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所有的高句丽战俘全部被释放,每人拿到两斗米,都急匆匆往高句丽方向走了。
待战俘们都离去,萧夏开始清查自己军队,清查了三遍,确定没有人出现异常病情,他这才率军上了战船,大军返回卑奢城。
三天后,船队抵达卑奢城,先一步抵达的罗士信前来禀报,“启禀殿下,卑职手下没有人感染疫病!”
瘟疫的潜伏期也就三天,而攻下积利城到现在已经有六天,如果没发病,那就不会有事了。
这时,费青奴也来禀报,俘获船只的船员没有人感染瘟疫,所有物资都用生石灰洒过了两遍。
萧夏这才彻底放下心。
萧夏同时又释放了一艘高句丽货船,让管事拿着自己写给高元的信件回去,双方可以商议交换战俘事宜。
休息了三天,萧夏令费青奴率领三千军队驻守卑奢城,他率领大军返回东莱郡。
从卑奢城到东莱郡很近,船队只走了两天便抵达了龙头港。
这时,龙头港的一千多艘货船已经从龙尾岛运了一批物资回来了。
第二天上午,萧夏又率领一部分士兵以及大量药材和生石灰返回了龙尾岛。
第575章 一拍即合
萧夏船队抵达龙尾岛时,高句丽使者也提前到了,高句丽使者自然是乘坐那艘萧夏放回去的商船来龙尾岛,使者叫渊文定,是宰相渊太祚的兄弟,也是高句丽的大使者。
萧夏在自己的大帐坐下,便让人把高句丽使者渊文定带来,不多时,渊文定被周法尚带进了大帐。
高句丽上层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语言交流方面没有问题。
“大使者请坐!”
萧夏一摆手,笑眯眯请渊文定坐下。
“辽东的情况不太妙,不知高句丽情况如何?”
渊文定叹息一声道:“如果殿下是指疫情,高句丽也一样惨不忍睹,不仅军队大面积感染,百姓也跟着遭殃,死者不计其数,太惨了,请问殿下可有什么防疫之策?帮助一下高句丽可怜的百姓。”
萧夏缓缓道:“第一是隔离病人,第二是用生石灰消毒,第三是喝烧开的水,第四是茅厕远离居住区,我们自己也是用这四种办法。”
渊文定大喜,起身谢道:“多些殿下宽宏大量告知!”
萧夏淡淡道:“我们就长话短说吧!你们把所有隋军和民夫都交给我,我也会把所有高句丽战俘释放,就放人,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如果你们敢玩花样,我就把平壤变成鬼城。”
渊文定苦笑道:“一切由殿下决定!”
“隋军将士和民夫现在在哪里?”
“在清川水入海处的辱夷城。”
萧夏当即道:“我这就派船去接他们回来,所有人接完后,我再把你们的人送回平壤江边,我警告你们,不要玩花样,否则高句丽就是灭国的下场。”
“殿下放心,我们现在巴不得隋朝的人赶紧走。”
萧夏点点头,“那就一言为定,你现在回去,三天后我的船只会去接人。”
渊文定告辞走了。
萧夏随即令张镇周在蟹岛安排三座大营,一个病者营,一个是观察营,一个是健康营,又把船只分为两部分,专门接病人的船只,以及接健康人的船只,用布匹缝制了大量手套和口罩,同时将蟹岛大营都撒满了石灰。
健康者则运到大同江南岸仇乙城进行观察,仇乙城已经被隋军占领。
三天后,第一批四百艘大船缓缓抵达清川水入海口,只见清川水北岸人山人海,全部都是隋军战俘和民夫,他们一早就等在这里了,每个人都激动万分,盯着海面,脖子都酸了。
当他们看见挂着隋军战旗的船只出现时,顿时一片欢呼,很多人更是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愿以为他们这辈子都回不家了,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获救了。
张镇周见到了于仲文和杨义臣,抱拳道:“晋王殿下要求先接大家去蟹岛,观察几天后,再把健康者转移到龙尾岛,请两位大将军理解,疫病绝不能带回隋朝。”
于佑文叹口气道:“一切由晋王殿下做主!”
张镇周当即命令数万染病者上船,大部分是民夫,也有一部分士兵,他们互相搀扶着上了船,直接躺在甲板上,四百艘大船掉头向蟹岛驶去,岛上有军医熬制了大量汤药,只要能得到治疗,染病者还是能逐渐康复。
紧接着一千艘大船驶入清川水,开始陆陆续续将健康的士兵和将领带到大同江南岸仇乙城。
五天后,第一批从仇乙城过来的隋军士兵抵达了龙尾岛,萧夏接见了于仲文和杨义臣,两人见到萧夏,都忍不住流下眼泪,萧夏命人给他们上了热茶。
“疫病首先在辽东民夫营大爆发,然后十万民夫运送粮食进入高句丽,这里面很多都是染病者,导致瘟疫在高句丽境内爆发,听说你们也病亡惨重?”
