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激励野心
最从樊子盖全权负责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备战后,杨玄感也得到了兵部侍郎斛斯政的推荐,出任兵部郎中,进入了樊子盖的战争筹划组,负责粮食运输。
这天下午,杨玄感跟随李密来到汲郡临河县,临河县距离黎阳仓不过三十里,是一座商业发达的县城。
由于黎阳县主要以官码头为主,船只也大多是官船,所以普通商人便选择了距离黎阳仓很近的临河县,临时县不仅紧靠黄河,它自身还有有一条河连接黄河和运河,水运交通非常便利。
临河县变成了商船货物的集散地,临河县当然也有码头,还修建了几百座大仓库,给商人们提供货物临时储存。
“玄邃叫我来临河县做什么?”
杨玄感负责在黎阳仓发送粮食,每天非常忙碌,很难抽出时间。
李密神秘一笑,“放心,不会让你白跑一趟!”
这两个月杨玄感似乎没有去年那样的造反积极性了,或许是杨玄感意识到了造反的难度,也或许是天子对他开始有点关注,让杨玄感格外紧张,也表现得很低调,说话也谨慎了很多,杨武会也处于一种半解散状态,名称还在,但基本上已经不再聚会了。
关陇贵族看出了杨玄感的变化,也有点焦虑起来,好容易找到的冤大头,怎么能让他偃旗息鼓,他们立刻进行部署,要把杨玄感的造反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
两人骑马来到码头仓库前,李密让手下在外面站岗,他带着杨玄感走进了一座巨大的仓库,
仓库内都是堆积如山的草袋和木箱,当杨玄感走近,顿时惊得合不拢嘴,草袋里竟然全部都是崭新的长矛,足足有几万支,再打开箱子,里面全部是战刀,还有弓弩、皮甲和盾牌,看样子,每样都有两三万件。
“这是.哪里来的?”
“这是原本保国会的兵甲物资,他们没有来得及带走,全部被宇文述缴获了,但宇文述没有全部交给朝廷,自己私下留了一部分,隐藏在平原郡内,藏得非常隐蔽,宇文述被刺杀后,这批物资和财富便成了无主之物,你知道平原郡县令是我兄弟李谙,他也想跟我做大事,不久前他写信给我,我就把这批兵甲财富运出来了。”
“你是说还有财富?”
李密点点头,“还有十万两银子,兄长决定吧!如果兄长放弃造反,那这批兵甲和财富我交给朝廷。”
“啊!”
杨玄感内心造反的火苗又悄悄被点燃了。
为什么说造反有难度,因为造反就必须要拿下黎阳仓,但黎阳仓有五千军队镇守,由吐万绪之弟吐万皋统领,杨玄感搞不定吐万皋,他就必须有一支军队先击败吐万皋,他才能拿到黎阳仓的物资,也就是说,他自己要有一支起始军。
他家乡只有两千乡兵,虽然忠于他,但这点军队远远不够夺取黎阳仓,这就是让他气馁的真实原因。
此时,他又看到了希望,杨玄感开始激动起来。
杨玄感忽然想到另外两个重要问题,粮食和兵力哪里搞,粮食倒是容易,他就负责调运粮食,他可以随时抽出二十万石粮食,关键是兵力。
李密见他沉吟不语,便笑道:“兄长是担心士兵无处招募吧!”
李密笑道:“其实有仇恨就有反抗,天子严惩跟随齐王杨暕造反的百姓,其中魏郡最惨,不仅大半百姓都抓去开凿运河,结果死了大量老弱妇孺,死在辽东的魏郡青壮更是不计其数,天子还提高魏郡一倍的税赋,魏郡百姓都要被逼死了,兄长只要拿出二十万石粮食在魏郡发放,再号召造反,那些对朝廷恨之入骨的百姓一定愿意跟随兄长起兵,几万兵力唾手可得,每人再发点粮食和银子做安家费,去除后顾之忧,再穿上兵甲,几万人的军队就有了,还怕夺不下黎阳仓?只要我们拿下黎阳仓,振臂一呼,反隋的百姓和各大势力都会支持我们。”
一席话说得杨玄感热血沸腾,他拳掌重重一击,“干了!”
