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衙门,刘墉就看到衙门里各班房已经基本齐全,班房文吏都在忙碌工作,没人好奇外面突然来了两个伪清官员。
他甚至还见到了“熟人”,就是三天前见过的徐沐,对方抱着一打文书匆匆跑过,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
七拐八拐,来到抚衙正厅。
陈兴怀这汉贼的伪巡抚,正在跟几个生面孔说话,见到刘墉和纪晓岚到了,方才停下来。
陈兴怀先告辞了,而那几个生面孔冷着脸,一伸手:“二位虽身在伪清鞑虏,但远来是客,先坐吧!”
刘墉没有生气争辩,直接步入正厅入座。
双方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伪清这边钦差就他们两人。
大汉这边来了三人,分别为顾景、王若愚、姚宏毅,清一色的内阁重臣。
刘墉没有多问为什么汉贼的伪王没来,开场便直入正题:“尔等汉贼虽叛离朝廷,但今上体恤尔等也是官逼民反,现欲行招抚,平息兵灾,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这么开场?
顾景笑了:“议和便议和,谈什么招抚?大王令我等过来与尔等伪清鞑虏谈判,若要议和也可以,让虏酋弘历把山河四省割让出来,我大汉便与之议和。”
好家伙,上来就是狮子大开口,甚至都不能算是大开口,纯就是不当人了。
纪晓岚都听懵了,说道:“山河四省割让给你们,你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王若愚点头:“这就是我家大王的条件!我大汉只要山河四省,若能割让,那我大汉即刻罢兵!”
纪晓岚起身怒骂道:“尔等汉贼痴心妄想,居然还想要山河四省,怎么不直接要我大清天下?”
顾景点头:“若尔等伪清鞑虏能自行退居关外,那我大汉也不是不能行册封之事,封那弘历做个辽王。”
“……”
纪晓岚还要再骂,就被刘墉抬手制止。
越说越离谱了,对方明显是在漫天要价,自己这边可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而
而且,汉贼既然肯要价,那就说明还是有回旋的余地,就怕汉贼不开价码。
来之前,刘墉对汉贼胆大称王,还敢私刻玉玺而感到愤怒,决定不论汉贼提出什么条件,自己都不答应。
可现在……
虽然刘墉只在武昌待了五天,但也让他深刻意识到汉贼不能力剿,只能先行招抚议和,稳住汉贼不要对外动兵,待到朝廷灭了白莲教贼寇,再慢慢从长计议。
刘墉略微斟酌了几番词句,说道:“阁下既然贵为汉贼礼部尚书,那应当也是尊礼奉法之人,张口伪清鞑虏,闭口就要山河四省,这未免太过了!”
顾景失笑:“尊奉礼法也是对人的,尔等伪清鞑虏,何来礼法之说?而且,婴说本尚书说话太冲,你们不也是张口汉贼,闭口叛逆吗?礼尚往来罢了!”
刘墉点头:“好一个礼尚往来,那此事暂且揭过,但山河四省绝
对不可能割让于尔等汉贼。朝廷这次是带着诚意而来,要与尔等贼寇议和,割让山河四省,这不叫议和,这叫请降!”
刘墉索性也不装了,什么招抚不招抚,他们就是代表大清过来议和的。
议和可以,条件都可以谈,但割让山河四省,这特么不叫议和,这是直接投了!
王若愚闻言也笑了:“山河四省不可以,那就折中一下,给我大汉换成江南七省吧!正好还能凑个整,你们既是钦差,再顺便帮我大汉给襄阳的那位湖广提督送封信,要么他主动献城,要么我大汉自取。”
不是,你管这叫折中?
听到这里,刘墉和纪晓岚就算脑子再昏,再想促成议和,那也差不多听明白了,这汉贼是铁了心就没想跟他们议和啊!
山河四省、江南七省,这加起来就是十一个省了,已经不是能不能割了,就算少了一省,那对大清江山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动。
太平天国起义全盛时期,实际能控制的地盘也只有不到半个江南而已,就这都差点把伪清给打没了。
咸丰更是临死前,专门下了旨意,谁能灭了太平天国,就能许诺裂土封王。
这可是在满清时期,让汉人裂士封王得是什么含金量?
