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242节

  “大都督是想要效仿宇文泰,建立府兵?”

  李骁旁边,身穿一件单衣薄衫,宛若士子打扮的顾自忠,面露疑惑问道。

  “大都督之说,不过是下面人的戏言,顾都督不必当真。”

  “你我同为一州都督,地位不分上下,称呼我名字便可。”李骁淡淡的摇头一笑。

  顾自忠,就是萧思摩身边的那个汉人文官,上演了一番无间道,帮助萧思摩夺下金州的家伙。

  如今终于飞上枝头变凤凰。

  不久前被萧思摩任命为大漠都督,萧图剌朵的长子萧赤鲁,则是被任命为大漠副都督。

  这俩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契丹人,也算是相互牵制。

  但是现在的大漠,却又多了李骁的存在。

  无论正副都督是谁,最终还是李骁说了算。

  顾自忠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不敢在李骁面前,真把自己当成都督。

  “哪里哪里,若是没有武成侯,大漠至今还被回鹘人掌控,哪轮得到我顾自忠来当这个都督啊。”

  “更何况,武成侯先后率军击破高昌军队,又攻破高昌城,迫使高昌臣服我北疆。”

  “功莫大焉,顾某是万万无法相比的。”

  顾自忠微微一笑说道。

  话里话外之间,对李骁颇为吹捧,甚至还流露出些许想要投靠之意。

  “咱们都是同僚,更是老熟人。”

  “客气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给这些百姓们发田,主要是不想这么多良田荒芜,也是可怜我汉人百姓,想让他们能填饱肚子而已。”李骁淡淡的声音说道。

  “至于你说的府兵,恕我李骁才疏学浅,没想那么多。”

  但其实,军户和府兵没什么区别,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

  都是王朝统治者,给麾下这帮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弟兄们,分发原始股罢了。

  唐朝府兵、明朝卫所兵,清朝八旗兵,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军户。

  李骁也是在锻造这一利益集体,成为自己的根基。

  “武成侯心系百姓,功莫大焉。”顾自忠赞道。

  “这些百姓都是可怜人,在敦煌和瓜州被胡人欺凌,抛家舍业的跟随本都来到北疆。”

  “本都自然不能让他们失望。”李骁轻轻摇头道。

  随后看向顾自忠道:“这些百姓,今后就留在大漠了,还望顾都督多加关注。”

  “自然。”顾自忠连忙点头。

  “顾谋虽然生于西域,但从未忘记过自己汉人的身份,对于同胞自然能帮则帮。”

  李骁微微点头,淡淡一笑。

  不久后,顾自忠告辞离开。

  而李骁站在原地,目光平静的望向四野,嘴角间掀起一抹轻笑。

  “顾自忠?倒是有意思。”

  “就是不知道,你到底是人是鬼?”

  他自然听出了顾自忠的投效之意,但却心存顾虑。

  只因为顾自忠是有前科的。

  萧思摩曾经安排他,潜伏进入上一任大漠都督的麾下,担任间谍,帮助萧思摩将大漠收入囊中。

  所以,李骁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萧思摩故技重施,准备在自己身边安插钉子?

  让顾自忠确定李骁是否有反意,是否准备在北疆建立一个国中之国?

  若真的被顾自忠将自己的老底给弄清楚了,李骁可不信萧思摩会心慈手软。

  “先晾着吧。”李骁呢喃说道。

  只要顾自忠不给自己找麻烦,李骁也能忍他一忍。

  与此同时,顾自忠走下山丘之后,却是重重的一叹。

  “哎~”

  “武成侯,还真是谨慎过头了啊。”

