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这么回事,朕也是刚刚听到汇报。”
王及善道:“臣刚刚去过兵部,想向郝尚书要五万贯钱,抚恤阵亡在前线的内领府将士。郝尚书却说,内领卫将士,不属前线将士。”
大唐有十二卫制度,由兵部管辖。
内领卫是李治单独开设的一卫,直接受他管辖,从不受兵部调令。
王及善接着道:“臣非常不解,那些潜伏敌后的密探,他们虽不是直接拿刀枪杀敌,然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不弱于那些阵亡将士。”
“他们死后,连一丝荣耀都无法得到,还会被所有人遗忘,难道他们不是我大唐功臣?为何无法得到抚恤?”
李治见他越来越激动,赶忙安抚道:“他们当然是我大唐将士,朕绝不会忘了他们!”
“朕这就下旨,给内领府拨出二十万贯钱,抚恤这些阵亡的将士。”
王及善吃了一惊,道:“陛下,二十万贯太多了。”
李治摆手道:“这二十万贯钱,除了给你抚恤阵亡将士,还要在禁苑立一座巨大的石碑,刻下所有内领卫阵亡将士的名字,不能让他们被遗忘!”
王及善深吸一口气,拱手跪地,肃然道:“臣替所有阵亡将士,多谢陛下恩典!”俯首叩地。
另一边,立政殿的武媚娘,也正因为这笔钱的支出而头疼。
准确来说,她是感到愤怒。
这帮官员太不像话,当初她拿内库的钱赈灾,这帮官员们不住上奏称赞,说她是贤后。
如今国库有钱了,他们就把自己这个贤后忘的一干二净!
她虽不能像李治一样,一道旨意,就能从官员们嘴里夺食,但她也有自己的办法。
礼部的李敬玄,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才为礼部争得一笔款项。
结果他刚回到礼部喝茶时,手下文吏来报,武皇后派人送来一份账单。
李敬玄命人拿过来一看,顿时觉得头大。
原来账单上详细的标注着,这几年来,皇子、公主们开府时,内库的支出账单。
李敬玄哪还能不明白,武皇后这是找他要钱。
李敬玄可不敢得罪这位皇后殿下,只好咬了咬牙,向立政殿回了一份公函,答应从他分得的三十万贯钱中,挪出十万贯,送到内库。
武媚娘收到他的回执后,这才满意,不再追究此事。
李敬玄做事一向分得清轻重。
三日后,第一批运送到长安的款项中,刚好有十万贯分拨到礼部,他二话不说,命人直接运送到内库。
武媚娘得了这笔钱后,也当即开始分派这笔钱。
首先,她拿出三万贯钱,分给后宫二十多座主宫。有嫔妃坐镇的宫殿,则要多给几倍。
另外,再拿出两万贯,分配给登录在册的宫廷命妇,按照品级赏赐。
比如常山公主得了两千贯赏钱,江燕这个五品郡夫人,就只得了一百贯的赏赐。
最后,又拿出三万贯,送去内侍监和殿中省,赏赐给宫中的内侍和宫人。
最高级的内侍王伏胜得了三百贯,张多海得了一百贯,何尚宫得了五十贯。
低级内侍和宫人们,也人人有份。
武媚娘又拿出两千贯,送往武府,用来筹措几日后武敏之加冠的大礼。
最后的一万八千贯,暂时留在内库,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再分派赏赐。
一场大封赏下来,后宫人人欢喜,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
第402章 羽林卫扩军
夜已浓,明月皎洁,清辉一般的月光,洒在胡王街青石地面上,映照出碧幽幽的光芒。
一辆马车从长街而来,碾碎了月光,驶入胡王街那条并不宽阔的巷子里。
入巷十几步后,马车上便下来一名老者,青衣宽袖,身材颀长,正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慢悠悠来到一间屋子外面,敲了敲门。
半晌,门被人拉开,一脸大胡子的禄东赞出现在门后。
他瞧见长孙无忌后,脸上露出几丝讶色,随即让开身子,抬手道:“长孙国舅大驾光临,请进。”
“叨扰。”长孙无忌拱了拱手,缓步进入屋中。
禄东赞在长安住了几年后,气色虽还是和以前一样,一派悠然自得,但头上已多了许多华发,尽显老态。
不过他年纪虽越来越老了,头脑却依然灵活,给长孙无忌倒了杯茶后,便微笑道:“国舅来找我,是天竺那边又出变化了吧。”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如今一介闲散人,就算天竺出变化了,也不该是我来找你。”
禄东赞若有所思的道:“那您是受人所托而来?”
长孙无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微笑道:“禄兄果然还是一样的敏锐。”
禄东赞被他夸赞,却一点开心不起来,沉吟不语。
无论是谁要找他,如果是普通的事情,根本不必委托长孙无忌。
那就只剩一种情况,他们要做的事情,只有长孙无忌能够做到。
很可能是利用长孙无忌对他的了解,来劝说他做什么事情。
他此刻脑中最坏的一种猜想是,吐蕃已被大食人击败,陷入绝境,大唐希望他写信,招降吐蕃。
长孙无忌似乎猜出他的想法,微笑道:“你不必担心,吐蕃眼下的情况很好,你的二儿子刚刚击败了大食人。”
禄东赞不动声色的道:“既是如此,国舅找我何事?”
