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82节

  看着妻子在帮着一捆大小不一的木柴,这是妻子多日去城外收集许久,囤积许久,准备拿去卖,换一些钱。

  男子知道,木柴不多,本就值不了什么钱,而这样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木柴,会比正常的木柴还要便宜数倍。

  “今天来了个校尉!下令说,日后不许再袭扰城内百姓,不得私收、强拿他人粮食……”

  男子把手里的刀放在一边的地上,脱掉身上的衣物。

  等露出破破烂烂的衣物时,这个男子仿佛不是鹰扬府的士卒,而是一个苦得不能再苦的百姓。

  中年男子对着妻子述说着今日发生的事情,那校尉的一条条命令。

  头发凌乱,常日风吹日晒的妇人听到自家良人的话,沉默下来。

  许久。

  听到自家良人说,把女儿与儿子,拿出去卖了吧,妇人也没有开口,只是低着头,抬手擦了擦眼里的泪水,随后看向木棚旁,一直沉默着的一对儿女。

  看着自己的儿子、女儿,妇人那饱含泪水的双眼,看了数息,都没有开口。

  妇人知道家中已经许久没有粮食,往日一家都是靠着良人想办法从其他有粮食的人手里,拿一些粮食回家。

  如今新来的校尉颁布命令,良人若是违背,定然会被抓起来杀鸡儆猴,而等日后新来的校尉,渡过新任时期,条路渐渐放宽时,自己一家早已经饿死。

  把儿子、女儿卖出去,不管会遭遇什么苦难,但或许他们二人还可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在家中饿死。

  想到这里,妇人没有说话,只是一边流泪,一边默默拉着儿子、女儿,来到一个破烂的木桶旁,大冷天下,正准备给儿女清洗一下脸。

  木棚下。

  男子沉默着,看着没有说话的儿女,他知道,这大概是这辈子,儿女最后一次给他们母亲洗脸。

  “邱大汉!邱大汉!”

  突然传来声音,男子闻言起身,走出木棚,随后便看到自己队正,更让男子惊恐的是队正身后跟着的人,不仅仅有旅帅,还有今日在营房内,见到的年轻校尉。

  “邱大汉!”

  吴六子看着邱大汉喊道。

  “校尉、卢帅、队正!”

  邱大汉一脸惊慌失措的抬起手,对着众人行礼道,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会来到这里。

  莫不是此前自己私下拿其他人粮食的事?

  想到这,邱大汉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心手背都是汗水。

  想到今日在营地中,欺辱过百姓女子的几人,直接被抓起来送去监牢,其中一人拔剑反抗,更是直接当众被杀死,邱大汉腿脚都有些颤抖。

  “校尉!大汉还请校尉饶命!此前都是小的犯错,日后小的定不敢再犯!还请校尉饶命!”

  几息后,知道瞒不住昔日之事,邱大汉直接跪在地上,惊慌的求饶道。

  木棚内的妇人、儿女,全都一脸害怕的看着这一幕。

  “起来!”

  伏子厚看着邱大汉居住的环境,亲自上前,弯腰双手把邱大汉搀扶起来。

  看着邱大汉,伏子厚语气没有方才在营房中的严厉,反而很是随和。

  伏子厚本就给人儒雅之感,特别是眼睛,如今语气和善的情况下,邱大汉虽然不明白发生何事,但还是渐渐的安下心来。

  “这些年,供养你的村民,有的被被征召去修造洛阳宫殿、有的被征召去修河道,很多都已经死了,其家中老弱无力耕种,就把田地卖掉,有的饿死……”

  邱大汉听着伏子厚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神情有些黯然,与其他人不同,他的情况由于土地是被世家分走、侵吞,根本没人给他做主。

  “你把当年的情况记录下来,我帮你去县里,重新分配户籍!”

  伏子厚看着邱大汉说道。

  在营地里是立威,也是除掉几个祸害,但不代表伏子厚一味施压,不会给好处收买人心,邱大汉不是第一个,一路走来类似邱大汉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

  伏子厚初来乍到,自然不会去与根深蒂固的世家发生冲突,但不代表伏子厚没有解决的办法。

  恰恰是土地被晋阳世家兼并,府兵制的祸患暴露出来,这才给伏子厚机会。

  “多谢校尉!”

  邱大汉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要给自己做主,帮助自己,瞬间一个中年男子便红了眼睛,对着伏子厚便再次跪下来。

  邱大汉不善言辞,没读过字,眼下也不知道所写什么,只知道红着眼睛,看向面前这个年轻的校尉。

  “这些钱无须你还,在户籍分配下来前,好生照顾你的家人,等户籍分配下来后,带着你的妻子儿女,住去好一些的地方!”

  伏子厚再次扶起邱大汉,随后从怀中取出一大串钱,送给邱大汉。

  看着面前诚惶诚恐的邱大汉,伏子厚有些感慨,其实这些人,只要给他活路,他便会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可那些只顾享乐的世家,从来不会正眼相看。

  隋朝皇帝杨广忙着享乐建造宫殿,朝廷的大臣都忙着争相讨好杨广,对天下贼寇举事视若无睹,地方官员都忙着趁乱敛财,大肆享受。

  没有人会看这些人一眼,直到最后这些人走投无路,被逼成为贼寇,那些大人物方才会注意,继而派兵围剿。

  眼下,在伏子厚眼里,能用小钱解决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事,这些都是登记在鹰扬府的将士,给这些将士钱,并非圈养私兵。

  别说三个月后,就会有十万反贼攻打太原,就是潘长文当面询问,伏子厚都能有理有据的解释。

  解决邱大汉的生存问题,又询问一些事情后,伏子厚便带着胡靖渊、殷天纵等人,继续朝着其他一些困难的士卒住所走去。

  ……………………

  晋阳西城。

  鹰扬府地内,随着一名士卒来到议屋中,递上竹简,潘长文看过之后,突然笑了笑,随即把竹简交给赵文恪。

  “这奋武尉,怕是要惹人大笑,堂堂一个陛下亲赐的勇士,结果来到晋阳后,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承书请求调运兵甲、粮食,这若是传出去,岂非天下人都知道,我大隋的校尉,对反贼惶恐不及,图求藏身于城!”

