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17节

  魏文通倒吸一口冷气,他是识货之人,对方训练素质极高,这要打起来,自己恐怕吃大亏。

  可撤退回去,这口气他又咽不下,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不要把事情闹大,闷声发大财比较,这才刚开始,接下来还有北海郡和东莱郡等着自己捞钱呢!

  “撤退!”魏文通只得咽下这口恶气,下令撤退。

  秦琼返回历城县,当即让所有愿意南下的士兵带上家眷和自己一起去江南。

  次日上午,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始南下了,六千士兵带着一万多名老弱妇孺南下了,他们有六百多辆大车,满载各种粮食物资。

  齐郡有一条河流通往菏水,菏水又连接泗水,泗水最后流入淮河,所以让老人和孩童坐船比较好,万幸的是今年是暖冬,河水居然没有结冰,上天眷顾他们。

  队伍一路南下,有六千军队护卫,沿途盗匪也不敢打他们主意,要是从前,过淮河时杜伏威可能会伏击他们。

  不过杜伏威刚刚遭到重创,躲在山中养伤,他也暂时消停了。

  队伍行军比较顺利,虽然有点缓缓,但一路上没有遇到麻烦,顺风顺水向江南而去。

  一转眼,大业八年到来了,就在半个月前,痛失爱子的李敏夫妇也心灰意冷来到了江南,和他们夫妻一起来的,却是新任江南太学学正虞世南。

  虞世南在延陵短暂停留后便直接回会稽郡老家祭祖去了,过完年才正式上任。

  正月初二,杨丽华在几个宫女簇拥下来到了晋王府向阳院,晋王府占地五百亩,只是为了避讳才叫府,而不叫宫,实际上它的面积和一座大型行宫差不多了。

  内宅有山有水,有一片六十亩的小湖,湖边还有一座十几丈高的小山,林木苍郁,泉水潺潺,湖心还有一座占地三亩的人工岛,岛上修建了一座楼阁。

  杨丽华住在西南角的探春园,探春园占地三十余亩,她的宫女、宦官都能住下,探春园旁边是秋思园,向阳院就在秋思园内。

  向阳院是小眉的住处,这几年小眉也是在洛阳和江南之间来来去去,和父母闹翻了多少次,也伤了很多求婚者的心,最后她父亲崔弘舟也气得不再管她的婚事。

  小眉是去年夏天来的江南,一住就是半年多,一晃眼,她已经十八岁了,过了年她就到十九岁了,她的婚事没法再拖下去。

  崔羽便托杨丽华来和小眉谈一谈。

  杨丽华走进房间笑眯眯问道,“小眉,在玩什么呢?”

第559章 皇姑做媒

  杨丽华最喜欢崔眉,当年太子杨勇登基时,因为萧夏的反叛让杨勇恼火,迁怒于崔羽,结果崔羽和妹妹崔眉躲到了杨丽华府上,那段时间,杨丽华和她们姐妹朝夕相处,她尤其喜欢崔眉的聪明活泼。

  崔眉连忙把杨丽华迎进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大姑姑,我在下小鹿棋呢!”

  小鹿棋就是后世的飞行棋,只不过萧夏把飞机改成了小鹿,把上高楼改成上高山,遇到仙鹤会捎一段路等等,小鹿一路上还会遇到野兽、猎手、陷阱等等致命威胁,最后看谁最先回家。

  小鹿棋去年推出后,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江南,目前洛阳和长安也开始流行起来。

  目前已经又有了升官棋和发财棋两大衍生棋类,老少皆宜,一家人聚在一起玩棋,其乐无穷。

  当然,还有深宅女人杀手,麻将,女人聚在一起,聊天打麻将,一天的时间很快便愉快地度过了。

  杨丽华最喜欢打麻将,不过今天她有任务在身,暂时顾不上去打麻将了。

  “我也喜欢小鹿棋,我们一起下吧!”

  两人摆好棋盘,猜黑白,小眉猜中了,她先走,她骰子抛了一个三,前行三步,遇到小桥,再前进一步。

  杨丽华抛了一个五,连走五步,反而在小眉的前面了。

  “小眉,过了年,你就十九岁了吧!”

  “嗯!”小眉低头轻轻答应一声。

  她又抛了一个三,走三步,前面有狼,要躲避,停一轮。

  “十九岁还没有出嫁的官宦女子不多了,你是怎么想的,告诉大姑姑?”

