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20节

  虽然目前的汉军地盘已经颁下释奴令,就连聂宇这大将军都带头以身作则,与所有家奴解除奴契,改为长工契约。但实际上汉军地盘仍有数量不少的豪门大户,在私下里豢养家丁丫鬟。

  嗯,真的只是家丁丫鬟,这些家丁丫鬟全都改签了官府公正下的佣工合同。

  没有武力逼迫,几乎全是靠砸银子,把人给留下来,就连聂宇知道了都不好多说什么。

  因为都是正儿八经的雇佣合同,双方你情我愿,有钱找再多丫鬟,那也确实管不着。

  陈蕙兰这位将军夫人身边的丫鬟,也都是陈家陪嫁过来的,佣工合同还在陈家,每月从陈家领工钱,给的工钱很高。

  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面子。

  “杏儿,帮我把回信送出去吧!”

  陈蕙兰把书信写好,里面没有特别的东西,通篇都是在问候二老身体康健,还有对家中二哥二嫂的关怀。

  这信明显有些门道,因为目前还在陈家没做官的,就只有排行老二的陈兴平了。

  长子陈兴怀为荆州知府,三子陈兴业受命去了襄阳。

  陈蕙兰的心思也很简单,虽然她与自己的夫君属于政治联姻,但她还是想做好大汉的“马皇后”。

  此马皇后非彼马皇后,而是历史上的

  明德马皇后体恤百姓,主张节俭,还不喜插手军国大事,就连明帝要封赏马家外戚,也被马皇后阻止,并言明:“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

  陈蕙兰心中思忖着把家书交给杏儿,作为后宅的女主人,管理好后宅的安稳,能让自己的夫君安心在外面打仗,那就算是尽职尽责了。

  “秋云,现在什么时辰了?”陈蕙兰歇了一会转头问丫鬟。

  秋云看了眼钟表时间,回答道:“已经十一点了,快到用膳的时间了。”

  膳不是皇帝的专属,但凡有地位身份的豪族,都可以用膳,这是一种体面的说法。

  在《孽海花》小说的第二回中就有提到:“二人用膳已毕,洗脸漱口。”

  陈蕙兰正要起身去拜见公公,请公公出来用膳,突然感到一阵难掩的恶心。

  “呕~”

  一阵干呕,啥也没吐出来,倒是吓坏了一旁的丫鬟秋云。

  “夫人,您怎么了?”秋云惊慌失措。

  还是另一丫鬟紫萍瞥了一眼,躬身说道:“夫人,还是叫大夫来看看吧!”

  大夫很快就来了,跟着来的还有聂杰人这位比较闲的公公。不过他是站在房门外,只有大夫被丫鬟领着进了房间,去给躺在榻上的陈蕙兰把脉。

  不片刻。

  大夫满脸笑容:“呵呵,恭喜夫人,贺喜夫人!这是有喜脉了。”

  “喜脉?喜脉是什么?”陈蕙兰似乎脑子有些晕乎,竟然傻傻问道。

  大夫也很理解,捋了捋胡须说道:“夫人近来是不是经常感到乏力嗜睡,还觉得自己食欲倍增,这都是有孕的征兆。夫人是初怀,会干呕孕吐都是正常反应,我再给夫人开些安胎补气血的方子,把胎象安定下来,后面静心养着就成。”

  这下陈蕙兰终于反应过来,饶是很想保持矜持,还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大夫笑呵呵出去,又把消息告知给了焦急等待的聂杰人。

  没多久,房门外就传来聂杰人开怀的大笑声,独子没成婚前天天盼着成婚,独子成婚了又盼着对方生子,好让自己早点抱孙子。

  现在,儿媳终于有孕了,他们老聂家也算是传宗有后了。

  接下来两日,荆州府的汉军文武,陆续知道了夫人有孕的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他们不是聂杰人,聂杰人想的只是儿子娶妻生子,传下香火,而他们要想的更多,大将军成婚有后了,这就代表汉军的基业真正根基稳固了呀!

  没有后代,反造的再大,那也是无本之木,无水之萍,万一你死了怎么办?

  关于这些,历史上的案例可太多了,最近的当属南明了,南明就是因为崇祯死活要面子,不迁都南京,导致自己和儿女被一锅端。

  南明的皇位正统出现严重问题,更是发生了非常难绷的,宁南侯左良玉发动清君侧,宣称自己得到了崇祯太子的密旨,讨伐南京的伪朝皇帝。

  刘骏连忙通过电台,把消息送至了汉阳,同时也是请示大将军。

  “何时称王?”

  汉阳府城,正在府衙临时驻扎的聂宇,看着电报译文,不由有些惊诧错愕。

  自己的夫人有孕这件事,他老爹早就用电台,当天就把消息发给了他。

  刘骏肯定也知道,还专门发电台报告此事,明显是想借机汇报请示别的什么事情。

  聂宇本以为对方是想用自己这还未出生的儿女,拿来为汉军做一番文章,好收拢安抚士绅民心。

  聂宇都已经做好准备了,结果现在刘骏突然来问他,什么时候称王?

  称王可不是小事情!

