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劝进
坚壁清野法一出,四川白莲教的好日子也差不多要到头了。
不过,清军为了能搞定四川白莲教,同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坚壁清野,坚的是地主豪强的邬堡,清的是大清对乡野的控制力。
如果说,前面的团练乡勇还能兜得住,那坚壁清野之后就彻底兜不住了。
满清利用满城和八旗贵族,来压制汉人官僚大地主的政治体系,就此开始一步步走向崩溃。
只看白莲教起义前后,伴随清廷人口的持续增长,岁入不增反降,就足以证明清廷对地方的统治基础,已经受到了严重打击。
荆州,大将军府。
杨芳和白楠合兵,拿下了安陆府,荆门、荆州、安陆、汉阳、武昌已经连成一片。
聂宇没在汉阳多待,安排好了知府官吏的人选,同时留驻了军队以后,便率部班师回返荆州。
“报!刘执掌、王执掌、林执掌、顾执掌、吕执掌联袂求见!”
“让他们进来!”
书房外面值班的秘书官闻言,立刻躬身下去回报。
不多时,刘骏、王若愚、林文昌、顾景、吕志宏,这五个汉军目前最有权势的司官(相当于尚书),共同来到书房。
一进书房,就看到聂宇正在一边处理公文,一边吃着饭。
没办法,到外头打仗了几个月,公文都已经积压的快处理不过来。
虽然有电报可以发信,可电报是电报,这东西是用在军事上的,而且也容易被其它电台接收。
许多公文,那都是秘件,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就算能看,公文能发挥效力,要的是大将军的签字批改,相当于皇帝的朱批,也就是必须要大将军亲自签发原本公文。
“有什么事?”聂宇问道。
刘骏拱手送上一封电报译文:“这是四川的细作送回的军报。”
聂宇接过看完顿时笑道:“清军这是吃了场大败仗啊!四川白莲教又被盘活了,现在川楚白莲教合流,看来四川、陕甘的清军,又得被拖住许久了。”
刘骏五个人听罢,同时对视一眼说道:“贺喜大将军!”
确实要贺喜了,四川、陕甘的兵力都被拖在了川楚白莲教身上,那对占据湖广的汉军来说,可以说是难得的好消息。
如此一来,即便伪清想要继续调兵,来攻打他们汉军,那也会面临无兵可调的尴尬处境。
四川、陕甘调不动,云贵被仲苗拖住了,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兵力严重不足,调可以调,但打输了可就完犊子了。
两广倒是还有兵力,可汉军不干“人事”啊!
湖南的瑶人、汉人义军,都被汉军卷到没地方跑,要么跟汉军开战,要么南下去打两广。
比如那位桂阳大将军陈洪,就用桂阳的余部地盘,从汉军那里换来了部分粮草、军械,南下广东抢地盘了。
永州、宝庆的瑶人义军,同样在跟汉军约定互不侵犯以后,便南下去打广西了。
伪清的两广总督吉庆,本来是接旨去配合云贵总督勒保,一起围剿云贵仲苗义军的。可他前脚刚走,后脚湖南的义军就趁着两广空虚,直接大举南下了。
现在,吉庆已经匆忙跑回两广平叛,估摸着两边起码也能反复拉锯打个一两年。
没了两广清军帮忙牵制,勒保手上的兵力不足,原来四面合围仲苗的战略计划就此宣告破产。
仲苗义军有了难得喘息时间,还主动向东联络起了湘西苗部,又通过湘西苗部联络汉军,想要约定大家一起守望相助。
王若愚送上的第二封电报译文,里面说的就是仲苗信使到达辰州,还有湘西苗部已经同意了仲苗信使的请求。
辰州知府刘弘昌请示大将军府,应该如何应对?
