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04节

  高有道听到此话,反应却非常平静,淡淡道:“是吗?”

  拜占庭使望着他,正色道:“正因我们得到这个消息,本国皇帝才派我来到这里,向大食人示弱。也不瞒唐使阁下,我们和大食周围的所有国家,都希望大食跟你们大唐打起来。”

  “贵使倒坦率。”

  拜占庭使叹道:“因为我们很清楚,大食人若是全力攻打我们,我们必将灭国,不仅我们,无论大食攻打哪一国,都能灭其国。可他们跟大唐打,就有可能被你们击败,到时候大食人元气大伤,我们就不用再害怕了。”

  高有道见他如此坦率,不由感到好奇。

  “既是如此,大食人为何会攻打我大唐,而不是攻打别的国家呢?”

  拜占庭使道:“因为大唐没有宗教,呃,准确来说,是没有一个主体宗教。”

  “那又如何?”

  拜占庭使笑道:“您应该也知道宗教之间的争斗吧,我们是罗马正教,就算大食人打下我们,我们也不可能轻易改信大食教,必定继续与他们争夺到底。”

  “换句话说,他们击败我们容易,要想吸收我们,却难上加难,可能需要一百年。”

  “但大唐不同,他们只要打败大唐,就能轻易让唐人都信仰大食教,到时候他们就能完全吸收大唐的力量,实力远超其他国家,最终吞并所有国家,让所有人信仰大食教,达成他们的最终目的。”

  “所以他们攻打大唐的风险很大,收益却更大,贵国一定要小心。”

  高有道听后,沉吟不语。

  拜占庭使笑道:“不提这些了,来,咱们继续喝酒!”

  这顿酒又喝了半个多时辰,高有道才告辞离开。

  高有道回到馆驿后,杜易简问他拜占庭使找他过去谈了什么。

  高有道道:“也没说什么,就是想告诉我,大食人很可能会对我们第一个动手。”

  杜易简嗤笑一声,道:“他这是故意拱火,想挑拨我们跟大食人打起来,好渔翁得利吧?”

  高有道沉声道:“无论他怎么想,大食人确实有攻打我们的可能。明天我们就返回长安,尽快将大食情况,告知陛下。”

  次日清晨,两人向大食官员提出回唐要求,下午便得了批文,离开大马士革,朝长安返回。

  唐人有长亭送别的风俗。

  长安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十几座送别的长亭,都被称为十里长亭。

  城西的一座十里长亭内,一壶美酒,四碟小菜,都摆在石桌之上,紫罗云纱高高支起。

  这是一顿送行宴。

  李孝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好了,时辰不早了,你们俩赶紧回去吧。”

  李廉皱眉道:“二兄,你此去一定要注意身体,我听说昆藏地区有怪疾,很多人都无缘无故就病死了。”

  李孝笑道:“不必担心,昨天父亲特意把我喊过去,告诉我说,昆藏的怪疾是因海拔太高的缘故,只要路上走慢一点,让身体逐渐适应,就不会有事。”

  李勇奇道:“海拔是什么?”

  “就是山的高度,反正父亲是这样说的,那肯定不会错。”

  李廉叹道:“我还是不明白,大唐那么多州县,你去哪里就藩不好,非要请旨去昆藏?”

  李孝瞥了李勇一眼,笑道:“老三应该知道我的心思吧?”

  李勇嘿嘿一笑,道:“你是瞧准了昆藏马上要打仗了,所以想参和进去,立一份功劳吧?”

  李孝双眼闪动着亮光,道:“正是如此!”

  李廉奇道:“你们俩怎么知道昆藏要打仗了?”

  李勇伸出两根手指,道:“很简单啊,第一,父亲突然下旨,把吐蕃使节给扣留下来。第二,父亲向昆藏增调了三万军队,这显然是要打仗了嘛。”

  李廉皱眉道:“如此说来,是吐蕃要叛唐了?”

  李勇道:“应该不会错。以他们的胆子,原本不敢轻易叛唐,如今敢这么做,只怕已经投靠大食人了。”

  李廉微微变色,道:“听说大食人已经结束内乱,若是大食人联合吐蕃、天竺,联手攻打昆藏,岂不是很危险?”

  李勇摆手道:“有苏定方老将军镇守,能有什么危险?你就别瞎担心了。”

  李孝道:“好了,就说到这吧,时辰不早,我必须走了,三郎,四郎,有空记得帮我入宫看望一下阿娘,另外……”

  说到这,停顿了一下。

  李勇嘿嘿一笑,接口道:“你放心吧,我们也会经常入宫看望嫂子,等到岁末,再吃你跟嫂子的喜酒。”

  郑才人已经将李孝跟徐玲的事告诉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说李治已经同意,便没有反对。

  毕竟是亲王的大婚,不能过于马虎,婚事安排在今年十二月,等李孝就蕃回京,再举办大婚。

  两人将李孝送走后,策马朝着长安返回。

  正行之间,身后忽然传来马蹄声,转头一看,一骑疾驰而来,骑手身后插着一根驿旗,原来是名传令驿卒。

  驿卒拥有先行权,行人马车都得避让。

  两人赶忙带着随从让到路旁,让驿卒经过。

  等驿卒走远,李廉奇道:“看起来像是六百里加急啊,莫不是前线出了状况?”

  李勇捏着下巴,分析道:“从这个时间点来看,只可能是昆藏都护府传来的消息。”

  “会不会是吐蕃人偷袭昆藏了?”李廉担忧道。

  李勇哼道:“就算他们偷袭,苏定方将军也肯定会击退他们!”

