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生存指南 第107节

  自此,北条水军一蹶不振,哪怕北条家几次企图重建,但面对里见水军的巨大优势,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已经完全丢失了附近海域的控制权。

  比如,伊豆半岛上的天然良港下田港据说已经彻底衰败了,敢来交易的商船很少,现在北条家的贸易,基本要靠今川家和武田家的陆路供应——这也是北条家积极加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之一。

  现在原野带着弯津船队,一出骏河湾就撞见了里见家的水军,或者该说是水贼。

  这条只有几十石的小早船仗着速度快,转弯便捷,来回游弋在弯津船队不远处,而原野也马上派出了使者,和对方交涉。

  这次去的使者还是上次那位,但水贼明显没有武士讲究,原野对里见家的威慑力也不怎么强,因使者梗着脖子说话激怒了这条小早船的船长,立马被暴打一顿,扔进了海里,仅就是还需要他传话,才没直接宰了他。

  这使者名叫安井平(因《平等令》刚起名不久),鼻青脸肿、湿淋淋回到“知多号”上倒是蛮不在乎,直接转达了对方的回复:“殿下,那群海蚬子要求我们马上退回骏河一带,他们说北条家是里见家的敌人,任何资助北条家的行为将被视为对里见家的挑衅——他们认为我们是来支援北条家的,对我们敌意很大,我解释过了,他们不肯听。”

  原野轻轻点头,安慰道:“辛苦你了,放心,不会让你白吃苦头。”

  “没什么辛苦的,殿下,能为您效力,是我的荣幸。”安井平对着原野倒看不出半点强硬,笑得像只大狗一样,毕竟当初要是没原野在知多半岛积极赈灾,他全家至少要饿死一半人。

  不过他仅就是个负责传话的使者,很有分寸,知道是战是和这种大事自己不该插嘴,说了这么一句就主动退下,而原野转头就对於大吩咐道:“驱逐他们吧!如果对方敢接战,就杀掉他们!”

  於大点头应是,回头就以旗号向船队传达命令。很快一只关船压阵,几艘小早船就冲了过去,而里见家的小早船也不傻,没打算以一敌众,立刻掉头就向东逃去,应该是回老窝叫人去了。

  在海上,船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想追上对方非常难,搞不好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时间,原野也没要求追多远,眼见对方逃了,就命令船队继续往下田港前进。

  阿满望着远去的里见家小早船,向原野问道:“我们要和里见家干一仗么?”

  “我们还要往东走,一直走到本州岛最东端,早晚都是要和他们打一仗的。”原野也不在意,海贸哪里有那么好跑,今川家好说话是因为他以前和今川家干过一仗,有几千条人命当注脚,但里见家可没和他打过交道。

  “在海上打仗啊……”阿满也算老兵了,这些年跟着原野没少参战,但正经海战还是头一回,心里多少有点虚。

  原野倒是无所谓,乱世之中,你要连争抢的勇气也没有,最好还是去找个边角看戏吧,也别想再谋求什么利益,扩大什么领地。

  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直接吩咐道:“回头到了下田港,你抓紧时间再收集一下里见水军的情报,以防有什么遗漏。”

  有个说法叫“不打无把握之仗”,原野一直很重视情报工作,每年阿满伸手要钱他都尽最大可能满足,所以在这次“卖货远征”之前,“活命众”已经先行出发了,连先导船也派出过几艘,大概弄清了沿途势力的强弱。

  而里见家做为关东一带海面上的霸主,他自然早有了解,感觉双方正面碰一碰应该没问题——关东一带水贼的实力比不上濑户内海一带的水贼,按情报显示,大约也就百条战船的实力,大多还是些小早船,他有“知多号”,也有新武器,绝对有一战之力。

  当然,“活命众”现在的活动范围依旧有限,在北条家领地内的情报收集能力就不强,更别提更东边的里见家了,能弄到的消息都不算新鲜,也不敢保证完全准确,不排除里见水军实力比预期要强的可能性。

  但吃了亏也不要紧,这年头曰本水军海战都以“火攻”为主,“知多号”花巨资包了铜,轻易烧不沉,而只要死不掉,他恢复能力绝对比里见水军强。

  里见家要应对武田家和北条家的陆地压力,能给水军的资源相对有限,他那边陆地上可没压力,完全可以不管不顾,大搞资源倾斜,用不了半年他就能拉来一支更强的船队,直到把里见水军给耗死。

