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令!”
晋王即将登基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洛阳,甚至已经传遍周围所有的郡县,基本上每个人都深信不疑,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晋王早就是大隋天子,先帝死后,他就是必然继位者,反倒是几个皇孙,九成人都不认可,天下大乱之时,必须有一个强势君主重新统一天下,恢复秩序和安宁,几个皇孙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晋王登基已是众望所归。
这天上午,在大朝上,太后萧后正式宣读了文帝遗诏,宣布晋王杨夏以皇太孙的名义,继位其父大统。
这就从法理上解决了晋王的继承权问题,萧太后同时宣布,十月初一吉日,皇太孙晋王登基皇位,消息传出,整个洛阳都沸腾了。
元孝矩乘坐马车在天街上缓缓而行,他眯眼望着大街,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就仿佛上元节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晋王登基,给所有人都吃下了定心丸,曾经动荡不安的洛阳又要重新复苏了。
元孝矩心中也很踏实,晋王在回来的第三天就专门接见了他,对元家的退出武川会、迁徙洛阳的实际行动十分赞赏,元孝矩被封为上清阁大学士,元弘嗣出任兵部侍郎,这就是对元家的褒奖。
元孝矩当即代表元氏家族向朝廷认捐了一百万贯,有了真金白银和坚决的态度,元家终于过了这一关。
元孝矩已经老了,外表看起来就是个衰弱干瘦的小老头,他也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出来走走,好好看一看这个世间。
马车进了安业坊,元家在安业坊内有一座大酒楼,原来叫西魏酒楼,现在改名为上元酒楼,上元酒楼在洛阳就有八座,之前被王世充没收,后来萧夏又全部还给了元家。
马车在酒楼停下,随从连忙打开车门,小心翼翼将元孝矩扶下来,他刚走上台阶,便听见有人喊他,“元世叔请留步!”
第737章 站队错误
元孝矩一回头,着实意外,竟然是独孤武都,独孤武都是独孤罗的次子,目前是独孤家族第四号人物,仅次于家主独孤陀、副家主独孤纂、唐王府兵曹参军独孤怀恩。
元孝矩点点头笑道:“贤侄也是来洛阳打理生意?”
独孤家族在洛阳也有不少店铺,之前也被王世充没收,同样被萧夏物归原主,独孤武都负责整个独孤家族的商业,所以元孝矩很自然地以为独孤武都是来洛阳打理生意。
独孤武都走上前行礼道:“小侄今天一早到洛阳,刚才去元府拜访世叔,管家说您可能在这里,所以小侄又赶过来,正好看见世叔了。”
“哦!你是专门来找我?”
“正是!”
元孝矩眯起眼睛道:“那就楼上坐吧!”
两人来到三楼专门的雅室坐下,掌柜专门来他们上了酒菜,还细心地替他们把门关上。
独孤武都恭敬地给元孝矩斟满一杯酒,元孝矩捋须笑眯眯问道:“现在长安的情况如何?”
独孤武都苦笑道:“独孤家族也退出武川会了。”
元孝矩笑问道:“独孤家怎么突然想通了?”
“别提了,元家离开长安三天后,侯莫陈家和豆卢家退出了武川会,后来李家、赵家、达奚家族、贺若家族也跟着退了,既然大家都觉得武川会没有意义了,独孤家也就跟着退了。”
元孝矩端起酒眯眼道:“贤侄,在我面前要说实话,我心里跟明镜一样,你不说真话,那你来找我就没有意义了。”
独孤武都尴尬道:“事实上是唐王给武川会压了三百万贯的军费,要求武川会成员分摊,但在此之前刚压了百万石粮食,等于今年大家庄园收成全部捐给唐王了,独孤家就承担了三十万石。
这才几天时间,又压下来三百万贯军费,大家当场炸锅了,都不干了,当晚全部退出武川会,最后只剩下独孤家、李家、窦家和于家,只剩下四家,武川会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第二天就彻底解散,连武川塔也还给了玄都观,武川会已经不复存在了。”
元孝矩点点头问道:“那后来三百万贯军费是怎么解决的?”
“最后唐王找了几家人谈话,大家凑了两百万贯,独孤家族拿出了八十万贯,剩下的一百二十万贯由其他几个家族分摊。”
元孝矩微微一笑,”然后呢,独孤贤侄来洛阳做什么?”
“家主就让我来问问世叔,现在独孤家族退出了武川会,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什么结局?”
元孝矩笑道:“莫非你们已经认定唐王最后会投降吗?”
独孤武都叹息一声,“盐都被人家卡脖子了,还谈什么独立?二十万大军拿不出土地给他们,就只能给军俸,每月两贯钱,一个月就要四十万贯,刚拿到的两百万贯只够支撑五个月,傻子都知道最后肯定是分崩离析,独孤家难道连傻子都不如吗?”
