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581节

  没有了这些强势人物的压制,地方势力必然抬头。

  权威丧失的中央政府,靠几名流官,很难压制一众地头蛇。

  相较于叛军,这些隐藏在体制内的地头蛇,才是最棘手的存在。

  皇帝政治手腕强势,朝廷及时杀鸡儆猴,还能够震慑住地方。

  可永宁帝的表现,着实令他失望。

  万俊辉在首辅位置上好好的,居然因为和皇帝政见不合,就被无端罢免。

  撤换首辅可以,可赶紧换一名得力的首辅补上去啊!

  结果继承人没确立,前任首辅居然在归家路上,被盗匪给杀了。

  儿戏一般的结果,他都无力吐槽。

  ……

  辽东营。

  经过一路狂奔,他们终于抢在洪水抵达前,进入了最近的县城。

  不过跑出来的只是骑兵,步兵还是付出了惨痛代价。

  “五哥情况不妙,大水明明昨天就退了,现在又突然涨了起来。

  这个季节黄河,不应该有这么多水。

  该不会上游地区,遇上了暴雨天气吧!”

  施靖忠忍不住吐槽道。

  过去一年时间里,北方干旱的不行。

  一直到入秋之后,才下了几场雨。

  “八九不离十。

  除了这个原因,我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让弟兄们再辛苦一下,把城墙下面再加固一番。

  一旦让大水入了城,我们可就要吃苦头了。”

  施靖林想了想说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恨死了掘开黄河那王八蛋。

  堵截叛军的大功,眼瞅着就到手了,结果迎来了滚滚黄河水。

  如果不是他反应快,及时下令跑路,大军的损失可就大了。

  “嗯!”

  “五哥,你放心,我知道事情的轻重。

  不过遇上这种事,我们围剿叛军的计划也失败了。

  我看还是赶紧上报朝廷,向陛下说明情况的好。

  否则,等其他部队先上报,我们可就被动了。

  毕竟,在军事部署的时候,山西巡抚可是让我们守住黄河沿线的。”

  施靖忠一脸郁闷的说道。

  为了获得更多战功,对守卫黄河沿线,他们根本没当一回事。

  正常情况下,谁会想不开去掘黄河呀!

  此前叛军也几度越过黄河,来回横跳了好几次,也不见对黄河下手的。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居然遇上了一个疯子,直接来了一个狠的。

  ……

  太和殿。

  早朝一开始,就充斥着伤感的气息。

  看得出来,昨夜的冰雹雨,对大家的冲击很大。

  “顺天府尹,昨夜京中损失怎么样?”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不过他这话,明显是在为难人。

  因为暴雨缘故,早朝被推迟了一个时辰,可这个时间依旧很早。

  衙门中的官兵,都还没有上班。

  光靠执夜的那点儿人,要统计京中损失,没有十天半个月都搞不定。

  “陛下,损失还在统计中。

  昨夜的冰雹雨来的太过突然,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顺天府完全没有准备。”

  宿之诚惶恐的解释道。

  作为新任顺天府尹,他上任就忙的脚不沾地。

第407章 赈灾

  万首辅案尚未查清楚,顺天府已经成了最大的输家。

  为了确保京师安全,朝廷进行了一场大筛查。

  北虏奸细没抓到几个,大小贪官却抓了一大堆,直接把顺天府衙的人员物理清空。

  宿之诚从上任开始,就忙着收拾烂摊子,现在都还没补齐人员编制。

  “废物!”

  怒骂一声之后,永宁帝将目光投向了钦天监。

  “陛下恕罪,臣……”

  话说到一半,钦天监监正就吓的晕倒过去。

  钦天监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可他们终归是人。

  只要是人,就会出错。

  遇上这种极端天气,以往的各种经验,通通都不适用。

  没有提前预测到,也是正常操作。

  大道理谁都知道,可出了事情,就得有人背锅。

  作为直接责任人,钦天监首当其冲。

  永宁帝一个眼神,心领神会的徐忠恩,立即召唤侍卫把人带出大殿医治。

  就算让监正背锅,那也必须要人活着才能背锅。

  “诸位爱卿,可有话说?”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一名监正的份量有限,顶多承担预测天象不准的责任,这场天灾的责任他背不起。

  想要平息矛盾,还需要更有份量的大员站出来。

  “陛下,天象示警,万阁老案必有冤情。

  倘若没有叛徒配合,北虏如何能够潜入顺天府?

  顺天府大量官员畏罪自杀,同样充满了悬疑。

  还有本该护送万阁老归乡的兵丁,为何没有及时到位?

  定是朝中有人一手遮天,掩盖了事情真相!”

  青年御史一开口,就把众人的情绪带了起来。

  把天灾和万阁老案串联在一起,看似玄学了一点,但这年头大家就信这个。

  朝廷刚对外公布调查结果,就引发天灾,这定是调查不公,引发上天震怒。

  “臣等恳请陛下,重新彻查万阁老遇害案!”

  见有人带头开炮,一众清流党人立即跟着响应。

  近乎逼宫的举动,让徐文岳很是尴尬。

  名义上他是清流领袖,实际上清流党内部早就派系横生。

  大家认他这个领袖,无非是想借助他的声望,以凝重人心。

  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各方都有独立的立场,并不受他控制。

  从天灾发生到早朝开启,中间的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串联。

  眼前这一幕,明显是清流各派自发的行动。

  可这些真相他知道,不代表皇帝也这样想。

  彻查万首辅遇害案,看似是在追查勾结北虏的叛徒,实际上矛头却是冲着皇帝来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六家衙门,代表的是文官、宦官、勋贵三大派系。

  三方联合办案,朝中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让这些人一起帮忙捂住盖子。

  能够让三方一起出手掩盖的,唯有皇帝一人。

  看似在质疑调查不公,实际上就是在抨击永宁帝干涉调查,就差明说万俊辉是他杀的。

  如果此时做出让步,那么也无需继续调查,直接下罪己诏就行了。

  别看戏文里,经常出现“罪己诏”,仿佛不痛不痒。

  现在生活中,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

  皇帝的权威,不仅来自于其统治者的地位,更受到了天命和民心的制约。

  一旦下达“罪己诏”,就相当于承认皇帝也会犯错,皇权的神圣性不复存在,天下人不再无条件相信皇帝。

  本来经历了白莲教之乱,统治根基就受到了冲击,再来这么一出,永宁帝的权力就要不稳了。

  作为兄终及弟下的产物,永宁朝可是辅政大臣存在的。

  在皇帝犯错的情况下,辅政大臣出来分摊更多的工作,那也是合情合理。

  清流集团的行动,本质上还是想攫取更多的权力。

  毕竟,先帝任命的八大辅政大臣,现在留在朝堂上的只剩下三位。

  其中两人是勋贵,文官中仅有他们清流一系的独苗。

  削弱皇权之后,徐文岳一个人也镇不住场子,想要主宰朝政,还需要他们这些清流“贤臣”支持。

首节 上一节 581/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