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忠面如死灰,终于意识到武皇后的高超手腕,跪倒在地,叩首认罪。
贺兰敏之在一旁看的大开眼界,原本还怒气填膺,想要报复。
此时见一众武氏子弟跪在地上不住叩头,心中那口气别提多舒畅了。
武媚娘坐了回去,抬手道:“行了,都起来吧。既然你们有悔改之心,念在都是同族之人,吾也不会赶尽杀绝。”
众人纷纷道谢,站起身来。
武元忠以为事情过去了,也跟着站起身。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让你站起来了吗?”
武元忠面色一苦,又跪了下去,颤声道:“皇后殿下,我、我也是一时糊涂啊。”
武媚娘冷然道:“一时糊涂,就可以惊吓当朝皇子了?那还要永徽律做什么?”
武元忠浑身像筛糠一般颤抖起来。
惊吓皇子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往大了说,那是大不敬,可以杀头的。
就在这时,一名青年跪在地上,叩首道:“皇后殿下,此事都是我劝说父亲所为,是我贪图周国公爵位,请您惩罚我,饶过父亲吧。”
武媚娘侧头看向那人,认出此人是武元忠的儿子,武懿宗。
武媚娘道:“这可是死罪,武懿宗,你可想清楚了。”
武懿宗额头贴在地面上,道:“请皇后殿下降罪。”
武媚娘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武元忠,你倒养了个好儿子,看在他的面子上,吾饶你一命。”
武元忠大喜,道:“多谢皇后殿下。”
武媚娘冷冷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吾会向陛下请旨,将你流放倭国,这辈子你不用再回大唐了。”
武元忠大叫一声,一头栽倒过去,昏倒了。
武懿宗急道:“皇后殿下,就算流放父亲,可以流放岭南,千万别让他去倭国啊。”
武媚娘冷冷道:“你是不是觉得吾很好说话,还敢讨价还价?”
武懿宗不敢再做声了。
在武媚娘雷厉风行的手腕下,一场风波很快平息,宴会也继续进行。
贺兰敏之送给李贤的礼物,也被武懿宗拿了出来。
那是一只可以跳舞的机关小铜人,虽算不上多珍贵,但着实有趣。
李贤拿到后爱不释手,刚才的不快很快抛之脑后。
他虽然不在意,但宴会的氛围还是受到影响。
武媚娘心中的怒气也没有消,用完膳后,宽言安抚了一阵杨夫人,便带着李贤回宫了。
回宫的路上,武媚娘坐在辇车之上,闭目养神。
按照她往日的脾气,若是有人惊吓到母亲和儿子,所有参与此事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
然而这次毕竟是自家族人,都处置了,将来也无法见列祖列宗,只好忍下这口气。
她默默念了三遍静心咒,心情才平复下来。
睁开双目,朝车中一看,却见李贤趴在窗边,正欣赏着大街上的风景。
武媚娘道:“贤儿,今日的宴会母亲没办好,明日再跟你补办一个,就在宫中。”
李贤转过头,在她旁边坐下,嘻嘻一笑,道:“母亲,您若是觉得对不起孩儿,就答应孩儿一件事吧?”
武媚娘只当他又要搞怪,哼道:“先说来听听。”
李贤道:“您能不能跟父亲说一声,让四兄出宫开府,他去年都可以开府了!”
武媚娘刚压下的怒气,又有窜上来的趋势,挑眉道:“你为何要帮他求情?”
李贤道:“因为他经常带着孩儿玩斗虫啊。”
武媚娘盯着他:“就为这个原因?”
李贤一点不慌,笑道:“母亲,反正四兄迟早要出宫开府,您帮他向父亲提上一嘴,父亲还会觉得您心胸开阔呢。”
武媚娘心中一动,暗道:“显儿昨日说王伏胜去了大吉殿,难道陛下已经有让李廉开府的意思?”
想到此处,目视着李贤,问道:“你确定只有这个要求?”
李贤点了点脑袋。
武媚娘道:“那好,我答应你。”
李贤见计谋得逞,暗暗一笑,道:“多谢母亲。”
武媚娘目光闪动着,缓缓道:“贤儿,昨日让你回崇文馆读书,你可回去了?”
李贤道:“当然了。”
武媚娘眯着眼道:“那你应该是跟显儿一起回宫的了?”
李贤陪笑道:“对啊,我先出的崇文馆,然后在崇文门附近,等着阿弟,您不信可以去问。”
武媚娘道:“那就奇怪了,显儿说他是下学时见到王伏胜去大吉殿,你怎么没见到?”
李贤心中一咯噔,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留下破绽。
武媚娘冷冷道:“显儿说王伏胜去大吉殿,是你让他这么说的吧?”