聂宇略一思忖过后,说道:“让刘知府回那信使,就说汉军同意他们的结盟请求,但汉军目前难以打通湘黔通道,暂时无法给他们提供太多帮助。可食盐这些紧缺物资,汉军这里倒是可以贱价卖给他们,还能给他们提供低价的兵甲武器。”
聂宇说的确实是实话,汉军目前兵力不太充足,养这几万兵都已经让财政压力山大了。
汉军不是清军那样的花架子,都是实打实的日日操练,还要管肉管饭管饱,给士卒发足额的军饷、田地,战死了也要足额抚恤。
这可都要白花花的银子,就汉军目前的养兵耗费,清军起码都能养兵几十万了。
只能说幸好汉军这边是开创基业,内部的贪腐现象很少,抓到了就是拉去挖矿。军队的廉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甚至都察司还有专门设立的监军都察分局,就是监督军队内部财政腐败,所以这财政才能勉强撑得下去。
不过即便如此,也还是让度支司的官员,掉了不少头发。
林文昌这度支司执掌官,天天都是一脸疲惫,压力山大,年纪轻轻都快能见到皱纹了。
聂宇看了眼林文昌,补充道:“林执掌,这件事就交给工商司和你们度支司合议去办吧!回头我给姚执掌那里下一道命令,这次赚回来的银钱,可以一并合入度支司的财政外库,大将军府不取分毫。”
“是。”
林文昌闻言恢复了些精力,能为度支司创收的财政进项,再小那也是肉。
“还有呢?应该不止这一件事吧?”聂宇继续问道。
吕志宏这时说道:“回禀大将军,汉阳、武昌、荆门、安陆已下,这三府一州地方的知府、知州、县令,目前都已经确定出来,随时可以坐船前往,主持这些地方的民政事务。”
聂宇点头:“这很好。”
吕志宏接着说道:“但是知府、县令好选,也能调动的过来,可再往下的镇长、分田官却是有些不够用了。我们这次拿下的地盘太大,这么多的新占之地,全都要分置乡镇,设立镇长、分田官、村长,需要的官吏实在是太多。吏铨司的备选官吏数量,还有读书人的数量,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聂宇闻言同样有些无语,地盘扩张太快,官吏不够用的问题还是出来了。
之前实际就已经有过几次,那时候还能通过调动其他州府过剩官吏,前往这些新地盘去做官,帮百姓去分田。
可现在扩张的太快了,湖北的地盘几乎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需要的官吏缺口太大,吏铨司一时补充不过来也很合理。
聂宇问道:“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或者暂时缓解这个问题也行。”
吕志宏回答:“先建立农民公会,再分置乡镇,镇长权力实际与农民公会重合很多,甚至分田官也与农民公会有着重合之处。所以完全可以先设立农民公会,由农民自行安排分田,官府则负责引导,还有及时调解农民分田的纠纷。这样既能缓解官吏不足,也能让百姓认识到农民公会的好处,让农民公会也能办成。”
聂宇听完还真就仔细思考了一番,接着说道:“完全不设分田官和镇长也不行。这样吧!先从其他已经分完田的地方,先迁调一部分分田官过来,让他们在这些新地做分田官和镇长。同时让他们带着当地乡村组建农民公会,指挥和辅助农民公会参与分田。”
“辅助农民公会分田,可以算作他们的政绩,记入吏铨司的政绩考评。如此作为过渡,等到官吏够用了,这些镇长、分田官都可以按照政绩靠谱,择优升迁。”
“负责借调官吏的地方,政绩考评也可以适当补高一些。”
这番安排相当于对吕志宏的办法做了补充,吕志宏说的是完全依赖农民公会,而聂宇还是坚持设立镇长,但分田官不用那么多,可以让农民公会兼职分田工作。
镇长和分田官负责指挥和辅助,指挥和辅助都算政绩,而且结束了以后也能择优升迁,这算是在鼓励新镇长和分田官卖力干活。
而且,就连借调官吏的地方,也没有被忽略掉。他们被借调了官吏,平时农闲还能过得去,一旦农忙了可能得忙成狗。
政绩考评补高一些,算是对他们回头农忙加班的补偿。
吕志宏闻言拱手应道:“臣遵令。”
说到了农民公会,聂宇也在暗想自己提前搞出来的这玩意,到底能维持多久?
