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56节

  然而就在此时,汉军阵型忽然一变,左右两翼如长蛇一般缠绕上来,

  长矟瞬间密集起来,如一张血口大口,将拓跋嗣和他的骑兵一口吞下。

  无数长矟攅刺,骑兵一名名的倒下。

  拓跋嗣和拓跋熙左冲右突,如同困兽,活动空间被不断压缩,骑兵也一名名的倒下。

  汉军精锐出自北府西府,与胡虏厮杀了几十年,早就摸索出各种以步克骑的办法。

  不过能让步军阵列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汉军上下,也只有毛德祖和王镇恶两人能办到。

  “毛德祖!”

  拓跋嗣吼叫连连。

  但声音却越来越小,最终淹没在厮杀声中。

  步阵散开,冲进来的魏军骑兵已经没有几个站着的。

  拓跋嗣倒在地上,被一名北府老卒刺穿了胸膛。

  拓跋熙也早变成了一团血泥。

  毛德祖带着部众踩着血水一步一步走到拓跋嗣面前。

  拓跋嗣挣扎了一番,想说什么,但口中吐出一团鲜血。

  “自不量力!”旁边的刘遵考“锵”的一声拔出长刀,寒光一闪,斩下了拓跋嗣的首级,高高举起,振臂而呼:“灭魏!”

第455章 仇

  刘道规发现,只要是王镇恶和毛德祖配合,通常都会大获全胜。

  当初攻打秦凉时如此,现在灭魏也是如此。

  这一战,毛德祖牵制住拓跋嗣主力,王镇恶从黄河上游顺流而下,攻入魏国腹地,直抵平城,断了拓跋嗣的后路。

  逼的拓跋嗣只能冒险决一死战。

  而后毛德祖令公孙表临阵劝降,挫动了魏军军心,致使二十万大军自乱阵脚。

  两人的指挥能力、谋略水平都首屈一指。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国自从枋头之战后,元气大伤,国中名将凋零,扛不住大汉的泰山压顶。

  拓跋嗣阵亡后,中山、相国两座要塞投降。

  太山防线跟着崩溃。

  魏国只剩下一座平城还在坚守,主将河南王拓跋曜是拓跋珪第四子。

  十一月初,王镇恶亲率两万虎卫军南渡治水,突袭流民军刘虎,十万流民军在两万虎卫军精锐面前,仿佛泥捏的一样,刘虎本人都死在王昭的槊下。

  这一战,阵斩一万余众,俘虏四万,跟随刘虎起兵的上党羯人、匈奴人、杂胡七千余众,全部被斩首示众。

  返回平城大营后,王镇恶以为西晋报仇的名义,派出沈田子率秦凉义从军四面出击,搜捕追杀散落于野的羯人和杂胡。

  实际上是让秦凉来的羌军、鲜卑军去将并州清洗一遍。

  并州经过这么多年的乱战,汉民不足十分之二,其他的都是各地迁来的胡人。

  沈田子干起这种活,简直是行家,遇上抵抗的城池和坞堡,直接屠灭一空,所过之处,胡人尸骸遍地……

  “镇恶、镇恶,这名字果然没有取错。”刘道规越发对王镇恶赞赏有加。

  这种脏活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干的。

  王镇恶这么做,相当于为刘道规担了骂名。

  刘穆之道:“永嘉之乱,起于并州,并州为天下之脊背,俯视关东,襟带关中,不可不施以雷霆手段。”

  并州对关中、河北、中原都呈居高临下的态势,如果魏国在并州站稳脚跟,河北中原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拓跋珪定都平城,是既有战略眼光的一步棋。

  封恺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平城?”

  拓跋嗣都死了,拓跋曜肯定守不住。

  毛德祖接收中山和襄国,与刘广之、胡藩所部一同穿过飞狐口,从北面扑向平城。

  南面的朱龄石和朱超石攻破了晋阳,王仲德攻破了上党,大汉四十万大军五路人马全部杀入并州。

  平城四面八方全部是汉军,拓跋氏已经无路可退。

  “前线不是有王镇恶和毛德祖吗?交给他们处理即可。”刘道规不过多干涉前线将帅的决断,只要完成攻灭魏国的目标即可。

  一场大雪降下,天地皆成银白。

  长安如此,代郡也只会更冷。

  不过参与大战的不是秦凉赶来的羌人鲜卑人,便是黄河两岸的府兵,对这种天气早已习惯。

  之前王镇恶缴获了数十万的牛羊牲畜,还纵兵大掠并州,手上并不缺过冬的物资。

  其他几路大军也在攻城略地之时,缴获了大量粮草牲畜。

  当年永嘉之乱,胡人怎么对晋人,现在的汉军就怎么对胡人,投降归顺的倒也还好,性命无忧,不投降的胡人,鸡犬不留。

  这年代没有什么以德报怨之说,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前秦覆灭时,北地汉民又被胡人洗劫了一遍,王镇恶、毛德祖、王仲德都是家人和亲眷惨死在胡人刀下后,才率领宗族南下。

  连他们这些豪强都是如此,更别提那些寻常百姓。

  每一次北国覆灭和崛起,最惨的永远都是北地汉人。

  现在这些北地汉人的子嗣杀回去了,又怎么可能心慈手软?