李贤浑身一个激灵,低下头,装傻充愣道:“我为何要这么做。”
武媚娘道:“当然是为了李廉。你昨日故意让我知道此事,今日再提李廉的事,就会让我觉得,你父亲已有让李廉开府的意思,我自然会顺水推舟,答应你了。”
李贤见心思被猜透,心虚的低下了头。
武媚娘淡淡道:“你可是越来越能耐了,连我也敢算计。”
李贤赶忙拍马屁,道:“母亲,您可太厉害了,孩儿这点小伎俩,根本逃不过您的法眼!”
武媚娘道:“知儿莫若母,就算你将来长大了,变得更聪明了,也休想瞒过我的眼睛。”
李贤讨好的道:“那是那是,孩儿就是只小猴儿,永远逃不出母亲您的手心。”
凤辇很快回到长乐门,穿过一道道宫门,回到了立政殿。
因为宴会上的突然变故,两人回来的时间,比原定计划要早了一些,眼下还不到申时。
李显、李令月和李旦显然没料到他们会回来的这么早,竟然在武媚娘的凤榻上玩着“四季”的游戏。
这游戏就是三个人躺在武媚娘床上,盖紧被子,只当外面在下雪,寒风凌冽,他们则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说着悄悄话。
正当三人躲在被子里说着话时,“哗啦”一声,锦衾被掀开,床边站着一人,正是武媚娘。
三人顿时都傻眼了,李旦泪眼婆娑,似乎只要武媚娘一出声,就能哭出来。
幸好武媚娘今天有点疲惫,懒得跟他们计较,只说道:“今日是你们兄长的生辰,出去陪他玩儿吧。”
三人大喜,手牵着手,一起离开了寝殿,在殿外撞见了李贤。
李显忙问:“兄长,你和母亲怎么回这么早,刚才差点吓死我了。”
李贤怕鸟头的事吓着了他们,便没有提此事,随便敷衍了两句。
小孩子无忧无虑,李贤很快将武府之事抛诸脑后,陪着弟弟妹妹们玩起了蹴鞠。
几人正玩的兴起,太平公主忽然停住脚步,朝着宫门方向喊了声:“耶耶!”快步奔了过去。
只见李治穿过宫门,快步走了过来,将太平公主抱了起来,朝他问道:“太平,你母亲呢。”
李令月道:“母亲在屋子里呢。”
李治点点头,道:“我先去陪你母亲说说话,你和兄长们继续玩吧。”
放下太平公主,朝寝殿而去。
李治来到殿内,见武媚娘躺在榻上,单手支颐,闭目养神。
李治是听说了武媚娘提前回宫,感到奇怪,所以过来瞧瞧。
此时见她一副疲惫模样,便没有打扰她,拿起一块毯子,盖在她身上,在屋中找了张椅子坐下,拿着本书看了起来。
不一会,武媚娘睁开双目,瞧李治在殿内看书,又看了一眼身上的毯子,微微一笑,起身问:“陛下何时来的?”
李治放下书本,道:“刚来没一会,媚娘,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今日生辰宴还顺利吗?”
武媚娘一边煮着茶,一边说道:“出了点小事。”
李治问是什么事,武媚娘也不隐瞒,将武府发生的事都说了。
李治听完后,吃了一惊,终于明白她为何这般疲惫了,忙问:“岳母还好吧?”
武媚娘柔声道:“妾身已经安抚了母亲,将情况也跟母亲说清楚了,母亲无恙。”
李治点点头,道:“那就好。”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想将武元忠流放倭国,您看可以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为何要将他流放倭国?”
武媚娘迟疑了一下,道:“陛下觉得妾身罚的太重了吗?那就流放岭南吧。”
“等会。”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听你的意思,流放倭国,比流放岭南更糟糕吗?”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是啊,倭国是边夷海岛,临近地舆尽头,流放那里,肯定更加严酷。”
李治听了此话,心中一动。
这个时期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故而以大唐长安当做世界中心,距离长安越远,就会觉得越偏僻。
唐人是发自内心的认为,离长安越远越不好。
以前最远的地方就是岭南了,如今出来一个更远的倭国,所以武媚娘下意识,就将流放倭国当做最高惩罚。
武元忠也因听说流放倭国,被吓得昏了过去。
由此可见,以后完全可以用倭国取代岭南,成为新的流放地。
正当李治想的入神时,武媚娘又道:“陛下,四郎已经十三岁了,似乎也到了开府的年龄。”
李治愣了一下,才想起李廉确实到了开府的年龄,点头道:“你不提醒,朕都差点忘了,二月的朔望朝上,朕就下旨让他开府。”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初一。
朝会之上,李治与群臣商议了九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对倭国都不太了解,没有提出太多方案。
大部分人的意思是,按照当初打下吐蕃的方案,依葫芦画瓢,抄答案就行。
简单来说,就是将九州设立为一个都督府,派遣武将镇守。
最终,由李勣举荐刘仁愿担任都督,只是都督府的名称,众人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将九州设为瀛州都督府,将耽罗也包括进去。
也有人说将九州设为扶桑都督府,扶桑是前朝对倭人的一种称呼,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还有人直接提议,命名为倭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