  “小姑姑,你应该知道的。”

  小眉的心事人人皆知,杨丽华当然也知道,她索性不下棋了,沉吟一下道:“我当然知道,但你要知道,良仪只有两个名额,已经被阿乔和谢庭占,你要进这个家,只能做孺人了。”

  小眉摇摇头,果断道:“我不在乎,我等了这么多年,从来不是为什么名份。”

  杨丽华心中着实感动,她早知道小眉喜欢姐夫,那时崔羽还没有出嫁,她就看出来了,没想到时隔七年小眉依旧痴心不改,杨丽华决定,无论如何要成全这个孩子。

  “好吧!这件事我来解决,在这个家我作用不大,但成人之美的事情我愿意做。”

  小眉拉着杨丽华的手默默流泪。

  杨丽华拍拍她的手笑道:“走!陪大姑姑打麻将去。”

  两人出门坐在羊车,前往主宅,主宅距离向阳院约半里远,府宅太大,她们之间往来都是坐羊车,一辆车可以坐两人,有专门的宫女驾车。

  来到主宅,小眉看见了张乔,她便跑去找张乔了,杨丽华来到后堂,找到了崔羽。

  “我和小眉谈过了,她的态度不变,依旧对自己的姐夫一往情深,她不在乎名份地位,不管怎么说,小眉已经十九岁了,她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阿羽,你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妹妹?非要让她嫁给自己的不喜欢的人,郁郁一生?”

  崔羽苦笑道:“大姑,不是我的问题,我们家几个姐妹都愿意接受她,关键不是我们,是晋王,他一直不肯表态,我们不好催促,所以我才想让大姑去和他谈,您是长辈,他不能不听你的。”

  杨丽华一愣,“你不是让我和小眉谈?”

  “不是小眉,是晋王的问题,我是请您和晋王谈。”

  杨丽华哑然失笑,“我搞错了,我以为你是让我和小眉谈,行,我去找他,他在书房吧!”

  杨丽华实际上是个急性子,她做事风风火火,不会拖泥带水,如果当天能完成,她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崔羽点点头,“我陪大姑一起去!”

  书房内,萧夏正在考虑今年的重大事务安排,首当其冲就是天子决定讨伐高句丽,和历史轨迹完全一样,不过宇文述被刺事件引发了天子对各地乱匪的态度变化,天子开始下令剿匪,会不会引起一些变数,从而导致讨伐高句丽的计划再度推迟?

  事实上,天子原本决定大业五年攻打高句丽,但因为杨暕的反叛使他将计划推迟到大业七年,但去年突厥不断在北方不断集结兵力,又使杨广将攻打高句丽的计划推迟到今年,会不会再度推迟,就不知道了。

  还有就是关陇贵族那边,他们把三年前把杨勇救走,绝不是为了给他养老,他们在等待机会,一旦天子决定攻打高句丽,这会不会是关陇贵族等待的机会?

  今天恐怕要发生很多大事啊!

  “夏儿在吗?”外面传来母亲杨丽华的声音。

  萧夏连忙迎出门,只见妻子陪着母亲杨丽华来了。

  “母亲怎么来了?”

  府中对称呼杨丽华很有意思,各喊各的,萧夏称呼杨丽华母亲,但几个儿媳却称呼她为大姑,当然这是杨丽华自己的要求。

  这里面有个原因,是张乔,张乔的师父萧春雨才是萧夏的生母,杨丽华有自知之明,不想刺激到张乔,便坚决让大家称呼她姑母,至于萧夏想怎么称呼,她就不管了。

  “我有事和你谈一谈!”

  “到屋里谈!”

  萧夏把杨丽华和妻子请进了书房,请她们坐下。

  萧家的府中都是坐椅子,各种各样的椅子,刚开始杨丽华有点不太习惯,没几天她就习惯了坐椅,她尤其喜欢藤编圈椅,让她感觉舒适。

  杨丽华笑道:“我想和你谈谈小眉的事情。”

  萧夏立刻望向妻子,崔羽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实际上她和丈夫谈过几次了。

  “过了年小眉已经十九岁,她不能再耽误下去,我们都一致希望你能接受她,她也这么多年对你一往情深,你应该心里明白,我不知道你还什么顾虑,你可以告诉我!”

  萧夏沉默半晌道:“我当知道小眉的心思,我也愿意接受她,问题不是出在我和她身上,也不是家里人,而是崔家!”

  杨丽华一愣,“崔家,你和崔家谈过了?”

  萧夏摇摇头,“我和她父亲没有谈过这件事,但我和崔奉贤说起过这件事,他给我说,崔家都知道小眉的心思。”

  “然后呢?”

  萧夏苦笑一声道:“然后崔家就没有态度了,矢口不提此事,那就意味着崔家不同意小眉再嫁给我。”

  杨丽华看了一眼崔羽,“你父亲给说过此事吗?”

  崔羽点点头,“我去年就写信给他们提过,请他们尊重小眉的选择,然后父亲回信中隐隐提到一个说法,我不能确定,他的意思是说,小眉是嫡女,再嫁进晋王府,地位就太低了。”

  “他们不希望小眉做亲王妾?”

