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以为他们逃不掉,毕竟萧公子只是一个少年。”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为什么敢把天子给我的金牌交给他,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天子让我带来吐谷浑,要不然我带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出使吐谷浑做什么?”
虞仁孝和宋老生都吃了一惊,“原来萧夏是天子的指派,他究竟是什么人?”
长孙晟摇摇头,“他是什么人你们就不要管了,如果我没有猜错,吐谷浑王对我们盛大欢迎,就是因为他的缘故!”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启禀长孙将军,外面有一个叫做梁赞的商人,说是有重要情报告诉我们!”
“请他进来!”
不多时,老商人梁赞被带进来大堂,躬身行礼道:“行脚商人梁赞参见长孙将军!”
“你是大隋人?”长孙晟问道。
“小人就是长安人,长年往来大隋和吐谷浑之间,之前就是小人带萧公子进城,带他去见了光化公主!”
长孙晟恍然,连忙问道:“萧夏他们现在在哪里?”
梁赞躬身道:“就是萧公子托我来给将军送信,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了长孙晟。”
长孙晟打开信细看,顿时大喜,原来突厥步迦可汗已经被萧夏他们干掉了,难怪吐谷浑王态度这么好,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萧夏带着四十余名士兵赶着一千四百余匹缴获的战马绕道返回隋朝。
长孙晟把信交给其他人过目,他又问梁赞道:“他们怎么回去?”
梁赞微微笑道:“赤岭那边有重兵把守,不好回去,但可以从九曲浇河郡那边绕回去,沿着黄河走,那边没有多少驻军,只要小心点,基本上不会遇到吐谷浑军队,小人让一名伙计给他们做向导,应该不会有事。”
众人看了信,都欢欣鼓舞,虞仁孝道:“这样的话,我们的任务就很容易完成!”
长孙晟重赏了梁赞,梁赞再三感谢告退了,长孙晟这才对虞仁孝道:“明天我们去拜访公主殿下,然后后天开始和吐谷浑王谈判,只要双方达成一个维持现状的共识,我们的出使任务就完成了。”
宋老生感叹道:“这次多亏了萧夏,我们才能如此顺利,他立下大功啊!”
长孙晟点点头,“也希望他们能平安返回大隋!”
萧夏带着四十几名士兵赶着一千多匹战马向东而行,给他们当向导的伙计叫做王小平,咸阳人,年约二十七八岁,他跟随梁赞往返吐谷浑和大隋已有近十年,对路途非常熟悉,他很清楚吐谷浑人的军营在哪里,他带着萧夏一行避开了两座军营。
这天下午,他们来到了之前被俘虏的山谷,找到了留守在这里的五名士兵和四百多匹战马,萧夏给每人补赏了三百两白银,五人喜不自胜,纷纷拜谢。
萧夏同时也承诺酬谢向导王小平三百两白银,这也让王小平更加卖力。
这时,向导王小平对萧夏道:“再向东走就会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赤岭山口,距离这里不到百里,但那边有数万吐谷浑士兵,赶着这么多战马肯定过不去,我们只能走另外一条路前往九曲,比较绕路,大概要走十几天,最后沿着黄河进浇河郡。”
“那边没有吐谷浑军队吗?”萧夏问道。
王小平笑道:“吐谷浑人还有一个敌人,是南面的党项人,他们在河曲那边的军队都在防御党项人,黄河那边反而没有多少驻军,只有一座曼头城和一座树墩城,城内各有五百驻军。
对付这两座军城很容易,晚上走绕过它们,吐谷浑人普遍有夜盲症,一般夜里都不会出来,我们都是晚上赶路逃税,从来就没有被征过税,走赤岭那边就肯定要被征税,这是我们很多年下来总结的经验。”
萧夏点点头笑道:“那我们这次也打算逃逃马税!”
众人大笑,队伍随即出发,走另外一条路前往九曲地区,走那边的黄河道。
第149章 黄河狙击
萧夏花高价雇了数十名吐谷浑人帮他们赶马,这些吐谷浑人很专业,近两千匹战马被他们管得服服帖帖。
队伍一路向东,首先成功绕过了曼头城,又继续向东北方向而行,他们走到九曲的黄河拐弯处,这里水草丰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其实也很适合种植小麦,但吐谷浑人更多是用来放牧。
但萧夏和他的手下却意外地在这里遇到一个吐谷浑部落,尽管他们尽量远离这个部落,但部落很多牧民都骑马出来远远观望他们。
向导王小平神情凝重,这显然是他没有意料到的情况。
“前几年这里没有任何部落,怎么今年突然出现一个部落?难道吐谷浑人要和党项人开战了?”