伪清一朝的汉人封王,有且只有清初的三藩,而且还是很快就被灭了。
刘墉不是迁腐执拗性子,冷声喝道:“既然阁下那么不想谈,那也就不用继续谈下去了,我大清是带诚意而来,为天下百姓而消弭兵灾。尔等贼寇却冥顽不灵,那就只有他日战场上见分晓,还望尔等莫要后悔!”
“呵呵,”顾景嗤笑道,“这话也送还给尔等伪清鞑虏,实话也告诉你们,我大汉已经与白莲教、苗人联手,待到明年开春便会一举发动。届时川陕、云贵、豫中,都将归我大汉所有,让弘历那老狗乖乖在北京城洗干净了脖子,等着我大汉兴兵去讨吧!”
“什么?”
刘墉被这消息惊得一激灵,还想再问细节,却是直接就被顾景挥手,四个汉兵一拥而上,就把二人轰出了正厅。
“放开老夫!放开老夫!”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斩来使啊!”
“诶呦,老夫的辫子。”
“贼寇!贼寇啊!”
刘墉、纪晓岚挣扎着被丢出抚街门外,官帽顶威早就不知哪里去,露出个光秃秃的脑门,好不滑稽。
二人手里抓着已经割下的辫子,忍不住就是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抚衙门外。
许多百处闻讯赶来看热闹,对着这两个抓着辫子的伪清狗官指指点点,个个脸上带着嬉笑嘲讽。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刘墉、纪晓岚甚至不敢起身喝骂,抚衙门前都是汉兵在虎视眈眈,他们只能抓着辫子灰溜溜掩面逃回了驿站。
才回驿站没多久,就有汉兵追来,说什么招抚议和的事已经谈崩,现在大汉和伪清鞑虏还是死敌。
然后……
两人就被拖死狗一样,给粗暴的拖出了武昌城,送上了钦差行船。
第208章 阳谋
“咳咳!”
刘墉咳嗽着自病榻缓缓坐起。
舱外,正在不住打瞌睡的长随听到自家老爷咳嗽声,瞬间抖了激灵,匆忙跑进来:“老爷,您可还病着呢!江上风大,别就这么起来了。”
刘墉摆摆手:“咳咳……不碍事的,不碍事……咳咳咳!”
长随见状,没办法只能给倒了杯热水,喝下以后才稍微好了些。
刘墉没有继续躺下,而是就这么坐在床边,脚上趿着鞋子,问道:“纪大人怎么样了?”
长随回答:“纪大人似乎还在病着,大夫也去看过,说是急火攻心,一时半会好不了。”
刘墉点点头:“嗯,知道了。”
他和纪晓岚两个人,自从当日被赶出武昌,丢回了饮差行船,就直接病倒了。
这也不奇怪,这两位老兄,一个七十八,一个七十三,放到现代都是妥妥的高龄老人,何况是这两百多年前的大清朝。
不得不说,纪晓岚是真牛逼啊!
按照史书记载,这家伙极端好色也就罢了,关键人都八十多了,还能金枪不倒(羡慕……),日御五次,即兴除外。
刘墉让长随控扶着自己来到来案前,挥退了对方,按着便提笔开始写折子:“奴才恭请皇上圣安……汉贼势大不在其兵锋之势强,而在民心所向,笼络官绅百姓之民心手段……”
“奴才曾亲随汉贼伪官镇长下乡,发觉汉贼极会收买官绅人心,武昌府为汉贼新占,但其中镇长在内诸多官吏,做事却都能亲历亲为,清廉程度远胜我大清……”
“奴才与汉贼治下百姓乡民对话问答,凡百姓乡民皆对我大清仇视,反对汉贼极为拥护。归根结底,在于汉贼能允百姓乡民活路,这些百姓乡民所以仇视我大清,皆在地方贪官污吏太甚,横征暴敛下百姓难有活路,要么造反,要么饿死……”
“汉贼许其活命,乡民百姓自然拥护汉贼。是而汉贼不可力剿,若要剿贼,唯有先行肃清吏治。吏治肃清,百姓可活,百姓可活,则贼寇自灭!”
刘墉写完这道折子,心底顿觉五味杂陈。
他几乎可以想象,这道折子呈上去以后到底会发生什么?
