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低声道:“避鳞丹是我师父发明的,她把配方给了白云观,白云观就靠避鳞丹出了名,但就算同样的配方,每个药师配出来效果都会不同,我师父配出来的避鳞丹要比普通避鳞丹药效强十倍。”
萧夏脱口而出,“就像天王丹和春雨丹!”
“公子说得一点没错。”
“可是你配药和我母亲配药,药效差距大吗?”
张乔微微一笑,“我为什么能出师,就是我配出了让师父满意的春雨丹和避鳞丹。”
崔氏噗通跪下了,“弟妹,你一定救救大哥啊!”
张乔连忙扶起她,“大嫂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明天一早我再来仔细给他诊断一下,然后就开始配药。”
萧夏补充道:“你写一份清单,需要用到什么,我让阿楚提前准备!”
第460章 觐见天子
次日上午,萧夏前往御书房拜见了天子杨广。
杨广心情很不错,特地下旨免去了萧夏觐见的所有礼仪,直接把儿子请到御书房,父子二人闭门会谈。
这是天子登基以来的第一次闭门密谈,让朝野百官都懵了,高官纷纷打听天子和晋王的密谈内容,但还是一无所知,连右相杨素都不知道,别人更不用说。
父子二人谈了整整一个上午,杨广随即设宴招待了远道而来的晋王。
下午,天子杨广又召见了几名相国。
杨广对宇文述道:“晋王闯城门之事朕不想责怪任何人,只是要提醒各位相国,以后制定各项制度要考虑周全,不能制度颁布完就不管了,最后让别人无法执行。”
杨广见宇文述不太明白,又继续道:“晋王在朝廷没有联络机构,他根本不知道进城的规矩,人到了城下,你们才告诉他不准进城,他该怎么办?是在城外等几天,等办完许可证再入城,还是按照魏文通传授的违法手段分批入城?
正确的做法是,规定下来后立刻派人去江都通报,总管府就会派人来京城办理许可证,甚至兵部可以先办一份临时许可证,让晋王入城后再办理正式许可证。
另外要一视同仁,不能齐王没有许可证就能率领一千骑兵入城,而晋王率领三百人就不能入城,这种因人而异的做法就有点不太公正了。”
宇文述惊得满头大汗,连忙道:“是微臣不对,没有仔细调查,微臣会立刻补办许可证,保证绝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杨广把奏折还给宇文述,“这事就到此为止,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
杨广不想深究,要深究的话,魏文通绝对吃不了兜着走,光是他对待齐王和晋王的双标,他就没法自圆其说,教萧夏分兵走其他城门更是知法犯法。
宇文述接回奏折,心中着实恼火,他其实不知道魏文通擅自允许齐王入城之事,若知道了他绝不会自讨苦吃,魏文通竟然狠狠坑了他一次。
‘回去再收拾这个混蛋!’
