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闷了一碗烈酒,又往鬼头刀喷上去,接着拎起鬼头刀对着脑袋一刀砍下。
“噗吡!”
一刀下去,人头落地,鲜血喷涌。
“好!”
围观百姓纷纷大呼叫好。
又有百姓从专门挑担子过来卖馒头的摊贩那里,买来了几个馒头,就地蘸着血给馒头染红,准备带回家去吃。
这批砍完了,尸体被拖走,脑袋装进箩筐。
接着再换下一批。
下一批脸色惊恐,嘴里已经被破布堵得严实,死了命不想走,但还是被汉军强行压上去,又一脚踹的跪倒在地。
“刘麻子,真名……”
连续砍了一天,脑袋起码砍了上百颗。
从帮派的帮主,一直砍到中层头目,反正参与杀人淫掠的,几乎能砍就砍。
就算底下罪责较轻的混混帮众,也都被拉上来当众鞭打杖型。
第一天砍完黑帮,第二天接着砍牛马,第三天砍地痞,第四天砍清军,第五天家奴……
几天下来,真就是杀的人头滚滚。
足足砍了上千颗脑袋,又杖责流放了好几千人。
徽州府城的打行混混,几乎被连根拔起。
又有几家徽商,因为纵容家奴,甚至干脆趁火打劫,兼并灭门其他豪族财产,也被杨芳给搂草打兔子,一并予以惩治。
短短数日下来,徽商们已经彻底老实。
他们一开始以为大汉很好糊弄,还想趁机索要拉扯一番,现在终于是完全不敢有任何轻视。
汉军杀起人来,是真不手软啊!
第321章 解散徽商
一下子砍了上千颗脑袋,残暴确实残暴,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些打着汉军旗号的乱军,之前在徽州府城无恶不作,已经让徽州百姓恨透了他们,连带汉军也被记恨上。
现在,汉军正主一来先惩治乱军,帮他们报仇,接着又给他们分田,带着他们去打地方上的土豪劣绅。
如此一来二去,百姓对汉军的仇恨,很快就被瓦解抹平。
之前做了好多坏事,把他们祸害不轻的都是假汉军,现在来帮他们的才是真汉军。
安抚平息下徽州百姓的民怨,杨芳总算有空能跟徽商们详谈。
这些徽商已经被杨芳这几天的残暴杀人,给震慑的服服帖帖,再不敢搞什么小动作,也不敢讨价还价。
他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大汉对他们徽商到底是何态度?
此前陈林给他们看的《大汉新律》,里面确实提到了大汉对商业的具体细则规程。
若是只看纸面上的律法政策,大汉对商业活动不仅没有丝毫打压,反而相当宽容,甚至还带了一定的扶持。
可,这东西能信,但不能全信。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明清两朝对商业也没那么大打压,可明清两朝的商人还是非常艰难。
不是赚钱赚的艰难,而是要保住财富太艰难了。
能赚钱有什么用,保不住都是扯淡。
扬州盐商巨富,愣是被清廷折腾死好几位,全是动辄敲骨吸髓。
鞑子皇帝下江南,盐商们就得出钱修行宫,接待饮食起居,朝廷要打仗,盐商、徽商能报的上名号的,都要出钱助饷。
历史上,白莲教大起义的十年里,徽商和扬州盐商,掏钱助饷就助了上千万两银子,几乎把两边商人榨干了。
已经战死的伪清两江总督李奉瀚,这厮南下之前,都还以助饷名义,又从扬州盐商和他们徽商手上,各敲诈去了一大笔银子。
谁让他们徽商,这两年靠着大汉的“汉盐”回了波血,放到伪清的官府眼里,那就是猪仔又肥了,可以开宰了。
杨芳对于徽商的担忧,没觉得有啥问题,连他都觉得商人不事生产,就该狠狠敲打。
杨芳说道:“如何处理你们徽商,汉王对此已有定策:徽商可存,而徽商不可存。”
两句话说完,在场商人全都听得一头雾水。
什么可存不可存的,他们听不懂啊?
不懂就问,汪兴业当下对着杨芳问道:“什么是徽商可存?什么又是徽商不可存?”
杨芳说道:“我大汉不是伪清,汉王也没有要对徽商敲骨吸髓,赶尽杀绝的意思。只要没有作恶,能守法遵纪的徽商,都可在我大汉正经行商,而不必担忧官府的无端盘剥和打压。”
此话一出,众徽商都是松了口气,实际上只要大汉能给他们徽商
留条路子,他们就已经感激涕零。
至于盘剥压榨,他们早就习惯了,自古无官不贪,当官的不就是为了贪他们手里的孝敬银子。
杨芳好歹是读书人出身,又跟着杨遇春摸爬滚打,哪能看不明白这些人在想什么,当下厉声说道:“我大汉虽不打压正常经商,但尔等商人也要知道遵纪守法,今后凡是在我大汉境内,走私行贿都不得去做,触及者必严惩不息!”
汪兴业连忙带头保证:“将军放心,我等商人自当遵纪守法!”
“对对,走私行贿,肯定做不得。”
“……”
后面一众商人跟着拱手应道。
说罢,心里又在暗自盘算,大汉境内不能走私,那大汉境外应该可以吧?
