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悄悄停在王府门口,萧夏和张乔下了马车,走进府门,却没看见一个下人仆妇,走到中庭时,却见中庭内站满了下人和仆妇。
最前面放着两张桌子,后面大桌子上摆满了布袋,只见妻子崔羽站在小桌前,给每一个下人发放年赏。
“下一个,王七姐!”
崔羽声音不高,旁边管家补充大喊道:“粗使丫鬟七姐儿上前!”
隋朝低层百姓的姓名都差不多,姓加排行,男是郎,女的是娘或者姐儿。
这样就导致大量重名,比如李大郎,一砖头砸下去,不知有成千上万个。
光是王七姐,府中就有两个,需要管家要进一步说明。
一名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高胖丫鬟慌慌张张跑上前,她是粗使丫鬟,专门负责给内院洗刷马桶,清扫落叶,烧热水,搬运物品。
崔羽把一个布袋递给她,七姐儿接过布袋,手一沉,连忙躬身行礼,“谢谢王妃恩赏!”
她走下去,偷偷打开布袋,顿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好多银子啊!”
她虽然才来半年多,但崔羽知道她最辛苦,每天早晚都要负责洗刷马桶,所以比别人多给了她二两银子。
众人见她傻态十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张乔忽然出现在崔羽身后,把一袋银子递给崔羽,崔羽美眸一亮,“阿乔,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到!”
崔羽连忙张望,不见丈夫身影,她连忙问道:“那夫君呢?”
张乔笑道:“夫君去内宅了,他说他也要准备赏钱给夫人!”
崔羽心中欢喜无限,她连忙喊道:“下一个!”
她看了看纸条,高喊道:“韩十三娘!”
管家补充大喊道:“厨房韩十三娘上前!”
第466章 返回江都
入夜,崔羽伏在丈夫的身上,鬓发散乱,额头微见香汗,她将俏脸贴在丈夫脖颈上,眼中透出喜悦道:“盼啊!盼啊!终于把夫君盼回来了。”
萧夏捧起妻子红润的脸庞笑道:“这么想我吗?”
“当然啦!我们两个弱女子要撑起整个王府,累一点我不怕,就是盼着夫君回来站在我身后,我就感觉有靠山了,否则,身后空荡荡的,就像悬崖一样,心中很是害怕。”
萧夏侧身搂住妻子道:“我知道,所以我也急着赶回来,其实你今天可以让管家替你发赏钱,不用亲自上台。”
“我知道,其实我就想借这个机会认识一下府中的人,好多人我都还不认识,夫君,这样不对吗?”
“当然是对的,我只是担心安全,如果有刺客,你那一刻太危险了。”
崔羽一怔,“啊!我还真没有想过刺客的问题。”
萧夏不想告诉妻子自己在洛阳遇刺之事,但他很清楚,对方一定还会再找机会下手,还有其他仇恨自己的人,这些人不敢正面和自己对抗,只会从背后对自己和家人下手。
历史上,各种刺杀数不胜数,只是被各种隐晦的说法所掩盖,比如暴毙,比如原本好好的,路上却突然病亡等等。
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被仇家买凶刺杀,最后也不了了之。
侠以武犯禁,侠客是什么?在春秋战国,侠客就是刺客,历朝历代官府都很忌惮侠客,很大程度上就是怕他们成为刺客。
这一刻,萧夏下定决心要尽快加强王府和家人安全。
崔羽并不知道丈夫在想着自己的安全,她将头舒舒服服地枕在丈夫臂弯里,依偎在夫君怀中,享受着夫妻二人小别重逢的喜悦。
“你看到小眉没有?”崔羽忽然想起了妹妹。
萧夏歉然道:“没有见到小眉,听阿楚说,她跟随父母去博陵老家祭祖去了。”
崔羽这才想起来,“你看我这记性,今年是家族大祭,我都忘记了,大祭十年一次,大家肯定要回博陵的。”
“我不在这期间,总管府有没有什么急事?”萧夏又问道。
“急事倒没有,前几天裴先生来问过夫君什么时候回来,好像说巴蜀什么重要物资到了,请夫君回来后去看看。”
萧夏大喜,一定是硝石到了,他还真要去看一看。
次日上午,萧夏来到了军码头仓库,军码头仓库紧靠萧家的七号码头,是一座刚刚修建完成的大型码头,码头上修建了大量仓库,还有军营,驻扎一千军队。
萧夏在裴文安的陪同下,走进了硝石仓库,十几名火药工匠也在仓库内挑选硝石。
硝石堆积成三座小山,两座小山覆盖着油布,四角扎紧,另一座硝石山敞开着,灰白色硝石块大量堆积,颇有点让人震撼。
“启禀殿下,一共三十万斤,这一堆有八万斤。”
萧夏上前拾起一块,从肉眼看就知道纯度很高,杂质很少,他掰下一点点,放在嘴里品尝,口感偏咸,是火硝,而不是芒硝。
萧夏回头问幕僚宋长恩道:“有没有把矿山买下来?”
