才会选择搞豆腐渣工程。

  朝廷限期修复防线,完不成任务是要获罪的。

  上面克扣经费,那是系统性的贪腐。

  掀开盖子,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左右都要倒霉,不如干脆赌一把。

  防线那么长,只要北虏不从自己负责的区域突破,那么这一关就算过了。

第411章 向南

  鞑靼王庭。

  “大单于,各部均已经准备到位,随时可以出征。”

  萨日娜微笑着汇报道。

  上一次南侵,虽然在济南吃了一次亏,但架不住收益高。

  最近几年,他们一直梳理后方,先后征讨了鬼方和高句丽。

  疆域面积扩大了数倍,可劫掠的财富,却没有多少。

  很多战争军事上打赢了,经济上也是赔本买卖。

  为了采购战略物资,他们之前劫掠的财富,此刻也花的差不多了。

  再不发起南征,财政就能够拖垮王庭。

  “鬼方那边呢?”

  呼格吉勒关心的问道。

  吃一堑,长一智。

  上一次在济南铩羽而归,鞑靼高层就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

  靠着搜捕野人,收拢零散的其他民族,鞑靼人口成功突破百万。

  不过这已经是极限,如果继续增加下去,就会主次颠倒。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被赐予鞑靼身份的人,一个个都感恩戴德,可这是建立在鞑靼强大的基础上。

  一旦遭遇挫折,这些人就会成为隐患。

  想要真正完成融合,没有数十年的功夫,很难达成目的。

  在这期间,主体族人不能遭遇重大损失,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为了实现战略目的,就要有一支肯卖命的炮灰部队。

  相较于虞人仆从军和高句丽仆从军,呼格吉勒更重视鬼方这个盟友。

  同为草原民族,鬼方和鞑靼之间的竞争,才是真正水火不容。

  “盟友”的标签,只是为了对抗大虞暂时赋予的,更多时间双方都是竞争对手。

  上一轮南侵结束后,立即出兵征讨鬼方,就能够说明一切。

  现在也不例外。

  为了后方安全,发起南侵之时,肯定要带上鬼方各部一起行动。

  如果条件允许,呼格吉勒不介意让鬼方和大虞两败俱伤。

  “大单于放心,鬼方人口过万的部族,我们全部都通知到了。

  各部对南侵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幻想着南下掠夺虞人的财富,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

  萨日娜不屑的说道。

  对鬼方各部的表现,他是真看不上眼。

  一个个部落族长,满脑子都是利益,完全没有长远战略规划。

  大虞如果真好对付,他们自己就单独去抢了,又岂会叫上盟友。

  带上鬼方各部,既是为了分散敌军火力,也是在借刀杀人。

  无论虞军击杀鬼方士兵,还是鬼方击杀虞军官兵,他们都是胜利者。

  “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传令下去,十天之后出征大虞。

  上一次只是兵临虞朝皇城下,这一次我们要干一票大的,直接占领虞朝京师!”

  呼格吉勒当即下令道。

  甭管计划能否完成,反正大饼要先画出来。

  相较于大草原,大虞实在是太富了。

  强忍着诱惑,几年没有南下。

  除了忙于稳固后方,也是为了等韭菜重新长出来。

  ……

  南京城。

  “河南传来噩耗,叛军围困了开封府。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朝廷近日就会下令,让我们出兵平叛。

  只是南直隶的灾情,也不容乐观。

  大量难民南下,急需船舶进行运输。

  海商们虽然有船,却也不能直接征召,不然会影响关税收入。

  诸位同僚,可有解决方案?”

  舞阳侯一脸严肃的问道。

  搁以往的时候,朝廷缺少船舶,他肯定是直接从民间征召。

  商人的意见,那一点也不重要。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

  关税成为了仅次于两淮盐税的收入,在南直隶财政收入中占据了重要比重。

  朝廷缺钱厉害,皇帝不会允许动钱袋子。

  所以在处理问题上,采取了折中方案。

  各地海商只要帮衙门运送一次灾民,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续的移民问题,主要靠朝廷的水师来完成。

  不过这样的安排,无疑影响了移民输送进度。

  在此期间,不光要为灾民提供粮食,还需要大量的军队过去维持秩序。

  如果朝廷从南直隶抽调军队平叛,兵力就不够用了。

  “侯爷,我们的难处,想来朝廷也是清楚的。

  中原的局势尚未恶化到,要不惜代价平叛的地步。

  困难只是暂时的,水师的运输能力,其实也不算弱。

  加上汉水侯派过来的船队,每月输送十几万灾民,完全不是问题。

  灾民数量不是无限的,等渡过前面几个月后,局势就会逐步好转。

  我们和江南士绅沟通过,他们也答应接收部分难民,预计能安置三十万人。”

  布政使金嘉年一脸淡定的回答道。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明显是认真做了功课的。

首节 上一节 588/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