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04节

  十名代表看了一圈,便离开了义仓,几千农民听说有粮食,都渐渐散去了,一个时辰后,县衙外便再没有一个人。

  县令李惠心中长长松一口气,当即提拔程咬金为副捕头,要不是他在关键时刻镇住场子,今天就出大事了。

第531章 齐郡造反

  历城县东面的章丘县一座大宅内,隐藏着保国会的残余势力,正是从高唐县逃来的高祝等人。

  他们只剩下几十人,不敢去历城县,害怕被官府一网打尽,他们便躲到章丘县。

  王薄所说的还有一点底子,就是保国会在齐郡和北海军有二十几家店铺。

  现在保国会的当务之急,是要利用朝廷全力对付河北叛军,无暇他顾的良机,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根基之地。

  关键就是要煽动民众闹事,他们便可浑水摸鱼,聚众造反。

  而义仓就是保国会早就盯住的一个切入口,他们很清楚义仓的问题,就是一个烂脓包,一捅就破。

  而今年山东半岛出现旱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早已焦虑万分,很多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义仓上,这个时候捅破义仓,很容易引发底层农民的愤怒和抗争,他们机会就来了。

  这些天,保国会到处在煽动农民起来向义仓要粮,首先是对历城县下手。

  不过他们在历城县准备不充分,没有彻底动员起来,就被官府用假粮食破解了。

  高祝听完了手下的禀报,对几名手下冷笑道:“历城县县令还真有点本事,居然用假粮食糊弄住了农民。”

  幕僚王薄笑道:“会长,假的就是假的,骗不了多久,只要其他县闹起来,历城县的农民肯定会再度闹事,卑职建议不如就从章丘县开始。”

  高祝点点头对众人道:“鼓动百姓闹事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我们要趁机招募军队,占领北海郡、东莱郡、高密郡和齐郡,以这四郡为根基建立割据势力,经营两三年后,我们再西扩张。”

  众人再次商议了具体细节,这次他们吸取了历城县的教训,开始章丘县详细布局,派人大肆宣扬义仓粮食已被贪官污吏全部私吞,义仓内已无一颗粮食。

  一连几天的高频率、深层次宣传在章丘县终于引发了掀然大波。

  章丘县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对旱灾的恐惧早已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酝酿,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存在义仓里的粮食。

  ‘义仓内的粮食没有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焦虑万分的数万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县城,他们不再包围县衙,而是包围了义仓,县衙根本无法再作假。

  当农民聚集到四万人,在王薄的率领下,数千农民撞开了义仓,发现原本应该有数万石的义仓居然只剩下不到百石粮食。

  四万农民彻底愤怒了,如洪流一般冲向县衙,他们冲垮了县衙,把县令和县丞拖出来活活打死,在保国会煽动下,章丘百姓率先造反了。

  章丘县百姓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历城县,县令李惠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县内士绅商议对策。

  李惠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个个一筹莫展,便对秦琼道:“秦馆主说两句吧!”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秦琼,别人都是商人或者地主,唯独秦琼是山东地界有名的豪杰,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他身上。

  秦琼沉吟片刻缓缓道:“这次大乱我怀疑是保国会在兴风作浪,一般农民闹事,都是胡乱打砸一通、或者抢官仓烧县衙,狠狠发泄一通就结束了,不会造反,因为造反需要有人组织,义仓这种突发事件,谁会出来组织?我想来想去,只能是保国会。”

  县令李惠点点头,“秦馆主说得对,齐王在河北造反,这是保国会的机会,他们一定是趁机在齐郡造反,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起看向秦琼,秦琼无奈,只得继续说道:“齐郡郡兵只有千余人,指望郡兵保卫县城肯定是靠不住的,只有我们自己组织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动员百姓起来保卫家园,或许还有希望保住历城县。”

  停一下,秦琼又道:“咱们历城县可是大县,光县城内就有人口近十余万,而且齐郡武风极盛,大部分人家都藏有兵器,我们只要动员起一万人,再凑集兵器,凭借城墙的高大坚固,我相信我们能守住县城。”

  县令李惠沉思片刻,果断道:“就这么决定了,动员百姓守城!”

  众士绅一致推荐秦琼为主将,秦琼也不矫情,他一口答应,首先将自己武馆的一千多名学徒组织起来,众士绅开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府进行全县动员。

  三天内,历城县动员了一万余名青壮,秦琼挑选出五千人,加上他的武馆子弟和郡兵,一共七千士兵,开始进行紧急训练。

  江都郡山阳县,这里是江都道最北之县,为了应对冬季通济渠结冰,从年初开始,这里便修建了大量仓库群。

  这天上午,萧夏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到山阳县巡视。

  站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眺望着淮河对岸,对岸是下邳郡和东海郡,萧夏心中有一种向东海郡派兵的冲动。

