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就大业,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军俸体系,比如萧夏军队最初是给军俸,士兵每月三贯钱,这是大县城里酒楼伙计一个月的俸禄,士兵自己能免费食宿穿衣,一个月的俸禄是净赚的,所以勉强可以从江淮、荆襄等地招兵,比较富裕的江南就根本招不到兵。
可就算如此,萧夏也不敢多招募,常年维持在十余万人左右,压力太大了,十万军队一个月就是三十万贯,一年就要三百六十万贯,这就逼得萧夏想法设法搞钱,推行盐税、镇压山越豪强、抢掠高句丽等等。
直到大量难民到来后,萧夏才能以低成本招兵,还必须采用欺骗的办法,比如老兵每月三贯钱,新兵每月一贯钱,新兵肯定不满,那就实行士兵等级制度,新兵是三等兵,老兵因为从军时间长是一等兵,给了新兵一个盼头。
但随着江南道领地不断扩张,先后把江南西道、荆湖道、淮西道和山东半岛纳入版图,手中土地大大增加,萧夏就开始用土地来置换俸禄,所有士兵只有在战时状态才会给每月一贯钱的战时补助,然后以每月半亩地支付俸禄,所得土地都是永业田,如果受伤退伍,一次性给三十亩土地作为抚恤,如果不幸阵亡,则一次性给五十亩土地抚恤。
萧夏经历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军俸体系。
而李渊起兵时间太短,他在割据太原府时,是关陇贵族出钱粮养他的三万军队,一旦李渊起兵后,招募军队需要的钱粮以及前期大量支出都是关陇贵族给的,可一旦李渊稳定下来后,他就得自己支付军俸了,三十万大军的俸禄,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支撑得起。
李渊采用的是萧夏后期的办法,用土地支付俸禄,土地也是先记账,等建立王朝后再一次性兑现,但士兵不是傻子,就算记账也要有土地做抵押的,李渊就是用河东道的土地做抵押,因为他六成的士兵都是河东籍士兵。
现在河东道被李密侵占了,俸禄抵押品消失,李渊的大麻烦就来了,他心急如焚,只能请独孤陀和元孝矩两个大佬来商量对策。
李渊把元孝矩和独孤陀请入贵客堂,李渊让士兵上茶,叹口气道:“现在局势对我很不利,两位家主应该都知道了吧?”
“殿下是说河东之事?”元孝矩淡淡问道。
李渊摇摇头,“不光是河东,还有陇右,陇右那边我们稍微占据上风,世民前两天率军击败了宗罗睺的一万军队,夺回狄道县,但要彻底剿灭薛举没有那么快,至少也要两三年时间。”
“现在应该是河东更重要吧!”独孤陀提醒道。
李渊点点头,“确实是河东更重要,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兵力严重不足,我想招募军队,但目前财政比较紧张。”
元孝矩和独孤陀对望一眼,两人忽然明白了,李渊找他们来,是想要钱粮。
如果李渊发展得很好,所向披靡,掏钱当然也没有问题,可现在这个局势让他们掏钱,不管是元孝矩还是独孤陀,都有点不太情愿了。
元孝矩沉吟片刻道:“请恕我直言,殿下目前手中有三十万军队,人数已是仅次于窦建德,甚至比晋王还多,殿下要维持这么庞大军队已经很吃力,如果要再增加兵力,殿下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财政承受程度。”
独孤陀也不客气道:“元家主所言极是,我也认为现在不是兵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兵力分配太散,使用不合理,首先应该有所取舍,把不需要用兵的地方兵力撤回来。”
李渊叹口气道:“我何尝不想如此,但我能撤哪里的军队?上洛郡一旦撤兵,晋王军就从武关杀进来了,萧关的军队也不能撤,突厥军随时会从萧关杀进来,潼关更不用说,那是东部防御咽喉,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如此,我还能撤哪里的军队?”
元孝矩冷冷道:“为什么不撤巴蜀的军队?”