  崔羽迟疑一下道:“我不清楚父亲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想让小眉嫁为正妻,还是不愿意让小眉为孺人。”

  “应该是后者!”

  萧夏缓缓道:“崔奉贤曾告诉过我,小眉至少要为良仪,但良仪只有两个。”

  “这个没有问题!”

  杨丽华果断道:“我写信给天子,让他再增加一名良仪,正式册封小眉为良仪,他若连这点面子都不给我,就休想再叫我大姐。”

  停一下,杨丽华又道:“崔家那边,我也会写信向他们求婚!”

第560章 喜得名将

  下午时分,刘文静匆匆找到了萧夏,他将一份鸽信递给萧夏,“这是刚刚收到的一封鸽信,彭城县发来的。”

  “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萧夏没有看鸽信,直接询问。

  “从齐郡来了一支军队,由秦琼率领,拖家带口前来投靠殿下!”

  “啊!”

  萧夏又惊又喜,“有多少人?”

  “六千军队,家眷近两万人,煤矿那边已经竭尽所能购买粮食和被褥给他们充饥御寒,不过今年河水没有结冰,这点很万幸。”

  萧夏当机立断道:“立刻安排大船带上补给去接应他们,这边安排大营准备接应。”

  “卑职明白!”

  萧夏当即发出指令,派出五百艘五千石大船以及粮食等各种补给前往彭城郡,同时派罗士信率领三千骑兵以及数十名官员和大船同步前去接应。

  彭城县场外的几座寺院内全部住满了逃难来的齐郡百姓,秦琼则组织士兵四处砍柴,城东豪门张家的一座山丘上长了数千棵松树,平时有武士和家丁看守,不准任何人砍伐。

  但秦琼却不管这么多,他的百姓要烤火取暖,秦琼果断下令砍伐松林,仅仅一个下午,数千棵大树便被士兵们砍伐殆尽,用绳子拖走。

  张家家主张虢气得吐血三升,也无可奈何,只得眼睁睁看着自家一座山丘上的松林被全部砍光。

  夜晚是最冷的时候,士兵们点燃了几百堆篝火,难民们都挤坐在篝火旁,妇女们将刚蒸好的馒头送给孩子们充饥。

  这时,一支由百余辆骡驴车组成队伍到来了,为首之人正是大管事郑荣,郑荣同时也是盐铁司下面的煤炭署署令,江南道的重大战略矿产,包括盐、铁、铜、硝、矾、煤都归盐铁司管辖,全部都是官营,私人不得参与开采。

  秦琼连忙迎了出来,郑荣抱拳道:“我刚收到鸽信,晋王殿下昨天已经派船队前来接应了,秦将军耐心在彭城县等候,这里是十万斤小麦,秦将军先坚持两天,我再继续搞粮食。”

  秦琼着实感动,他们一路南下,已经死了上千名老人和孩童,整个队伍疲弱之极,确实无法再继续南下了,好在郑荣雪中送炭,连续给他们送了三十万斤粮食,使老弱妇孺不再挨饿,只要有口饭吃,有火取暖,他们就能坚持下去。

  “感谢郑署令的雪中送炭,现在的粮食我们能坚持半个月了,不用再给粮食了。”

  郑荣又笑道:“我今天和彭城县县令交涉过了,明天彭水村的村民将全部迁入城内,空出来的房子可以给老人孩子居住,这样就会好一些。”

  秦琼大喜,有房子居住当然更好,他又行一礼,“再次感谢郑署令的帮助!”

  次日上午,彭水村的三百余户百姓全部迁入县城,家当都带走了,房屋空出来,秦琼开始安排老弱妇孺住进了屋子,一下子就暖和多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齐郡的百姓们也在一天天期盼,正月初七上午,彭水村有人大喊:“船队要来了!快去看!”

  齐郡的百姓顿时沸腾了,纷纷扶老携幼向泗水河跑去,泗水河边已经聚集了上万人,人越来越多,所有的齐郡百姓都跑来了。

  这时,河面渐渐出现了一支船队,体型庞大,船队越来越长,越来越壮观,整个河边的百姓都欢呼跳跃起来,接他们的船队终于到来了。

  与此同时,罗士信率领三千骑兵也同步抵达了彭城县。

  正月十二,从来齐郡过来的六千士兵和两万余家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京口,受到了晋王萧夏和江南道官员热烈欢迎,秦琼率领将领们参拜了晋王。

  萧夏安抚了众将,任命秦琼为骠骑将军,继续统领齐郡的六千军队,并把这支军队编为江南军第十四卫,萧夏又任命程咬金、贾务本等人为鹰扬郎将不等。

首节 上一节 317/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