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越过天山之后,映入他们眼前的,乃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时至夏日,天山的冰雪融化后,流淌而下,滋养了南北两侧大量的肥沃土地。
自古以来,这里都是西域的粮仓,养育了无数百姓繁衍。
原本,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回鹘人的。
随着别失八里战争的爆发,李骁对大漠的回鹘人进行了清算,将他们的土地全部收归都督府所有。
虽然设立了营田司,带领一万多名战俘进行军屯,但是依旧还有大量的土地闲置了下来。
杂草伴随着禾苗,开始了猛烈的生长。
王大牛一家人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副景象,碧蓝的天空之下,大地上一片青绿。
四周全都是一望无际的良田,在微风中,翠绿的禾苗轻轻摇曳,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散发着勃勃生机。
“这里就是金州吗?”
“本以为会非常荒凉,没想到也会有这么多农田,比起敦煌要好太多了。”王大牛感慨说道。
敦煌的土质严重沙漠化,仅有少量土地适合耕种。
王大牛一家人,在玉门关虽然也有土地,但是收成并不算太好。
还需要王大牛在城门收受商人的贿赂,一家人才能吃的饱饭。
本以为,金州会比敦煌还要荒凉,哪成想,他们见到的竟然是这么一副壮观的景象。
到处都是良田。
“我们以后,要在这里生活吗?”妻子面带希冀的说道,眼睛里面都在放光。
今后即便是给别人种地,但是一家人分得的粮食,肯定也比在敦煌的时候要多。
这样一想,王大牛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很快,一群身穿皮甲的金州军士兵,骑着战马来到了他们面前。
所有百姓的目光随之望去,只见一名士兵掏出了一本名册。
这一路上,李骁已经对所有的百姓进行了简单的登记造册。
主要是为了统计人口,统计户数,方便进行管理。
那名士兵拿着名册大喊道:“王大牛!”
听到自己的名字,王大牛瞬间一愣,甚至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家人都在身边,好事坏事都躲不过。
于是,硬着头皮走了出来:“我是王大牛。”
年轻的金州军士兵看了一眼他,沉声说道:“凡是喊到名字者,都要回答‘到’。”
“不要回答其他乱七八糟的。”
这是李骁治军的规矩,所有士兵在听到长官呼唤的时候,都要回答‘到’。
说着,士兵再次大喊:“王大牛。”
“到!”王大牛立马回应。
士兵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你的家人出列,站到这边来。”
在王大牛一家走过来后不久,又有七户人家过来。
最后,两名金州军士兵骑马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其中一名三十岁左右的汉子,看向他们八户人家说道:“我叫周大生,今后就是你们的什户。”
“旁边这位,名叫刘二愣,是你们的副什户。”
“从此以后,我们都是金州军的军户。”
周大生和刘二愣两人,原本就是大漠的百姓,后来跟随李骁南下高昌,又征战西夏,立下不少功劳。
此次两人被分别任命为正副什户,负责管理王大牛这八户人家。
不只是他们,很多金州士兵都升了官。
尤其是很多老金州人,保底都是一个什户。
这两万多户百姓,将会全部被打散,分别由老金州人,和立功的士兵进行管理。
“军户?”
王大牛等人面面相觑,军户的存在由来已久,就是每一户人家至少都要出一名壮丁去当兵。
而相应的,军户也会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就像是唐朝的府兵,元朝军户兵,明朝的卫所兵,清代的八旗兵,都属于军户。
军户的本质就是兵民合一,平时耕牧,战时出征,身份世袭,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草场。
王朝前期,军户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存在,到了王朝中后期,军户制度才会没落。
但现在,西域有大量的无主土地,正是适合发展军屯和军户的时候。
“咱们这个军户也不白当。”
“你们看!”
“那片耕地,都是咱们十户人家的。”
随着周大生的手指方向,王大牛等人的目光望去,脸庞之上瞬间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都是,我们的~”
王大牛声音颤抖,语气很是激动。
第167章 根基已成,军制改革
“什户?”
