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隆梅尔战斗群
“晒色!”
“上帝啊!我们快被伊凡罗斯人淹没了!”
三分之二的暗堡和加固火力点之前都已经被火力准备摧毁,但剩余的三分之一仍然不可小觑。
通用机枪的枪管过热发红,更换枪管时甚至引燃了地上散落的油纸;水冷式重机枪套筒中的冷水沸腾了,喷吐出滚烫的蒸汽。
子弹对于工业国之间的战争来说只是最基础的廉价消耗品。
面对仿佛无穷无尽的敌人,帝德士兵们杀红了眼!
此时,来自瓦尔兰德纵深的炮火支援终于降临了。
接二连三的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纷纷砸落,河面上溅起了一根根高达十几层楼的冲天水柱,剧烈的爆炸掀起血雨腥风。
短时间内,帝俄第44国民射击兵旅被彻底压制,参战的七个连队平均伤亡超过60%,瓦尔塔河几乎被鲜血和残肢断臂染成了红色!
天亮了。
火红的太阳在东方原野地平线冒出了一截,光芒万丈。
柔和的晨光洒在波澜起伏的河面上,将惨烈的战场氛围渲染得格外凄美。
上一次在维斯瓦河,伊凡罗斯军队利用双座战斗机低空高速搜索发现了帝德炮兵阵地。
这一次,瓦尔兰德人迅速吸取了经验教训,严格规定炮兵阵地配备至少两名一类战士,确保遮蔽心灵感知,最大限度隐蔽炮兵阵地。
特异的方法不奏效,那就尝试传统的办法。
为了压制敌人的野战炮群,伊凡罗斯军队的炮兵声学侦测团早已做足准备。
在进攻出发阵地稍微靠后的地方,一些喇叭形状的炮侦器材默默无闻的工作着,监听着从远方传来的隆隆炮声。
炮兵声学侦测设备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欧战时期就有了,间隔一段距离——至少几公里布置一个监听位,炮声传播到每个监听位的耗时由近及远不同,根据差值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敌方炮兵阵地,训练有素的炮兵声学侦测单位可以做到百米左右的定位精度,足够支持己方炮兵进行范围炮火覆盖。
【配图】
并且,心灵交流能力战士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沟通速度,大大提升了侦测效率。
大致估算出这段防线后方的帝德炮兵阵地的位置后,帝俄炮兵指挥所立刻忙碌起来,计算射击诸元。
作为二流工业国,伊凡罗斯军队在这方面的效率非常一般——解算仪器和通信器材都比较落后,直到小半个钟头后才完成工作。
几个加农炮团早就迫不及待了,收到射击诸元后立即开始炮火覆盖。
百余门大口径加农炮齐声怒吼,咆哮声响彻云霄,成百上千发炮弹以优美的弹道弧线飞行数十秒后砸向目标。
瓦尔兰德纵深的炮火支援戛然而止。
战斗侦察行动到这时候可以算圆满完成了,当面之敌的防御配系已经基本暴露。
东岸河滩上,一些老旧型号的帝俄坦克被配属给步兵部队,为强渡瓦尔塔河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因此,重机枪阵地一旦暴露,其实存活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招致几发榴弹。
上午11时15分,帝俄第53步兵师接过重任,正式遂行对A3地段的突破任务,开始强渡瓦尔塔河。
与国民射击兵旅相比,常备军的战术素养明显要高得多。
经过五个小时血腥激战,这个步兵师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完成任务,攻占了敌方阵地,建立了登陆场。
工兵部队从下午开始抓紧时间架设浮桥,午夜时分基本完工,坦克部队开始连夜过桥渡河集合。
伊凡罗斯军队一共在瓦尔塔河上选择了五个突破地段,其中三个顺利突破,另外两个则撞得头破血流亦以失败告终。
经过一夜流淌,下游的河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和各种武器装备的碎片。
对决还远未结束,己方能不能站稳脚跟要到天亮之后才见分晓——尤登尼奇上将深知这一点。
至于他的小儿子,那个国民射击兵旅的一名少校营长,已经确认被炮弹击中而阵亡了。
9月13日早晨7时30分,瓦尔兰德帝国空军拼尽全力,出动大批飞机猛烈轰炸伊凡罗斯军队建立的登陆场,第一波和第二波空袭就出动上千架次!
