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99节

  这一刻,李密也终于下定决心,他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立刻在晋阳门大街上集结!”

  李密又对房彦藻道:“后勤安排就拜托军师了!”

  晋阳门大街是太原城的南北中轴线,五万大军开始在晋阳大街上集结,十万头驴骡也被牵出来,这是李密为了运粮从河东各地搜罗的,河东盛产驴骡,也不难搜罗。

  房彦藻当即进行安排,每头毛驴或者骡子背负两石粮食和一担干草,并派五千士兵专门负责,骡驴队伍跟在军队后面。

  夜色中,大军开了北城门,悄悄出城了。

  萧夏之所以只在南城驻军,就是留给三座城门给瓦岗军撤退的,他既然部署了房彦藻这颗关键的棋子,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当然,萧夏也做了一些配合,派人冒充张童儿手下,送了一份张童儿的假情报,表示张童儿还在交城县等候。

  只要太原不爆发大规模巷战,不被破坏,那么河东基本上被完整拿下来,除了瓦岗军和唐王军激战的河东城,数千百姓死亡,确实伤亡惨重,其他几场激战几乎都是在野外进行,也没有伤害到平民。

  萧夏派出大量探哨,所以李密大军一出城,立刻被探哨发现,赶回来向萧夏汇报。

  萧夏大喜,立刻下令取消了爆破城门计划,随即做出了部署,派出三万骑兵在八十里外拦截,他自己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在后面追赶,同时命令司马张镇周率一万军队进驻太原城。

  夜色中,五万大军沿着汾河边的官道疾速向北行军,在军队后面还跟着十万头骡驴,由五千士兵专门负责驱行。

  骡驴背负太重,走得很吃力,速度并不快,渐渐地和主力大军拉开了一里的距离。

  就在这时,负责后勤的军师房彦藻派人传来命令,命令骡驴原地休息两刻钟。

  负责后勤的大将叫张旷远,是房彦藻的人,他看了房彦藻的命令,立刻挥手大喊道:“军师有令,让骡驴原地休息两刻钟!”

  本来就落后了一里的距离,这一休息,让骡驴落后得更远了。

  有将领担心道:“休息两刻钟,恐怕要落后军队十里了,很容易出事!”

  张旷远狠狠瞪了这名将领一眼,“这是房军师的命令,军师自有他的安排!”

  将领不敢吭声了,这时,黑夜中一支万人骑兵正从数里外无声无息向骡驴队靠近。

  河面出现了十几艘船只,在汾水上缓缓航行。

  这时,一名士兵靠近房彦藻,低声道:“请房先生跟我上船!”

  房彦藻大喜,原来船只是来接应自己的,他借口去查看骡驴情况,便离开队伍迅速向后而奔行,很快便无声无息消失了

  黑夜中,没有人注意到房彦藻的消失,军队在低头疾速赶路,一心只想距离太原更远一些。

  大军一口气走出五十余里,时间已到了五更时分,李密下令原地士兵休息,他见骡驴队没有能跟上队伍,连忙派人去催促。

  不料,他们怎么等骡驴队伍也不来,派去催促的士兵也踪影皆无,李密感觉有些不妙了,他可是让军师房彦藻负责后勤。

  “房军师在哪里,让他来见我?”

  很快,士兵把房彦藻的几名随从带上来,随从抱拳道:“房军师去后面查看骡驴情况,去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我们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李密瞪大了眼睛,难道自己的骡驴队伍被隋军追上来拦截了吗?那可是十万石粮食啊!没有了粮食,让他怎么去辽东。