杨广又对相国杨素道:“存放江陵那一千多艘战船没有好好维护,日渐损坏,晋王提出可以放在京口造船工场进行维护,所需开支都由江南道总管府承担,朕已经同意了,另外把水军迁到江都驻扎,战时指挥权还是在朕手中,但日常的训练、管理由晋王负责,晋王兼任水军大都督。”
杨广之所以被萧夏说动,关键就是朝廷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准备,对高句丽用兵是隋王朝的国策,从隋文帝时代就开始了,萧夏就针对这个国策提出了水陆并进的战略。
一旦朝廷决定攻打高句丽,萧夏将统领水军攻打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萧夏向杨广承诺,他会在三年时间内,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
而且所有的开支,都由江南道总管府用获得的盐利来负担,更重要是水军的战时指挥调度权依然在天子手中,这一点让杨广很满意,他欣然同意了萧夏的提出一揽子方案,从战船到水军的所有详细方案。
杨素和高颎最大的区别就是,高颎坚持相权,敢于反对帝王不合理的决策,杨素却善于揣摩上意,迎合天子,不光杨素,包括左相杨达、财相虞世基、兵相宇文述以及刑相裴蕴都是一样,一个比一个善于揣摩上意。
所以高颎时代的朝堂多有争议,而杨素时代的朝廷却非常顺滑,基本上听不到反对之声,不管天子的决策是否正确,他们只管不折不扣地执行。
偏偏杨广喜欢搞重大决策,杨广不会让大家先讨论能不能做,该怎么做,而且他直接作出决策,必须要做,立刻执行。
下面人也就不管对错,先去执行,执行到一半发现出大问题了,又不可能掉头回来重新讨论,一是天子规定了时间,二是再回头浪费太大,三是会彰显朝廷和天子无能,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执行,最后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完成天子交代的任务。
开凿大运河就是这样,明明是一个规模浩大的长期工程,因为天子等不了,只给一年时间,朝廷又没人敢反对,只能被迫按照短期工程来执行,那就意味着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如果是十年长期工程,那只要用二十万人就够了,然后每三个月换一批,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完成,用时间换空间,代价就很小。
可明明是十年长期工程,非要压缩成一年的短期工程,那就只能用空间换时间,用庞大的民力来堆砌,二十万人自然就远远不够了,必须投入十倍,也就是两百万人施工。
朝廷规定每个月投入两百万人挖运河,第一批两百万人挖一个月,换另一批两百万人再挖一个月,也就是说至少要准备六百万人,进行三班轮岗制度。
但问题是,官府去哪里找六百万人轮岗,能派出两百万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就导致账簿上人数空转,实际上一直就是这两百万人没日没夜干活,粮食要自备,没有营帐,就睡在工地上,本来是协助干活的牲畜也被看守军队宰杀吃掉。
吃不好,睡不好,日晒雨淋,民夫很容易生病,但生病也不能休息,继续高强度劳作,这就导致大量民夫死亡,自然就会引发民夫的暴动反抗,但反抗换来的不是安抚,不是改进管理,而是血腥镇压。
这里面再加上关陇贵族的推波助澜和欺骗隐瞒,一层层官员向上骗,明明是百姓在死亡边缘挣扎,才奋起反抗,可反映到天子那里,却变成了保国会在聚众造反,天子当然要下令镇压。
一条大运河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开凿完毕,死亡六七十万人,后果就是民怨沸腾,老实人忍气吞声,愤怒者就上山造反,和朝廷对抗。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现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都是现代化施工,还用了十一年,而隋朝都是人力挖掘,一千多公里的运河只用一年就完工,这里面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些代价最后都由百姓来承担,达官贵人的饭桌上也不会少一个菜。
有点扯远了,再回过头,萧夏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是江南道自己铸钱,杨广原则上同意了,但有条件,条件就是每年江南道的铸钱一半要交给朝廷,可以自留一半。
第二是关于战船和水军,杨广也同意了,当然也有条件,条件就是水军的战时指挥权归天子。
第三是关于吏权,萧夏想拿下出了刺史以外的官员任免权,但这一条杨广没有完全同意,但也让步了,把晋王对江南道官员的停职权、罢免权和推荐权,扩大到除了刺史以外的郡级官员,但任命权依旧在朝廷手中。
这是原则问题,哪怕是走走形式,最关键的官员任命权必须在朝廷手中,这才能叫中央集权制度。
第461章 酒楼闲话
中午时分,清化坊的小青梅酒楼,右相杨素在左相杨达坐在二楼小酌吃午饭。
“明公,今天天子接见晋王有点诡异啊!”杨达主动给杨素满了一杯酒。
“你怎么觉得诡异呢?他们是父子,父子间的密谈很正常啊!家家不都这样吗?”
“如果是谈家事没有问题,但他们密谈可是谈国事,这样密谈是不是有点不太尊重朝廷?”
