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18节

  江南正规军目前有十三万人,分为十三卫,秦琼带来的齐郡军为第十四卫,另外还有两万郡兵。

  江南军的军职也分为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校尉、副尉、旅帅、队正、火长、士兵。

  这里面当然还会有细分,比如将军一级分为龙骧将军、虎贲将军、骠骑将军三个等级,中郎将又叫鹰扬郎将,细分为上鹰扬郎将和下鹰扬郎将,郎将又叫鹰击郎将,同样分为上鹰扬郎将和下鹰扬郎将。

  士兵则分为一等士兵、二等士兵和三等士兵,另外还有特殊专业兵种,叫做军士,比如斥候军、火器军、弩砲军、投矛军、水鬼军等等。

  目前,萧夏出任江南军上将军,大将军空缺、龙骧将军两人,来护儿和周法尚,虎贲将军有三人,罗士信、裴行俨和孙雷,其余王君廓、尤俊达、王伯当、谢映登、周绍范等将领为骠骑将军。

  新年后,军队开始了全面训练,开始为辽东之战做准备。

  这天上午,秦琼和副将贾务本二人来到了萧夏官房,两人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萧夏笑眯眯问道:“怎么样,家人都安顿好了吗?”

  “感谢殿下,都安顿好了!”

  萧夏给了秦琼等将领都安排了一座宅院,对程咬金这些尚未成婚的将领也各安排一座占地一亩的小院,给他们的父母居住。

  萧夏又笑道:“齐郡的两万父老,我考虑把他们安置在江都郡,那边都有现成的房子和土地,春天我就安排军队帮助他们耕种了。”

  自从天子开始剿匪后,从北方逃来的难民迅速减少,这两个月都没有人过来,北方大营几乎都空了,正好给齐郡过来的难民临时居住,倒不是难民不想来江南了,而是瓦岗军停止做这个生意,加上冬天来临,北方民众都暂时停止南迁。

  秦琼有些担心道:“江都郡的安全能否保证?”

  萧夏微微笑道:“将军不用担心,江都郡实际上还是在我的控制之下,山阳县有一千驻军,名义上是江都郡兵,实际上是我的军队,因为我在盐城县还安排了三千驻军,保护盐田,还有一千军队在江都马场驻扎,实际上有五千军队,这么说吧!除了江都县城和海陵县两座县城外,其他江都郡的土地都被我控制了,保证安全。”

  “这样卑职就放心了!”

  萧夏又问贾务本道:“贾闰甫将军是贾将军的儿子吧!”

  “正是犬子!”

  “令郎精明能干,能文能武,我打算调他去情报署任职,贾将军有意见吗?”

  贾务本连忙躬身道:“感谢殿下对他的器重!”

  萧夏笑了笑又道:“另外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齐郡、北海郡、东莱郡和高密郡四郡弹劾魏文通借剿匪为名掠夺民财,目前魏文通已被解职,由张须陀接任他的职务,张须陀目前在高密郡徐山剿匪。”

  秦琼和贾务本顿时松了口气,他们还有一部分将士的家眷留在齐郡,他们就害怕魏文通报复,如果魏文通被解职,两人就放心了。

  萧夏点点头道:“我今天找你们来,其实是想了解一下半岛四郡的情况,那边的人口、民风和粮食产量等等,我都想知道。”

第561章 借管东莱

  萧夏负手在官房内来回踱步,这时刘文静快步走进来,“殿下找卑职吗?”

  萧夏点点头笑道:“估计今年天子攻打高句丽方案已定,按照之前的约定,我们也需要出兵助战,但我们军队会走水路,这对我们其实也是一个机会,我打算向天子讨要东莱郡作为水军的后勤基地。”

  刘文静瞬间明白了萧夏的意图,“殿下不是仅仅想要水军基地那么简单吧!”

  萧夏点点头,“我看过两年前天子制定的攻打辽东方案,出兵将达四十万人,同时动员河北道、河南道和山东道民夫七十万人作为后勤随军出征,几乎是用举国之力来进攻高句丽,估计今年这个方案也不会变,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北方全面失控,大量难民会逃亡江南,但北方逃亡江南路途太遥远了,我就想,如果北方有一个中转之地就好了。”

  刘文静笑道:“殿下想用东莱郡作为中转之地?”

  萧夏点点头,“我们可以用大船把百姓运到东莱郡,再从东莱郡走海路到淮河,而且东莱郡比较偏远,朝廷信息闭塞,也不方便干涉。”

  “殿下为什么不在东莱郡就地安置呢?”