  如果里见水军要是肯好好说话,愿意让弯津商人在伊豆半岛和房总半岛正常交易的话,看在他们霸占着这片海域已经近十年的面子上,原野也愿意多少交点“保护费”,比如5%,甚至10%,但现在他们不肯把市场让出来,不肯让弯津到这里来正常做生意,那原野也不介意沉上几条、十几条乃至几十条船,把他们都弄死。

  这年头,想要什么都要拼命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

  里见水军给出了警告,原野就当他们放了个屁,不管不顾,当天中午就赶到了下田港。

  大概是因为已经衰败的原因,下田港的反应远远不如蒲泉港,连示警的烽火都没点燃,就像没看到弯津船队一样。

  大概,他们已经被里见水军捶的没脾气了,知道点了烽火也不可能召唤别的水军相助,顶多也就是做做岸上防备,别让水贼大规模登陆就行了。

  等原野派出鼻青脸肿的安井平再次充当使者提出要求,驻守在当地的北条家武士比今川家还要好说话,连多余的屁都没放半个,立马就答应和弯津达成协议,免除包括关船钱在内的所有税费。

  嗯,现在商船只要到这片海域,就已经要先被里见水军收一遍过路费了,怎么也承受不住进港再被北条家剥一层皮,而且里见水军里的小头目会看心情胡乱抢劫敢和北条家交易的商船,下田港本来就一天不如一天,根本收不到什么关船钱,免了相当于没免。

  而且北条家武士想祸水东引,挑动弯津和里见水军两虎相争的意思很明显,都懒得掩饰,甚至生怕弯津走了,没人和里见水军打起来,态度自然格外积极。

  最后,弯津带来的货物也确实极好,兵器、农具、精盐、高档花布、酒等五花八门的货物,都是北条家需要的东西,而且比今川家、武田家卖给他们的要便宜,并且能保证供应充足,只要敢付订金,弯津商人就敢答应供货,并敢请原野出来担保一定会履约。

  弯津坊主们也很喜欢下田港,因为北条家为了留下他们的货物,也拿出了很大的诚意——北条家愿意用马匹以货易货,还愿意给好马、战马,而知多乃至尾张都缺马,尤其缺战马,马价很贵,这么来回一倒腾,他们就赚得更多了。

  这可比从远江、骏府运些烂桔子、破茶叶和粗绸布回去划算得多,于是弯津的坊主们立刻上调了北条家的重要性,感觉以后就算多跑上一段路,还是来伊豆半岛更划算。

  甚至有几个坊主都动了心思,感觉搞生产还不如专职跑海贸,反正弯津国营、私营作坊一大堆,互相卷得都要飞起来了,不差他们这点产量,那不如弄上几条船,在弯津买了货专职倒卖到外地,也许更赚。

  此提议一出迅速引起广泛好评,当场就有几十家坊主动了心,表示要入股,而因为人数太多,又迅速内讧,最后分成了十几个小团伙,纷纷去找原野申请营业执照,准备成立一大堆进出口公司。

  原野也觉得这点子不错,立马批准之余,决定回头成立一家“国营进出口贸易公司”,这钱政府也得赚赚。

  和北条家的交易很顺利,而里见水军也没干看着,没过两日,大批里见水军的战船就开始向伊豆海域集结。

  他们要教训一下原野这个外来者,让他们知道一下关东一带的海域谁说了算!

  木正家、总州水贼众、房州水贼众、上州水贼众和百首水贼众可不是好惹的!

第219章 完了,中计了!

  这时代,水军和水贼是一体的,大多都是水贼投靠了某家大名,然后才成为编制内的水军。

  木正家就是如此,其普通国人众出身,借里见家内讧之机,夺取了上总地区的小田喜城(现在的大多喜城),整合了当地的百首水贼(百首城一带的水贼势力),又帮助里见家当代家主夺取了家督大位,转身就成了里见家的水军部队。

  随后,更是借助里见家的支持,进一步统合了房总半岛周边的水贼团伙,霸占了房总半岛到伊豆半岛之间的海域,成为里见家的支柱之一。

  现任木正家家督的是木正时忠,三十七八岁,乘坐在自己的旗舰“龙王丸”上,远远望着“野原水军”,目测大概有二十多条战船,正缓缓离开下田港附近的海域,以争取更好的机动空间。

