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恍神了好大一会儿清醒过来,用贝齿轻咬了一下下唇,小心问道:“真的吗?是谁?”
“听说是卖布的那家人。”阿中也出不了门,只能听些风言风语,拿到第八手消息,并没太搞清楚就急着回来报信了,“好像是野原家吧?”
她说着话望向阿下,而阿下连忙点头:“是那家人,应该是那家的当主,野原三郎大人。”
说起卖布,阿犬倒是立刻想起是谁了。
差不多一年前还在那古野城时,那古野城开始流行一种色泽极为鲜亮,颜色极为少见的布料,有不少颜色花纹独特的品种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家宅里也采购过一批,制成各式服饰确实极漂亮,看起来比一般布料要华贵许多,只是她这种小透明根本没轮上,当时还偷偷羡慕过,没想到她现在竟然要嫁到卖布的人家去了……
她回忆了一会儿,糯糯问道:“野原家吗?野原家在哪里?在那古野城吗?”
阿中和阿下对视一眼,迟疑道:“好像是在一个叫弯津的地方……”
“弯津在哪里?”
阿中和阿下再对视一眼,齐齐摇头。她们也接触不到太多外界信息,从小就在犬公主身边长大,只负责照料她这一件事,犬公主不清楚的地点,她们一样很难知道。
阿犬又咬了一下下唇,犹豫片刻又小心问道:“那他……人怎么样?”
阿中和阿下犹豫片刻,都没说话。从她们听到的小道消息来说,野原三郎风评极差,据说十分贪财好色,是个流浪到尾张,专门投机取巧的卑鄙之辈,反正从很多家子仆妇偷听到的武士议论来说,野原三郎是这样的人没错,大概也就比流民恶党强一些,强得还很有限。
阿犬没等到答案,但主仆三人从小一起长大,看看她俩的表情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顿时精致的小脸上露出悲苦之色,感觉自己命确实不好——母亲早亡,乳母阿上夫人也在前年因病去世了,只剩她孤零零一个缩在这糟糕的家宅里苟延残喘,结果现在又要嫁到一个更糟糕的人家,只能说自己命苦了。
希望,他至少不是一个坏到流脓的人吧!
她垂下头,微微红了眼圈,也就只能这么想了。
第158章 忙碌且充实
原野和犬公主定下了婚约,但什么时候正式结婚就说不准了。他也不懂曰本中古世代结婚礼数,领地里更没有“礼法”专精人才,所以织田信长那边怎么说,他就准备怎么办,一切等通知。
他不着急娶妻,十一岁的妻子娶回来只能让他闹心,盟约一定,他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恢复生产和建设新弯津上。
工坊要重新建起来,家宅要重新建起来,小型试验室也要重新建起来,不过通过联姻,弯津被扣的东西倒是都要回来了,很多器械容器他直接派人回去搬便可以,新弯津这里只需要建建厂房什么的,倒也不需要他操太多心。
特别是新一轮建设可以使用火山灰水泥了,这种建筑材料既便宜又十分适合迅速施工,还可以构筑大型建筑,等回头厂房之类建好,应该能比以前更气派更好用。
同时,新弯津的土质相当不错,他在河边组织人手,开垦出了弯津历史上第一片水田,也第一时间做好了各项规划,准备未来修筑小型水利灌溉系统,继续扩大耕地面积,以求将来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满足工商业需求,。
田地的成功出现让新弯津的民心一振,在许多老人集体请愿得到同意之后,他们从山上凿下来一块长条巨石,生拉硬拽一路拖到河边,就这么栽了进去,然后请原野亲自拿锉刀,给这块巨石锉上了第一条线。
这玩意儿叫“荒石”,用来记录河水高度。据说只要在当地生活的够久,只要按时节坚持记录河水高度,农夫就可以凭借荒石来判断明年会五谷丰登还是需要早早开始备荒存粮,甚至民间还有很多关于“荒石”的神话传说。
毕竟曰本严格说起来并不是海洋型文明,哪怕它主要领土完全由岛屿组成,实际上却是江河型文明——自隋唐以来受中国影响太深造成的奇妙现象,和大多数岛国完全不同,靠海吃海的情况并不严重,在世界历史上十分罕见。
这导致这时代的曰本大部分村落都靠在河边,“荒石”成了大部分村子都有的标志物,现在新弯津终于也有了“荒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领民真正接受了这里,真正愿意在此定居了,开始把这里视为自己的家。
新弯津的情况要比老弯津还要好一些,最少经过一场大战,又前景美妙,领民的集体认同感越来越高了,自称是“弯津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不再分什么“老弯津”、“新移民”,开始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
同样是因为田地出现的原因,积肥也成为很多人自动自觉的事,工坊附带的住宅区还没完工,住宅区里的大量公共厕所(这时叫野粪场)倒是第一时间完工了,哪怕现在已经是夏季,离台风季都没多久了,无法开始耕作,自认能佃到田地的人家依旧开始争抢着积肥——曰本这时代已经有积肥传统,宋代时便传入了曰本,比如《法然上人绘本》中就有法然上人蹲旱厕时不忘念经,以及带着小和尚掏粪尿装桶去积肥的图画。