  天渐渐亮了,骡驴队始终没有任何消息,这时军队开始有些混乱起来,士兵们撤退时非常仓促,房彦藻便没有给士兵发放干粮,士兵们又饥又饿,可他们连早饭都没有了。

第733章 瓦岗终结

  三万骑兵虎视眈眈在数里外盯着李密的五万饿兵,早饭没有,到了午饭时间也没有,忍饥挨饿到了交城县,将士们以为可以进城吃饭,但他们看见县城时,五万将士都跪在地上哭了。

  他们和交城县之间还隔着一条汾水。

  三万骑兵从三个方向包围了五万瓦岗军,相距只有一里,手中马槊闪着寒光,士兵们坐在地上,饿得头昏眼花,连拉弓的力量都没有了。

  这时,隋军的五万大军也出现了,李密原指望张童儿的三万军队来救援自己,这会儿他才终于明白,张童儿的三万军队早就完蛋了,房彦藻在荥阳就已经投降了晋王,自己居然还让他当军师,李密只恨自己愚蠢,误用一个人毁了全军。

  这时,一名骑兵冲上来,射出一支箭信,哨兵拾起,跑来送给李密。

  居然是晋王的亲笔信,信中要求他立刻投降,可以继续封他为蒲山郡公,保他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

  李密没有选择了,只得长叹一声,“传令全军,放下兵器投降!”

  最后的五万瓦岗军投降了,瓦岗军彻底消失,郝孝德虽然还在魏郡和窦建德作战,但他已不是瓦岗军,自封为魏王。

  李密在投降后被萧夏封为蒲山郡公,在洛阳过着富家翁的生活,三年后,李密在酒楼吃饭时被一名男子刺杀,这名年轻男子便是翟弘唯一逃脱的幼子。

  五万投降的士兵饱餐一顿后便被押送南下了,但萧夏并没有停留,十万大军继续北上,与此同时,十万头骆驼和十万头驴骡给隋军背负着大量的后勤补给。

  萧夏当然要趁这次北征的机会,把刘武周一起拔掉。

  萧夏并不认为刘武周会有多强的实力,也不会有多少军队,这不是轻敌,而是刘武周割据的基础,他占据了马邑郡和云中郡,总人口不过十余万,去掉老弱妇孺,就算全部男子从军,也不过五万人。

  但根据从商人那里得到的情报,刘武周的兵力只有三万左右,关键是他得到突厥的支持,三万人有两万是骑兵,还有牛羊为食。

  其中一万前锋骑兵由猛将尉迟敬德统领,所以李渊军队和他作战时被打得屁滚尿流,击破永安王李孝基,活捉独孤怀恩,连太原也丢了,刘武周才能迅速扩张军队,从三万人扩张到十几万,这主要是李渊给了刘武周机会。

  但现在和历史不一样,刘武周的大军还没有攻破娄烦关。

  五天后,萧夏率领十万大军抵达了娄烦关,娄烦关虽然没有雁门关名气大,但它也是代北名关,高大雄伟,易守难攻,由于张童儿带着三万大军南下支援太原,娄烦关和雁门关都只有一千士兵镇守。

  娄烦关首领叫做陈孝意,是一名隋朝老将,从大业八年前就驻守在这里,无论李渊叛隋,还是瓦岗军夺取河东,都没有为难他,依然让他守娄烦关,只要有他在,刘武周的军队就杀不过来。

  陈孝意不仅是娄烦关主将,同时也是雁门关主将,目前雁门关由他的儿子陈长平率一千军队镇守,

  听说晋王殿下到来,陈孝意连忙出关城迎接。

  “卑职鹰扬郎将陈孝意,参见晋王殿下!”

  望着城头上依然招展的隋军战旗,又望着眼前这名白发苍苍的老将,萧夏心中着实感动,连忙下马扶起他,“徐将军满门忠烈,是我大隋之幸也。”

  陈孝意也激动道:“卑职日望夜望,终于把大隋军队等来了!”

  萧夏上了关城,陈孝意陪同左右,远处是苍茫的大山,一条沙石路一直通向远方,看不见绿色,一切都是灰黄色调。

  “启禀殿下,大概五天前,一支五六千人的骑兵忽然杀来,为首是刘武周的副将宋金刚,他们用弓箭威胁关隘,要求恢复商队,否则他们大军南下,把楼烦关砸得粉碎。”

  萧夏一怔,派军队来威胁,要求恢复商队北上?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刘武周有什么重要物资要断了吗?

