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船夫一动不动,后面两艘船也停止了航行,这些船夫都知道,只有老老实实配合,他们才能安然无恙。
十几艘巡哨船逼上前,上百士兵举起军弩喝道:“跪在甲板上,举起手,否则格杀勿论!”
三艘船的船夫和押船武士都纷纷跪下,举起双手,只有首船男子后退几步,一纵身,跳进了长江之中。
但他根本跑不掉,十几名士兵也跳下船,片刻便将他擒住,揪上小船捆绑起来。
这时,已经有数十名士兵上船搜查,他们忽然大喊起来,“都是盔甲!”
这下便问题严重了,三艘大船被押回了江都码头,包括船夫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军方扣押。
次日上午,尤俊达赶来向萧夏禀报,“启禀殿下,昨晚两更时分,我们的哨船俘获了三艘运送兵甲的船只,查获皮盔甲一万五千套。”
“押货的人抓到了吗?”
“已经抓到,根据我们审讯,此人叫侯莫陈冲,是侯莫陈家族的一名武士首领,世家奴出身,另外还抓到十五名武士,据他们交代,卸货地点是会稽郡余姚县,收货人是蓝氏家族。”
萧夏点点头,他知道余姚蓝氏是会稽郡第一大豪强,也是山越豪强领袖,恐怕也是这次叛乱的主导者之一。
“我知道了,兵甲可有样品?”
“卑职带来了!“
尤俊达从外面拎进来两大捆兵甲,都是十件一捆,还穿着一串头盔。
萧夏蹲下细看,竟然是北周时代的盔甲,很整齐,但也十分陈旧。
这时,高颎走进来笑道:“听说殿下抓住了关陇贵族给山越豪强运送兵甲的证据!”
萧夏点点头,“一万五千套盔甲,就是地上这些,高公,我想不通,关陇贵族手中怎么会有这么多兵甲?”
高颎走上前看了看,冷笑道:“这不是北周的盔甲,这是北齐军队的盔甲,开皇三年就应该彻底被销毁了,没想到居然还在世间。”
不用说,关陇贵族做了手脚,将应该销毁的兵甲藏匿起来了。
“这玩意他们藏在哪里?”
“藏匿的地方很多,庄园里最有可能,他们的庄园很大,藏匿大量废旧兵甲朝廷也不知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盔甲时间太久,防御效果很低了,穿上这种盔甲,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萧夏点点头,“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证实了关陇贵族在背后支持山越豪强!”
“殿下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天子吗?”
萧夏淡淡道:“昨天我已经给天子和朝廷各写一封奏卷,给天子的秘奏中我提到了关陇贵族子在背后支持山越豪强,如果天子要证据,我可以把它们送入京中,不过天子暂时不会和关陇贵族翻脸,这玩意他应该不会要,就先放在我们这里吧!”
高颎笑道:“殿下,中午一起去吃饭吧!我们聊聊山越豪族的事情。”
萧夏点了点头,他也正想找个机会和高颎聊聊他准备和江南世家联姻的事情。
中午时分,总管府附近的北园酒楼内,萧夏、高颎和刘文静三人正在一起用餐,萧夏和他们简单说了自己打算迎娶陆家之女。
高颎大笑道:“年轻就是好啊!可以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办法,殿下,这是好事情,这样一来,吴郡世家就稳了,否则就会像开皇十年一样,这帮世家首鼠两端,既不参加造反,也不肯全力支持朝廷,杨素担心后路被断,所以他才大开杀戒,用最简单也是最有后遗症的方式平乱。”
萧夏沉吟一下问道:“高公认为这次山越豪强造反,还会像开皇十年一样吗?”
高颎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开皇十年是整个江南一片恐慌,百姓极度仇视隋朝,整个局势风起云涌,他们才会迅速集结数万人造反。
但现在不一样了,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民心思定,首先汉人就不会支持他们造反,无论世家和百姓渴望安定,哪怕是山越人内部,也不会全部支持他们,最多是开皇十年被屠戮的人家心怀仇恨,他们会支持,其他百姓都不会支持战争。”
停一下,高颎又笑道:“其实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事情,卑职昨天仔细看了历年的纳税情况,江东南部七郡百姓无论汉人也好,山越人也好,纳税一直都很稳定,如果百姓想造反,那么肯定就会出现大规模抗税的情况,但并没有发生。”
刘文静在一旁笑道:“高公的意思是说,这次山越豪强不会像开皇十年那样大规模造反。”
“就是这个意思!”
高颎补充道:“我认为他们不会大规模举旗明反,更不会称帝称王,他们更像保国会那种暗反的方式,或者比保国会更强一点,袭击官府,抢掠税赋,等大军杀过去,他们就会化整为零,分裂成无数小股叛军袭击我们,让我们大军找不到目标,但又不得安宁,卑职认为他们会采用这种小股袭击方式。”
萧夏哼了一声,“那我就直接收拾他们家族,从肉体上消灭这些豪强!”