======
【今天上午带老娘去看病,特向书友们请一更假,中午没有更新,下午正常更新!】
第715章 投名之状
李渊一下子呆住了,半晌道:“巴蜀一旦撤兵,就前功尽弃了。”
“请问殿下,巴蜀的八万军现在能钱粮自足吗?”元孝矩问道。
李渊摇摇头,“能维持一半,另一半需要长安补给。”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撤回一半的军队?”
李渊苦笑道:“家主所有不知,目前靠八万军队才勉强维持了平衡,一旦撤退一半,平衡就打破了,首先眉山郡保不住,其次对方水军势力就会进入蜀郡了,我们就只剩一个成都县,一旦被对方切断补给,成都县也保不住,这就是一溃俱溃了。”
独孤陀摇摇头道:“所以我们才建议你放弃巴蜀,把八万军队全部撤回来,巴蜀不像陇右,陇右关系到关中安危,而巴蜀不是,巴蜀只是扩张,如果自身局势不利,那么就应该暂时放弃扩张自保,等自己渐渐强大后,再重新夺取巴蜀也不晚,巴蜀和河东孰轻孰重,请殿下自己考虑。”
两人都不支持募兵,都一致要求李渊从巴蜀撤军,李渊也明白他们不肯给钱粮,他心中只得叹息一声,点了点头,“我考虑考虑吧!”
元孝矩回到府中,立刻派人去把元寿和元弘嗣请来。
三人在内堂坐下,元寿问道:“唐王找兄长去做什么?”
元孝矩冷笑道:“他想招募士兵,但财政不足,就打算向关陇贵族化缘,我和独孤陀就拒绝了,明确要求他放弃巴蜀,把军队撤回来保河东。”
元寿点点头,“这才是明智之举,巴蜀只是暂时平衡,他战胜不了晋王,迟早要丢掉,应该撤军保河东。”
元弘嗣在一旁沉声道:“我刚刚得到消息,李密大军已经攻下太原城,太原府刺史夏侯端投降了。”
三人都沉默了,太原城被攻破,也就意味着河东道易主了,尤其是李密控制了河东道,想再夺回来,难度大了十倍。
元寿摇摇头笑道:“李渊丢不起河东,这下子他必须从巴蜀撤军,全力夺回河东。”
元孝矩负手来回踱步,半晌道:“其实我找你们来,是想商议另一件事,我还想再和晋王谈一谈。”
因为先帝杨广之死,萧夏和关陇贵族翻脸,元孝矩没办法,只能全力支持李渊,可现在河东丢了,陇右也丢了,巴蜀也没有夺下来,李渊势力只剩下关中、关内和汉中三地了,元孝矩开始后悔了,他想重新抱晋王的大腿。
元寿和元弘嗣对望一眼,元寿问道:“家主觉得和晋王还能谈吗?”
元孝矩沉默片刻道:“我看了晋王出兵巴蜀的讨逆檄文,他把先帝之死归罪于宇文化及的叛乱,点了一串的名字,包括王隆、宇文化及,司马德戡、赵行枢、陈伯图、裴虔通、令狐行达、张恺、司宫魏氏,但其中没有关陇贵族子弟的名字,元敏和独孤怀恩都没有提及,我由此认为晋王并不打算和关陇贵族彻底翻脸,考虑到之前我们的交情还不错,所以我觉得还能再谈一谈。”
元弘嗣心念一动,问道:“家主劝李渊放弃巴蜀北撤,是不是也有给晋王投名状的意思?”
元孝矩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个意思,独孤陀本来是坚持要夺取巴蜀,但今天他居然和我一个口风,我估计他也隐隐猜到我的意图,说明他的立场也开始动摇了。”
元弘嗣连忙建议道:“家主可以宣传宣传,让萧夏的情报点知道是家主劝说唐王放弃巴蜀!”
元孝矩笑道:“这个办法可以做!”
元寿又问道:“那家主打算派谁去江都?”
