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24节

  此番!

  伏子厚的举动,几乎在正常人眼里,都与送死无异。

  别说温大有故意说的五十人,怕就是伏子厚的三十人,也很难筹齐,毕竟……这可是送死!

  “好!”

  伏子厚听到温大有的话,没想到,今夜内应传来的消息中,有李世民被围困的位置,思索过后,最终点点头。

  温大有见状,面色这才缓和下来。

  在议屋内的众人,全都不做声,对于这个赌约,全都觉得,不会真有五十人,愿意跟着伏子厚出城。

  深夜中。

  伏子厚带着崔文瑾,并没有着急回到住着的地方,而是坐着马车,继续去拜访另一个人。

  “你有把握,会有五十个人,愿意随你出城?”

  崔文瑾看着伏子厚问道,可惜漆黑之中,很难看清。

  “没有!”

  伏子厚没有瞒着崔文瑾。

  “不管明日有没有五十个人,我都要出城!”

  伏子厚说道。

  听到伏子厚的话,崔文瑾哪里还不清楚,伏子厚决意已定,方才在议屋,也不过是安抚那温大有。

  “一定要出城吗?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不救人,世人也能理解!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家人,还有你的未婚妻,都希望你平平安安……”

  崔文瑾轻声说道,随后在昏暗的马车内,低下头,心里补上一句。

  还有我!

  “你还记得,当初清河县,被张金称率领贼寇围困?现在那支援军的人马,也如那般,需要救援!平平安安,就算这次我不出城,就真能平平安安?这天下不平,这乱世不定,哪里来的平平安安!这次我缩在城内,任由贼寇屠杀义士,终有一日,我就要独自一人,面对贼寇!”

  伏子厚给崔文瑾解释道。

  如果真的是李世民被反贼围困,那么伏子厚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去救。

  伏子厚相信自己这一去,哪怕有个三长两短,但只要李世民活着,日后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家人。

  看得越多、接触越多、经历越多,伏子厚才更有体会,天下太平有多不容易,所谓盛世,到底有多艰难……

  李世民不能死!

  马车内,陷入沉默,直到许久,方才来到府邸。

  随着伏子厚走下马车,上前敲门,与仆人告知来历后,没多久,武士彟便一脸诧异的看着深夜前来拜访的伏子厚,还有伏子厚身旁的女子。

  次日。

  西城内,听到鸣鼓声,别说城内一个个官吏、氏族,就是城内百姓,都一脸疑惑。

  贼寇大军不是兵败撤离了吗?为何一早便传来鸣鼓集结之声,莫非贼寇如此快便领兵杀回?

  带着疑惑,密密麻麻的西城百姓,全都来到城内将士集结的地方。

  “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

  操练场上,远远围观集结的城内将士,在各个街道口,还有屋檐下的百姓,纷纷议论起来。

  不仅仅是百姓,就是集结的将士,此刻也十分疑惑。

  随后。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点将台上,温大有、张平高、伏子厚,全都走上去。

  “你说,真有人愿意陪着那伏子厚去送死?”

  赵文恪站在操练场边缘,看着密密麻麻的将士,又看着高台上的温大有、张平高、伏子厚三人,轻声说道。

  许世绪听到赵文恪的询问,想了想,没有开口。

  另一边。

  城内的名门望族子弟,以及氏族女子,似乎也都听到一些风声,不由得纷纷来看热闹。

  在一间酒楼二楼,窗子刚好对着操练场。

  “要是没有人,到时候你就难堪,笨蛋……”

  狄氏听着崔文瑾那幽怨的语气,不由得笑起来,有些羡慕,明明那少年也很关心崔文瑾,离开前不放心,特地嘱咐她,要照顾崔文瑾。

  看着一旁弟弟的眼神,狄氏真的感慨,弟弟这段时日,真的有一些改变,作为姐姐的她,还是第一次看到。

  “狄行,你说,会有人随他去吗?我好像听说,昨夜温大有,私下派人在后半夜,去给那些东城将士散播消息,挨家挨户告知那些将士的家眷!”

  狄氏好奇的问道,美眸望着窗外,远处那高架台。

  “什么?出城去救援?疯了吗?”

  “这时候还出城?”

  “如今太原郡,可到处都是贼寇大军的人马!”

  操练场四周,随着所有百姓听到温大有的话,全都议论纷纷,嘈杂的声音响彻四周。

  就连一个个太原氏族的子弟,此刻也一脸错愕,完全没想到,那伏子厚,居然这时候还想着领兵出城,去救援一支被困住的兵马。

  别说百姓都感觉伏子厚疯了,就是氏族子弟,也都怀疑那伏子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时候出城救人,与送死有什么两样的。

  “出城?”

  “这城外可都是贼寇的人马!”