  萧夏沉吟片刻道:“也不知道北方之乱会乱多久,如果人数太多,我们财政也没法承担,只能运到南方一部分,让他们自食其力。”

  “这倒也是,不过卑职还有一个疑问,既然开凿了永定河,为何还要强征七十万民夫?”

  萧夏叹息道:“永定河只到涿郡,从涿郡到辽东还有漫长的路程,他是计划用人力把粮食从涿郡运到辽东。”

  “其实殿下可以帮助朝廷!”

  萧夏点点头道:“我会上书天子,他不需要把粮食运到涿郡,只要运到漳水入海口附近就行了,我会用大船被粮食运去辽东,这样,朝廷就可以减少一大半民夫,只需要二十万民夫在辽东随军就可以了。”

  刘文静笑道:“但愿天子会领殿下这个人情!”

  洛阳御书房内,天子杨广正与虞世基和杨达商议征讨高句丽的方案。

  杨广得到一个消息,去年秋天,草原回鹘部联合仆骨等部落对抗突厥,草原爆发了内战。

  这样一来,突厥在一两年内无法分心图谋大隋,杨广便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集中兵力讨伐高句丽。

  “朕刚刚接到晋王的快信,他询问朕今年要不要讨伐高句丽,如果要讨伐,他就需要一个水军基地,修建码头和仓库,囤积粮草等等,水军需要时间准备,朕觉得这个要求合理,朕考虑把东莱郡作为水军后勤之地,两位的意见呢?”

  虞世基当然不会反驳天子的想法,他当即点点头,“陛下考虑周全,微臣同意陛下的方案!”

  杨达取代了宇文述的位子,他是朝廷出了名的老好人,没有宇文述那样刻薄,他也表态同意了这个方案。

  不过杨达经验丰富,他想了想又道:“微臣听说南方海运发达,陛下为何不让晋王多调船只协助我们运输粮草?”

  杨广微微笑道:“杨爱卿以为朕就那么大度,为一个水军基地就把东莱郡划给他?他给朕承诺了,他负责将粮草从漳水和运河交汇处用海船运到辽东,这样一来,我们征用的民夫就可以减少到二十万人,看在晋王肯出人出力的份上,朕才把东莱郡交给他用几年,他无非是因为逃去江南的难民太多,他承受不住了,便想用东莱郡来安置难民,他的那点小心思,瞒得过朕吗?”

  虞世基不失时机地拍马道:“还是陛下老谋深算,滴水不漏!”

  杨广捋须欣然道:“就这样决定了,暂时将东莱郡改由江南道总管府管辖,允许驻扎水军,为期三年。”

  杨广心情不错,他随即又召见了崔弘舟,崔弘舟目前出任光禄寺卿,他之所以能得到重用,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在坐镇江南的亲王女婿,这一点崔弘舟心知肚明。

  “崔爱卿今年没有回祖地祭祀?”杨广笑问道。

  “回禀陛下,博陵崔氏五年大祭一次,要明年正月才回去。”

  “原来如此!”

  杨广笑了笑又道:“崔爱卿的儿子目前在哪里任职?”

  “微臣长子崔桓去年出任清化郡刺史,次子崔柠目前在汝南郡西平县出任县尉。”

  杨广又笑道:“两个儿子都在外地任职不太好,照顾不了父母,不如朕把爱卿的次子调回来吧!出任吏部员外郎。”

  崔弘舟顿时又惊又喜,“县尉只是一个九品小官,员外郎可是六品官员了,一下子高升多少级,更重要是吏部员外郎啊!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实权之职。”

  “微臣谢陛下恩典!”

  杨广笑了笑道:“朕昨天接到长公主从江南写来的信,托朕一件事,朕可能又要和爱卿结亲家了!”

  崔弘舟心中‘咯噔!’一下,他立刻猜到了,一定是为次女小眉之事。

  崔弘舟刚想婉拒,忽然又想到次子已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又没法拒绝了,只得勉强笑道:“陛下看得起微臣,是微臣的荣幸!”

  “其实你应该也知道,是为你次女崔眉之事,目前她在哪里?”

  “她目前就在晋王妃身边。”

  “崔爱卿希望她回洛阳来吗?”

  崔弘舟苦笑道:“微臣就当她进宫了,不用再回来!”

  杨广点点头,“朕不会亏待她,朕再给晋王增加一个良仪之位,册封令爱为良仪,仅次于晋王府,另外,朕再补一份聘礼给崔家,就当是长公主做媒,以明媒正娶入门。”

  “谢陛下考虑周全!”