“我打算派元文真去给晋王的几个孩子送礼,作为我的道歉,如果晋王肯收下,说明他愿意接受我的道歉,然后元文真继续经营武川商行,一步步和解,不要太着急,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元孝矩当即令道:“去把元文真找来!”
不多时,元文真匆匆赶来,他跪下磕头,“元文真参见家主,参见两位长辈!”
元孝矩让他起身,笑眯眯问道:“你现在在做什么?”
元文真是元家庶子,他根本没有机会站在三名元家长老的面前,之前他在江南,也是因为他负责江南那边的生意,渐渐成了元家在江南的代表。
元文真垂手而立,恭恭敬敬道:“晚辈在打理长安店铺的生意!”
元孝矩点点头,“我决定还是让你去江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元文真怎么会不知道呢?“晚辈明白!”
元孝矩叹口气道:“现在我们和晋王殿下不太好,所以你的担子很重,不光要改善我们和晋王殿下的关系,还要重新建立信任,本来应该我去,但我们都走不开,也不能让李渊怀疑,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元文真深深吸一口气,“晚辈一定不辜负家主重托!”
萧夏依旧留在荥阳郡,每天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同时他也在准备发动对洛阳的战役。
这天上午,张亮匆匆赶来,将一管情报呈给他,“殿下,这是周法明将军发来的急报!”
萧夏连忙打开鸽信,展开看了一遍,顿时大喜,李孝恭已经率领八万大军撤离了巴蜀,他对张亮道:“成都有情报吗?唐王军撤离了。”
张亮点点头,“卑职今天同步收到,但成都的情报不知对方是撤离巴蜀,还是撤离成都,现在看来应该是撤离巴蜀,另外长安也有情报。”
萧夏问道:“长安的情报怎么说?”
“长安那边说,李渊的本意是想招募军队,但他财政不足,便想向关陇贵族化缘,但被拒绝了,元孝矩和独孤陀建议李渊从巴蜀撤军。”
萧夏好奇问道:“这应该属于机密情报啊!长安情报所怎么搞得到?”
“启禀殿下,长安那边已经传开了,有人故意在传播这个消息。”
萧夏负手来回踱步,他隐隐猜到了,这一定是关陇贵族传播的消息,就是在把这个信息告诉自己,是他们说服李渊从巴蜀撤军,这是关陇贵族见李渊形势不妙,开始对自己递投名状。
作为一个成熟的上位者,自然不会对某一个势力赶尽杀绝,平衡才是帝王心术的精锐,他之前和关陇贵族决裂是为了表明态度,但事情又不能做绝,所以他在出兵巴蜀的讨伐宇文化及檄文中就没有提到关陇贵族,这就是留一线余地。
真的把事情做绝,关陇贵族就没有退路了,他们就会拼全力支持李渊,统一大业就会增加很多麻烦。
相反,给关陇贵族留条后路,他们就不会全力支持李渊,事实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只要不让关陇贵族成为独霸天下的势力,而是让他们成为诸多势力之一,那么关陇贵族就会成为平衡名门世家的一颗有用棋子。
想到这,萧夏对张亮笑道:“我要借用你的鸽信发一封信给家人。”
萧夏需要提醒自己妻子,如果关陇贵族派人来送什么东西,让她务必收下。
第716章 元氏送礼
元文真在晋王宫前踌躇良久,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去,向守门士兵抱拳行一礼道:“我是武川商行东主元文真,是晋王殿下旧识,特来送礼,请替我禀报!”
军士道:“晋王殿下北征未归!”
元文真也知道晋王不在,他迟疑一下道:“能否通报王妃,我把礼物交给她便走!”
军士们都已得到王妃的事先嘱咐,若有人送礼,需通知她。
军士点点头,“东主稍候,我这就去禀报!”
军士进府去了,不多时,田大管家走出笑道:“元东主请随我来!”
元文真大喜,连忙跟随管家进府,军士搜身并检查了礼盒,没有异常,这才准许他入府,
元文真来到贵客堂,田管家笑道:“东主稍坐,王妃稍后就到!”