  操练场中,所有西城的将士也没想到,骑尉温大有,宣读的是这个消息。

  不过好在,随后将士们都听到,温大有当着所有人的面,告知此番是否跟随伏子厚出城,都是源于自身意愿,并非强制的命令。

  听到这里西城的骑兵将士,全都松口气。

  四周所有百姓听到温大有的话,此刻也全都带着庆幸的语气,互相议论起来,作为晋阳的百姓,他们也害怕西城的兵马一旦出城,有个闪失,到时候贼寇大军杀来,西城就危险。

  “嘁~!笑话!谁愿意出城啊!”

  “可不是,这与送死有何差别,谁愿意送死!”

  “还自愿!我们就等着看那伏子厚的笑话……”

  郭启靖,郭绍宗,郭齐宗几人,正与孙氏、张氏、唐氏的子弟,聚集在一间酒楼内,看着操练场。

  然而正当十七岁的唐惜时,说等着看伏子厚笑话之际,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其他人突然全都不说话,脸色似乎有些转变。

  见状,唐惜时很疑惑,也跟着转头看去。

  就在下一刻,唐惜时就一脸惊愕的表情,远远看着操练场。

  在唐惜时的目光中。

  操场内。

  一名名身穿甲衣的将士,在所有百姓、所有官员、将领的目光中,一个个全都站出来,毫不犹豫的走上前。

  十个、三十个、五十个、一百个、三百个、五百个、七百个……

  当看到站出来,走上前的将士数量。

  别说四周所有百姓鸦雀无声,就是站台上的温大有、张平高,也都是一脸骇然,神情满是震惊,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一幕。

  这……

  为何,这么多人站出来?

  “你们……”

  伏子厚望着这场景,也瞬间泛红双眼,泪水浮现在眼中,看着胡靖渊、殷天纵那些将士,看着曹永、熊瑞祥、夏嘉那些人,还有岳铭、薛宏、邢明那些一个个走上前的人影。

  别说其他人,伏子厚都满心动容,怔怔的脸颊上,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落。

  “这……”

  “他们为何……”

  惊呆着的,不仅仅有一脸恍惚、不解的赵文恪,就连许世绪,还有那些西城一个个骑卒,那些西城招募的数千将士,全都面面相觑,错愕的看着那些义无反顾走上前的人影。

  是他们听错了吗?明明骑尉说的是自愿出城!

  是他们记错了吗?明明他们记得此刻太原郡内,四处都是贼寇大军人马!

  可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愿意跟着高台上那少年出城?

  “你猜对了,好像也没对!”

  酒楼雅间内,狄氏美眸闪烁,轻声说道。

  弟弟狄行猜到会有人站出来,但狄行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

  甚至应该说,连高台上那个少年,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

  想到这里,狄氏看向一旁面色恍惚的弟弟,又看着一旁早已目瞪口呆的崔文瑾。

  知道这少女来历平凡,而那少年越优秀,这少女只会陷得越深,世家门楣,可没那么好打破的。

  高台上。

  伏子厚默默抬手,擦了擦双眼,随后来到温大有面前。

  温大有依旧有些失神的看着高台下的这一幕,明明自己已经连夜派人,去劝说那些东城士卒,告诉他们出城就是送死,明明他已经派人挨家挨户告诉东城将士的家眷。

  此时带着浓浓不解,温大有看着那些毫不犹豫走上前的将士,当看着伏子厚来到面前时,看着伏子厚那泛红的双眼,那尚隐约有些泪痕的脸。

  在晋阳多年的温大有,终于明白,自己看不懂这少年,他与其他人都不一样。

  “此番出城,要当心!”

  温大有这一刻没有阻拦伏子厚,有那么多将士舍生忘死的跟随,即便贼寇有十万大军,温大有也相信,伏子厚能平安归来。

  “叔伯放心!”

  伏子厚轻声说道,随后从温大有手里,接过李世民那支援军被围困的位置。

  在温大有的目光中,伏子厚转过身,来到高台前方,在万众瞩目之下,拔出腰间佩剑,对准苍天。

  “我伏子厚立誓!此番出城!若遇贼寇人马,要战,我伏子厚第一个先战!若逃!我伏子厚最后一个逃!今日幸得将士不弃,他日凡有荣华富贵,必将与诸位共享!指天为誓、世人为证!”

  伏子厚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着这些站出来的将士,立下自己的誓言。

  望着这些愿与自己赴死之人,伏子厚这辈子都不会再有遗憾,而日后真能有幸得到荣华富贵,伏子厚又怎会不愿意分给这些人。

  “愿随校尉赴死!”

  身上依旧负伤的殷天纵,看着伏子厚,作为鹰扬府旅帅的他,毫不犹豫的拔剑,单膝跪地,对着伏子厚宣誓。

  “愿随校尉赴死!”

  “愿随校尉赴死!”

  不仅仅是殷天纵,胡靖渊、曹永、薛宏、邢明,还有身后所有身穿甲衣的将士,在这一刻,在所有百姓、官员、将领的目光中,对着伏子厚单膝跪地,宣读自己愿意追随伏子厚。

首节 上一节 124/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