宣城郡也属于江南东道,它主要是山区稍多,交通不比,富庶比不上东面的太湖平原地区。
不过随着大量北方人口逃来,宣城郡人口增加了十几万,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各县县城的商业也走向繁荣。
宣城县是一座大县,周围近十万人围绕着县城生活,县城各种小商业格外兴盛,小酒馆、小客栈、小妓馆特别多,大酒楼、大客栈当然也有,但只有几家。
在县城北面有一座占地约三亩的宅子,它的斜对面便是长史魏良才的官宅。
这座宅子里住了十几人,他们正是从京口过来的安全署探子,奉命前来调查长史魏良才。
年初他们就来了,在这里住了近一个月,当然,他们也有进展,长史府的管家被他们拉过来了。
管家叫做王进,宣城县本地人,他有儿有女,家族颇大,在魏良才和晋王之间,他当然选择效忠晋王。
这天下午,王进和往常一样,出来买菜,他买了十几斤羊肉,给钱时把一张纸条一起塞给了肉铺掌柜。
肉铺是安全署的临时联络点,不多时,一名伙计回到宅子,将纸条交给为首校尉施孝真。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长史下午出发,带小妾外出三天,内宅无人。’
施孝真大喜,他一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他连忙对前两天刚到宣城县的赵绢儿道:“今晚机会来了。”
施孝真当然是想找到魏良才的密信,半个月前他潜入过魏良才书房,发现书房有机关,他不敢乱动,又退了出来,派人回去求援,赵绢儿由此被派来了。
入夜,施孝真和赵绢儿潜入了长史府后宅,后宅一片漆黑,后宅门也锁上了,魏良才的妻儿在洛阳,他带着小妾来上任,魏良才带着小妾外出三天,后宅自然就关了。
赵绢儿在书房周围观察片刻,便直接来到大门前,取出一根铜丝,对链子锁锁眼捅了几下,锁便开了,大门铁链哗啦落下。
看得施孝真暗暗佩服,这个瘦小的女人厉害。
他们进入了书房,赵绢儿仔细观察一圈,对施孝真道:“有机关,但不是防御机关,而是藏匿机关。”
她走到西南屋角,捏紧拳头对着墙敲了两下,地板‘咔!’的一声轻响,地板出现一条裂缝。
施孝真精神一振,原来机关在这里。
赵绢儿掀开地板,下面是一块三尺见方的铁板,赵绢儿小声道:“这个比较重,我们一起抬起来。”
两人一起用力,将重达三百斤的厚铁板抬了起来。
第592章 太学授课
铁板下面就是魏良才的藏宝洞了,是一个巨大的木箱子,木箱分成三个格,一个大格内堆满了金银,另一个稍小的格内则全是珠宝,最小的一个格子则是数十封信件。
赵绢儿点燃一根蜡烛,施孝真细看数十封信件,他们也不拿走信件,但他们要从信件中得到关键情报。
“咦!”
施孝真惊讶一声,他手中信居然是一封新信件,是韦冲写来的,内容是韦约将来宣城郡,让魏良才做好准备。
什么意思,难道他们还要刺杀晋王不成?
施孝真把信暂时放在一边,又继续看别的信件,忽然他停住了,手中信件就是他要找的信,是秘书署魏志写来的。
施孝真看了一遍信才知道,魏志竟然是魏良才的族侄,他是三级幕僚,可以进入存放各种文书图纸的书库,也就意味着他能搞到晋王府的图纸。
施孝真把信放回原处,两人一起将铁板盖住木箱,赵绢儿将地板轻轻一推,只听‘咔’一声,地板复位了,这个机关确实很巧妙,很难找到,就算找到也不一定打得开,要么只能用暴力劈开地板。
次日一早,施孝真把一封信交给赵绢儿,赵绢儿返回了京口城。
施孝真则继续留在宣城县,等待韦约的到来。
上午时分,接到消息的李鹿鸣匆匆赶到萧夏官房,走进房间,只见晋王负手站在窗前沉思不语。
“卑职参见殿下!”
萧夏回头看了她一眼,从桌上拾起一封信递给她道:“有一份宣城县送来的信,你看一看。”
信是施孝真写的,他虽然是李鹿鸣手下,但信是赵绢儿带回来,自然先到了萧夏手上。
李鹿鸣连忙接过信打开看了一遍,顿时吓了一跳,韦约要来宣城郡,她也立刻意识到,韦约来者不善。
“殿下,魏志是何人?”李鹿鸣对这个人不熟。
萧夏淡淡道:“他是当年招募的从事之一,正是宣城郡推荐的,我从未想过,他竟然是魏良才的侄儿。”
“他能接触到王府的图纸?”
“他的职责就是整理文书档案,现在又是三级幕僚,可以出入书库,万幸的是,他还没有升为二级幕僚,还不能进机密库,所以他拿不到现在的王府图纸,只能拿江都的图纸。”
“殿下,需要把他抓起来了?”
