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292节

  “今兵士虽少,尚足一战,我能胜贼,臣主同休,万一不胜,我当横尸庙门,以身殉国,我计已决,卿勿再言。”

  刘裕对孟昶已经十分克制了。

  虽然明知他居心叵测,但还是忍让。

  不过这种忍让让孟昶产生错觉,以为刘裕不敢动手,毕竟孟昶是名士,朝野上下极有名望,这也是他的“武器”之一。

  “公执意如此,昶唯有一死。”

  “汝且看我一战,再死未迟。”刘裕似笑非笑的盯着他,自始至终都没将他放在心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而已,手上没有兵权。

  孟昶一怔,无言以对,今日这一番争执,算是撕破了脸面。

  刘裕不再看他,扫视众将,沉声道:“传令诸军,随我至石头城御敌。”

  他非但不后退,反而前进一步至石头城,直面妖贼十余万大军。

  “领命!”在场将领无不是他的心腹,忠心耿耿。

第375章 惧

  “报师君,孟昶自尽了!”大将荀林前来禀报。

  天师道中也有很多落魄的士族,成为其核心战力。

  靠着这些人才,天师道短短数年,在广州再次崛起,重新聚集十余万兵马。

  “孟昶素有名望,今其自尽,江左人心动荡,建康或可不战而下也!”卢循大喜过望。

  徐道覆神色一动,“刘裕现在何处?”

  荀林道:“引三千精锐前进石头城。”

  “什么?他不知道我军有十四万之众?”卢循眉头一皱。

  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刘裕渡江,天师道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掩杀之,将长江上一举解决这个宿敌。

  没想到刘裕依旧如此果决,拖着病体也要来决战。

  荀林道:“刘裕力排众议,放出话俩,即便横尸庙门,以身殉国,亦绝不后退半步!”

  卢循心中的畏惧又被唤醒,当初蒜山之战、海盐之战,他也是参与者之一,被刘裕杀破了胆,至今仍心有余悸。

  徐道覆谏言道:“刘裕虚张声势而已,我军十数万众,可从秦淮河口入,绕过石头城,从新亭进军白石,破釜沉舟,烧掉战船,兵分七路,三路围攻刘裕,四路直扑建康!”

  刘裕麾下只有三千精锐,根本防不住建康周边如此广大区域。

  天师道一路连战连捷,气势如虹,江左人心惶惶,只要兵临建康城下,城内就会有人响应。

  刘裕实际上处于左支右绌内外交困的局面。

  卢循在关键时候犯起了犹豫不决的老毛病,“大军未至,孟昶便望风自裁,以大势观之,建康不日自乱,今破釜沉舟、全军而进,既非必克之道,且杀伤士卒,万一不胜,进退失据,不如按兵待之。”

  表面上看,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建康已经人心惶惶,没必要再上去搏命,而刘裕最擅长的就是搏命。

  卢循实在没什么信心。

  “万万不可,我军远来,士气正盛,粮草转运艰难,利在速战,刘裕内外交困,当一鼓作气,直扑新亭,再破建康,石头城中的刘裕便成孤军,只能做困兽之斗,今若不进,待刘裕堵住秦淮河,各路援军赶来,悔之晚矣。”

  徐道覆脸上流下几滴冷汗。

  天师道这一战本就是孤注一掷,已经打到了秦淮河,距离建康只有一步之遥,没想到卢循竟然不愿上去玩命了。

  还想着建康内乱之后,再去捡现成的。

  当初从广州起兵时,卢循就一直推三阻四,犹犹豫豫,到了这一步,依旧如此……

  战机从来就是稍纵即逝。

  但卢循在广州过了几年的舒服日子,身上的斗志已经磨灭的差不多了,再无当年的锐意进取。

  “莫要忘了当年蒜山是怎么败的,刘裕最擅血战、苦战,建康已是我囊中之物,何必急于一时?咱们这次拖也能把刘裕这头猛虎拖死!不必再劝了,本师君要服药了,道覆姑且休息,多多休养心性。”

  说完转身进入楼船的爵室之中。

  徐道覆呆呆的望着他,满脸失望,都这时候了,还在附庸名士之风雅,不禁长叹一声:“卢公误我,事必无成,若使我得遇明主,天下不足定也……”

  石头城。

  “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则必为我所擒!”

  刘裕登城西望长江,兵凶战危,他反而容光焕发,看不见丝毫病态。

  北府精锐都集中在石头城,南面兵力空虚。

  建康实际上处于大门敞开的状态,如果妖贼拿下新亭、白石,进而直扑建康,刘裕根本来不及回防。

  实际上,刘裕在赌卢循没有孤注一掷的决心和魄力。

  与妖贼厮杀多年,对他们的行事作风了如指掌,都已经起兵北上了,连一句“清君侧”的口号都没有。

  话刚说完,江面上战舰如云,妖贼大军浩浩荡荡顺江而下。

  这时岸边吵吵闹闹,竟然挤满了从建康赶来看热闹的百姓,对着江上的妖贼指指点点,甚至还有大骂。

  声音之大,令刘裕不禁为之侧目:“兵凶战危,百姓为何不惧?”

  参军张劭苦笑道:“将军在此,民心无畏,特来观我军破敌!”