  “徐老将军镇关多年,知道他们缺什么吗?”

  陈孝意轻轻点头,“马邑郡那边缺的东西很多,各种日用品都缺,但我觉得关系到生死存亡的货物,那就只有盐,以前商人大量运送盐到马邑郡,不光当地百姓自己用,主要售卖到草原,马邑郡和大同郡不产盐,一旦商人不送盐,他们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商队中断了多久?”

  “以前李渊为了稳住刘武周,一直保持住商队正常往来,但瓦岗军到来后就下令中断了,差不多两个月吧!”

  萧夏点点头,两个月的时间,存盐应该没有了,百姓家里的盐也应该被抢光了。

  盐不仅用来食用,更重要它是打造兵器淬火的必须品,耗用量很大。

  二号人物宋金刚居然来警告娄烦关,说明他们麻烦很大了。

  一个直觉告诉萧夏,就是这两天,刘武周的大军会杀到。

  “这里距离善阳县有多远?”萧夏问道。

  “很近,大概一百多里。”

  萧夏沉思片刻又问道:“前面这条官道周围有其他小路吗?”

  陈孝意摇摇头,指着两边大山道:“殿下,请看两边大山,山上都修建了长城,这里正好是大山的隘口,我们娄烦关位于隘口的最南面。”

  萧夏若有所悟,“老将军的意思是说,前面其实一条峡谷?”

  “可以这样说,不过峡谷比较宽,宽有十几里,长达数十里,不怎么看得出来是峡谷,如果殿下想绕到对方背后,倒是有一个办法!”

  “老将军请说!”

  陈孝意微微笑道:“走雁门关!”

  萧夏顿时明白了,山西的几大盆地,娄烦郡和雁门郡的忻定盆地,北面是马邑郡和云中郡的大同盆地,两大盆地被恒山隔开,只有两道峡谷关隘相通,一处是娄烦关,另一处便是雁门关。

  “刘武周会不会攻打雁门关?”

  陈孝意摇摇头,“雁门关号称河东第一关,对刘武周不仅远,而且他的三万军队根本打不下来,娄烦关又近又容易攻打,刘武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萧夏沉思良久,终于作出决定,他决定派裴行俨和薛氏兄弟率三万军和三万头骆驼绕道雁门关,埋伏恒山北面,再派两千士兵上长城,一旦刘武周大军来袭,立刻点燃狼烟。

  这时,陈孝意抓住一个机会,低声对萧夏道:“殿下,我们关城内有一个被刘武周收买的奸细!”

  萧夏一愣,“是谁?”

第734章 生存密码

  自古帝国兴衰的密码有很多,盐必然是其中之一。

  隋唐对盐管控不严,导致突厥和回纥的兴起,到了宋朝,盐被严格管控北输,使得草原游牧骑兵渐渐没落,而更容易得到盐铁的东胡开始兴起,包括契丹、女真、室韦蒙兀等等。

  刘武周控制了马邑郡和云中郡,并得到了突厥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战马还是牛羊都很充裕,唯独盐他必须通过贸易从河东南部输入。

  李渊掌握太原期间,他的目标是长安,他必须要尽量稳住刘武周,所以商贸一直未中断,盐还是源源不断输往马邑郡,到了李密主政河东,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灭掉刘武周,所以果断关闭了和刘武周所有的贸易,刘武周的盐铁一下子失去了来源,别的没有了还能忍受,但盐一点没有了,那和断粮没有区别。