  几天前,萧夏得到消息,齐郡开始出现大规模造反,这应该就是保国会在齐郡造反了。

  历史上,王薄是在大业七年造反,现在提前了三年,原因就是齐王杨暕反叛,大大促进了天下各大反叛势力的发展,

  齐郡已经是保国会的老巢,现在齐王叛乱,正是保国会叛乱的最佳良机,错过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旦保国会在山东半岛造反猖獗,朝廷会不会让自己出兵平叛?或者自己主动向朝廷请令,出兵去齐郡平乱。

  萧夏很有一种出兵平乱的冲动,但理智告诉萧夏,天子绝不会因为自己出兵齐郡平乱,就会放过自己,还要克制住情绪,耐心观察局势变化比较好,等到最后时刻再出手。

  而萧夏北上巡视的另一件事,是前些天魏征给他回来一个消息,天子竟然不批准他在彭城县购地。

  虽然明面上是户部尚书虞世基否决了自己的购地,但萧夏心知肚明,这不是虞世基敢做的事情,只能是天子的决定。

  这件事意义重大,这不是一次否决购地那么简单,而是天子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警告,他不再允许自己的任何扩张,哪怕是购地也不允许。

  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在平定了齐王叛乱后,天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萧夏也在考虑自己的对策,让他支援齐王叛乱,也不太现实,且不说萧夏个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他手下官员们也不会答应。

  那么以剿匪的名义率军北上呢?这其实是一种威胁,只能用在天子已经下旨调离自己的时候,这时,出兵北上就是一种强硬态度了,

  所以萧夏考虑归考虑,但他不会仓促派兵北上,那样做反而让朝廷找到削藩的口实,让很多支持他的大臣也没法说话。

  如果不能北上,那就南下,把仓库物资和各种重要资源放在长江南岸,用长江为天险,和朝廷划江而治,当然,他肯定会丢掉江北七郡,但可以在洞庭湖一带补回来。

  “殿下,要下暴雨了。”房玄龄在一旁小声提醒。

  萧夏抬头望去,天空乌云聚集,天色也暗下来,确实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

  “走吧!”

  萧夏调转马头向山阳县奔去。

第532章 器重老将

  萧夏从山阳郡返回的同时,司马刘健率领的百艘大船带着五千水军和大量财富返回了江都。

  萧夏得到消息,连江都城都没有返回,直接来到了码头,数十大船陆陆续续在一号码头靠岸,数千只大箱子堆积在码头上,十分壮观。

  除了缴获的战利品,还有建安郡的税赋以及大量木绵、茶饼等建安郡的特产。

  刘建上前行礼道:“启禀殿下,陈棱率领三千军和五十艘大船去了流求大岛,会晚十天左右回来,朱宽和张镇周率两千军和五十艘大船去了流求小岛。”

  萧夏点点头,“他们补给够吗?”

  “龟龙岛上有大量粮食和药品,淡水也有,他们都带走了,补给应该没有问题。”

  “战俘呢?”

  萧夏忽然发现没有战俘,有些奇怪。

  “启禀殿下,对方青壮男子基本上都阵亡,剩下的老弱妇孺都留在建安郡,王刺史说建安郡缺乏人口,想把战俘都留下,而且卑职考虑长途跋涉回来,这些老弱妇孺估计会死掉不少,卑职就擅自做主,把他们留在了建安郡。”

  萧夏点点头,这也行,省得自己安置了。

  “既然王刺史要人,那就留在建安郡吧!把货物卸下后,弟兄们都回军营好好休息,我自会有赏赐。”

  “谢殿下,卑职听说水军军营撤销了?”

  萧夏笑了笑道:“是撤销了,就在江都军营休息吧!”

  卸货完毕,五千士兵列队返回军营了,这时,刘文静上前微微叹道:“一共五千四百四十四箱,都封得很严密,真不知里面有多少财富?”

  “在库房里慢慢分类吧!另外还有一件事我要和先生商议一下。”

  “殿下请说!“

  萧夏缓缓道:“我一路上反复考虑,我觉得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要未雨绸缪,把战略物资和一部分产业放在江南,一旦朝廷强势,我们无法抵挡,至少我们还能据江而守。”

  “卑职会尽快制定一个方案!”

  萧夏随即又来到新大营视察,新大营位于江都城西,是周法尚去余杭郡招募的两万军队,招募十分顺利,他们带着新兵返回江都,开始了新兵训练。

  占地广阔的校场上,两万新兵分成十队训练阵型,士兵情绪高昂,喊杀声震天。

  周法尚给萧夏介绍道:“这次招募异常顺利,他们对殿下用土地换兵役的方案很支持,卑职感觉,如果土地充足,招募五万军队也能轻易招到,殿下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

  萧夏沉吟一下道:“我不瞒周将军,这次招兵我其实是有点顾虑的,毕竟大部分都是山越人,我担心将来会有后患。”

  周法尚笑道:“如果殿下是担心这个,我倒觉得没有必要。”

  “请老将军给我说说!”