民众们在自动自觉积肥,准备台风季一过就先种一茬豆子养养地,而原野自然是盼着领地越来越好的,也没闲着,把以前积攒下的鸟粪石都优先运了回来,经适当粉碎加工后投入田地。
鸟粪石具有缓释性,施入土壤后,其中的养分不会迅速释放,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溶解,持续为植物提供养分。这一特性可以减少施肥的频率,降低人力消耗,同时也能避免因养分释放过快而导致的浪费,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同时,鸟粪石也是一种极佳的天然化肥,富含氮、磷、镁等农作物急需的营养元素,真是谁用谁知道。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两国,他们就凭借鸟粪石、熟鸟粪土以及定期来拉屎的候鸟群大肆种地,产粮极高,国力大增,可以训练大批剑士,以小国之力痛殴楚齐这样的霸主之国,甚至差点把它们给灭了。
而中国先贤提前把鸟粪石之类的天然化肥给用完了,后人自然就没得用,历史相关记载极少,曰本从隋唐开始抄作业,压根儿没抄到。那正好便宜了原野,让他可以致敬先贤,提前帮曰本把鸟粪石也给用了,让自己也肥一把——农作物用没用化肥真的两个鸟样,要搁现代而言,说一声地球上有60%以上的人口是靠化肥养活着都不能算错。
新弯津一片欣欣向荣,复苏起来极快,每天都有新建筑物完工,每天田地规模都在扩大,而这种快速复苏和发展,原野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能持续到明年年初,到时他八成人力又不够用了,只能被迫维持现状,无法再快速发展。
这让他又开始头痛,实力提升一卡一卡的,很影响他的最终计划,只是这种事他也无法未雨绸缪。现在他环望四周,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强制移民的对象,只能暂时憋着,看看回头能不能想到别的办法可以搜刮些人口回来。
当然,他也没忘了伊势湾里的岛民。
双方打了这么久交道,信任度已经比以前强太多太多,所以他派了阿满和於大二人再次雇佣岛民帮忙运送货物,继续让利给他们,诱惑这些人搬到他这里来住,而且已经初见成效,大约已经收拢了三十几户人家,只是他现在的领地更大了,是以前弯津面积的五倍以上(包括他能去占,但还没来得及去占的御屋家的领地),百十个人扔进去,连点水花也看不到,只能算多了一批受管理的渔夫。
领地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现在他依旧只是个豪族,顶多是掌握了先进生产科技,很会捞钱的豪族。要想真正成为一位“小大名”,拥有在关键时刻左右局势的力量,他至少要用大量人口把领地先填个七七八八才行,不然和以前没多大差别。
等工坊逐渐恢复生产,田地、水利设施、家宅等建设项目都规划好了,他又在海边滩涂上尝试用火山灰水泥修了一个小小的晒盐场,以稳定给领地供应食盐,同时也是积累技术工艺和管理人员,以便大规模扩产,把卖盐的同行也都挤死。
当然,短时间内他做不到,他为了这块地皮已经损失了数百青壮,恢复原本工坊的生产都捉衿见肘,再让他分出人手去大规模晒盐浇盐花,有点难,只能未来可期。
制糖他也尝试了一下,企图用微生物发酵法利用大米生产白糖。他在穿越前看过一篇相关论文,多少记得一些操作步骤和数据,但很可惜,这种发酵条件放在古代极其苛刻,在试验室中成功的次数都极为有限,而且成本高到让人难以忍受,根本无法进行作坊式生产。
看样子想弄到白糖这种暴利产品,还是需要去寻找并改良古法制糖,但原野派阿满出去打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甘蔗和甜菜(恢复尾张情报网络时顺便找了找),大概这时代还没传入曰本。
或者就像家猪一样,自唐以来数次从中国或朝鲜半岛传入曰本,但因种种原因,都养绝种了,反正现在根本找不到。
大概是真没有,他隐约记得现代曰本人就没有吃甘蔗的习惯,水果店、超市里根本找不到甘蔗。甜菜更是一种吃叶和根的蔬菜,也不太常见,至少他以前待的关中地区几乎不怎么吃这东西。
好在阿满贼不走空,出去找了好几圈也不是完全没收获,她竟然从热田港弄回来一把西瓜种子,倒也算意外之喜,而且种秋茬西瓜的时间还来得及,原野赶紧育苗穴培种上了,希望秋天能吃上一口西瓜回忆一下现代生活——在古代生活真的太遭罪了,就像从大城市突然到了非洲偏远部落,真的要什么没什么,他天天苦干,也想吃口好的调节一下心情。
至于制糖大业,这个暂时只能搁置了,除非他能找到甘蔗苗子才能重启,只是偶尔在试验室里自己粬一缸大米看看能不能赌出一点白糖,以用来制药和制造爆炸物。
”一把火药一把糖,人送外号大伊万”,以及“一口糖,一条命”,这些都是俗语了,要是受了重伤,喝碗糖水或舔舔糖晶,能提高不少存活机率,那这些糖就是战略物资了,而战略物资从来不需要考虑成本,能多备点还是多备点好。
单纯的建设生活很适合他这种工科人,随着西瓜开始结瓜长大,他的生活越发忙碌且充实。
其实如果不考虑最终计划,让他这么过一辈子,他其实也没有太大意见。
第159章 古代也要给彩礼啊!