于仲文点点头道:“高句丽人不管我们死活,在病者和健康人混在一起,我们自己隔离开,但还是很惨重,我们士兵死了六万余人,十万民夫死了大半,病者还有五万人,实际上我们一半的士兵都染病了,民夫健康者只剩下几千人,其他都是病人,如果没有殿下来救援,我们都死在异国他乡了。”
萧夏笑道:“我攻下了平壤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的王族、大臣和他们的家人,所以他们急于交换。”
于仲文和杨义臣对望一眼,原来如此,杨义臣又问道:“天子情况如何?“
“天子无恙,已经乘船回洛阳了。”
萧夏随即安排两人去休息,次日一早,第一批隋军士兵返回东莱郡,萧夏又将第二批士兵接到了龙尾岛,送走第二批,再接第三批。
但从第二批士兵开始,萧夏直接把他们送去了江南,这些精锐士兵,萧夏并不打算把他们交给朝廷。
隋军兵败辽东,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一百一十万百姓只逃回来数千人。
消息传来,天下一片哗然,群情激愤,各地士族纷纷严厉批评天子任性妄为,草菅人命,河北、山东各地更是愁云惨淡,到处是恸哭声,一百多万青壮死了,他们妻儿、父母和亲戚,涉及者何止千万人。
这次惨败,严重动摇了大隋社稷的根基,各地起义更是风起云涌,更重要是大鱼吃小鱼开始了,之前被张须陀击溃的刘霸道军队,在分裂成十多支义军后,又纷纷投靠高鸡泊的窦建德,窦建德的兵力大涨,从原本的一万余人,现在突破了五万人。
翟让的瓦岗军也同样突破了五万人,声势浩大。
面对天下汹涌舆情,回到洛阳的天子杨广出乎意料地保持了沉默,到了八月,天子杨广终于下旨,要求各地通守全力剿匪。
杨广终于从抑郁中慢慢恢复过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终于得到了消息,萧夏率领的江南军竟然攻破了平壤城,大败十万敌军,随即又全歼卑奢城高丽军,占领了辽东。
一连串的胜利简直出乎杨广的意料,不仅如此,还用高句丽贵族换回了被俘虏的二十万大军。
杨广一时间喜忧参半,喜是辽东之战结局没有那么糟糕,他也不必那么自责,忧是萧夏的大胜更加衬托出了他的无能,萧夏只率领五万军队就屡战屡败,而他带了五十万大军,还几乎全军覆灭,这种鲜明的对比着实让杨广心中不爽。
杨广心中不服,又有了第二次攻打高句丽的念头。
虞世基看出了天子想再打高句丽,便抓住机会劝谏道:“江南军的获胜其实更加证明了陛下之败并非败给高句丽,而是败给了天时、地势和疫病,其实是我们并没有准备好。
陛下,我们没有准备充分的军医和药材,导致我们对疫病束手无策,没有准备足够的跨河和攻城武器,导致我们过河不利,攻城也不利,我们对高句丽人卑劣认识不足,导致我们遭到背信弃义,如果我们能充分吸取教训,谋定而后动,相信区区高句丽小国,我们完全可以一鼓作气荡平。”
裴蕴也劝道:“陛下,战争打的是国力,我们虽然遭遇失败,但高句丽更惨,微臣听说高句丽疫病肆虐,人口锐减,我们损失一分,他们损失七分,如果明年再度东征,我们必将以势如破竹之势灭亡高句丽。”
两人的劝说让杨广龙心大悦,杨广点点头道:“朕要向天下人证明,朕绝不是败兵之君,朕从哪里摔倒,就会从哪里站起来。”
杨广下旨,任命樊子盖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备第二次东征。
第576章 一口回绝
洛阳思顺坊,杨玄感在坊内成立了杨武社,以武会友、兼修兵法,这自然是李密的主意,以结社的名义召集志同道合者,大家都心知肚明,短短几天,便聚集了二十余人,包括李密、韩世谔、杨綝、斛斯政、韦琏等等贵族子弟。
这天下午,杨玄感的杨武社来了一名客人,瓦岗军的使者徐世绩。
杨玄感心中惊异,但还是很客气地请徐世绩坐下。
“不知瓦岗军找我,有何贵干?”
徐世绩把一份册子递给杨玄感,微微笑道:“听闻杨使君欲举大事,如果杨使君不嫌弃,我们瓦岗军愿意全力支持使君,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杨玄感心中着实恼火,怎么自己想造反的事情居然连瓦岗军都知道了?天下人皆知,这还造个屁反啊!