萧夏摇了摇头,“我现在不知道韦约想干什么?暂时不要打草惊蛇,等最后再收拾他,不过要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殿下,卑职建议直接将韦约和魏良才抓起来?不要给他们机会了。”
萧夏缓缓道:“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我想利用这次机会将韦家在江南的势力彻底连根拔掉,所以还是不要急于出手,看他们出什么花样,关键是我们要安排好,做到滴水不漏。”
李鹿鸣躬身行一礼,“请殿下放心,卑职一定会安排妥当!”
下午时分,萧夏来了南城外新建的江南太学巡视。
江南太学也是去年刚成立,由虞世南出任学正,目前有学生三百余人,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四年,然后会分配到各州县去做助教,然后再慢慢升为教授。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江南太学其实就是一所师范学院。
萧夏的马车抵达太学大门,虞世南亲自在门口迎接萧夏到来。
虞世南可不光是太学学正,他同时也是教育署署令,主管江南各地教育。
萧夏和众人见了礼,这才步行走进学校,太学占地有三百亩,由学堂、宿舍和其他建筑组成,还有学生们练习射箭的射箭场。
“殿下,今年听说要有春闱?”虞世南问道。
春闱就是科举,萧夏笑了笑道:“咱们不能叫科举,叫做府试,好几年没有举行了,今年三月给南方士子们一个机会,如何?虞公有没有兴趣做主考官?”
萧夏当然不是随口说说,他今天的太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虞世南做主考官,凭借虞世南的天下声望,能吸引更多优秀士子前来考试。
虞世南性格耿直,他当即捋须欣然道:“既然殿下相邀,卑职一定尽力做好这个主考官。”
两人来到了后面的大课堂,这里俨如一座宫殿,可以容纳整个太学师生,三百名太学生整齐地席地而坐,当晋王走进大堂,学子一起起身,热烈鼓掌欢迎。
萧夏走上讲坛,摆摆手,士子们都安静下来。
萧夏笑着缓缓道:“今天蒙虞学正的邀请,我来给上一节短课,上什么内容呢?我就给大家简单谈一谈高句丽,为什么隋朝要攻打高句丽?”
大殿内一片寂静,每个学子都在全神关注听取,萧夏先简单介绍了高句丽的兴起,又说了司马懿灭亡公孙家族,斩杀了辽东两万多汉人后放弃辽东,导致高句丽趁机吞并了汉朝建立的乐浪四郡。
“首先我们要明白,失去辽东后,河北大平原就没有了战略缓冲区,河北平原和江南平原是我们中原王朝最富庶的两片土地,没有第三块土地能和它们相比,这里产的粮食是汉人能够生存数千年的根基,在开皇年间,河北道依旧是大隋王朝最大的粮食来源,黎阳仓的就是河北盛产粮食的见证,一旦失去辽东这个战略屏障,东胡人随时可以大举入侵河北,东胡人的铁骑将席卷南下,往后千年,我们汉人王朝都将永无宁日。”
停一下,萧夏又道:“首先大家明白了辽东的战略重要性,然后我再具体说说高句丽,这是一个实力强大,而且野心勃勃的王朝,如果我们不削弱它,或者不灭亡它,它很快就会统一整个辽东,成为一个实力不亚于突厥的强大对手,而且虎视眈眈盯着我们的河北。
它一定会和突厥联手,一东一西入侵大隋,突厥要财富和女人,而高句丽要土地,这就是天子要二次东征高句丽的原因,我只是劝说天子晚几年再攻打高句丽,但我并不反对灭亡高句丽。
如果天子灭亡不了它,那灭亡高句丽的人,一定是我!”
第593章 一路跟踪
宣城县,长史府的管家绕了一个弯,从后门进了安全署的临时租宅内,见到了施孝真。
“今天一早,从洛阳来了几个重要客人,其中一个姓韦,是一个五十余岁的中年人,长史叫他二叔,还有一个宋先生,像是幕僚,另外还有十几名护卫。“
“然后呢?”施孝真继续问道。
“然后他们关门密谈了一个上午,下午要一起出门三天。”
‘又是三天!’施孝真极为敏感,这趟出门绝不是游山玩水。
“他们去哪里?”
管家摇摇头,“我不知道,老爷从没有对我说过。”
“车夫一定知道,你去问问车夫。”
管家还是摇头,“他们主要是坐船,马车只到码头,然后坐船去某处。”
施孝真沉思片刻问道:“魏良才在宣城郡有庄园吗?”
“应该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肯定知道,不过他们好像去过什么庄园,我听小夫人的贴身丫鬟抱怨过,说庄园蚊子太多,去年夏天说的,当时我还奇怪,老爷什么时候买庄园了?”
施孝真隐隐猜到了,应该有这么一座庄园,只是不在魏良才名下而已。
“他们什么时候出发?”
“应该就是这个时候了,我得赶紧回去。”
管家告辞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