“回禀殿下,县衙表示可以出售,卑职下次去就把几座山都买下来,实际上,这种硝石在当地只有道士炼丹需要,虽然也可以入药,但用得很少,主要是有毒,只有我们才会这样大量需要。”
“当地村民家里有存货吗?”
“以前没有,但现在有了,知道这玩意能卖钱,现在家家户户都上山挖掘,下次卑职去就直接从村民手中购买,如果每家堆几千斤,五文钱一斤,能卖十几贯钱,他们一年的收入也不过这么多钱。”
萧夏笑了笑道:“所以他们都很期待你再去!”
“确实,卑职已经给村民们说好,明年春天我会再去!”
“你和郑荣、陈华都立下了大功,我会重重赏你们,同时封你们为正八品给事郎。”
幕僚们并不是官员,他们只是萧夏私人聘请的文吏,他们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萧夏的权力,交给他们代办,所以他们也只能在萧夏的羽翼下生存。
幕僚成为官员很难,但也能做到,比如刘文静就是朝廷正四品官员,其他几个重要的幕僚,也有散官品阶在身,一旦有了品阶,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外放为县官,真正走上了仕途。
宋长恩十分激动,再次躬身道:“殿下知遇之恩,卑职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萧夏拍拍他的胳膊笑道:“把硝石采购体系建立起来,从矿山开采、运输、仓库到船运,还要招募数十人专门负责这件事,等你把事情都做好了,我放你去做县令!”
“卑职保证一年内把硝石开采、运输、储存等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起来,不负殿下重托。”
这时,火药主事邵发走上前笑道:“殿下,这批硝石的品质真高,卑职也在江南四处寻找火硝矿,倒是找到几处,品质都比较差,产量也很少。”
“这批硝石有没有试验过?”
“还没有,今天卑职先取一些回去提纯,如果来得及就在新年前进行一次竹筒火药试验,来不及就放在新年后。”
萧夏欣然点头,“期待竹筒火药试验成功!”
新年渐渐来临,腊月二十九,距离除夕还有一天,罗士信率领两千军队返回了江都。
之前他率领两万军队去去鄱阳郡和豫章郡剿匪,当然,剿匪只是一个任务,而另一个任务是为盐店在江南道西部各郡铺开保驾护航。
目前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是很理想,第二个任务倒是顺利完成,西海盐店已经在江南道各郡县全面铺开,保证了县县都有盐店。
临近新年,士兵们都纷纷回家过年,罗士信也暂停军事行动,率领两千募兵返回江都。
江南的府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府兵,不光是江南,整个大隋,真正意义上的府兵主要集中在关中、中原和河东一带,光关中一地的府兵就占据了天下府兵的四成。
而其他地方的府兵,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隋文帝杨坚一直想在天下推广府兵,但是很困难,关键还是授田,隋朝人口超过五千万,哪有那么多土地授予百姓做永业田?
唐朝初年为什么府兵制度能推广成功,因为隋末死了大量的人,土地都空余出来了,官府有了土地授田。
土地是府兵制的基础,没有土地为捆绑,士兵们怎么可能为官府和朝廷卖命?
所以除了关中、中原和河东以外的各地府兵,虽然也有军府有编制,闲时为兵,忙时为农,看起来像模像样。
但实际上,士兵们都是地方郡兵,都是以服劳役的形式进入军府训练,需要他们时,把他们临时征召起来,给点补贴让他们做事,做完事解散归农。
他们没有那种为了土地而战的意志,没有关中府兵那种强大的战斗力,更没有终身为兵的制度,这就是府兵和地方郡兵的最大区别,府兵一旦服役,一直要到儿子长大接替自己,他们才能退伍回乡,基本上大半辈子都在当兵。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隋朝前期军事很强大,怎么到了大业中期就突然垮了,朝廷军队居然打不过各地临时拼凑起来的农民义军?
原因就是因为辽东讨伐高句丽之战惨败,强大的关中府兵几乎损失殆尽。
没有了强大的府兵,地方郡兵怎么可能愿意为官府和朝廷卖命,一开战士兵们就跑光了。
临近过年,所有江南府兵都要回家过年,拦都拦不住,所以集中来江都训练的五万府兵也各自回了家,军营内空空荡荡,只有三万募兵还在,他们有军俸约束,不敢回家。
罗士信很郁闷,剿匪到一半,就干不下去了,手下士兵都要回家过年,不放他们走,那就只能出现大规模逃兵。
下午时分,罗士信来到总管府,向萧夏汇报剿匪情况。
第467章 双剑合璧
萧夏见罗士信情绪比较沮丧,便笑着安抚道:“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该让你在年末去剿匪,更不该让你带江南地方军去剿匪,如果让你带一万募兵去,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罗士信叹口气道:“卑职实在想不通,训练时都好好的,个个士气高昂,精神饱满,可到了月中时,都尉们都找到我,纷纷要求撤军,士兵们也变得无精打采,三十里路程走一天都走不完,后面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纵兵抢掠城池,要么就.