“绸十匹,锦缎十匹,印染棉匹一百匹,细麻布一百匹;清酒十桶,果子酒十桶;三日月当世具足一套,银绣青纱羽织一件,彩绣母衣一件,印纹肩衣两件,短柄鎏金铁炮两支,镶金桃纹矢箱及长羽征矢三十支……”
远藤千代、前岛十一郎和阿满都端端正正跪坐着,而远藤千代拿着一尺多长的名单念了三四分钟后,才向原野恭敬问道:“大人,您觉得怎么样?有需要添减的地方吗?”
原野一时无语,没想到都落难到古代了,结个婚竟然还要付“彩礼”,真的让他有种重回现代的奇妙感觉,但好在古代人比较实在,这时候的“彩礼”主要以吃吃喝喝、衣服衣料,文房四宝、日用物品以及武器甲胄为主,倒不会直接要钱,这点比现代强。
他思维发散了一瞬间就马上收束回来,关心地问道:“符合礼法和织田家的要求吗?”
远藤千代和前岛十一郎齐声道:“大人,已经仔细斟酌过,也和织田家商议过了。”
“那就这样吧,不需要再添减什么了。”原野这方面完全不懂,直接同意了,转而又关心地问道,“这次辛苦你们了,和织田家商量时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远藤千代和前岛十一郎对视一眼,负责出面和织田家商量婚礼事宜的前岛十一郎迟疑着答道:“倒没遇到什么麻烦,织田家结亲的诚意很足,只是……有几名织田家的家臣说话似乎有些阴阳怪气,商量起事情来也拖拖拉拉,别的就没什么了。”
“都是年龄较大的家臣吗?”
“没错,大人。”
原野轻轻点头,看样子是老派家臣团体对联姻有点意见,或是亲近林秀贞的人在借故发泄怨气,但这些人无所谓的,织田信长看这些人也不顺眼,这些老派家臣不是已经靠边站了,就是快靠边站了,未来的历史舞台上没他们什么事。
他直接道:“下次再商量事情,不必和他们客气,我们弯津人现在也不是寄人篱下的时候了,他们要阴阳怪气,拖拖拉拉,你就挑明了和他们说。再不行,你就直接去找丹羽大人,让他去解决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织田家,织田家也需要我们,不必自觉低人一头。”
前岛十一郎是个绵软性子,不太擅长和人争执,闻言犹豫了一下才低头道:“是,大人,我明白了。”
原野也知道他性格很老实,强硬不起来,又觉得远藤千代也不适合出面争吵,便转头对阿满说道:“你有空也可以过去看看。”
阿满性格蛮横又是个天生的碎嘴子,正适合吵架骂人,而阿满无所谓,随意点了点头。家里正忙着建设她帮不上太多忙,这段时间基本都在外面扩展情报网络,偶尔去帮前岛十一郎吵吵架也不影响什么。
“彩礼”的事就这么决定了,原野又和远藤千代、前岛十一郎商量了一下后面的“纳征”、“请期”,然后他们二人就告退继续去忙碌——折腾好几个月了,嫁娶流程这才算快走完了。
这也没办法,结婚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件麻烦事,筹备几个月算短的了,毕竟织田弹正忠家现在虽然不怎么出名,被普遍视为尾张的乡下土鳖,但好歹也是控制着半国之地的“准战国大名”,体面还是要的,嫁公主怎么也不可能装在牛车上就给你运来,礼数怎么也要讲一讲。
或者该怪儒家礼教?曰本这时间段很推崇儒家学说,婚礼流程魔改自“六礼”,各种来来回回商量询问,乱七八糟要准备一大堆东西,请一大堆人帮忙,还需要举行仪式请家族守护神同意,超级啰嗦。
不过,总算快搞完了,也算凑合吧!