  赵文恪看过竹简后,胡子下的嘴,便忍不住上扬。

  一开始看到晋阳令刘文静的举动,赵文恪便意识到,这是那年轻奋武尉的服软,通过刘文静来势弱。

  加上温大有突然说出,那奋武尉是昔日李老的孙婿,故而赵文恪清楚,潘长文也不会再如何。

  不曾想。

  年轻人做事不够老练,有些事却有些过头。

  征召东城百姓挖掘护城渠不算,还要上书到鹰扬府潘长文这里,请求从西城仓房里面,再调五千甲衣,一万斛粮食过去。

  这年轻人怕是昏了头!

  一万斛粮食,可是足足有六十万斤啊!

  这年轻人是真想把东城,修筑成固守坚城?可问题是这里是太原郡,是晋阳要地,贼人莫不敢来犯的地方。

  你在这里做出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怕是要让太原所有人,都为之笑话。

  “如此冒失之请求,也不怕将大隋的颜面,都丢失干净!派人把书信带回去!”

  潘长文听到赵文恪的话,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虽然知道对方在低头,但这般做作,实在让人不喜,不仅没有一丝好感,反而更为厌恶。

  “大人!”

  赵文恪听到潘长文的话,突然想到什么,神情一变,随后面露喜色,对着潘长文行礼。

  “大人!毕竟那奋武尉,乃是陛下亲赐,大人若是拒绝,恐怕有欠奋武尉之头衔!大人若不……从之?其一是此举定然会让晋阳百姓、世家嘲笑之!”

  赵文恪小声对着潘长文建议道,随后笑起来。

  “其二,如此大举调运粮草,仓城监定会与宫监裴寂,一同上呈洛阴,彼时大人也在奏疏中,稍加言明……”

  赵文恪看着潘长文,剩下的话没说出来。

  潘长文听到赵文恪的话,看向赵文恪,突然笑起来。

  赵文恪与刘文静,素来不怎么对付,原本赵文恪对那小子没什么恶意,但因为刘文静,赵文恪倒是不介意陷害那小子。

  若是按照赵文恪所言,恐怕陛下得知,定会不喜,而后收回其称谓、官职。

  “便依你所言!”

  潘长文开口说道。

  在潘长文眼里,温家可不能怪自己,是那小子不知收敛,自己这也是给温家颜面,所以才答应。

第75章 快告诉魏公,这丫的是认真的!

  东城。

  钭黎川、蔡然匆匆回到住所,来到房中,看到楚博、宋建峰。

  “情况如何?”

  楚博见到二人回来,连忙询问道。

  如今城门外,已经开始挖护城渠,眼下他们也去打听过,听说是新任的东城校尉,去请求晋阳令,想要挖护城渠。

  对于那新任的东城校尉,他们打听到的不多,只知道年纪很小,但却被隋朝受封为奋武尉。

  对此楚博不由得很是紧张,毕竟对于攻打太原郡一事,已经商定清楚,魏公已派使者去与突厥商议,请求突厥出兵掣肘马邑、雁门两郡的隋朝驻军,让其不敢乱动,为此不惜把大部分的家底都已经提前送给突厥,作为诚意,也是报酬中的一部分。

  这时候太原这里,绝不能出现差错。

  “哈哈哈!无需担忧!”

  蔡然看着楚博担心的模样,一脸笑意。

  “我们二人已经在唐府打听过!唐茂纯亲自从其兄唐宪口中得知,那年轻的奋武尉,是担心被潘长文刻意打压,故而连夜去见晋阳令刘文静,请求挖渠一事!”

  蔡然见到楚博、宋建峰疑惑,便带着笑容为二人解释道。

  唐宪,字茂彝,乃是唐茂纯的兄长,这件事若非是从唐家唐茂纯口中得知,他们都不会想到,这新挖护城渠的举动背后,还有这些弯弯道道,勾心斗角。

  随后蔡然把在唐府得知的事情,全部都详细的说出来。

  “原来如此!”

  楚博得知所有经过,这才点头。

  对于那潘长文,楚博也是十分了解,知道对方是一个心胸狭隘,又毫无本领之人。

  楚博与其他魏公心腹,以及将军甄翟儿商议后,之所以敢攻打太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找到足够多的木匠,准备好无数攻城机械的木材,只要得到突厥消息,即可立即发兵太原,彼时在城下组装云梯、冲车、投石车、巢车、轒轀车等等攻城机械,一举夺下晋阳,更重要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晋阳守将,乃是潘长文!

  潘长文不过是一个靠着父辈与家族关系的隋将,只要有突厥的帮忙,没有马邑、雁门的援军,魏公的十万人马,加上那么多器械,定能打下太原。

  眼下,既然确定那奋武尉挖掘护城河,是在向隋将潘长文示弱,楚博这才放心不少。

  “将此事派人告知魏公!”

  楚博转头对着宋建峰吩咐道。

  宋建峰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下去派人。

  “你们可有打听到,那年轻校尉,是如何得到奋武尉的封赏?”

  楚博见到宋建峰离开,继续看向钭黎川、蔡然。

  钭黎川听到楚博的话后,与蔡然对视一眼。

  “此人便是当初在清河县,统领隋军援兵,击败张金称的人!”

  钭黎川对着楚博说道。

首节 上一节 82/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