不仅是在中国境内,大汉还没控制的省份土地,还有着海外洋番的贸易渠道,汉王管的再宽,那也管不到这些地方。
聂宇制定新法,要管制走私,这在短时间内应该成效不大。
一方面,走私有利可图,聂宇不许走私,就是断人财路。
另一方面,许多百姓游民,包括沿海蛋民,都是靠参与走私,来养活一家老小。
他现在不许走私,等于绝人生计,这些百姓不造他的反都算能忍了。
大汉要想真正打击商人走私,首当其冲就得解决这些参与走私的百姓生计,还有主导走私的商人必须让他们觉得,不走私也能有利可图。
走私不是真的纯赚,商人还需要上下打点关系,又是在全面闭关锁国的乾嘉时期,走私商人光是打点行贿的银子,可能都已经要超出日常海关要交纳的税银。
走私商人乐此不疲,既是因为走私有利可图,还是在于他们也怕,怕又要交海关的税银,还要继续出钱上下打点。
不如直接走私来的痛快,只要打点一遍就行了。
对于怎么管制走私,聂宇已经有了想法,无非三点:建立水师、开放海关、明确税制。
杨芳还在继续说道:“汉王对徽商虽没有意见,但对徽商却很有意见。此次徽州府城,尔等徽商聚众起事,为我大汉夺下此城,还活捉伪清知府及按察使,功不可没。可尔等汇集的义军实在过于松散,军纪败坏,打我大汉旗号残虐害民。”
“汉王已经大怒,遂下旨命本将军来到徽州城主持大局。而且,徽商必须予以解散!”
憋了许久,终于进入正题,汉王要拆了徽商,还是一来就拆,丝毫不给他们反应时间。
当然,给时间他们也没法,大汉太强大了,他们总不能为了做生意,就去造反吧!
有个中年商人忽然举手问道:“若徽商解散,那我等徽商今后怎么做生意?”
““遵纪守法,正常行商。”杨芳说道。
那商人继续问:“解散后的徽商,能否再重新组建商会合作做生意?”
徽商虽然是按地域联系组成的商帮,可也有不少徽商私下里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小圈子、共同体。
这要是断开了,死不至于,大出血是肯定的。
“可以,”杨芳给出了明确回复,这也是汉王预料好的情况,“徽商虽然解散了,但尔等商人若要合作经商,自然也能重新前往官府注册商会。”
说罢,杨芳又接着冷笑道:“当然,你们也不用想着能钻什么空子,我大汉对尔等徽商不是一无所知。到底是重组商会做生意,还是以重组商会为名义,重建徽州商帮,搞经商垄断,我大汉还是能看的出来。”
“那是自然!自然!”中年商人连连点头,略带心虚坐下。
又有商人陆续起身,都是在问该怎么在新朝合法做生意。
杨芳不厌其烦,一一作答,等到全部解答完,时间已经快至晚间。
第322章 轻取宁国
汉军拿下安庆、池州、徽州三府之地,今年的战略目标就算是完成一半了。
接下来,只剩下六安、滁州、和州(和县),及庐州(合肥)、太平(马鞍山)、宁国(宣城)三府三州之地,还需要汉军去挨个打下来。
安徽清军主力已经在安庆一战,被白楠的第三师给打废,清军总兵李昌贵只带百余骑兵狼狈逃回寿州。估摸着今年以内都不可能再南下,甚至战报送到北京,能不能保得住官位都难说。
如此大好战机,杨芳立马给荆州发去电报,认为可以趁机拿下整个安徽。
聂宇确实有认真考虑过这个建议,还找来内阁众臣仔细商议了一番,最后还是无奈决定先暂缓进军,拿下淮河以南再说。
没办法,不是聂宇胸无大志,实在是大汉确实囊中羞涩。
大汉没钱了,不能说完全没钱,只是钱压根不够汉军继续吞并整个安徽,就连打到淮河以南都够呛。
别看大汉现在地盘很大,横跨两湖、江西、安徽四省,实控地盘接近三省,但实际上却不能这么算。
先说江西,大汉能实控的地盘就只有赣北,而且还不能完全实控,地方官吏都是月前刚到位,连分田官都还在慢慢理清。
官吏不够用,地盘又是新占,今年以内江西都很难给大汉提供多少钱粮赋税。
没有江西的财赋,大汉相当于只用湖广二省的财政,去支持前线大军对江西和安徽的扩张战争。
一来二去,钱粮当然不够用,能打下赣北和淮南,已经很不错了。
却说汉军在安徽出兵三个师,其中白楠的第三师屯兵于池州、安庆,麾下正兵六千人,民兵四千人,合计共一万大军。
而杨芳则率领本部第五师及编外第六师,目前全部屯兵于徽州,正兵约合一万八千人,民兵八千人,总计两万六千大军。
又有汉军水师往返于长江,负责运输大军的粮草辎重,同时堵截控弦长江水路。
正在宁国府督办乡勇团练的安徽布政使陈用敷,这家伙已经被连番送来的坏消息,给惊呆了下巴。
直到现在他都还有些不太明白,怎么自己就出来三个月的功夫,安庆、池州、徽州三府之地都没了。
就连抚台大人都被俘虏,这汉贼何时变得这么能打了?
陈用敷现在很想跑路,但又怕跑了以后祸及家眷,只能就这么窝在宁国府干着急,同时又派遣信使跨省去找江宁将军求援。
当然,他的求援注定只能是心理安慰,江宁府不可能会出兵的。
大清定制,两省之间如果没有特殊调令,军队是不能够随便跨省出兵,否则就是逾制,最好的下场都是丢官。
这样的制度下,肯定会有麻烦。
比如某省出现叛乱,本省军队难以镇压,外省又不能跨省出兵,等地方官上报朝廷,再到朝廷下旨,叛乱要么已经平了,要么干脆就壮大到难以收拾。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督抚制度应运而生,巡抚能够节制一省兵马,出现叛乱可以第一时间集结重兵镇压。
巡抚镇压不了,总督就可以不用经过朝廷,直接调集外省军队进行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