  对此他也不在意,只是看着“知多号”十分眼馋。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华丽的大安宅船,体积虽然不比他的“龙王丸号”大多少,但不知道熔了多少贯钱,船体包有崭新的铜皮,反射阳光,金光中偶尔闪过一抹幽绿,透着一股非同一般的富贵气,简直能说一声“壕无人性”。

  这船,应该归他所有,用来当他的座驾再合适不过。

  这时一名近侍武士登上了船楼,向他气愤禀报道:“殿下,对方拒绝离开伊豆海,我们的使者还被打了几个耳光。”

  “那他们可真是自寻死路了!”木正时忠咧嘴一笑,转身就下令道,“下面动起来,让这帮伊势湾来的家伙瞧瞧我们木正家的厉害!”

  他们在下田港也有探子,已经探查清楚了,弯津水军也就这二十多条战船,其余的都是拉货的货船,他们以五打一,优势巨大,现在其实就可以宣告胜利了。

  …………

  “知多号”上,原野刚刚否决了阿清、於大劝他进港暂避的提议。来到这时代七八年了,他已经习惯了这时代的生活,看过了太多的死人,已经对生死有些麻木了。

  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在乎,同时心里也很清楚,这世上从无不冒风险就能得天下的事。

  特别是做为一代目,任何时候,他都应该表现出身先士卒之态,以坚定手下的作战意志,以维持自己的权威。

  在乱世中,没人会敬重一个胆小鬼,而不承担责任,不冒风险,也当不了领袖。

  再者说,他对“知多号”有信心,同时他准备的海战武器也没实战过,他也需要亲自指挥。

  阿清、於大等人劝阻未果,没能拧过原野,表情有些担心,而阿满毫不在乎,她从小因为习武天赋太差劲,转而苦练水性,受重伤都能顺河窜出几十里,现在完全不惧——“知多号”也没经过实战,看起来有点像原野异想天开搞出来的新玩意儿,阿满也有些担心这船到底能不能打,但不能打也没事,就算沉了,她自信也能带着原野和阿清潜水逃上岸。

  至于别的人死不死的,她不是很在意,这年头人命不值钱,只要原野能活着回到弯津,再花钱招人就是了,算不上大事。

  她直接把於大赶走了,带着阿清,跟着原野去甲板上备战,眼见原野指挥内卫队从密封舱室中搬出大量尖头火箭弹和发射架,好奇问道:“这东西真能管用吗?上次测试,不是很难打准吗?”

  “一枚是很难打准,所以我准备一次发射十二枚,敌人只要数量够多,单次命中率应该就够用了。”原野一边亲自测风速,一边指挥内卫队员把发射器竖起来,嘴上随口说了一句。

  他把原始“浇铸药柱”工艺憋出来了,也就是精选优质黑火药,以优质天然松脂为黏合剂,将其混合成拥有一定流动性的膏状,随后再将其缓缓加热,以极慢的方式层层浇灌入模具,其间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等经数天放置,自然冷疑固化后,再将其从模具中取出,打磨修整到安装要求,就可以填入火箭弹,充当飞行燃料。

  至于火箭弹,那更简单,原野的火箭弹就是个带飞控装置的铁皮筒子——再简单的铁制尾翼和竹制平衡杆也算飞控,而弹头就更好说了,因为损毁目标是古代木船,里面装的是也是黑火药,仅就是为方便其爆燃,添加了一定量的助燃剂,像是松油之类。

  引信则是硝化延时引信,具体原理和火绳类似,只是烧得更快一些。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简化缩小版的“康格里夫火箭”,射程大约2公里,就是难以瞄准,落点散布极大,需要用数量弥补精度。

  嗯,火箭古代就有了,宋代的“霹雳火”以火药推进能飞300多米,明代“一窝蜂”能飞500多米。

  外国也有,比如康格里夫火箭的原形“印度竹质火箭”,以竹筒装填药柱发射,据说能飞1500米以上(数据存疑),而到了康格里夫火箭正式成型,射程大约在2500米,拿破仑时期以及美英战争时期都大规模应用过。

  这玩意在现代看起来是有点蠢了,毕竟现代火箭弹有制导,各种助燃剂、推进剂也先进,随随便便就能打个百多公里,但原野觉得在十六世纪中期也基本够用,就是以现在的制作能力,火箭弹造得很慢,也很贵,还十分危险。