最好的结果,应该就是贬官罚俸,要是运气不好,太上皇在气头上的话,可能还得拿他下狱问罪。
杀头倒是应该还不至于,毕竟他父亲是刘统勋,自己还是汉八旗,在京的人缘也还不错,对和珅都能主动退避,真要杀他的头,肯定会有人来捞他。
不过,再怎么捞,问罪是免不了的,谁让他这道折子,明晃晃的戳中了太上皇的痛点。
要想剿贼,就先肃吏治,这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在暗戳戳影射太上皇的盛世,全是贪官污吏横行吗?
嘉庆才登基两年,还被摄政了一年半,怎么都不可能是嘉庆的锅,强行扣都扣不上。
太上皇好面子,这道折子递上去,就算太上皇明知是对的,肯定也会按错的来治他的罪。
可刘墉也没办法了,不是他想要冒险,而是他不得不冒险也要提醒一下太上皇。
刘墉是汉八旗,已经跟大清损俱损,真要是大清亡国了,那他这“清官”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初跟着那位镇长下乡视察两天,实在是给他吓到了,他不相信那是汉贼在故意跟他演戏。因为地方乡里的村民百姓,对那镇长都是发自内心的恭敬信服,这不是什么临时演戏就能装出来的。
一个为官者,三餐饮食居然能简朴到那等地步,做事也能亲历亲为,能跟百姓打成一片,该有官威就有官威,不需要官威也能毫无架子。
这几乎令刘墉不敢想象,若只是一个镇长如此也就罢了,可听那镇长吃饭时的闲聊,其他汉贼治下的镇长貌似也是如此,甚至还犹有过之。
这还只是镇长,听说镇长往上的官还要更夸张。
汉贼官场太干净了,干净的就不像个官场,这么干净的官场,唯有开创之主才能做到,还是千古罕见的雄主。
汉贼要是雄主,那大清算什么呢?
王朝暮年吗?
别说,还真挺像,盛世之下哀鸿饿殍,贪官污吏,太上皇又对新帝传位不传权……
刘墉连忙甩了甩脑袋,把这大不敬的想法赶快遗忘掉,接着又写起第二封折子:“……奴才此次招抚虽然失败,但已经探明汉贼似与白莲教、苗子有所关联,双方邀约或明年开春便要联军攻伐川陕、云贵、豫中,我大清应早做防……”
大汉这边战略欺诈的计策成功了,刘墉确实不敢赌,因为赌输了就是西南半壁,这个责任他背不起。
当然,刘墉也怕是顾景在骗他,所以在措辞上稍微留了个借口,全是“似乎”、“或许”,主打一个我也不确定。
对了,还有襄阳,汉贼在谈判桌上也提到明年会去打襄阳,这也符合汉贼要攻略豫中的战略意图,不打下襄阳的话,汉贼就会被挡在中间,动弹不得。
不过,刘墉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只是来招抚的钦差,招抚现在已经失败了,对襄阳只能是爱莫能助。
而且,就算他能及时赶回朝廷,乾隆也决心发兵援救襄阳,大概率还是来不及的。
因为河南汝州已经闹起了白莲教,传回京师的消息奏折上看,似乎闹得还非常严重,走的都是加急密奏,明显是闹大了。
河南白莲教闹大了,清军主力只能先紧着河南剿贼,否则中原一旦丢失,那大清江山真就得分崩离析!
刘墉只能寄希望于湖广提督明亮,这位大清老将能挡得住汉贼了!
钦差行船顺江而下,走的很快,抵达黄州时稍作停留,告知湖北用巡抚惠龄要谨防汉贼入侵。
因为招抚的事谈崩了!
……
荆州,汉王府。
顾景、王若愚、姚宏毅三人刚刚坐船回来。
他们按照汉王交代,先狠狠羞辱了那两名伪清钦差,接着又故意误导他们说明年开春,汉军要跟白莲教、苗人合兵,拿下川陕豫中和云贵高原。
具体能不能成功,就看接下来清军的兵力调动情况了。清军重兵云集川陕,那大汉就趁虚而入,攻打江南七省。
清军要是不信,那就算他们厉害,这都敢赌,汉军还是要攻打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