他打开册子看了看,是一批盔甲兵器,数量不多,都是三千套,杨玄感是什么人,开国功臣的杨素的长子,妥妥的大隋权贵,他从骨子里瞧不起瓦岗军这种乱匪义军。
他不想和瓦岗军搅在一起,拉低他的身价,杨玄感便淡淡笑道:“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听到我要造反的消息,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个消息有误,我现在在洛阳,在天下脚下,如果天下人都知道我要造反,天子会放过我吗?这就是以讹传讹,徐公子请吧!”
徐世绩见对方不肯合作,只得苦笑一声,“是我唐突了,告辞!”
徐世绩立刻杨武社,上了马车,马车里霍然坐着元文都,元文都笑道:“这么快就出来了?”
徐世绩苦笑着摇摇头,“人家瞧不起我们这种泥腿子,一句绝无造反之意就把我打发了。“
元文都笑道:“无妨,中间还有一些误会,交代清楚就不会这样了,下次在酒楼谈。”
关陇贵族和杨玄感没有半点联系,他们是通过李密和操控杨玄感,但和李密联系的是独孤家族,元家不出面,。
元文都找到了独孤怀恩,他语气中有一些不满,“今天瓦岗军代表去找杨玄感,吃了个闭门羹,李密没有和杨玄感谈过吗?”
独孤怀恩苦笑一声道:“当然谈过了,只是杨玄感比我们想象的固执得多,李密再三劝说,他也不想和各地义军有瓜葛。”
“杨玄感不好控制啊!”
独孤怀恩点点头,“确实不好控制,他很有主见,而且刚愎自用,不听人劝。”
元文都叹口气,“可就算这样,我们还得全力助他,我得到一个消息,明年天子还要再次出征高句丽!”
独孤怀恩瞪大了眼睛,“还要再出征,他还嫌社稷垮得不快吗?”
元文都摇摇头,“天子这个刚愎自用,他决定的事情任何人都劝不了,他认为大家对他不满,是因为他战败的缘故,他认为自己只要能战胜高句丽,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独孤怀恩叹了口气,“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入夜,杨玄感见到了李密,杨玄感忍住心中的不悦道:“今天瓦岗军代表来找我,贤弟知道吗?”
李密半晌道:“兄长不愿和瓦岗军合作?”
杨玄感摇摇头,“我是什么身份,和瓦岗军这种乱匪混在一起,让天下人怎么看我?”
“以后兄长也会招募军队,没有这些低层士兵支持,怎么可能得到天下?”
杨玄感冷冷道:“我府上也有数百仆妇,但我绝不会允许他们和我一桌吃饭。”
李密心中叹息一声,连造反都还这么傲慢,这种人能成什么大事?
“我知道了,我不会再安排兄长和瓦岗军见面!”
杨玄感又道:“贤弟以后要记住了,事机不密,反被所害,我们的事情被太多人知道,肯定会有居心叵测告密,我们就完了。”
李密歉然道:“这件事是我处置不当,向兄长道歉!”
杨玄感摆摆手笑道:“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听到一个消息,说天子很可能会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不知这个消息是否可靠?”
李密点点头,“消息可靠,天子任命樊子盖为兵部尚书,负责筹划各种物资准备,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如果兄长抓住这个机会,天时、地利、人和就具备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李密沉思片刻道:“还是从虞世基那里想想办法,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李密当然也办不到,但关陇贵族能办到。
萧夏终于返回了延陵郡,此时已是九月份,秋天来了。
这次离家太久,他也着实有些疲惫,在家休息了三天,才慢慢恢复过来。
上午时分,萧夏坐在书房宽大的软榻上,两个宝贝女儿,一左一右伏在父亲怀中听故事。
“从前崂山脚下有个书生,他最喜欢看各种神仙故事,时间久了,他也想学神仙之术,他听说崂山上住着一个神仙老道士,他就决定去拜师学艺,崂山很高,他爬啊!爬啊!爬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神仙老道士,老道士见他有诚意,就收他做了弟子,让他每天砍柴.”
大女儿杨君君忍不住道:“爹爹,砍柴也能学神仙之术?”
萧夏笑道:“怎么不能呢?比如让斧子自己去砍柴,砍完柴,斧子和柴禾都自己回去,一点都不用他劳累,这不就是神仙之术?”
两个女儿欢喜得直拍掌,“书生终于学到神仙之术了。”
“其实不是!”
萧夏笑着摆摆手,“老神仙是为了考验书生能不能吃苦,才叫他去砍柴,结果发现书生并不能吃苦,所以就不想收他当弟子,让他回家,书生就说了,师父,我砍了三年的柴,总要教我一个神仙之术吧!老神仙就问他,那你想学什么法术呢?书生说,我想学穿墙术,你们说,为什么书生想学穿墙术?”
两个小脑袋一起摇头,萧夏笑道:“因为书生想啊!学会穿墙术,就可以去别家里偷银子,他就可以发大财了!”
“哎呀!这个书生原来是一个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