  他没办法制造真空,浇铸过程中很难避免产生气泡,导致良品率极低。加热火药的危险性更不用多说,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人才能操作,就这样还老出生产事故,自投产以来已经伤残了十余人,而且他这边还要涉及到技术保密问题,只有只能进不能出的“老年死士工厂”才拥有生产资格,所以……

  他憋出这项工艺已经一年多了,修正性的试射都进行过四五次,但储弹量只有六百多枚,和拿破仑时期的英国,能一狠心拿出两三万枚来去给丹麦洗地不可同日而语——人家那是有工业革命基础,全国搞生产,他就用隐秘工厂偷偷的造,根本没法比。

  同时,为了省钱以及提高良品率,他还把药柱长度体积给改小了,导致远远没有十八十九世纪的火箭弹飞得远。

  不过,用来打一群在历史上没什么知名度的海盗,那肯定是够了,毕竟这年头,没什么武器能打2000米以上,木船更不可能抗住火药爆燃。

  这六百多枚火箭弹,就是原野敢这时间就跑来开辟航线的底气,至于实战之中能不能真好用……他就打过漂浮靶,没打过活人开着的船,实战好不好用,正好拿里见水军来试一试。

  当然,就算没有“浇铸药柱”这样的黑科技,没造出“弯津火箭弹”,他也是敢和里见水军碰一碰的。弯津水军并不是一支只靠他的军队,严酷的纪律、高额的薪资、长久稳定的训练以及社会上的普遍尊重,外加少量佛郎机炮和大量装备的各式铁炮,他们原本就有以少胜多的本钱。

  原野随口和阿满闲扯了几句,就默默把火箭弹发射准备好了,而这时“知多号”上竹哨声连续响起,大量从弯津陆军改编过来的铁炮手纷纷在船弦处竖起包铜舷板当掩体,点燃火绳,备好早合筒,随时准备发起齐射。

  水手们也都纷纷武装起来,或是也拿出铁炮,或是拿出弓箭,或是搬出火药罐子,或是干脆手持刀枪,准备发起或防备跳帮战,哪怕没怎么打过仗,但在於大的长久训练下,还是看起来十分精锐。

  竹骨船帆也降下来了,划浆手发力喊号的声音都透过船体传到了甲板上,“知多号”更是猛然提速,在於大等水军军官的指挥下,一马当先,迎风破浪,带着七八条关船和十多条小早船就直挺挺朝着里见水军最大的“龙王丸号”冲去。

  而“龙王丸号”也早早已经降下了船帆,做好了作战准备,此时还是没犹豫,立马……集体掉头,向东逃去。

  …………

  弯津水军和里见水军要在伊豆海域开战,身为东道主的北条家只能看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笠原康久等北条家的武士站在下田港的瞭望台上,凭借天气良好,看着远方海面上的两支舰队正准备燃起血和火,心里就有这种感觉。

  尤其是笠原康久,这种感觉格外强烈,毕竟笠原家可是北条家的“白备”首领,原本就是负责水军的,只是近八年前的一场海战,北条水军被彻底击垮了,已经丧失了海域统治权,目前已经沦落成“海岸警备队”。

  嗯,北条家的战斗编组是以“五色备”的形式展开的,黄备擅长阵地战和城池防御;赤备马步混合,注重机动性;白备负责海战水战,现在海上没有立足之地,也开始转为陆战部队;黑备负责攻城,也喜欢隐秘偷袭,而青备则是北条家的情报部队,性质类似织田家的“飨谈众”,或是弯津的“活命众”。

  现在笠原康久做为笠原家年轻一代,虽然久不下海,但海战基本素养还在,依旧熟悉老对手的战术,眼见弯津水军直挺挺奔着里见水军的旗舰去了,而里见水军旗舰不进反退,带着弯津水军开始逃,不由心里一急,忍不住脱口而出:“糟糕,野原家的人不会打海战,中计了。”

  和水贼打,不能追着他们的大船跑,他们的主要攻击手段是小早船,现在弯津水军去追“龙王丸号”,“龙王丸号”只要引诱弯津水军进入逆风位,到时里见水军的小早船们凭借速度和机动性绕到上风位,借风势发起冲击,以“焙烙”攻击,甚至以火船强行冲撞,到时弯津水军十死无生。