远藤千代和前岛十一郎走后,阿满拿起“彩礼”单子又看了一遍,吝啬病又犯了,对从未谋面的犬公主恶感急速上升,不爽的嘟囔道:“一个小丫头而已,结个婚竟然要这么多东西……”
这些东西乱七八糟加起来,怕是要有六七百贯了,能买一两百个弥生,而且还没算专门为婚礼起了一幢宅子,她感觉很亏。原野倒无所谓,随口道:“没事,该花的钱就该花,有贸易路线在,我们早晚能赚回来。再说了,织田家也是要给嫁妆的,又不是白拿东西。”
这时代结婚真给嫁妆,不会只给两床被子糊弄一下,只是要在“请期”之后,也就是决定婚礼日期之后,那边才会给嫁妆单子,结婚当天才会真把嫁妆送来。
原野花钱一向大手大脚,不在乎彩礼这点小钱,更不在乎嫁妆,只要能达到他的目的就行,提一句也就是安抚一下阿满,转而又向她问道:“你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阿满和婚礼筹备没关系,只是正好遇到了远藤、前岛二人,但她确实是带着消息回来的,闻言便把“彩礼”单子直接扔到一边,向原野感叹道:“织田信光昨天夜里死了!”
原野愣了愣,这消息有点太突然了,织田信长的亲三叔,前任守山城城主,现任那古野城城主织田信光怎么就死了?他坑死了清州织田家也就大半年吧?
他赶紧问道:“怎么回事,他怎么死的?”
“据说是被织田信光的家老,已经逃去今川家的坂井大膳安排人刺死了。”阿满也是刚收到消息就回来了,并不是很确定,“听说当时刺客潜入他的寝室,高喊着‘背誓者当天诛’,一刀就刺进了他的前胸,他当场就死了,而且那个刺客后来也被人认出来了,叫坂井孙八郎,是当初清州织田家有名的剑术高手。”
“他人呢?”
“据说逃掉了,现在没有消息。”
原野一时沉默,织田信光作为织田信长的亲三叔,是织田信长最有力的支持者,能算尾张织田氏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结果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就这么被刺杀了?而且刺客还逃了出去?
这是不是死得太儿戏了?连点逻辑性都不讲了?
原野沉吟了一阵子,向阿满问道:“那古野城……现在怎么样了?”
“织田信光的儿子还小,都没元服,现在没人主持大局,当然乱成一团。”阿满直接道,“再具体的情况就不清楚了,之前织田信长搬家去清州城,把我们以前安置在那古野城的眼线基本都带走了,新人才刚刚补进去没多久,能接触到的消息有限。”
“那就继续关注吧,尽量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原野也不着急,毕竟现在也不是以前了。以前尾张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影响到他的人身安全,不第一时间弄清真相都不敢放心,但现在他已经跳出了织田弹正忠家的势力范围,无论织田家内部怎么动荡都对他没太大影响,其实只要知道织田信光已经死了就行。
现在想弄清真相,只是单纯的好奇心在作祟,毕竟这事真有点怪。
“这你放心,我留了人手在那边,很快就应该有消息传回来。”阿满当探子是专业的,这方面的事不用原野操心,马上又说起了另一件事,“还有一件事,下面的人从热田港商人那里收集到一个消息,说是今川家的军师太原雪斋病重难以理事,今川家内部有些骚动,但我们在骏河、远江一带没有任何人手,这消息暂时无法判断真伪。”
原野缓缓点头,觉得这消息应该是真的。在他印象里今川家的定海神针太原雪斋差不多就是这时间段没的。
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大概是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然后今川义元真正执掌大权,或者说没了能约束他的人,上台后很是雷厉风行了一番,和织田信长的理念差不多,很反感自己手下有那么多豪族各怀心思自行其事,也想搞搞“一元制”,开始强行取消领地内豪族、寺家的“守护不入权”,进行大规模检地,重新计算年贡兵役,结果引起了不小的骚乱,甚至结结实实打了几仗。