“吐谷浑人和党项人开战,与这里出现部落有关系吗?”萧夏不解问道。
“当然有关系,这些部落就是专门给吐谷浑军队提供后勤保障,要不然这么水草丰美之地怎么没有其他部落过来,因为这是军方的地盘。”
“他们会不会给树墩城守军通风报信?”李望在一旁问道。
“我也不知道,按道理不会,但也难讲,看运气吧!”
萧夏向前方眺望片刻问道:“这里距离树墩城还有多远?”
“大概三十里左右!”
萧夏又看了看天色,中午刚过,这个时间点很不利,如果放慢速度,会给对方准备的时机,如果加快速度,赶到树墩城时天还没有黑,也是大麻烦。
萧夏又看了看黄河对岸,河水并不宽,就不知道能不过去?
他回头问向导王小平道:“有没有办法到黄河对岸去?”
一句话提醒了王小平,他连忙道:“前面十几里处河水比较浅,战马可以直接泅水过去!”
“现在这个季节,没有涨水吧!”
“现在才三月初,没有涨水,要到五六月份,大水才会到来,现在正是水最浅的时候!”
萧夏当机立断道:“加快速度,渡河从黄河南岸走!“
萧夏则带二十几名士兵先行一步,赶到前面去监视吐谷浑军队。
果然,奔了十几里后,他们看到了一处渡口,这里河面较宽,但河水浅,萧夏催马下河,河水只齐马肚子。
就在这时,北面忽然传来了号角声,“呜——”
萧夏脸色一变,调转马头冲上岸,对手下士兵道:“跟我去前方拦截!”
众士兵跟随萧夏向北面奔去
树墩城的主将叫做慕容德木,他得到牧民的禀报,说南面来了一支奇怪的军队,只有五十人左右,赶着两千匹战马向树墩城方向过来。
慕容德木很奇怪,他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难道是党项人要偷袭树墩城?
慕容德木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是隋军,因为隋军绝对不可能从南面过来,慕容德木当然也不会守株待兔,他当即亲自率领三百骑兵迎了上去。
三百名吐谷浑骑兵一路疾奔,这时,萧夏和二十几名手下找到了一个埋伏之处,他们准备从侧面伏击对方。
萧夏当然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让二十几名手下射击吐谷浑骑兵的马匹,他自己对付对方的首领。
实际上,他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射不中敌军首领,麻烦就大了,最后只能保住士兵而放弃战马。
连同自己在内,他们只有五十二人,不可能是对方五百骑兵的对手,说不定这边的牧民也会参战抢马。
他和士兵们千辛万苦才走出来,不能为一些战马而送掉性命,萧夏不需要这个功劳,比起两千匹战马,他把士兵的性命看得更重。
萧夏向南望去,李望率领手下已经抵达渡口,开始渡河了。
与此同时,从北面疾奔而来的三百骑兵越来越近,尘土飞扬,大群小黑点越来越清晰。
尽管很远,但萧夏依然看得很清楚,为首是一名身穿的铁甲、头戴铁盔的将领,后面都是穿皮甲的普通骑兵,再没有第二个穿盔甲的将领。
“穿盔甲的将领留给我!”
萧夏吩咐一声,从后背箭壶中抽出一支狼牙箭,挂在弓弦上,犀利的目光寻找这名将领的破绽。
其实吐谷浑人的铁盔甲就是从中原买来,盔甲的破绽基本就在三个地方,一个是脖子,一个就是面门,射脸庞容易被躲过去,那么就只有射脖子,头盔和铠甲之间的接缝处,还有一个破绽就是对方举起兵器时射腋下。
萧夏决定用两支箭射杀了这名将领,
不多时,三百骑兵奔到他们面前,萧夏拉弓如满月,一箭射出,箭似闪电,速度太快,对方刚听见有风声,但躲闪已经来不及。
“噗——”
一箭正脖子,慕容德木惨叫一声,翻身落马,人还在半空,萧夏的第二支箭射到,“噗!”第二支箭正中眉心,箭矢射穿了头颅。
慕容德木落地时,已变成了一具尸体。
二十几名隋军士兵纷纷举弩放箭,奔在前面的二十几名吐谷浑骑兵顿时人仰马翻,后面骑兵吓得纷纷勒住战马。
“继续射箭!”