  话虽这样说,心中也多了几分担忧。

  两人当即扬鞭策马,加快速度回城,也好打听到底出什么事了。

  却说那驿卒一路东行,很快进了长安城,来到朱雀门,将公文袋递给监门卫。

  “昆藏六百里加急!”

  监门卫拿着公文,一路送到兵部,郝处俊接过看完后,便朝着甘露殿而去。

  来到殿外,恰好李治还在殿内处理公务,当即宣他进殿。

  “陛下,昆藏六百里加急,有一支五万人的大食军队进入小勃律国,吐蕃和天竺也在边境陈列重兵,瞧此情形,是想对我大唐昆藏都护府动兵了!”

  李治目光一凛,命王伏胜将奏疏呈了上来,拿过一看。

  从时间来看,大食人的大典刚刚结束没多久,高有道和杜易简应该还在返回长安的路上。

  大食人直接就向前线增兵,看来是对李治的挑衅颇为不满,决定与大唐开战了。

  这一战李治准备多时,倒并不怕他,如今唐军士气正盛,穆阿维叶却是刚刚继位,大食人要打,那就奉陪到底!

  至于吐蕃人的突然反水,长孙无忌早就提醒过了,李治已经派人提醒过苏定方,又派出三万军队增援昆藏,没什么可担心的。

  吐蕃和天竺原本就无足轻重,两国无论倒向哪一边,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况且昆藏地区对天竺地区,天然形成优势,他们要想攻打,必定事倍功半。

  这一战需得分两个战场,第一个战场在昆藏,大唐以守为主。

  第二个战场是吐火罗地区,裴行俭为这一战准备很久了,大唐将采取攻势。

  综合来看,这两片战场大唐是占据优势的。

  因为只要打下吐火罗,便能随时切断大食人后路,他们将无法再攻打昆藏地区,只能撤军。

  接下来,就看裴行俭能否打下吐火罗了。

  关于吐火罗复国之事,李治一直没有太多过问,此时却不得不问了。

  “伏胜,宣王卿觐见。”他吩咐道。

  王及善来的很慢,李治旨意传达了半个多时辰,他才来到甘露殿,而且他一见到李治,便说:“陛下,臣刚才去见过国舅了。”

  吐蕃叛唐之事,便是长孙无忌最先发现,说明长孙无忌一直在关注着西域局势。

  李治听到此话,不敢怠慢,问:“国舅找你过去的吗?”

  王及善道:“是的。”

  “他说什么了?”

  “国舅希望陛下去见禄东赞一面。”

  李治挑眉道:“他让朕去见禄东赞?”

  王及善道:“国舅说了,禄东赞是聪明人,如今的局势下,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治沉吟了一会,大约猜到了长孙无忌的用意,点头道:“那好,朕就去见他一面。”

  半个时辰后,李治微服出宫,带着王及善和王伏胜来到胡王街。

  王及善敲了敲禄东赞的屋门,刚敲第三声,屋门便被拉开了。

  禄东赞原本以为来的是长孙无忌,待瞧见屋外之人是李治后,眼中露出惊异之色,屈身行礼,道:“禄东赞拜见大唐天子。”

  李治微笑道:“禄先生不必多礼。”

  禄东赞把几人请入屋中,关好门,垂手而立,并不多言。

  不过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他神情并不像以前一样镇定。

  李治也不开口,静静坐在桌案后,拿起案上一本书看了起来,这本书是一本游记,是一位魏晋时期的士人游历天下时所写。

  禄东赞见李治一直不开口,只好主动说道:“陛下,您来找禄东赞,是有什么话要吩咐吗?”

  李治目光依然放在书本上,头也不抬的道:“想必你也听说了,朕已经下旨把你儿子政赞关起来了,你可知原因?”

  禄东赞沉默不语。

  李治缓缓道:“禄先生,你是聪明人,依你来看,吐蕃将来的命运会如何?”

  禄东赞沉默良久,缓缓道:“吐蕃人的命运,掌握在您的手中。”

  李治目光一闪,抬头望着禄东赞,笑道:“禄先生为何会这么想,你们吐蕃有大食人为靠山,难道还会怕我大唐吗?”

  禄东赞道:“倘若大唐不知我们已经背叛,我们也许还有几分机会,如今既被察觉,大唐只要不攻打吐火罗,将矛头对准我们吐蕃,大食人根本不会救我们!”

  李治微微一笑,道:“难得禄先生还能如此清醒。”

  禄东赞叹道:“陛下,有句话您可能不信,禄东赞却还是想告诉您。”

  “讲。”

  禄东赞道:“其实吐蕃原本并无叛唐之心,我们只想与大唐联手,拿下天竺,如此才能有一片栖息之地。”

  李治挑眉道:“你们打下天竺后,便能恢复元气,到时候,难道会不想再收复昆藏?”

  禄东赞道:“后人怎么想,禄东赞不知道,但至少我和钦陵,绝不会再图谋昆藏。”

  李治笑道:“朕可不信。”

  禄东赞缓缓道:“陛下不信也能理解,其实严格来说,我们并非不想,而是深知做不到。”

  “哦?”

  禄东赞叹道:“昆藏地区,得天独厚,与天竺有大雪山天险阻隔,纵然十倍兵力,也难攻打,更何况我们实力本就不如大唐。”

  李治点点头,道:“这倒是句实话。”

首节 上一节 504/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