坐了片刻,外面来了很多人,只见大群女侍卫和侍女簇拥着崔王妃来了,元文真连忙躬身行礼,“在下元文真,参见王妃!”
崔羽坐下道:“元公子请坐!”
元文真忐忑不安坐下,崔羽打量他一眼笑道:“元公子,我见过你!”
“啊!王妃几时见过小人?”
“元公子忘了吗?仁寿二年元家召开水陆大会,元家九骏亮相,元公子不就是其中之一吗?”
元文真这才想起,当年元家为了和名门世家联姻,召开了水陆法会,遍请世家参会,元家九名庶子悉数亮相,自己确实是其中之一。
元文真汗颜,不好意思道:“原来王妃也在场,惭愧!惭愧!”
元文真连忙把檀木盒推上前道:“这是我家家主送给晋王殿下的一点心意,其实是孩儿的物品,请王妃收下!”
崔羽好奇笑问道:“孩子的物品,是什么?”
元文真打开盒子,里面红绸内整齐地插放着九块玉珮,“这是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儿子和公主的长命玉珮,元家一共收集到九块,收藏了百年,特送给晋王殿下。”
礼物珍贵就不用说了,光武帝刘秀之物,一直保存汉朝皇宫,汉末动乱,这套玉珮先后被曹丕和司马昭得到,西晋灭亡后,几经辗转,最后落到北魏皇室手中,一直保存至今,是元家的镇宅之宝之一。
元家用珍贵的礼物一方面是表达歉意,另一方面也暗示萧夏是大隋的光武帝,可谓用心良苦。
当然,云孝矩不会直接把礼物给孩子,这是帝王赐给皇子和公主之物,元家给萧夏的孩子算什么?所以元孝矩是把玉珮给萧夏,再由萧夏赐给孩子,这才是送礼之道。
崔羽微微笑道:“多谢元东主了,我会转交给晋王!”
元文真起身行一礼,“那就不打扰了,小人告辞!”
崔羽点点头,“艾姐替我送客!”
萧艾一摆手,“元东主请!”
萧艾把元文真送走了,崔羽吩咐道:“收起来吧!放到殿下的书房去。”
崔羽对元家送的这些玉器着实不感兴趣,她知道元家另有企图,绝非送礼这么简单,她只是按照丈夫的吩咐把礼物收下,其他她就不关心了。
时间渐渐到了六月,萧夏十五万大军已经在洛阳和王世充军队对峙一个多月,按照最初的北征计划,第二次北征以夺取荥阳郡结束。
攻打洛阳是第三次北征的事情,萧夏还希望李渊军队和王世充军队恶战几场,彼此消耗。
但李密杀进河东后,计划都跟着变了,为了支持李密占领河东,萧夏攻下了虎牢关和洛口仓,眼看着李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夺回河东之上,指望李渊来消耗洛阳王世充已经不现实。
萧夏便改变了计划,把攻打洛阳也列在这次北征计划中。
在和洛阳军队对峙的同时,萧夏又派裴行俨率军三万攻下了河内郡,河内郡实际上是洛阳的外围防御,一直被王世充控制,王世充收缩大军全力防御洛阳后,河内郡兵力空虚,而窦建德正和郝孝德激战,要一举夺回魏郡和汲郡,无暇顾及河内郡。
抓住这个机会,萧夏命令裴行俨率领三万大军北上河内郡,很轻松地占领了这块黄河北岸的飞地。
洛阳不光是对峙,也有激战,三更时分,秦琼率领八千军队正和守卫含嘉仓的五千军队作战,这其实是偷袭,恰好北城元帅王世伟把含嘉城的守军调去守皇宫,准备天亮后再调军队过来补充。
但两军作战,就是要抓住一切战机,任何因侥幸导致的失误都会给敌军创造机会,秦琼便精准地抓住了含嘉城兵力空虚的短暂战机,果断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