卑职实在没办法,只能下令各军回地方军府,幸亏我还有两千募兵,要不然就成光杆了。”
萧夏点点头:“有时候牛马来了脾气,你赶它走它也不走,何况是人,是人都有心思,要有利益才能驱动,府兵如果不肯卖命,朝廷就会收回他的永业田,所以他们必须卖命,募兵也是一样,不卖力就没有了俸禄,他们就没法养家,他们必须听命打仗。
而这些江南郡兵怕什么?一文钱军俸没有,一亩土地没有,还不给减税,家里也不缺粮食,让他们卖命去作战,谁肯干?何况还是过年的时候,父母妻儿等他们回去团圆,祖先等他们去祭祀,我在路上就猜到了,很可能会出问题,果然没有猜错!”
“那以后怎么办?”罗士信问道。
“以后还是走募兵之路,这次进京,天子批准我可以再招募两万军队,过了年就开始招募,这样我就有五万常备军了,到时候还会有三万水军,到最后,我手上就会有八万军队,打造一支精兵。”
罗士信点点头,“殿下说得对,江南郡兵维护治安还可以,但要让他们上阵作战,他们靠不住,这件事情其实也是好事,至少卑职提前明白了,以后不会吃大亏。”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自己心里要有数!”
萧夏笑了笑又问道:“这次征讨林士弘,没有一点战果吗?”
罗士信连忙道:“战果当然有,打了几场小的歼灭战,杀敌两千余人,收复了被贼军占领的三座县城,操师乞率部逃进豫章郡的深山去了,林士弘率领一千多残部也逃去了江夏郡和巴陵郡,那边不归我们管辖,本来卑职有机会把他们赶尽杀绝,但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成了整个军心的转折。”
“出了什么事?”
“卑职率军在建昌县以东全歼了一千多贼军,林士弘放弃建昌县仓惶西逃,建昌是林士弘的老巢,城内百姓颇多,当时很多南方将领都劝我放开士兵抢掠建昌县,可以振奋士气,可卑职却下令,大军不得擅自进城,擅自入城者斩!这就让南方将领们很不满,正是这件事后,士气军心急转直下,最终眼睁睁看着林士弘率领残部逃去了江夏。”
萧夏点点头,“现在你明白了吧!问题并不是出士兵身上,而是将领出了问题,士兵们心中再不满,也只会抱怨,只会懈怠,最多是不肯卖命,而不敢轻易和军队对抗,只有统帅他们的将领在背后怂恿、挑拨,才会导致军心迅速溃败,训练军队,换将才是关键。”
罗士信缓缓点头,“这次教训卑职会铭记于心!”
次日便是大年三十,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萧夏将正式纳张乔为妾,王府内外贴满了大红囍字,上上下下张灯结彩。
纳妾可以热闹也可以简单,可以把亲朋好友都请来作见证,双方拜堂成亲,请入洞房,如果简单的话,就只需家里自己人吃顿饭,举办一个简单的仪式就结束了。
关键还是看当事人自己的意愿,张乔从小在道观里长大,十几年来一直是小道姑,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生性淡泊,她最怕就是热闹,也不追求名份,能和自己喜欢人生活在一起,她便心满意足了。
她甚至连打扮一下都不想,只要大家承认,她便是家庭的一员。
最后连崔羽都看不下去了,坚持找人给她施粉描眉,穿上艳丽的喜服,头戴凤冠。
当然,想热闹也没有,家仆侍女们都放假回家了,只有管家、厨娘和几个贴身侍女在府上。
入夜,有趣的一幕在内堂出现了,内堂里两根喜烛燃烧正旺,正上方挂着一个斗大的喜字,四周张灯结彩,花团锦簇。
整个后堂上只有五个人,崔羽抱着孩子坐在一旁,小青充作临时司仪,高声喊道:“一拜天地!”
萧夏也穿着新郎服和张乔并肩跪在喜案前,对大红囍字叩拜,小青又喊道:“二敬主母!”
夫妻成婚,应该是二拜高堂,但纳妾不一样,妾要拜主母献茶,主母接受了,才算认可她这个姐妹。
旁边小桌上上放了一盏茶,张乔慢慢走上前,端起茶蹲下,进献给了王妃崔羽,“请夫人受茶!”
崔羽笑着把孩子递给了小青,从张乔手中接过茶盏,缓缓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正式成为家中一员,希望你能恪守妇道,敬重丈夫,协助我治理好家府,并早日生下孩儿,我就说这几句!”
张乔低头道:“夫人教诲,出尘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