  崔弘舟忧心忡忡回到府中,在府中来回踱步,他几天前刚刚答应裴家的求亲,准备把小女儿崔眉许给裴矩的孙子,没想到又生变故了。

  也罢,还是儿子重要,女儿就无所谓了,到时给裴家道个歉吧!

  这时,妻子郑氏匆匆走来,“相公,我后天一早就出发!”

  郑氏和丈夫已经商量好,她去江南把小女儿接回洛阳,为出嫁给裴家做准备了。

  崔弘舟苦笑一声道:“给你说个要紧事,是关于小眉。”

第562章 兄弟反目

  郑氏一惊,“小眉怎么了?”

  崔弘舟摆摆手,“不用紧张,也不是坏事,天子今天又向我求婚,想让小眉为晋王侧妃。”

  “可是.老爷不是答应裴家的求婚了吗?”

  “但天子给我开的条件让我没法拒绝。”

  “什么条件?”

  “天子答应把二郎调回长安,升任吏部员外郎!”

  “啊!”

  郑氏喜出望外,次子不仅升官,而且还要回京了,她连忙道:“那裴家就算了,事不宜迟,夫君今天就去退婚!”

  崔弘舟又道:“天子也答应封小眉为良仪,马上补一份聘礼。”

  郑氏笑道:“这丫头终于心想事成了,相公,为良仪其实也不错,正四品呢!我也不过才四品夫人。”

  崔弘舟点点头,“天子说要明媒正娶,我有点糊涂,不知怎么样的明媒正娶?”

  话音刚落,管家在院子里道:“老爷,长公主府上送来一封信,还有重礼!”

  崔弘舟连忙出去,管家把一封信递给他,崔弘舟拆开信细看,又打开礼箱,果然有一只玉雕的大雁,还有绫罗五十段、黄金五百两,另外还有两家店铺的地契以及一座五亩宅的房契。

  郑氏都呆住了,“相国,长公主这是什么意思?”

  “夫人,你看看信就知道了!”

  崔弘舟把信递给妻子道:“长公主在信中正式求婚了,玉雁和绫罗是求婚礼,店铺地契和宅契是她代表男方给的财礼,加上天子给的聘礼,三礼就全了。”

  “那咱们还要给小眉准备嫁妆啊!”

  “长公主让咱们不要准备了,她给小眉一万两黄金作为嫁妆。”

  “但咱们还是要给一点,不管多少,总归是咱们做父母的心意。”

  崔弘舟点点头,“把玉雁和五百两黄金给她,再把上次天子赏我的一千匹绸缎给她,就算是我们给她的心意了。”

  “那我还要去吗?”

  “当然要去,既然是明媒正娶,双方家长都要在,长公主是男方家长,你是母亲,你就是女方家长了,反正也没什么事,你就在江南住一阵吧!”

  郑氏心喜,她早就想去江南看看大女儿了,还有外孙和外孙女。

  丈夫有两个妾照顾,郑氏也不担心丈夫,她连忙道:“相公赶紧去一趟裴家吧!”

  崔弘舟还没走呢!管家又跑来禀报,“二老爷来了!”

  崔弘舟心中一惊,连忙对妻子道:“我明天再去裴家,小眉的事情暂时不要对外人说,防止节外生枝!”

  郑氏点点头,“我心里有数,老爷放心吧!”

  崔弘舟来到贵客堂,只见兄长崔弘升坐在堂上喝茶,脸色阴沉。

  崔弘舟心中叹息一声,虽然说兄弟一心,其利断金,但事实上,兄弟很难一心,尤其他们这种大家族,各种利益牵涉太多,兄弟之间也经常纷争不断。

  “二哥有什么事找我?”

  崔弘升之前出任河南道观察使,但前年因为牵涉一桩买官案被弹劾,降职为太子宾客,虽然官阶只降了一级,但太子宾客是闲职,让崔弘升一直很郁闷。

  自从三年前大哥崔弘度病逝后,他们这一房就由老二崔弘升继任家主,今天崔弘升是以家主的身份来找崔弘舟。

  “我今天下午听到一件事,二郎要调回洛阳了?”崔弘升故作平静问道。

  “天子上午才决定的事情,就有消息了?”

  崔弘升曾经出任过吏部左侍郎,他在吏部中有心腹。

  “是吗?那么这个速度够快,下午吏部调令就出来了,二郎居然升任吏部员外郎?贤弟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首节 上一节 318/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