杨素笑了笑道:“亏你还是皇族,以前先帝在的时候,这种密谈还少吗?你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我很清楚,晋王不是齐王,齐王受到父母溺爱,他想要什么天子就会答应什么,晋王不是,天子对他一直就很防备,没有大臣在中间调和,他们父子间密谈反而更加苛刻。”
“明公详细说说!”
杨素想了想道:“就说战船水军这件事吧!晋王想要江陵的一千多艘战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子就给他了,让他自己掏钱去维护,但有船没有兵怎么行,船只是兵器,根子还是水军,天子的条件就在水军上,同意晋王建水军,但最后拿走了战时指挥权。”
杨达摇摇头道:“这个战时指挥权其实也只是一个形式,水军和战船在晋王手中,天子派一员大将出任水军都督,他能压制住晋王,把军权拿到手?不可能的,哪怕天子有战时指挥权,最后他还是得任命晋王为水军大都督,水军和战船实际还在晋王手中。”
杨素略一沉吟道:“可以把晋王调回朝廷,把江南道总管府撤销,再把水军调到洛阳,问题就解决了。”
杨达叹了口气,“如果要到这一步才能解决问题,那问题就严重了,你要想想,天子为什么要把晋王放在江南,实际上就是把他和皇位隔开,要把晋王从江南调回来,除非用储君之位,否则能用什么补偿他?要么就是整个关陇,或者把整个巴蜀给他,军政财权都给他,让他成为不折不扣的蜀王,要让渡这么大的权力,我相信天子宁可让他长期在江南。”
杨素点点头,“你说得对,这次天子把晋王召进京,确实是在安抚他,稳住他,防止他起异心!”
“明公是指太子?”
杨素叹了口气道:“如果太子安然无恙,那晋王也不会有非分之念,现在太子成了傻子,那就要换太子了,齐王、晋王会不动心?
所以天子才在这个紧要关头把晋王召进京,好好安抚住他,给他甜头,让他暂时不要有非分之念。
所以你刚才说水军的战时指挥权只是一种形式,相信天子也知道,包括铸钱、官员推荐等等,都是天子为了安抚晋王而给他的好处,让这次晋王进京满意而归,安安心心经略江南,下一步就是让齐王进京,一样给他好处,安抚住他。”
杨达竖起大拇指,“还是明公看得透彻,看来天子是打算立皇长孙了。”
“目前看是这个意思,但也不一定,要等十年后才能看得透。”
下午时分,天子杨广下达旨意,把他和晋王密谈达成的协议,全部以圣旨的方式明确下来,包括财权、吏权和水军战船等等,但又加了一条事先没有披露的协议,天子允许萧夏的晋王卫再增加两万募兵,使直属募兵人数达到五万人。
当天晚上,萧夏前来拜访元氏家主元孝矩,五年前,元孝矩请萧夏喝了一次茶,结下了善缘,才会有今天的拜访。
元孝矩亲自来大门前迎接萧夏到来,元孝矩行礼道:“不知殿下到来,没有准备,失礼之处请殿下见谅!”
萧夏笑道:“我和家主是老交情了,不用这么客气,上次我来喝茶,这次还是来喝茶!”
“对!对!对!我和殿下是老交情了,殿下请!”
元孝矩将萧夏请到贵客堂,侍妾进来上了茶,萧夏喝了口茶,有些惊讶道:“这水好像和我昨天喝的不太一样。”
元孝矩微微笑道:“如果殿下没有特别要求,那应该和普通百姓一样,都是洛阳的井水,其实洛阳的水质并不是太好,偏偏我对煎茶的水非常看重,从前在长安,每天都是从蓝田县送来的水,现在在洛阳,我走遍洛阳周边,最后选择了鸣皋山的老君泉,我专门养了送水的家丁,每天三更从鸣皋山出发,天亮时到长安,每天给我送一车水,如果殿下早上来,喝的是最新鲜的泉水,更能感到甘泉的灵气。”
萧夏点点头,“我在江都也没有太多要求,不过今天喝了家主的茶水,或许我回去也要稍微提提要求了。”
“天地赐予的甘泉,以殿下之尊,取之无愧!”