  “殿下,卑职曾经是陈朝大将,对山越人非常了解,从吴国后期开始,山越便慢慢走出山区,融入农耕社会,经过东晋和南朝,山越人基本上和汉人没有多少区别了,他们也是以种地为生,也是一样养家糊口,一样缴纳税赋,尤其殿下是用土地来换服役,这就相当于关中府兵,他们对殿下的效忠会更强,殿下想一想,如果他们造反,土地怎么办?家人怎么办?所以只要统兵大将不造反,这些山越人和汉人一样稳定,绝不会有二心。”

  周法尚一番话让萧夏颇为心动,他沉吟一下又问道:“五十亩土地对山越人很重要?”

  周法尚微微笑道:“殿下,江南的五十亩地和北方五十亩可不是一回事,在江南,只要勤快一点,十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人,能有五十亩地就是小地主了,山越人的土地都集中在豪强手中,绝大部分山越人都是佃农,这也是南朝为了笼络山越豪强而默许山越豪强侵占公田,就是一个部落开垦出来的良田,属于部落公有,所以就叫公田,后来部落首领大量侵占公田,就形成了山越豪强,南朝也认可了,所以这次殿下打击豪强能拿到大量土地,不如用这些土地募兵,殿下会得到一批精锐之军。”

  萧夏点点头,“多些老将军的建议,我回去商议一下,如果可行,可能还会烦请老将军前去募兵。”

  “能为殿下效力是老臣的荣幸,殿下不必客气,尽管吩咐!”

  周法尚的态度倒是有点出乎萧夏的意料,他可是为了架空周法尚,才让他去招募士兵,现在看起来,似乎周法尚并不那么忠心于天子,反而更忠心于自己。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周法尚出身陈朝,从开皇九年便去岭南任职,一去就是十五年,直到仁寿四年才调回长安,长期被边缘化,在朝中几乎没有任何人脉,现在他已经六十余岁,他必须要为子孙考虑,所以他把六个儿子和十五个孙子都带到江南,这其实就是他的态度,自己应该信任他才对。

  想通这一点,萧夏笑道:“遂安郡刺史正好空缺,就任命令郎周绍基出任吧!”

  周法尚在朝中被杨素和虞世基排挤,虽然看似被天子器重,却没有出任实职,只挂了一个柱国的虚职,这次被派来江南组建水军,他索性把全家都带来了。

  周法尚心中感动,连忙躬身道:“殿下厚爱,老臣粉身碎骨不能报也!”

  “老将军愿为我效力,是我的荣幸,我也不会辜负老将军的忠心!”

  萧夏便不再犹豫,当即任命周法尚出任募兵大使,带领一批官员再度南下为自己募兵三万人。

  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在大将孟让、孟宽兄弟的率领下杀到了历城县,保国会在章丘县造反后,招募了两万军队,但粮食却坚持不了多久,高祝便决定夺取储藏粮食最多的历城县,以获得粮食补给。

  秦琼见敌军不多,便也率领五千人出城迎战,为什么要迎战,而不是靠城池来防御,因为历城县人口密集,如果不迎战,这些乱匪就会在乡下大肆抢掠,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当然,如果敌军过万,秦琼也不会贸然出击,不过敌军只有五千人,那就可以出城一战。

  双方在城下排下阵型,孟宽拎着一根大铁棍催马冲到阵前挑战。

  程咬金一眼看见对方的乌骓马十分雄壮,眼都直了,他生怕别人和他争马,他也不请战,拎着宣花大斧便冲了上来。

  “俺老程来会会你!”

  秦琼眉头一皱,这混蛋居然不请战就上去了,自己还没有决定要不要和对方单挑呢,他就替自己决定了。

  没办法,秦琼只得令道:“擂鼓助威!”

  “咚!咚!咚!”

  鼓声大作,程咬金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冲上去,也不通名报姓,大吼一声:“劈脑袋!”

  冲上去劈头就是一斧,别人单挑都不吭声,他可好,先把自己招数泄露了。

第533章 赏罚分明

  程咬金可不傻,对方骑马,而他是步将,这种步骑劣势太明显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讲规矩,抢先动手,让对方处于一种守势,那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程咬金这一斧抢到了先机,利斧来势凶猛,速度极快,孟宽没有后发先至的本事,他只能硬着头皮举枪硬扛,不料挡了一个空,在他微微诧异之时,只听‘咔嚓!’一声,紧接着大腿上一阵剧痛,他的一条腿已经程咬金一斧子劈成两截。

  这就是程咬金的狡黠之处,他嘴里喊着劈脑袋,但斧头却直奔大腿,孟宽一声惨叫,几欲落马,但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一气呵成,对方在惨叫,他的第二斧又来了,斧子打了一个旋,顺势横劈而去。“掏耳朵!”

  锋利的斧刃可不是掏耳朵那么简单,它实际上就是横劈,区别只是人头的完整性,要么半颗人头,要么一颗人头。

首节 上一节 30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