元孝矩点点头,“既然退出了武川会,满足晋王最低的条件,以后应该不会被株连或者追责之类,做个普通世家豪门问题不大。”
“难道没有希望在朝廷中获得一席之地?”
这句话才是核心,元孝矩成了资政大学士、元弘嗣被晋王任命为兵部侍郎,令独孤家无比失落,
元孝矩沉默半晌道:“实话有点诛心,贤侄想听吗?”
独孤武都苦笑道:“小侄其实不想听,但家主想知道实情。”
元孝矩缓缓道:“刚才贤侄告诉我,独孤家给唐王捐八十万贯军费和三十万石粮食,我就知道这是独孤家族脱罪的门槛,你们家族做不到平衡,不给晋王这边也捐同样的钱粮,将来独孤家族莫说爵位,连勋官都不会有了,想进官场,那更是痴心梦想,最后就是流放的命运。”
独孤武都脸色刷地苍白,“不会有这么严重吧!”
元孝矩叹口气道:“我为什么问钱的事情,这就是实质性站队,独孤家捐了八十万贯,这就是实质站队唐王了,我们元家也一样,你以为元弘嗣的兵部侍郎怎么来的?元家向朝廷捐了一百万贯钱,钱才是关键,其他都是假的。”
独孤武都颤抖着声音道:“如果独孤家族也给晋王捐一百万贯呢?”
“我不知道,但应该是好事吧!不过独孤家族想挽回站队错误,态度得先拿出来,元家的主家祠在洛阳修建而成,现在我们已经被称为洛阳元家了,和关陇没有半点关系,这就是态度。”
秋收后,晋王登基的日子也一天天临近了,晋王登基对唐王李渊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他也建立了隋王朝,幷立李侑为天子,也设立了朝廷,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所谓的隋朝不过是李渊事实掌权的遮羞布而已。
不过就算朝廷只是有名无实,但还是有一定遮羞功能,至少像屈突通、杨恭仁、宇文成都这样的隋将,他们内心对投降李渊是心安理得的,毕竟他们还是隋将嘛!
可一旦晋王正式登基为帝,建立真正的大隋王朝,李渊建立的朝廷就是一个笑话了。
这就是李渊最痛苦的地方,如果河东没丢,陇右还在,又拿下了巴蜀,他会毫不迟疑地建立自己的王朝,可现在他手中只有一块关中和一块关内,地盘如此之小,让他怎么建立新王朝,又有多少人会效忠他这个新王朝?
可如果他依旧保持隋王朝不变,晋王就能光面堂皇的要求两隋合并,如果自己不答应,晋王都不用出兵,直接切断盐供应,不出一个月,李渊的士兵连路都走不动。
李渊遭到了巨大压力,他派人把长史裴寂和长子李建成请来,李渊对二人说自己的担忧。
裴寂沉默片刻问道:“目前有多少人支持王爷登基?”
李渊摇摇头,“坦率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从未进行过这方面的调查,我想听听长史的意见!”
裴寂叹息一声道:“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支持王爷废朝,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支持王爷急于登基,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尽量打赢陇右之战,只有最快速度灭了薛氏父子,我们才能拿到西海的产盐地,才能摆脱洛阳对我们的卡脖子,在拿到产盐地之前,微臣建议王爷忍辱负重。”
第738章 亡羊补牢
李渊半晌长叹一声,对长子李建成道:“事实证明,你当时的建议是对的,暂时放弃河东,集中兵力攻打陇右,如果当时听你的建议,今天我们就不会这么被动了,现在悔之晚矣!”
李建成不敢表露出任何不满的神情,他连忙躬身道:“父亲,亡羊补牢,未为不晚,现在我们手中还有一点资源和实力,把这些资源和实力集中起来,相信我们军队在几个月内就能收复陇右。”
李渊焦虑道:“可如果我们全部资源都用来攻打陇右,晋王突然对我们发难怎么办?我们拿什么抵抗?”
“父亲,这就是裴长史刚才说的意思了,先忍辱负重,向晋王低头,他登基,我们废朝向他臣服,他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争取到时间和空间,尽快全歼薛氏父子。”
李渊负手来回踱步,他当然理解长子和裴寂的意思,向萧夏低头臣服,集中兵力去打陇右,可如果臣服真的有用,他才不会在意什么颜面,该低头一定低头,他就担心臣服也没有用,一旦被晋王发现关中兵力空虚,他就会毫不犹豫出兵,李渊担心的是这个。
良久,李渊叹口气道:“你们都退下吧!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李建成和裴寂都退下了,只剩下李渊独自一人在大堂上来回踱步,长吁短叹。
独孤武都从洛阳赶回来了,独孤陀立刻在书房召见了他,同时独孤篡也一并参与会见。
独孤武都对家主和大哥道:“我见到了元孝矩,和他推心置腹谈了一番,元弘嗣之所以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是有原因的”
独孤武都便把他和元孝矩的谈话详详细细告诉了独孤陀和独孤篡。
独孤陀脸色大变,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支持唐王八十万贯,将来想要晋王原谅自己,独孤家族至少得拿出双倍的钱,这么庞大的一笔财富,独孤家族怎么拿得出来?