  汉军是在乾隆六十年反清,到现在的嘉庆二年,已经快有两年了。

  汉军的地盘根基不说稳固,却也是该分的田地都分了,百姓得到了分田,自然愿意拥护汉军,就连士绅也大多认清了现实,觉得清廷官兵一时半会打不回来了。

  汉军能控制的土地,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了一省半。

  湖南境内,清军已经基本被肃清,除开瑶人、苗人等各路义军的控制区,汉军几乎控制了湖南全境,就算苗人、瑶人各路义军,也大多愿意和汉军井水不犯河水,双方和平共处。

  湖北扩张暂时还不大,武昌、汉阳、荆州、荆门这些精华之地,已经都被汉军拿下。

  安陆府还在攻略路上,襄阳一时半会不着急去打,但也被汉军渗透成了筛子,连总督都死了,提督也病重快死了。

  保是不可能保得住的。

  襄阳、武昌、荆州一旦都没了,湖北几乎就是汉军的囊中之物,砧板上的鱼肉,随时能够下锅。

  刘骏正是看过了汉军接连不断的战报,通过地图的推演,才会借着夫人有喜这件大事,来旁敲侧击的询问称王之事。

  在刘骏看来,他不懂军事,但却懂得人心。

  汉军只有荆州的时候,着急称王那就是纯小丑!

  汉军有了近乎湖南全境,这时候称王可以,不称王也可以,继续憋着猥琐发育,能拖一些时间是一些时间。

  可现在,湖南就不说了,武昌、汉阳已下,清军两路大军,近乎全军覆灭,湖广总督战死。

  这事情太大了,单拎出来任何一件,都不会是小事。

  就算聂宇还是不称王,那也没用了,因为清廷不是傻子,乾隆再老糊涂,也不会看不出来,汉军已经势大难治。

  与其如此,不如趁现在,清廷总督战死的消息传播开来,直接顺势而为,登基称王,确定大义名分!

第185章 势不可挡

  嘉庆二年,七月初二。

  汉军东西两路出兵合攻安陆府。

  西路自荆门发兵,白楠亲自领军四千余人,并带重炮三十二门(缴获的清军)。

  东路自汉水下游,坐船溯流而上,进兵突袭安陆府南部三县。

  七月初三。

  沔阳州义军还以为汉军是来打他们的,吓得匆忙遣使过来找汉军投降。

  沔阳州不战而降,汉阳府全境就此光速统一。

  七月初五。

  汉军水师进抵兴隆镇,兴隆镇地主闻听消息,连忙率领镇中富户百姓,箪食壶浆跪迎汉军王师。

  潜江县令也知道了汉军杀来,连带还有湖广总督兵败身死,两万大军全军覆没的坏消息。

  潜江知县没有投降,干脆把自己锁在了衙门后院,等到县丞、主簿率领衙役撞开衙门,就看到这位县令已经上吊自尽多时,还非常腆着脸的面北自尽。

  潜江县丞自动升为代理县令,本来他们是要找县令一起商议,到底是投降还是跑路?

  守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一个县城才几千百姓。而湖广总督可是带了两万大军,都被汉军打败,全军覆没了,总督都战死了,他们能守得住个锤子。

  现在前知县自尽,他们也不用商议了,正好把前知县的脑袋砍下来,硝制好了送去兴隆镇,作为请降的投名状。

  汉军受降,他们就是弃暗投明,还是顺义献城的攻城。

  汉军不受降,那就脚底抹油,带上银子赶快跑路。

  七月初六。

  潜江县主动请降,除了知县的脑袋以外,还外加一批筹措来的粮草作为诚意。

  杨芳拿了粮草,但没有亲自接收县城,只是派了个把总官,带了一百汉兵过去驻县,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北上。

  潜江县丞、主簿在内的一众大小官吏,顿时都松了口气,干起活来也愈发卖力,比之前在清廷当官还要认真。

  因为在他们看来,杨芳收了他们的粮草,还派了汉军过来驻扎,等于认可了他们的献城功劳。

  其实这些都是误会。

  杨芳接收粮草,纯粹是为了以防万一,他带的粮草并不多,能有储备当然最好。而且即便是收的这些粮草,他也已经打了电报去报备,又让军中文书官做了明确的记录档案。

  虽然现在的潜江县是新投降的,但提供的粮草还是潜江县的,这些都得算清楚了。

  而派兵驻县,这也属于军队的职责,也是在官员还没到位前,做出的必要安排。

  杨芳作为军中武将,可没有权力去擅专地方降官的安排,汉军内部的军队、民政系统都分的很明确。除非有聂宇的命令下达,让潜江县作为军镇前线,暂时归于军事管制,否则杨芳没有权力直接节制县城。

  就算是划入了军管,汉军武将也只能节制,不能直接控制,也不能任免官员,地方文官还是要有的,地方文官的任免也是归于汉军中枢文官系统来决定。

  也就是说,对这些投降的地方官如何安排处置,还得等接任者到了再说。

  届时怎么审理,能不能将功折罪,都得看这帮家伙身上到底犯了多少罪恶?

  七月初七。

  今天是七夕节,也是古代版的情人节,但实际上到了嘉庆年间,七夕节就已经日渐衰微。

  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穷了,都已经穷到爆发白莲教大起义了,活命都活不了了。

  谁还没事干,去过七夕节啊?

  三汉河(天门河)沿岸的天门县,天门县令倒是洒脱,没有学潜江县令一样的自杀殉城,而是干脆带着官印和城中大小官吏,对汉军主动请降内附。

  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入安陆府仅三日,便一连下两县。

  七月初九。

  汉军一路北上,已经再无阻碍,准备进兵合围安陆府城了。

  天门县以北的京山县,这里距离汉水比较远,杨芳也不想浪费时间去攻打,直接分了二百汉兵。接收天门县的同时,顺便带上投降的天门县令,一块跟着去劝降京山县。

  ……

  安陆府。

  知府胡齐仑趴在城头上,满脸错愕看着外面围城的上万汉军,以及江面上巡弋的汉军水师战船。

  差不多就在一天前,汉水江面上出现大批战船南来,城墙上的清兵以为是总督的船回来了,正要去通知开城门迎接。

  “轰!”

  迎面就是一炮打过来,正中城墙,给城墙石砖都轰出了裂纹弹坑。

首节 上一节 120/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