  非但他们大开杀戒,就连北地的豪强也纷纷起兵,加入讨伐胡人的行列之中。

  这股仇恨压抑了近九十年,一旦爆发,破坏力惊人。

  一整个冬天,冀幽并诸州送上来的奏表和消息,令人触目惊心。

  鲜卑、丁零、乌桓这些部族的长相与汉人相似,一时分不清彼此,所以汉人的刀剑主要对准羯人和杂胡,河北几乎每个郡县都血流成河。

  殷仲文不忍直视,“这么杀下去,只怕……河北无人了。”

  “无人再生便是,民意已经起来,势如洪水,不是朕一纸诏令就能制止的。”

  有仇不报非君子,华夏先贤一向鼓励报仇雪恨。

  公羊传中明言:九世犹可以复雠乎?曰:虽百世可也!

  这种血仇如果不报,那些活下来的余孽反而看不起你。

  当年石虎在位时,五丁抽三,三丁抽二,以晋人累累白骨筑成宏伟的邺城,又抢夺十万晋人妻女入宫,羯赵勋贵有样学样,各王公私下发令征选的美女又将近万人。

  妻女被掠夺,男人不是被驱赶上战场送死,便是大兴土木累死,家园和故土成了胡人的猎场。

  后来的前燕虽然没有这么残暴,但同样视晋人为奴,鲜卑勋贵豪酋随意奴役,圈占田地,慕容儁刚刚占领邺城,屁股还没坐稳,就效仿石虎五丁抽三,三丁抽二,欲起大军一百五十万,南征晋室。

  前秦除了苻坚,在王猛的治理下,关东晋人才有稍许喘息之机,但王猛一死,苻坚惨败于淝水,胡人又开始新一轮的屠杀……

  这些国仇家恨,早已刻骨铭心,也就不怪杀回的北地的将士们报仇雪恨了。

  敢于复仇,恰恰说明汉人的凝聚力和血性还在。

  河北胡多汉少,不用这种方式清理,几十年后,还不知道河北是谁家的。

  刘道规是大汉皇帝,不是胡人的单于可汗,所以只为本族考虑。

  而很多时候,杀戮是最有效的手段,包括那些被屠杀的胡人,他们也只认刀剑。

  不过杀戮虽然惨烈,河北汉民却忽然增多了,仿佛一夜之间,不知从何处冒出了大批汉人,他们也束起头发,加入屠戮的大军之中……

  刘道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是中原相貌、说汉言之人,都可以归类于汉民。

  就像当年慕容氏入主河北,瞬间冒出百万鲜卑人一样,很多晋人主动鲜卑化,现在也有很多鲜卑乌桓匈奴人主动汉化。

  活下去才是人的本能。

  北伐大军的刀再锋利,也不可能杀光所有人……

第456章 设

  熬了一个冬天,一开春,拓跋曜就开城投降了,还特意向毛德祖投降。

  不是他深明大义,而是平城的粮食牲畜都被吃尽了。

  毛德祖率先入城,占据皇宫,控制府库,沈田子慢了一步,便将火气撒在魏国勋贵身上,长孙、叔孙、达奚、丘穆陵、贺兰、叱干、勿忸、纥奚全都被一网打尽。

  女眷分赐诸军,财物被洗劫。

  还有粟特豪族安氏、康氏,杂胡豪族侯奴氏、侯伏氏。

  粟特人世代经商,累积了巨量财富,助拓跋珪复国,汉军杀回,自然不会放过。

  沈田子连这些豪酋的鎏铜门柱都拆了,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光……

  刘广之和毛德祖实在看不下去了,申斥了几句,方才消停了一些。

  但,其他诸军对城中鲜卑富户的劫掠依旧没有停止。

  拓跋珪施行的计口授田,当然不可能一视同仁。

  不管北魏如何效仿汉家制度,本质上仍是胡国。

  鲜卑人占最肥沃的土地,其他杂胡匈奴丁零占次等土地,吃剩下的才分给北地晋人。

  这也导致鲜卑人普遍富足。

  仇富是所有人的本性,最先动手的不是汉军,反而是城中的匈奴人和杂胡,趁乱烧杀,汉军制止时,才发现有这么多漏网之鱼,便也开始动手起来……

  到四月,魏国残存的宗室和一船船的金银钱帛送入长安。

  只是比起林邑国,魏国的财货实在少得可怜。

  魏国家底本来就不丰厚,立国二十年,比不上立国两三百年的林邑。

  熬了一冬,牲畜战马也被吃尽了。

  刘道规封拓跋嗣十一岁的长子拓跋焘为长乐侯,放在长安城中,其他拓跋氏分送成都、广州、长安、交趾等地,削为奴户。

  征服者对被征服者不用仁义。

  如果不是为了安抚阴山南北的六七万鲜卑奴户,刘道规连侯爵都不想给。

  灭亡魏国后,毛德祖、刘广之、胡藩率十四万大军屯于蓟城,直接威胁辽西的北燕。

  北燕之所以能在夹缝中求存,一是因为与柔然的联姻,二是魏国精力放在中原,其三则是冯跋的个人能力。

  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

  将一个垂亡国度带入正轨。

  但北燕终究是小国,只有辽西和部分辽东,六郡之地,人口一共也才五六十万。

首节 上一节 356/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