  能在下田港待着的,几乎都是“北条白备”的武士,要是放在《太阁2》里,人人都能有一两个水战技能,马上就有人赞同道:“野原家的水军确实不行,这一仗就不该打,明明我们都同意他们进入港口了。”

  海战可不是陆战,想以少胜多没那么容易,更别提里见水军一百多条船,是弯津水军的五倍以上。

  哪怕里见水军不用火攻,仅就是跳帮作战,以人数强压也够弯津水军全军覆没了。

  “真是可惜了那条好船了,那是野原家家督的座舰吧,那么华丽……”

  “以后就是里见家的了!这帮蠢货,来了一点忙也没帮上,反倒给里见家送了一波船!”

  北条家的武士觉得弯津水军已经算完了,感觉不太可能让里见水军有太大损失,郁闷之下嘴里没几句好话,而他们正在那里烦燥,发愁里见家的水军越来越难以抵挡,突然看到不远处的港口闹了起来,喧哗声还越来越大。

第220章 不配和大人相比!

  这时代人工很难扩建港口,能成为一地大港,能拥有供大量船泊停靠驻锚的地方,都属于天赐之地,都是天然的避风之所,而且当地还要滩涂平缓、海基结实且附近没有大量礁石、暗礁,这样才能方便船只往来,以及修建码头、栈桥、仓库等基础设施。

  这种地形往往都是百里挑一,像是伊势湾就仅有两处,而伊豆海域,更是只有下田港能算天然良港。

  这里海岸线整体凹陷进去,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的海湾,下田港就在半环弧顶,在里见水军出现之前,弯津的商船基本都已经进入这个半环海湾,正排队等着在码头、栈桥卸货。

  但现在,码头那里闹起来了,大量弯津商船已经不再遵守秩序,呼喊声连成一片,纷纷开始拔锚掉头,而且大量上岸交易的弯津人挤上小船,正努力划浆,拼命想回到商船上。

  一时挤不上小船的,就在码头上大喊大叫,还有人抬出了成箱的铜钱,正在大撒币。

  笠原康久等北条家的武士远远看了几眼,就赶紧派人去询问情况,而很快就有北条家的郎党回来禀报:“大人,弯津的商船正准备出港参战。”

  笠原康久小吃一惊:“是谁下的命令?”

  他们之前倒是派使者去“知多号”上请原野进港暂避,里见水军一般不敢冲进海湾交战,那太容易被海陆夹击,但他们却没看到“知多号”那边有派人回来传令,而上岸交易的弯津坊主们也形同散沙,都是一小伙一小伙的,里面根本没有野原家的武士。

  那名郎党迟疑了一下,答道:“似乎没人下令,好像是那些商人自发的。有些人听说里见水军出现在外海,就开始叫唤,然后所有弯津人都开始往码头跑,都大喊要和里见水军拼了。”

  北条家的武士面面相觑,莫名其妙,片刻后有名武士指着码头上一群正撒币的弯津坊主,奇怪问道:“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到处扔钱?”

  那名郎党努力挺直身子,远远瞧了一眼,又低头道:“那些商人在招募码头苦力,要他们帮忙作战。我过来时,已经开价到一个人三贯钱了……呃,只要出港参战就能拿到三市贯,取得敌人首级另算,一颗首级再加三贯永乐钱。”

  三市贯,基本已经是一般郎党一年的薪资,已经很令人心动,而且要是运气够好,敢拼命,杀敌一人就能多赚一年,甚至要是运气逆天,直接把敌人一条船上的人都给烩了,直接财富自由,安享晚年。

  说实在,这价格相当离谱,这名郎党都差点没忍住想去搏一搏,更别提那些弯津商人还愿意提供武器,甚至还有人高喊着愿意付抚恤金,就是战死也有钱拿,给双倍——弯津坊主们直接当众发誓,不给人神共弃,子孙十八代不得好死,在这时代这种誓言可信度非常高,没人会怀疑。

  笠原康久等人更懵逼了。

  商人自发参战,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有点玄幻意味了,现在这些商人甚至还愿意自掏腰包雇人帮原野打仗,他们更是无法理解,有种看到深海克苏鲁的感觉,脑子都要烧掉了。

首节 上一节 107/1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