下午13时15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伊凡罗斯军队前线指挥部接到指示,总参谋部督促一线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进攻态势,向瓦尔兰德纵深发展。
下午14时30分,来自凯萨琳宫的催促也到了,维罗妮卡严厉地质问:尤登尼奇上将你的部队为什么停下了脚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她最近学到了这样一个新谚语。
攻势继续进行。
在已经建立登陆场的A2、A3、B2突破地段,第16步兵军、第22步兵军、第5坦克军、第20独立坦克旅勉强收拢了部队,甚至没有余暇把弹药与食品补充齐全就继续推进。
其中第5坦克军向纵深推进几公里后,当面的帝德第120步兵师溃不成军,标配的小口径37毫米反坦克炮面对帝俄坦克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危机在不知不觉间迫近,作为战役预备队之一的帝德第6装甲师已经抵达,师长收拢了败退的第120步兵师残兵败将,临时编组了一个以师长姓氏命名的战斗群——隆梅尔战斗群。
师长迅速派出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前出执行迟滞任务,且战且退。
同时,他亲自在后方布下了一个精妙的口袋阵。
两个重型高射炮连背靠着附近的树林分别部署,一个在左端,一个在右端,互为犄角之势,形成交叉火力。
当天傍晚17时15分,充当急先锋的近卫第2‘奥尔洛娃’坦克旅气势汹汹的追杀而来。
瓦尔兰德军队部署在侧翼的小口径反坦克炮首先开火,雷声大雨点小,37毫米穿甲弹对侧面也有40毫米倾斜装甲的T-34没什么作用。
两个坦克连被这一情况吸引了注意,二十多辆T-34纷纷停车还击,然而就在此刻,大约1.5公里外猝然乍现一连串显眼的闪光!
三秒之后,刺耳的金属碰撞声传来,多辆帝俄坦克中弹起火。
众人还没来得及回过神,一辆坦克发生殉爆。烈焰像烟花一样从炮塔座圈向周围喷射,接着炮塔整个掀飞了。
“伏击!注意!伏击!”
第93章毫米高射炮?!
17时23分,近卫第2坦克旅遭遇伏击。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多辆不可一世的T-34被击毁。
Flak36型88毫米高射炮拥有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40毫米垂直装甲的侵彻力,这是目前瓦尔兰德军队序列中唯一可以正面对付T-34的重型武器了。
后世,受混乱信息媒介的影响,许多人会觉得想到运用88毫米高射炮打坦克的指挥官的创意实在绝妙,但事实上Flak18高射炮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用途,所以配套研制了对应的穿甲弹——高射炮总不可能用对空破片榴弹去打击装甲车辆。
“中尉!中尉!观察到目标坦克着火了!”
“它完蛋了!”
“万岁!”
“它爆炸了!干掉它了!”
望着远方接二连三起火殉爆的敌方坦克,帝德士兵们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
如此强大的火力令人胆战心惊!
霎时间,帝俄坦克部队的势头为之一滞。
“这里是开阔地,我们没有地形掩护!”
“婊子养的!他们为什么能够在这么远击毁我们?!”
无线电频道中尽是惊诧与惊怒。
在这短暂的几分钟里,战况愈发混乱,因为隆梅尔战斗群的迫击炮和榴弹炮也开始向帝俄坦克部队开火——不指望这能击毁坦克,主要是制造混乱和震慑。
密集的炮弹纷坠而下,爆炸此起彼伏。
先头部队遇袭,短时间内通过无线电交流只能让指挥官粗略知道个大概。
心灵交流更加直观与详尽的特点在这一紧要关头发挥出来,蒂霍诺夫上校迅速判明了形势。
接着,他断然命令道:“撤退是不允许的,向瓦尔兰德人的火炮还击,坚持战斗!”