等他把领地内的豪族都折腾服了,这才留下嫡长子看守家业,自己率军去上洛,但只走到西尾张就悲剧了。
严格说起来,今川义元其实并不蠢,不然也不可能把领地内的豪族寺家都整治服了,还能成功进行检地,他喜爱和歌汉诗、染黑齿、剃眉毛之类往公卿方面靠拢的表现,也只是一种为上洛寻求支持而进行的政治表态,只是这世界喜欢以成败论英雄,他以优对劣都败给了织田信长,那自然就是丧失武家勇武的蠢蛋一个。
原野寻思了一会儿,感觉这消息还是挺有用的,至少能确定他有充分的发育时间,短时间内今川家会更关注内部的利益纠纷,内部打来打去,不可能再搭理他。
双方再见面,大概就要等到今川家西进上洛,和织田弹正忠家面对面碰撞之时。
他吩咐阿满这条消息不用费劲追索了,今川家内部纷争和他们无关,而接下来这几天,他就接着忙自己的事,只等着人生中第一次结婚,顺便关心关心织田信光的事儿,等等那边的消息。
第160章 大概战国真要开始了
现代秋茬西瓜大约两个月就能瓜熟蒂落,古代秋茬西瓜也差不多,原野正忙里偷闲等消息呢,它自然而然就熟了,只是这玩意长得……
原野惦记它两个多月了,摘了几个回来后拍着它们陷入沉思,总觉得古代西瓜更像一种表皮颜色更深的大甜瓜,或是更圆一些的苦瓜,反正不太像他印象里的大西瓜——个头也太小了,每个也就五六斤沉。
阿满刚巧过来,对这种能让原野都十分重视,特意安排人保护度过台风期的瓜果也十分好奇,弹了弹豆豆眉,也学着他的样子轻轻拍打着西瓜,好奇问道:“终于熟了?这种瓜好吃吗?”
原野现在也拿不准了,这西瓜和现代模样不一致啊,迟疑道:“理论上应该味道不错,又甜又解渴。”
“甜的?那我们尝尝?”甜的好啊,阿满马上来了兴趣,抱着瓜就问道,“这种瓜要怎么吃?是不是和南瓜一样?”
这是第一次种植,结瓜数量不多,原野原本就准备偷偷吃独食的,现在多个阿满也无所谓,马上道:“不用煮,直接切开生吃就行了。”
阿满立刻抽出腰间的胁差,刀光一闪就把西瓜一刀两断了,自己拿了半个大的,把另半个小的留给原野,然后伸嘴就啃,啃了一口就又吐了出来,不停呸呸呸,奇怪道:“这什么破瓜,哪里甜了,明明是苦的啊!”
原野看着自己手里这半拉西瓜也有点懵逼了,古代西瓜切开之后根本一点红瓜瓤也没有,里面瓜瓤是白色带点淡青,仅中间带点淡黄,而且西瓜籽巨多,猛一看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阿满又呸了两口才把瓜子吐净,满脸怀疑的望向原野,不满道:“这怎么回事啊,你当了主公也不能骗人吧,你真吃过这种瓜吗?”
“我当然吃过!”西瓜原野可是从小吃到大的,熟悉得不能再熟了,以前他大伯的厂子每年夏天都会分西瓜,他和孟子奇暑假一天能干三个,堪称他人生中第一瓜果,不然也不可能看到西瓜种子就亲切,但怎么种出来不对劲?
他用力把小半个西瓜又掰开,小心咬了一口白色偏青偏黄的瓜瓤,细品滋味,只觉水份确实很足,能解渴,有西瓜的基本功能,但味道……确实一点甜味也没有,反倒有点像西葫芦的淡淡苦涩味,而且瓜籽儿确实太多了些,都不好下嘴,下了嘴也不好咽。
阿满看到他也吃了,这才怀疑消退,不觉得原野是在故意捉弄她了,又拿胁差把西瓜剁了剁,拿起一块挑去种子放到嘴里品了品,感觉还是那味儿,寡淡如水,微微苦涩,根本不好吃,不由更奇怪了:“是不是你种的不对?要不要我去找个会种地的老头再重新种一次?”
“西瓜有什么种得对不对的!都种出来了,种植方法肯定没问题!”原野又啃了一口瓜瓤,轻轻吐出西瓜籽,觉得应该是品种问题——大概古代西瓜就这鸟样了,就是一包水,根本没什么吃头。
但以前看网文时,起点穿越者回了古代多半也是要种西瓜,他们是怎么种出红瓤大西瓜的?难道他们穿越时连西瓜种子都带了?
网文真是信不了一点,那帮家伙真的吃竹子拉席子,竟特么瞎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