“那片地真的要给我们?”
王大牛等人都激动起来,颤抖的目光看向周大生。
瞧见他们这般姿态,周大生脸庞露出轻笑。
别说这些百姓不相信,就连他自己,至今也感觉有些不真实呢。
他原本只是大漠的一个普通百姓,平日里就是给别人家种地、放羊,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但是没想到,跟着大都督打了一场仗,直接就翻身做主人了。
回鹘人的土地,竟然要全部分给他们。
周大生也是激动的很。
根据李骁的命令,普通的军户每家分一百亩耕地,什户分一百五十亩,都尉分三百亩,百户分一千亩。
职位越高,分的也就越高。
手中有了一百五十亩耕地,周大生还在发愁自己家没那么多人去种呢。
得找都督府买几个奴隶。
“的确都是我们的,每家一百亩,需按时缴纳赋税。”
“耕牛和种子,可以找大都督府借取!”
“这段时间,谁家的粮食若是不够吃了,可以向河西粮行购买,若是没钱也可以暂且记账,二厘利息,秋收时候再还。”
二厘利息并不高,主要是为了设置一个门槛,防止有些人明明有钱,却故意赊账。
“不过每户必须出一名男丁参军,在此期间,若有临阵脱逃,投降敌军,不遵军令等严重触犯军法的行为,家中所有的土地都会被收归大都督府。”
“另外,军田不得私自买卖,只能由大都督进行赎买。”
周大生说着关于军田的一些事项,都是不久前,百户给他们这些什户、都尉们讲解的。
王大牛等人听的直点头,脸庞上的笑容越发的炙热。
每户出一名男丁去参军,是理所应当的,不然大都督府为何无缘无故的给他们发田地?
还有逃兵、投敌等军法,更是没问题。
就是军田不得私下买卖这条比较新奇。
无论是在唐朝当府兵,还是在更早时期当世兵,给你的田地就是你的,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不过大都督府治下的军田,虽然不得私下买卖,但却可以平价卖给大都督府,倒是可以接受。
“大都督真是好人啊!”
“分给咱们的还都是好地呢,都还种着庄稼呢。”
“是啊,每户一百亩呢,只要勤快点,咱们每天都能吃的饱饱的。”
“以后的日子,好过喽。”
……
百姓们兴奋的讨论起来,看向面前的这片土地,目光更是越发炙热。
原本以为被金州军掠夺来金州,是来当牛做马呢。
没想到,直接给发了土地,过上地主般的日子了。
他们当然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所以心里都挂念着李骁的好呢。
“大都督是好人啊,跟咱们以前见过的那些狗官不一样。”
“老天爷可得保佑大都督长命百岁啊!”
“二娃子,你是咱家最大的男丁,以后可要好好的效忠大都督,千万别给咱家丢脸。”
若是战死了,大都督府会给发抚恤,提高家人的待遇。
可若是当了逃兵,或者被敌人俘虏了,那么一切可就完了,家人蒙羞,土地也会被收回去,几乎在金州难以生存下去了。
而这也是李骁的目的,通过物质和荣誉激励士兵,树立一种战死光荣,投降可耻的信念。
清初的八旗兵为什么悍不畏死?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
一座山丘之上,金色的日月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四周是众多的白甲军严密防备,李骁骑着战马,俯视着远处正在分发土地的百姓们。
看着他们激动而兴奋的模样,李骁心中也是微微欣慰。
得到了土地,有了利益的牵扯,这些百姓就能在北疆扎下根来,不会后悔来到北疆。
同时,他们更不希望李骁出事,从而导致土地被抢走。
他们会尽一切努力,维护目前的美好生活。
所以,这些百姓也将会成为李骁最坚定的支持者。
有了这十万百姓,再加上原本金州的力量,李骁在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了一个坚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