迫于命令,先头部队的两个坦克连不得不放弃暂避锋芒。
他们硬着头皮与守株待兔的高射炮阵地展开对射,这注定是一场残酷的对决。
通常来说,坦克不应该与反坦克炮对射。
反坦克炮往往进行了精心伪装,而且构筑了掩体,坦克想要消灭它不是容易事。
尤其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瞄准时的细微偏差会被宏观尺度显著放大,哪怕只稍微往上或往下瞄了一丁点,炮弹就会掠着目标头顶飞过或落在目标前面几十米。
帝俄坦克兵采用了一种令人嗟叹的方法来对付可怕的高射炮阵地。
对于在空气中高速飞行的炮弹来说,水面也好、地面也罢,两者皆算是坚硬的介质,因此炮弹以较小的入射角触碰土地时也会发生跳弹。
于是乎,炮手为高爆弹装订短延期引信,而不是常用的瞬发引信,在瞄准开火时确保炮弹落在目标高射炮阵地的前方恰到好处的位置。
如此一来,炮弹在撞击土地时激活了短延期引信,然后发生跳弹,最后在目标上方凌空爆炸。
【配图】
这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操作,但对于第四类战士而言倒也不是很难。
可……真的值得吗?
残存的十五六辆T-34继续奋战,在广阔旷野间与八个88毫米高射炮阵地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决斗。
叶莲娜上尉的224号车经过这些天的披荆斩棘,已经击毁了四五辆III号和IV号坦克。现在,经过两次失败的尝试,炮手达丽娅吃力地抱起一发76.2毫米高爆弹推弹上膛。
这时,仅仅几十米开外,友邻的一辆坦克也被击毁了。
“保持冷静,这次你能做到的。”叶莲娜鼓励道。
经过仔细瞄准,达丽娅扣下了射击扳机。
炮弹飞向一千多米开外一处闪烁着炮口焰的地方,落地以后弹飞起来,在半空中轰然爆炸。
浓厚的烟尘遮蔽了那儿,看上去目标炮位的帝德炮兵们非死即伤?
“太棒了!”
“他们一定死光……”
驾驶员和通信员也看见了大致情景,禁不住喝彩,然而赞美的话语还未说完,一发炮弹瞬息间砸了过来。
大约9.5公斤重的Pzgr39穿甲弹击中了224号车的车体首上,炮弹很轻松的砸穿了伊凡罗斯人引以为傲的45毫米倾斜装甲,钻入坦克里边之后,炮弹内部的156克钝化太安炸药猛烈爆炸!
17时34分,叶莲娜上尉与她的三名同伴当场阵亡,女人与男人的血肉之躯没什么不同,炸药对生物一视同仁。不过224号车的命运没有走到终点,这辆坦克没有发生殉爆,仍具备修复价值。
落日熔金,晚霞若血。
奥尔洛娃近卫坦克旅先头部队以惊人的意志和超凡的技艺死战不退,还击消灭了两个重型高射炮连,但自身亦几乎损失殆尽。
这是开战以来,伊凡罗斯新型巡洋坦克遭受的单日最大战损。
当晚,第5坦克军和第22步兵军的一部继续进攻,激战持续了一整夜。
隆梅尔战斗群尽了最大努力,未能完成阻敌扩大突破口的任务。
瓦尔塔河防线摇摇欲坠,为避免再次上演集团军被分割包围的恶果,瓦尔兰德帝国总参谋部下达了撤退命令。
第二次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芙娜)攻势基本结束。
现在,尽管瓦尔塔河和奥德河之间还有一条战略防线,但是,真正的自然阻碍就只剩下了奥德河。
那是一条与泊林相距仅七八十公里的河。
这一天晚间,圣皮特堡彻夜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