现在的农民公会,已经接近有了一些赤色,还能参与到地方乡村的管理,就连分田也能插得上手。
未来会如何,还真不好说。
按照聂宇的预计,农民公会一开始只是用来过渡,帮助百姓能够安稳分田,不让百姓和大将军府的联系被切断。
若是正常发展下去,等未来全天下的田地都分完了,已经没地可分,进入到殖民大航海时代,农民公会也会逐渐失去它的作用和存在意义。
呵呵,谁说的准呢?
顾景忽然出列说道:“大将军,您还有一事未讲。”
聂宇眉头微挑:“什么事?”
顾景说道:“大将军,我汉军如今向南已经全据湖南,向北又攻取湖北首府武昌,富有荆州江汉腹地。襄阳清军南来也被我汉军击溃,湖广总督更是兵败战死。”
“您,该进位称王了!”
第188章 汉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刘骏缓缓说道:“昔年前明太祖正是靠此九字真言,与众多能臣战将的辅佐下,最终推翻元廷,建立了大明,可我们大汉军却不能效仿。”
“原因有三:
第一,元末乱世率先起事者为红巾军,也即小明王。
第二,红巾军势败后,又有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方国珍这些义军豪雄并起,前明太祖不过其中之。
第三,小明王之后,称王称帝者唯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前明太祖方才落于人后。”
三个原因分析下来,聂宇很快就听明白了。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元末的义军太多了,不说多如牛毛,但光是称王称帝的就能一手抓出一把来。
朱元璋当然可以搞缓称王、广积粮,去猥琐发育,慢慢积蓄力量,因为前面大有义军帮他顶住吸引元军的火力。
可汉军不行,汉军就是乾隆末年第一个发动起事的义军,还是刚好卡在了乾隆六十年这个节骨眼上,等同于明晃晃的伸出巴掌去抽乾隆的老脸,把他老脸打的啪啪响。
乾隆怎么可能轻易就把汉军给忽略掉?
至于让其他义军吸引清军的火力?
那就更是扯淡了。
杀尽王、桂阳义军、湘西苗部、湘南瑶民,甚至是跟随汉军一同起事的川楚白莲教,现在也都快被算作汉军的部众了。
都到了这个地步,汉军不论称王与否,已经不可能再继续低调发育。尤其汉军占据的还是湖广重镇,这里可是被誉为天下粮仓,清廷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坐视汉军在此形成割据。
“大将军,您到底还在等什么呢?”刘骏问道。
王若愚跟着说道:“现在称王,进可确立大义名分,号召天下义军豪雄并起举事。退也可安抚百姓,也能绝了那些士绅骑墙念想,让士绅能全心全意支持我汉军。”
顾景说道:“称王以后,我汉军在法理上,便可与伪清平起平坐,甚至能压过一头。如此名正言顺,也能招揽天下贤才能人,投奔我汉军,共襄反清复汉大业。”
“请大将军登基称王!”
众人齐声唱罢,朝着聂宇便伏身跪地,叩首劝进道。
登基当大王这件事,聂宇这个“大王”不着急,底下的文臣武将却是有些急不可耐。
他们跟随汉军起事,基本或多或少都是带有目的性,文臣渴望登阁拜相、留名青史,武将想着立下战功、|升官发财。
这很正常,不给足够的利益好处,谁会冒着脑袋搬家的风险,陪你这个大将军去去反清梭哈?
现在聂宇迟迟不愿意称王,也不是完全不愿意,但就是一直不表态。既不呵斥劝进的官员,也不赞赏这些人,就连他们发动手下递上去的劝进文书,也都石沉大海。
实在没有办法,刘骏他们只能是出此下策,召集几个人一道,借着送电报的由头,众人一起联手劝进。
成了,那是大好事!
不成,也能进一步试探大将军的态度。
说真的,他们不希望不成,不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纯粹是都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马上湖广都快到手,还不称王那还在等什么?
是害怕了?还是只想耽于现状,做个土皇帝?
聂宇沉吟半晌,忽然笑道:“几位说的没错,是我这边着相了,太过执着于缓称王,却是完全忽略了实际。”
刘骏几人互视一眼,全都松了口气的同时,神色间也是难掩的兴奋激动。
“刘执掌、顾执掌。”
“臣在。”
刘骏、顾景连忙拱手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