长孙无忌道:“我们刚刚得到消息,有人想要救你离开。”
禄东赞听了后,微微变色。
长孙无忌道:“放心,不是吐蕃,你儿子没那么蠢。是大食人。”
禄东赞反应很快,立刻猜到了大食人是拿吐蕃没办法,所以才来劫持他,对付吐蕃。
就算劫持失败,还能嫁祸给吐蕃,离间大唐跟吐蕃的关系,只可惜他们这点小伎俩,自然瞒不过唐人。
禄东赞又产生另一个疑问,就算大食人要劫掠他,自有内领卫的人负责,长孙无忌怎么会过来?
便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刀兵之声,还夹杂着箭矢破空之声。
禄东赞一个箭步来到窗边,侧耳聆听了一阵,声音来的快,消失的也快,几乎几个呼吸的功夫,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禄东赞身为一国大相,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刚才,大食人动手了,只可惜唐人早有埋伏,所以一瞬间的功夫,动手的大食人都被解决了。
为何长孙无忌一来,大食人就突然动手,竟会如此巧合?
那只有一种原因,长孙无忌是诱饵,能吸引大食人动手的诱饵。
禄东赞凝视着长孙无忌,道:“大食人也想把你掠走?”
长孙无忌眯着眼道:“一瞬间就能联想到这一点,不愧是禄兄,长孙无忌佩服。”
禄东赞回到桌案旁坐下,缓缓道:“到底怎么回事,还请国舅详细跟我说明。”
长孙无忌淡淡道:“你刚才已经猜中了,大食人这次来长安,除了想把你带走外,也想绑走老夫。”
禄东赞点头道:“国舅长期执掌朝政,对大唐情况一清二楚,如今却被贬为庶民,再无权势保护。”
“大食人自然觉得绑走你是一件收益很大,风险很低的事。只可惜,他们并不知道,长孙无忌就算沦落为平民,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长孙无忌微笑道:“禄兄过誉了。”
禄东赞道:“所以大食人见你来找我,两个目标待在一起,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长孙无忌道:“正是。”
禄东赞拱手道:“恭喜长孙国舅。”
长孙无忌淡淡道:“何喜之有?”
禄东赞道:“长安城的细作,都由内领府负责吧,内领府背后是贵国皇帝,既然他们找你帮忙,说明贵国皇帝重新信任你了,这不值得恭喜吗?”
长孙无忌默然半晌,站起身,道:“事情既了,无忌告辞。”转身大步离去。
小巷与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只在墙壁缝隙处,可以看到零星血迹。
长孙无忌迈步出了小巷,只见巷外一名高大精瘦的男子正站着等他,是王及善。
长孙无忌拱手道:“王将军,事情已了,老夫可以回府了吧。”
王及善微微屈身,拱手道:“多谢国舅相助,在下还有一事,想与国舅商议,能否马车内说话。”
车轮滚滚,朝着长孙府返回,长孙无忌望着王及善,一言不发。
他当初掌权时,王及善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金吾卫中郎将,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然而这些年来,王及善掌管内领府,几乎让外国细作在长安城内无所遁形。
这次的事,王及善也利用他来当诱饵,轻易将大食人收拾了,其手段之强,令他都不敢轻视。
这也让长孙无忌再次感慨,皇帝年纪轻轻,为何竟能如此知人善用?
王及善斟酌了片刻,缓缓道:“长孙国舅,这次的事情虽并非陛下的意思,但有一件事我想告诉您,陛下对您的能力,一直非常看重。”
长孙无忌笑道:“王将军原来是宽慰老夫的。”
王及善道:“不,在下知道,您这样的人,并不需要任何人宽慰。”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王及善接着道:“我本愚鲁之人,得蒙陛下信任,执掌内领府,时恐无法胜任,一直希望能有人能帮我。”
长孙无忌听后,讶然道:“你不会想把老夫加入内领府吧?”
王及善目光灼灼的道:“不错,国舅可瞧得上内领府吗?”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我对王将军是很钦佩的,只是老夫好奇,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让老夫加入内领卫?一般人可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王及善道:“王某虽愚钝,但经常随侍陛下左右,故能看得出来,陛下非常看重您的能力,一直想用您,却又有很多顾忌。”
“内领卫是隐藏在阳光之下的机构,让您进入内领卫,谁也不会知道,正好可以消除陛下的顾虑。”
长孙无忌道:“那你觉得老夫会答应吗?”
王及善道:“自从您从昭陵出来后,在下一直派人盯着您,经过这些年观察,在下得出一个结论。”
“什么结论?”
王及善凝视着他,道:“您是个一心为国的人。”
长孙无忌微微一震,仰起头,目视着天花板,过了好半晌,问道:“老夫正在帮于志宁编著新法,只怕空余时间不多。”
王及善道:“您不必担心,就算您进了内领卫,在下也决不敢拿小事打扰您,更不会给您安排任务,只会在重要的事情上,借助您的智慧。”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道:“真是后生可畏,老夫几乎已快被你说服了。”
王及善问道:“您还有顾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