  虽然他是大漠都督,但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大漠完全是李骁的一言堂。

  若是换做其他时候,顾自忠肯定要和李骁争一争,甚至还要向萧思摩状告李骁揽权,阴结私党,图谋不轨。

  但是,现实情况却根本不允许他这样做。

  因为他得到消息,萧思摩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已经开始咳血了。

  以顾自忠的经验来看,人一旦咳血,恐怕也就撑不了多久了。

  一旦萧思摩身死,那么北疆的形势将会发生剧变。

  萧思摩的嫡子还小,其他儿子不堪大用。

  至于萧家的其他旁系,与萧思摩关系很糟糕,这些年一直被萧思摩打压。

  手中没兵没权,就算是想争也没那本事。

  所以,排除了一切不可能之后,顾自忠的目光就落在了李骁的身上。

  作为萧思摩的妹夫,他虽然没办法合法继承北疆,但却不妨碍他当曹操啊。

  挟幼帝以令诸侯,然后徐徐图之。

  如今,以李骁在大漠和高昌的种种手段都证明,此人胸有抱负,非池中之物。

  与其和李骁争来争去,最后被李骁清算,倒不如现在就露出投靠之意。

  也算是提前下注了。

  但是可惜,李骁却一直不接他的茬,一直敬而远之,让顾自忠很纠结。

  ……

  “大都督~”

  大帐之中,众多将领齐声大喝,右手抚胸,面向李骁行礼说道。

  此时,已经是李骁大军返回大漠之后的第十日了。

  这十天时间中,李骁监督军户分田,如今已经基本上完成。

  每家每户都确定好了自家田地的具体范围,明白了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至此,李骁也就没有留在大漠的必要了,准备返回金州,继续主持那里的军户分田。

  离开之前,他最后接见了各大千户,就是帐中的这些人。

  “本都返回金州之后,你们暂且听从李千户的吩咐,带领麾下军户耕种土地,习练武艺,不可懈怠。”

  李骁坐在上首的胡床上,沉声喝道。

  “遵命!”

  十三千户齐声喝道。

  此次征讨西夏,李骁带回来了十万名百姓,差不多有两万两千户。

  李骁将其中一半留在了大漠屯田,又留下李大山、大虎、二虎在大漠,进行管理。

  再从军中抽调骨干,充当什户、都尉、百户等等。

  加上原本的张大娃和苏大强两个大漠千户军,大漠的军户数量一共达到了一万三千户。

  组建了十三个千户军。

  有这些人扎根于此,那么大漠就翻不了天,依旧还是李骁的大漠。

  “六叔,营田司里的一万多名回鹘战俘,你也要多加重视。”

  “陈冲虽然是营田司正使,但毕竟是个文官。”

  “若有人犯上作乱,紧急时刻,不必请示,即刻镇压。”李骁沉声说道。

  “遵命!”

  李大山重重的点头说道。

  一万三千军户才刚刚抵达大漠,所产出的粮食恐怕都没办法满足自己,所以那一万多名回鹘战俘耕种的粮食,就格外重要了。

  金州凭空多了数万张嘴,需要大量的粮食供给。

  与这十三名千户说完之后,李骁便是离开了大帐,在营中接见了所有的百户,都尉和什户。

  这些人都是金州军的基层军官,是金州军的骨架。

  李骁对这些人的重视程度,甚至还要高于那些千户。

  当着所有人的面,李骁宣布:“不久后,河西军校会招收第二批学生。”

  “本都会根据你们以往在战争中的表现,拟定一份名单。”

  “接到命令的人,可以去河西堡进行学习。”

  “本都亲自教导。”

  听到李骁的话,这些军官们顿时心动了起来。

  他们都听说过河西军校,是李骁在金州建立了一所军事学堂。

  由李骁亲自担任校长。

  虽然他们很多人都是大老粗,名字都不会写,更不愿意去学习。

  但若是去河西军校,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算是进修,而且还与李骁有了一段香火情。

  今后有机会的话,肯定是河西军校的学生优先提拔。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人,都想去金州学习了。

  随后,李骁与这些百户,都尉、什户们一一进行交谈。

  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

  伴随着这十三个千户军的建立,李骁对他们的军队编制,也进行了略微的调整。

  原本的金州军,十个人为一什,十什为一个百户,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每个千户一千人。

  这样的模式虽然很简单,但是这种大编制的指挥,非常考验长官的个人能力。

首节 上一节 242/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