“殿下,他们肯定有准备了,直接藏到山里去。”
萧夏冷笑道:“那就让他们生活在山里吧!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盐铁断绝,粮食断绝,看他们能坚持到几时?”
刘文静又问道:“殿下认为他们什么时候造反?”
萧夏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们盯住盐铺,一旦我们的盐铺被烧毁,那就是他们开始造反的标志。”
洛阳独孤府,元寿、元旻、侯莫陈易以及独孤陀四人齐聚后堂,一起商议江南局势。
元寿缓缓道:“我今天收到元文真最新的消息,十三家山越豪强在余姚县商议了三天,他们一致决定不再举兵明着造反,而是决定用暗反的方式,把军队分散,袭击官府、仓库,抢掠税赋,让隋朝无法统治江东南部七郡。”
独孤陀点点头,“这种方式也不错,反而能长久,就像保国会一样,听说齐王几次出兵剿灭保国会,都扑个空,他根本不知道保国会的人藏在哪里?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动手?”
元寿道:“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可能还要一两个月,听说萧夏取消余杭郡巡视,又派一万军队进驻吴郡,估计他也感觉到风声不对了。”
独孤陀眉头一皱,“这么隐秘的事情,萧夏怎么会听到风声?”
“他们在毗陵郡刺杀萧夏失手,刺客被抓到了。”
独孤陀顿时恼火骂道:“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萧夏可是内功九品,刚在洛阳遭遇刺杀,怎么可能再给他们机会?这下萧夏也在积极准备,朝廷也会发送兵甲支持,真是得不偿失!”
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侯莫陈易缓缓道:“还有一件很重要之事,我女婿写信告诉我,萧夏在秘密清查义仓。”
独孤陀三人顿时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问道:“此事当真?”
侯莫陈易点点头,“千真万确,我女婿是宣城郡长史李寒冰,他和丹阳郡刺史裴宣机是同窗好友,裴宣机告诉他,最先是江宁县义仓出事,上万农民抗议,萧夏赶赴江宁县视察,对上万百姓承诺会解决义仓问题,他原本是要去梅根监视察,结果义仓事件后他便不去了,掉头去吴郡,极可能去查义仓的情况,现在听说他派出很多官员,赶赴江南道各郡调查义仓的情况。”
元寿有些着急了,“会不会朝廷也要开始调查义仓情况,那样我们计划就会落空了。”
第489章 再下重注
“你们不用担心!”
独孤陀淡淡笑道:“义仓这个脓包没有人愿意去挤破它,就算萧夏告诉天子问题严重,天子派人去查了,最后也一定是不了了之!”
“为什么?”元寿不解道。
“你们还不了解杨家父子性格吗?都是喜捷不喜忧,太上皇如此,杨勇如此,杨广也是一样,就算萧夏写报告给天子,让他尽快解决义仓问题,杨广会派谁去做这件事?
杨素这个老油条绝不会给自己找麻烦,而义仓属于户部,偏偏虞世基也不会喜欢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肯定把事情推给别人。
如果当他得到宇文述的某些好处,两人关系不错,而宇文述又偏偏是能解决天子烦恼的得力重臣,他自然会推荐宇文述来做这件事。
所以我们可以让宇文述主动去找虞世基聊一聊,表示他对义仓感兴趣。
让宇文述接下接这件事,装模作样调查几年,然后写一份义仓无事的报告,最后这件事肯定是不了了之。”
元旻冷笑道:“一旦出现在大面积灾害,百姓忽然发现他们存在义仓的粮食没有了,绝望之下,就会造反了!”
侯莫陈易也笑道:“造反或许还差一点火候,不过加上保国会的人在其中煽风点火,我相信造反的烈火一定会彻底燃烧起来。”
众人一起大笑。
这时,独孤陀敲了敲桌子,“各位,还有一件事大事,关于齐王杨暕。”
独孤陀压低声音道:“有确切消息,齐王杨暕真的有可能会发动政变!”
元寿和元旻对望一眼,脸上表情都有点不自然,和杨暕那边联系一直是元文都负责,今天怎么独孤陀先得到消息?
元寿干笑一声道:“杨暕要发动政变是我们编造出来哄骗山越豪强,大哥不会当真了吧!”
“这是两回事,编造是编造,但我说的确有其事,我的消息来源可靠!”
独孤陀不满瞪了元寿一眼,说出了他的秘密,“是萧摩柯暗中向我汇报!”
‘萧摩柯?’其他三人愣住了,什么时候独孤陀把萧摩柯又策反了?
独孤陀有点按耐不住脸上的得意,笑了笑道:“只能说杨暕这个蠢货用人有问题,他把杨谅的手下悉数收入麾下,不加分辨加以重用,任命萧摩柯为他三万军队的都兵马使,不料半年前他忽然得知,萧摩柯竟然是萧夏的外祖父,他立刻便将萧摩柯弃之如履。
前不久杨暕犒军,人人都得到羊肉,唯独萧摩柯没有,杨暕就是故意羞辱萧摩柯,想把他赶走,萧摩柯可不是什么善茬,他一怒之下便暗中派儿子和我联系,告密杨暕准备发动政变。”
元旻不解道:“萧摩柯既然已经被杨暕丢弃,他又怎么会知道政变这种核心机密?”