独孤陀呆了半晌,长叹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平衡的问题?”
独孤篡也沉默了,他也意识到家主犯下了大错,在关键时刻支持了唐王,晋王岂能放过他们?
想想元家,果断退出武川会,离开长安去洛阳,这边一文钱都不用负担,把钱花在刀刃上,元家重新崛起,是多么有远见。
独孤家族明显是站队错误了,想改正过来,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独孤篡忽然对家主的老迈昏庸不满了,家主的决策极可能葬送整个独孤家族。
独孤陀沉思片刻问道:“我们在洛阳还有多少钱?”
“回禀家主,大概五十万贯左右。”
独孤篡终于忍无可忍道:“家主,现在不是钱的问题,是我们送钱给晋王,人家要不要的问题!”
“你什么意思,对我不满吗?”独孤陀脸一沉道。
“家主,支援唐王八十万贯是最愚蠢的决定,会彻底毁了我们独孤家族!”独孤篡也豁出去了。
独孤陀大怒,一拍桌子道:“难道给唐王钱你不知情?你反对了吗?你不是一样参与了决策,现在把责任推给我,你的良心不痛吗?”
独孤武都吓得连忙劝道:“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情更严重,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想想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
独孤陀点点头,“我是家主,后果我来承担,元孝矩说得对,态度第一重要,态度正确了,再捐钱,晋王应该就能接受了。”
独孤篡也认错道:“刚才是我太情急了,说了不该说的话,家主说得对,态度第一重要,独孤家族先迁出关陇,我建议去太原,我们在河东有好几座庄园,我们独孤家族和太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是说我们就放弃关陇利益,而是我们的主祠迁走太原,将来称为太原独孤氏,我们在关陇的利益依旧保持。”
独孤陀这次不再迟疑不定了,他果断道:“当务之急是把财富和子弟转移出长安,长安留个空壳,我来坐镇,唐王再来压榨我们,我一文钱都不会给他,他要杀要剐,随便他!”
独孤陀和独孤篡当即召集所有重要的独孤子弟,在内府议事,家族一致同意家主的方案,把财富和子弟先迁徙出去。
距离登基越来越近,登基的前一天晚上,萧夏和妻子崔羽在花园里缓缓散步,崔羽笑问道:“明天夫君就登基了,紧张吗?”
萧夏笑着摇摇头,“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一切都不会改变,难道我现在不是皇帝?”
崔羽抿嘴笑道:“现在还是王爷,皇帝的排场可比现在大多了,而且皇帝也不能继续亲自出征,可不能像先帝那样,动不动就御驾亲征!”
萧夏微微笑道:“御驾亲征最多去长安,河北我打算让手下去收复,还有突厥,有可能我会亲征,至于排场之类,我主张节俭,肯定不会像父亲那样铺张,我觉得自己更会像皇祖父。”
崔羽叹息道:“夫君的皇祖父确实有眼力,这么多年前就看出了夫君的不凡。”
“你不是一样吗?”
萧夏笑道:“那么多年就看出夫君的不凡,委身与我!”
崔羽挽住丈夫的胳膊笑道:“真正有眼力的是小眉,不是我!”
“倒也是!”
正说着,大内总管李安快步上前道:“殿下,上阳宫出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什么怪事?”
“有两个道士忽然出现在内侍面前,留下一样东西又平空消失了。”
“一个很高很胖壮,满脸虬须,另一个又瘦又小,须发皆白,他们说是殿下的故人,特来恭贺殿下登基!”
萧夏心中一动,难道是张觉?
瓦岗军投降后,就是找不到张觉的下落,张觉的一名手下说,看见他跟着一名老道士走了。
“他们留下的东西呢?”萧夏急问道。
李安一挥手,两名宦官把一个长盒子放在石桌上,萧夏打开长盒子,顿时愣住了,一把快变秃的拂尘和一把飞刀。
这是袁守诚的拂尘和张觉的飞刀,还有一张纸条。
萧夏打开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祝贺小友上位,我携张道友再游西方,三十年后再见!’
是袁守诚的笔迹,萧夏鼻子一酸,顿时万般滋味涌入心头。
第739章 登基大宝
十月初一,洛阳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
几千面大鼓敲响,鼓声震天,在数十万百姓热烈欢呼下,隋杨的第三代子孙杨夏正式登基大宝,改年号为太平。
一道道新帝旨意下发,首先便是追封先帝为大业皇帝,封庙号武帝,萧氏尊为皇太后,青城山白云观赐名为太乙宫,每年供奉钱一万贯,萧春雨被尊为太乙明德天师。
另外册封王妃崔羽为皇后,嫡长子杨俶为太子,其余四名妻妾皆封为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