萧夏连珠箭接连不断射出,每一箭毙命一人,一口气射杀了十八人。
二十几名隋军士兵也举弩瞄准了骑马士兵,二十几支箭射出,射杀了十几人。
原本狐疑不定的吐谷浑骑兵终于被吓坏了,没有主将约束,他们纷纷调转马头仓促逃走。
“我们走!”
萧夏当即立断,带领二十几名手下向南面奔去。
最后一批战马也下水了,前面大半战马已经上了对岸。
萧夏带着手下纵马跳入水中,向河对面泅去。
他们刚上了对岸,忽然有士兵大喊:“公子,他们又来了!”
萧夏向对岸望去,只见数百人骑马在对岸,他们都没有穿盔甲,但每个人都拿着长矛和战刀。
“不是吐谷浑士兵!”
萧夏摇摇头道:“是刚才那个部落的牧民,他们是想来抢马。”
他们也来了三四百人,一直在远远观望,当他们发现隋军人数并不多,心中贪婪之心便再也按耐不住。
数百牧民手执长矛催马跳进黄河,也准备渡河了。
萧夏当即令道:“所有人把弓弩留下,再留十人给我上弦,其他人先走!”
五十支军弩和五十壶箭留下,还留下了十名士兵。
萧夏最多只能开弓三十下,双臂就脱力了,但用弩就不一样了,尤其还有人帮他上弦,不用他费力,他只需举弩射箭。
萧夏举起一支弩,他是第一次射弩,但用弩的感觉像后世的步枪一样,他反而更加习惯。
萧夏扣动悬刀,一支弩箭强劲射出,弩箭的杀伤距离要比弓箭远得多,一百五十步外,为首吐谷浑牧民被一箭射中胸膛,惨叫落马,顺水飘走了。
找到了感觉,萧夏便不再停手,一支弩箭接着一支弩箭射出,每一箭必有一人落马,一口气射出了四十七支弩箭。
四十七名牧民都被射中要害落马,几乎都是一箭毙命,后面的牧民吓坏了,纷纷掉头逃命,但还是有十三人没有逃掉,被弩箭射穿了后颈,翻身落入水中。
在短短一盏茶时间内,有六十人被射杀,牧民们吓得胆寒心裂,冲上岸没命地奔逃,霎时间逃得干干净净。
十名士兵眼睛都看直了,他们从没见过杀得这么干净利落的弓弩阻击。
萧夏见对岸已经没有人,这才带着十名手下把河中的六十匹无人战马牵回来,收拾了弓弩,带着大群马匹向队伍追去。
第150章 狼子野心
三天后,萧夏带着五十一名手下跟随向导进入了浇河郡,这边便是隋朝控制的土地了,也有不少羌人部落在黄河边放牧。
萧夏重赏了数十名赶马的吐谷浑牧民,打发他们回家,他又重新在羌人部落中花重金雇佣了百名牧民。
这些牧民属于隋朝子民,给他们每人二十贯钱,牧民们顿时欢天喜地,一口答应替他们把战马赶到长安。
当然,雇佣牧民的支出和沿途粮草支出都由萧夏负担。
萧夏除了赏赐给士兵们大量财富外,他自己也留了上万两白银和大量金器,一路上的开支都由他负担。
队伍抵达了河津县,这里驻扎了五千隋军,主将叫做王隆,王隆率军从城内迎了出来,他很是惊讶,五十名隋军怎么会从九曲这边出来,还赶着近两千匹战马。
萧夏取出了长孙晟给的金牌,向王隆出示,并道:“本人是天子派遣出使吐谷浑的副使,专程前往考察党项部落的情况,这些马匹是党项人送给天子的礼物,过境浇河郡,还望王将军提供一些草料。”
王隆看见了天子金牌,吓一跳,连忙道:“有草料,请使者进城休息!”
萧夏摇了摇头,“我们要赶往金城郡和主使长孙将军汇合,并向他汇报党项人的情况,我需要连夜赶路,不用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