“萧摩柯不知道,但他培养出来的心腹手下却参与了。”
侯莫陈易眉头一皱,“韦冲会支持杨暕发动政变?”
独孤陀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很关键,名门世家绝不会支持政变造反这种事情,风险太大,他们只是支持杨暕争夺太子之位,所以杨暕企图政变,一定是隐瞒了韦家,也就是说,韦家已经控制不住杨暕了,各位,我们的机会又来了。”
“大哥的意思是说,我们支持杨暕政变?”
独孤陀轻捋长须,眯眼笑道:“杨暕此人急躁暴戾,凶残自负,那些名门世家想培养他成为宽厚仁德的太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我说过杨暕迟早会为我们所用,长寿老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元寿缓缓点头,“我明天就安排!”
数日后,元文都找到了王隆,王隆刚被齐王杨暕推荐为齐王府长史,成为杨暕在洛阳的全权代表。
元文都将一个精美的礼盒放在桌上,笑眯眯道:“这是一份心意,恭喜王兄升职!”
王隆呵呵笑道:“元老弟太客气了!”
元文都很清楚王隆虽然是齐王杨暕的心腹,但他长期在洛阳,杨暕的很多重大决策他没法参与,也无法影响杨暕的各种决策,但可以通过他这条线和杨暕私人建立联系。
元文都取出一封信,递给王隆:“这是给齐王殿下的一封私信,恳请王兄转交!”
王隆接过信,见信皮上什么都没有写,便问道:“是何人写给齐王殿下?”
元文都微微笑道:“不是具体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王隆恍然,这是关陇贵族写给齐王的信,他点点头,“我一定尽快转交!”
就在元文都向王隆递交信件的同一时刻,御书房内,天子杨广也召集重臣商议江南局势。
对于山越豪强企图造反,右相杨素最有发言权,当年就是他残酷镇压了江南豪强造反,杨素躬身道:“山越人民风彪悍,自古就不愿服从中央王朝的管辖,晋王说山越人又要造反,微臣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可以重视,但也不用太把它放在心上。”
“杨相国此话怎讲?”
“陛下,山越人造反有个特点,他们不会扩张,而且汉人也不会跟着他们造反,最多就是江东南部的几个郡被他们割据,就像身体上一块癣疥,让人很不舒服,但又没有什么致命危险,所以晋王殿下的要求也不多,就希望朝廷支援一批兵甲和黑豆。
至于钱粮,上次陛下已经同意江南道总管府和朝廷的税赋分成是对半,这样就足够了,最多江南道的铸钱朝廷暂时不分成,其他不需要再额外追加钱粮支援。”
天子杨广点点头,又问道:“其他各位爱卿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虞世基躬身道:“陛下,杨右相了解山越人造反,微臣支持杨右相的安排!”
杨广又望向萧琮,“萧相国的意见呢?”
萧琮躬身道:“微臣原则上也同意杨相国的意见,只是在兵甲细节方面需要再确认清楚,晋王殿下兵力不多,他可能在兵甲的质量上有要求,走精兵路线,另外,微臣记得晋王殿下恳求陛下把江南工匠交还给江南道。”
萧琮是在提醒杨广,萧夏要的不是普通兵甲,如果不说清楚,朝廷很可能就会降低标准,将普通兵甲送往江南。
杨广沉吟一下道:“支援三万套禁卫步兵装备,普通兵甲五万套,黑豆和草料各五十万担,江南道的铸钱和冶铁可暂停三年朝廷分成,至于江南籍匠户,洛阳匠户不动,可以把长安的江南籍匠户交还给江南道总管府,杨相国,这件事由你来负责!”
禁卫步兵装备就是指步槊一支,直刀一把,靴刃一把,明光盔甲一套,弩箭一副,圆盾一只。
普通兵甲则把步槊换为长矛,明光盔甲换为皮甲铁盔,弩箭换为弓箭,其他不变。
杨素躬身道:“微臣遵旨!”
第490章 落入算计
安排好了支援江南道之事,杨广又道:“另外还有一事,晋王建议朝廷尽快清理各地义仓,他认为义仓是个很大的隐患,朕认可他的建议,这就需要由重臣牵头,组织人力清理,杨相国,你来安排如何?”
谁都知道义仓是个毒脓包,牵涉利益太多,极为棘手,杨素可不愿做这种得罪人的事,他躬身道:“陛下,微臣要全力以赴安排支援江南,暂时抽不出时间,不如由户部牵头,这本来就是他们分内之事。”
杨广的目光又投向虞世基,虞世基连忙道:“微臣很愿意为陛下分忧,但三月是户部统算天下赋税的关键时刻,微臣知道宇文相国对义仓颇有些高明见解,陛下不如听一听宇文相国的思路!”
宇文述上前躬身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杨广见众人推脱,心中着实有些不悦,便淡淡道:“宇文相国留下,其他爱卿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