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51节

  信教的善果,远远大于行善的善果。

  康国国王原本信的是祆教,然而听了大食教理论后,他便背弃祆教,信奉大食教。

  一来,按照大食教理论,这一世死了后,人并不会死,可以再活一世,这对他很有吸引力。

  二来,他自知平时做了不少恶事,从教义来看,信仰大食教后,这些恶事的影响比祆教更小,死后也能进入天园。

  李治望着武媚娘,道:“你不是也信过佛教吗?你可有注意到,两教的相似之处?”

  武媚娘其实现在还在信佛教,只是从明信改成了暗信,瞒着李治罢了。

  她迟疑了一会,说道:“佛教讲究的是轮回,人死后会根据生前善恶转世。”

  李治笑道:“这其实是一样的,两教都利用了人对于死亡的惧怕,来引诱你信教。”

  “大食教有两世论,佛教有因果论。虽然他们宣扬善行,其实更核心的目的,还是拉人信教。大食教有信教善果,佛教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

  “朕虽不了解祆教,但相信也有类似的理论。”

  “世人皆惧死,君王尤甚。康国国王正是出于对死的恐惧,这才被大食教蛊惑,全然忘了大食人先前还要推翻他的统治,这不是很可悲吗?”

  武媚娘听完后,怔了怔,露出思索之色。

  便在这时,王伏胜走了过来,细声道:“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六殿下和王将军求见。”

  李治点头道:“他们应该是来回报了,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李弘和李贤一起进来了,身后还跟着王及善、薛讷。

  王及善是听了武敏之的汇报,本想过来向李治上报,结果在甘露殿遇到了李弘几人,便一起来立政殿觐见。

  叙礼刚毕,李贤便急不可耐的道:“父亲,您交代的任务,我和阿兄已经查清楚了。”

  李治露出几分诧异之色,问道:“这么快?那你说说。”

  李贤便将他们调查的结果说了,还着重强调了自己的功绩。

  李弘老老实实的在一旁听着,并不为自己主动邀功,只在最后,说道:“父亲,这次能查清此事,史三郎功不可没。”

  李治见他们查到的情况与裴行俭相同,点了点头,道:“不错,一天就查出来了,看来以后能替朕分忧了。史三郎的功劳,你自己看着赏赐便是。”

  李弘道:“是。”

  “既然查清楚了,接下来该怎么做,你们可有好的提议?”李治有心再考考他们。

  李贤忙道:“父亲,康国国王是在我们帮助下才复国,如今却投入大食教,如此背信弃义之人,应狠狠惩罚他才是!”

  李治看向李弘,道:“太子以为呢?”

  李弘想了想,道:“孩儿以为应先查一下,他为何信奉大食教,查清楚再处置不迟。”

  李治又看向薛讷:“薛讷,你有什么想法?”

  薛讷大吃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到自己,支支吾吾的道:“臣、臣同意太子的意见。”

  李治点点头,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你们也辛苦一天了,都下去休息吧。”

  三人全部告退离开了。

  “王卿,他们三个能查的这么快,都是你暗中引导的吧?”李治笑道。

  王及善忙拱手道:“回陛下,此事确实是太子殿下自己查出来的,臣的人能调查出来,还多亏了太子殿下。”

  李治只当他是谦虚,便道:“罢了,你来说说,康国的事该怎么处理?”

  王及善沉吟道:“臣以为,要对付康国国王,不需动武,只要揭穿他信仰大食教的事,其他八国自会对付他。”

  李治点点头,又问:“媚娘,你觉得呢?”

  武媚娘道:“陛下可否注意到,大食国内乱后,昭武九国对我们态度就出现了变化。”

  昭武九国最惧怕的就是大食吞并,当初就是因此加强了对大唐的依赖。

  如今大食内乱,他们就觉得,这场内乱过后,大食国会因此而衰弱,再也威胁不到他们。

  正因如此,他们态度才发生微妙变化,康国一反对纳税,立刻有几国跟着蹦出来反对,这就是明证。

  武媚娘接着道:“妾身以为,对付这些小国,需要准备蜂蜜和鞭子,听话的给蜜吃,不听话的抽一鞭子,他们才会老实。”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说,由我们出兵攻打康国?”

  武媚娘道:“是的,另外那几个反复过的小国,也要有惩罚。”

  李治沉吟良久,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容朕再考虑一下。”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静静沉思了一个多时辰,随即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的旨意是下达给内领府的,让他们策反康那,由康那在正日大朝会上,揭穿康国国王信奉大食教的事。

  第二道旨意给鸿胪寺,让他们将那几个在纳税上反复的国家,排在大朝会靠后的位次。

  最后一道旨意则是给安西都护府的,允许裴行俭出兵讨伐康国国王。

  不过李治还提了一个要求,一定要兵贵神速,以最快的速度打完这一仗,若不能在一个月内攻破康国都城,就算打胜,也不算功劳。

  到了十二月份,营州都督刘仁轨传回一份奏报,详细说明了倭国的最新情况。

  倭国自突袭新罗占据的越前国失败后,便跟新罗打起了持久战。

  倭国内部,宝女王与中大兄的矛盾依然存在,双方都不信任对方,都希望对方的人马打头阵,导致倭军并不团结。

  而另一边,投靠新罗的扶余福信部,被调到倭国,导致新罗军力增强,开始反击倭国本土,倭国渐渐陷入被动。

  不料,某一次新罗与倭国的战役中,扶余福信突然不听调令,领军进入了倭国近江国,占据了坂田城,似有自立之势。

  另一边,因为倭国主力被新罗拖住,还有一部分主力驻扎在南边,防备大唐,导致北边空虚。

  靺鞨和虾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肆侵略倭国北方那些小令制国,且手段残忍,时有屠城之事发生,倭人纷纷南逃。