  哪怕是刘武周还有一点存货,可经过两个月的消耗,也必然见底了。

  其实倒也不是刘武周没有远见,他也考虑到有一天会被卡脖子,所以他趁能买进的时候,大量屯盐,囤积了至少够他军队吃几年盐,但有个变量他是始料不及的,那就是突厥人。

  突厥人拿下河套和河西后,刘武周的重要性一下子降低了,这个时候突厥人开始要债了,给你的战马和牛羊不是白给的,到你支付的时候,但刘武周能拿什么支付?粮食没有,矿产不会开采,钱也铸造不出来,拿女人吗?这些女人都是三万士兵的妻子女儿,你敢送给突厥人,士兵非和你拼命不可。

  最后突厥人能接受的,就只有盐了,盐从来都是草原的硬通货,和牛羊一样,刘武周被迫把存盐都给了突厥人,还远远不够偿还债务。

  这个时候重开贸易通道就是重中之重了,可对刘武周而言,就算开了贸易也没有用,他根本没钱买货物,虽然他可以当中间商赚差价,但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这也是为什么宋金刚带兵来威胁一下后,就没有下文了,因为重开贸易根本没用,刘武周想的是抢,杀进太原府狠狠抢一票,抢个盆满钵满,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五天后,长城上燃起了狼烟,刘武周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南下了,他们携带了重要的攻城武器,其实就是三支攻城槌,刘武周当然也知道楼烦关只有一千守军,他也清楚娄烦关的城门有多厚,攻城槌足以撞开城门。

  之前他派宋金刚来试探娄烦关,也是想看看娄烦关守军有没有变化,但刘武周根本不知道,这十天来,河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刘武周知道南面的情报,主要靠商队,他的信息差也就晚十天半月,影响并不大,但瓦岗军上台后,突然切断了贸易通道,同时也切断了刘武周的信息来源,想建情报站,建鸽信往来,也来不及了。

  不过刘武周也有一个秘密的信息来源,他在娄烦关收买了一名出身马邑郡的校尉,叫做张伦,张伦几天前派心腹给他送来一个重要情报,李渊大军已经攻进河东南部,李密亲自率领五万大军赶往临汾郡支援单雄信,目前太原城只有数千守军,兵力空虚,是夺取太原城的良机。

  刘武周大喜,当即倾巢出动,三万大军向娄烦关浩浩荡荡杀来。

  刘武周大军已经渐渐抵近娄烦关,三万大军兵分成三队,宋金刚和尉迟恭为左右大将,各统领骑兵一万,刘武周则亲自率领一万步兵。

  大军在十里外停下,刘武周带着数百人上前去察看情况。

  刘武周立马在突厥可汗送给他的狼头大旗下,‘定杨可汗’四个大字在风中飘舞,他为什么叫定杨可汗,杨就是指隋杨,这是突厥可汗对他的期望。

  另一杆大旗上则是一个‘代’王,此时刘武周还没有称帝,自封为代王。

  这时,尉迟恭上前抱拳道:“王爷,现在天色尚早,是不是可以直接攻城?”

  刘武周眯眼望了一眼关城城楼,终于换成了瓦岗军的旗帜,这个陈孝意最终还是投降了。

  “不急,原地驻营休息,明天再攻城不迟!”

  宋金刚低声笑道:“王爷,张伦会献关吗?”

  刘武周笑道:“看晚上吧!晚上应该会有消息。”

  入夜,刘武周派数十名骑兵靠近城墙去探查情况,城上忽然射下一封箭信,有骑兵拾到,急忙赶回大营向刘武周报告。

  刘武周打开信,抬头就是天赐良机,刘武周大喜,这就是他和张伦约定的秘语。

  信中张伦告诉他,他是三更后当值,约定四更时分献城,以三根火把为信号。

  刘武周精神振奋,当即派人把宋金刚和尉迟恭找来。

  不多时,宋金刚和尉迟恭匆匆赶到,“参见王爷!”

  刘武周对尉迟恭道:“今晚四更时分,张伦将献关,以三根火把为标识,关城门大开时,你直接率三千骑兵杀进去,包围他们的军营,投降者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不得有误!”

首节 上一节 399/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