  刘裕在江左已经成了一个神话,在建康士民心目中的地位无以撼动,如今他迎战妖贼,百姓望着他的旗号,纷纷前来观战。

  “壮哉,人心如此,此战焉能不胜?”刘裕哈哈一笑。

  城上北府精锐士气亦随之高涨。

  但笑到一半,脸色忽然一变,只见江心中的妖贼忽然分出一军,直奔南面的新亭而去。

  妖贼十余万人马,完全可以面面俱到。

  一路攻北,一路攻南。

  周围朱龄石、沈林子、孟怀玉、徐赤特、丁旿诸将无不色变,形势朝着最恶劣的方向发展。

  一旦这支妖贼从新亭登陆,远在石头城的刘裕便分身乏术了。

  但就在这时候,形势又变了。

  妖贼最大的一艘楼船上鼓声轰鸣,令旗不断摇晃。

  南向的那支船队犹豫了半炷香后,又折返了回来,重新汇入船队之中,一起西北面的蔡洲驶去。

  蔡洲是长江中的沙洲,周长五十里,位于建康西南,靠近西岸,是水军常驻之地。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陶侃率四万舟师入援建康,曾驻泊于此,旌旗七百馀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苏峻也如刘裕一般,拒守石头城。

  其后,陶侃独自屯军查浦,温峤则屯军沙门浦,形成掎角之势,采用良将李根之计,连夜修造白石垒,二千人马挡住了苏峻一万步骑的四面围攻。

  当年形势,苏峻与陶侃联军旗鼓相当。

  如今却是妖贼强,刘裕弱,妖贼完全可以直接登陆,即便不从新亭登岸,也可以从白石杀入。

  那么今日晋军必然要面对一场苦战。

  而妖贼却选择了入西岸的蔡洲!

  “将军神机妙算!”众将无不叹服。

  “卢循井中之蛙也,志大才疏,今错失良机,我军必胜!”刘裕又一次赌赢了,与运气无关,全是多年征战的经验,以及对对手习性的揣摩。

  虞丘进道:“妖贼远来,粮草必无以为继,可伐树堵塞石头栅,修治越城,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高垒不战,待其锐气消挫,一鼓可灭!”

  越城是建康南面的子城,早已荒废。

  不过根基还在,如今妖贼自蔡洲而来,越城成了必争之地。

  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胜负往往就那么一个瞬间。

  妖贼裹足不前,贻误战机,给了刘裕从容布置的机会。

  石头栅、白石、新亭、越城这些要地全部掌握在晋军手中。

  天时不如地利,妖贼此番北上,占据天时,却在地利上失去了先机。

  “何必如此麻烦?末将愿率五百精锐,沿江待敌,必使妖贼片甲不得登岸。”骁将徐赤特慨然而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裕勇猛无畏,麾下将领也多是如此。

  “不必着急,待敌军失了锐气,自可一鼓而破之,诸将听令,沈林子、徐赤特拒守秦淮河南岸,阻断查浦,朱龄石朱超石拒守石头栅,诸军坚守勿出,违令者斩。”

  刘裕按剑而立,身后披风随着江风飞扬。

  “领命!”将领的声音都大了起来。

第376章 子

  荆襄其实也笼罩在战火之中。

  今年一开年,谯纵、桓谦、姚兴便三路大军围攻,北面还要承受拓跋珪十五万步骑的威胁。

  不过全都被毛德祖、沈庆之、萧承之、王镇恶一众将领挡住了。

  所有人马当中,谯蜀和桓氏最急迫,攻不下夷陵,便转道攻打枝江、当阳、临沮等地,一度攻陷枝江,威胁江陵侧翼。

  桓振的步骑,几次杀入襄阳城下。

  桓氏经营荆襄四五十年,即便被赶出去了,仍旧有人暗中与其眉来眼去。

  刘道规在荆襄推行土断,也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

  与桓氏勾勾搭搭,也就顺理成章了。

  直到刘道规率两万精锐返回襄阳后,人心方才安定下来。

  “父亲,这些都是襄阳暗中与桓氏来往的密信。”刘义兴捧着一摞信笺。

  刘道规扫了一眼,奇道:“你为何没有揭发他们?”

  刘义兴缓缓道:“桓温桓冲镇守江陵多年,颇有仁政,荆襄子民感怀至今,暗中心向桓氏者不知多少,今若捕杀这些写密信之人,必逼反心向桓氏之人,是以不如隐而不发,令其忧惧。”

  “你能看出这些,大善。”刘道规欣喜不已。

  刘义兴却不居功,“是殷先生教导。”

  殷仲文连忙拍了一记马屁:“公子天生聪颖,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在下抛砖引玉而已。”

  “你倒是会说。”

  也不全是他的恭维,刘义兴自幼便延请名师悉心教导,底子本来就不差。

  “那你说说如何处置这些人?”刘道规继续问道。

  “恕儿直言,无论父亲对这些豪强如何宽仁,他们都会首鼠两端,不妨借此事将荆襄大姓发配青州,以抑制豪强,亦可增强青州晋人实力,压制青州胡人。”

  刘义兴侃侃而谈。

  刘道规斜了一眼殷仲文,他同样也是满脸惊讶。

  显然这些都不是他说的,这等眼界格局,他在之前的出谋划策中从未有过。

首节 上一节 292/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