  两国有一次为了争夺一座城池,还差点打起来。

  除了两国之外,倭国北地偏东的沿海村落,出现了流鬼国和夜叉国的小规模船队。

  流鬼人见男人就杀,小孩都不放过,只有年轻妇人幸免于难,被她们劫掠走,繁殖后代。

  夜叉人更加残忍,生吃活人,将倭人当做口粮给抓走了。

  倭国北地已陷入一片人间炼狱。

  这个结果是李治没想到的。

  他本以为倭国军力不弱,应该可以将新罗、靺鞨驱逐出去,不曾想,倭军竟被新罗给拖住了。

  如此来看,就算大唐不出手,倭国也很可能被灭国,李治想把倭国当做矿地的计划,可能要受到一些影响了。

  刘仁轨的奏报传过来没多久,辽东各国使节也纷纷来到长安。

  这次多了几个国家的使节,分别是虾夷国、流鬼国、驱度寐国和肃慎国。

  他们如今也都知道了,倭国落到如今地步,就是因为被大唐消灭了主力。

  出于对强者的尊敬,这才派遣使节来到大唐。

  除虾夷国外,其余三国的人,都跟靺鞨人很像,就像是一个族群的不同分支,只不过流鬼国的人更白一些,驱度寐人黑一些。

  除此之外,流鬼国使节说,夜叉国也派人出使大唐,结果在靺鞨地区与流鬼国使节团遇到了,双方一言不合便打起来了。

  流鬼国使节人数多一些,将夜叉国使节全部杀死,抢了他们的贡品,所以李治是看不到夜叉人了。

  其实就算夜叉使节没有被流鬼人杀死,李治也见不到他们。

  夜叉国长得像野人,以树皮当做衣服,牙齿外翘,以人为食,若是到了大唐,很可能会被大唐百姓当做野兽,直接打死。

  随着一阵钟鼓声响起,永徽十六年成为历史,大唐又进入新的一年。

  清晨,正日,大街上已禁严。

  大唐官员们和各国使节们纷纷来到承天门外,等候大朝会的开始。

  辰时钟声一响,众人便排成队列,鱼贯进入太极宫,列好班次,进入大殿。

  不一会,李治穿着一身黑色大礼服,坐着御辇而入。

  繁复的礼仪流程,花了近两个时辰走完,李治和群臣外使全部转移到武德殿,丝竹管弦奏响,宴会开始。

  大殿西南角落,是西域各国使节的位置。

  穆巴一边喝着酒,一边望着对面东南角落的几名使节,嗤笑道:“康兄,快看,那些人体毛真长,像猴子一样,应该就是虾夷国吧?”

  虽然康那只是副使,但其他几国使节,都跟他更熟悉一点。

  康那却不理他,正在默默灌酒。

  石国使节突然道:“别顾着看那些东夷小国了,你们没发现吗,今天情况不太对劲。”

  漕国使节哼了一声,道:“确实不对劲,以前本国位次都排在三十多位,今年却把我们排在五十多位,岂有此理!”

  几人说的粟特语,故而不怕被人听到。

  穆巴哼道:“谁让你们先前答应给大唐纳税,突然又变卦了!”

  漕国使节道:“是康国最先反对的,伊本使节,您来说说?”

  伊本淡淡道:“不错,是我康国带头反对,这件事本来就是自愿,我们不愿纳税,大唐还逼我们不成?”

  漕国使节道:“不错,我们距离突厥人那么远,没必要为了担心他们,就多拿出一笔钱来给大唐。”

  穆巴怒道:“我们穆国被突厥人灭后,你们漕国能独善其身吗?”

  漕国使节笑道:“我才不信大唐会任由突厥人灭你们,他们不怕养虎为患吗?”

  伊本眯着眼道:“就怕突厥人与大唐有勾结,这次的事就是他们联手策划,就是为了逼我们给他们纳税!”

  众人听了此话,皆是一惊,都不吭声了。

  康那忽然冷笑一声,道:“伊本,大食人派你来康国,蛊惑国王,就是为了离间我昭武九国与大唐的关系,将来大食人再吞并我们时,大唐就不会插手了,是不是?”

  此话一处,各国使节的脸色都变了。

  伊本脸皮涨紫,气急道:“康那,你胡说什么?”

  康那霍然起身,大步离席,来到大殿中央,大声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康国副使康那,有重要事情要禀告!”

  这一声极为响亮,把周围的歌舞声、嘈杂声全部压了下去。

第419章 组建昭武军

  李治早听王及善汇报过,知道王及善已经策反了康那,便出声制止了歌舞声。

  “康副使有何事要奏告?”他问。

  康那伸手指着伊本,大声道:“回陛下,此人并非我康国人,而是一名大食人,他已经暗中蛊惑本国国王,信仰了大食教!”

  此言一出,周围一片哗然。

  不少大唐官员听到此话,都露出恍然之色,终于明白康国为何出尔反尔了。

  伊本脸色惨白,想要辩解两句,话到嘴边,却又吞了回去。

  王及善当即出列,问:“康副使,你说伊本正使是大食人,可有证据?”

  “要证明很容易。”康那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朝王及善道:“将军,可否借刀一用?”

首节 上一节 451/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