萧夏笑了笑又道:“现在中原河流都结冰了,从江南北上的货物只能改走陆路吗?”
元孝矩捋须道:“殿下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前几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件事,从江南走陆路费时费力,而且运费很高,远远不如船只便利,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还得和殿下商量。”
“有没有好的方案?”萧夏问道。
元孝矩点点头,“我们确实想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山阳县修建仓库群,冬天时,货物就存放在山阳仓内,不再北上,洛阳就用结冰前的库存货物,开春后,货物再从山阳仓运到洛阳。”
“这倒是个好办法,山阳县也是一个好地方,这次我北上,在山阳县遇到了一千多土匪,竟然洗劫全城,着实胆大包天!”
元孝矩吓了一跳,山阳县这么不安全?
“请问殿下,哪里来的土匪?现在匪情如何?”
“是从东海郡南窜的土匪,匪首叫苗海潮,和山阳县令苗挚是叔侄关系,可以说是里应外合吧!不过不用担心,我正好在山阳县城内,已率军把这支土匪全歼,没有逃走一人,苗挚也被他侄子杀了,以后我会在山阳县驻军。”
元孝矩点点头,“驻军是很有必要的,安全最重要!”
萧夏微微笑道:“山阳县怎么修建仓库,需要群策群力,春节后总管府会牵头,考虑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元孝矩连忙道:“最好是卖地,大家按照自己的需求修建仓库,价格高一点也没有关系,主要是我们对仓库有特殊需求,不能一致。”
“卖地建仓都可以!我主政江南是要发展贸易,鼓励贸易,明年我还会降低商税,我很欢迎关陇贵族来江南投资商业,比如大型纺织工场,大型造船工场等等。”
元孝矩也满怀希望笑道:“我们都很期待明年能看到江南新的一幕拉开!”
第462章 家宴小聚
萧夏拜访元府不到半个时辰,便告辞离去了,元孝矩送走了萧夏,便独自坐在书房里沉思,这时,长子元无竭在堂下问道:“父亲,晋王怎么会来拜访我们?”
“你进来说话!”
元无竭走进书房,行一礼,元孝矩让儿子坐下笑道:“别说你很困惑,连我一开始也不明白,现在我才算看懂了晋王的意图。”
“晋王为何而来?”
元孝矩微微笑道:“他来拜访并不是来谈事情,而是来表达一个态度,他并没有打算和关陇贵族翻脸,还是继续欢迎关陇贵族在江南进行贸易。”
“盐利之争怎么办?”
“盐利之争已经结束了,他今天来丝毫没有提及盐利之争,而是鼓励其他贸易,他的意思就是说,盐利之争结束了,他会降低商税,鼓励关陇贵族进行正常的贸易,甚至会让我们在山阳县修建仓库,用其他贸易的获利来弥补盐利上的损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元无竭点点头,“看起来萧夏比他老子要好一点!”
元孝矩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萧夏是软刀子,有时候软刀子比硬刀子更可怕!”
次日上午,萧夏府上来了两名客人,杨飞燕和萧祝融夫妻二人。
杨飞燕进府便问道:“你的小妾张娘子呢?”
“她还不是我的小妾,不过也快了,你找她做什么?”
“不是我找她,是母后找她,请她到皇宫做客。”
“因为大哥的事情?”
杨飞燕点点头,“母后听说她能给大哥拔毒,激动万分,让我来请她去皇宫,母后要见她。”
萧夏沉吟一下道:“但母后是否知道,就算拔了毒,大哥也不能恢复正常了。”
“她当然知道,御医早就说过了,大哥不可能再恢复正常了,但母后也只求能保住大哥的性命。”
萧夏点点头,“行!我带她一起进宫,我也去拜见大娘。”
张乔正在府中制药,听说要进宫见皇后娘娘,她只得收拾一下,换了一身衣服,便跟随萧夏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