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间是一个几百年的漫长过程。
哪里像现在的高中生,很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几个小时就制成火药,这就是认知差异。
制作火药的理论很简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明明点燃火药时轰地燃烧起来,可卷成炮仗,它却不炸,问题出在哪里?
萧夏也没有好办法,只能让工匠一次次的试验,在试验中寻找启发。
第431章 意外突破
替萧夏做火药的首席工匠叫做邵发,他试验了十几次都失败,但也渐渐悟出了一点名堂。
“启禀殿下,卑职反复试验,发现原因还是燃烧不完全,燃烧的速度太慢,大量气体外泄,归根到底是硝石的纯度不够。
卑职后来又尝了士兵采集的硝石,发现里面有两种东西,一种味咸,火烧能燃,一种味苦,火烧不燃,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我们也分不清楚,估计就是这个缘故导致硝粉不纯。”
萧夏点点头,咸的应该是火硝,苦的是芒硝,一个是硝酸钾,一个是硫酸钠,两者外形太像,士兵和工匠也分不清楚。
看来他只能等硝石过来。
邵发又道:“卑职考虑,虽然纯度不够,但如果能添加燃烧力更强的物质,或许也有成功的希望。”
萧夏点点头,“你继续试验吧!如果有突破再告诉我。”
“卑职遵令!“
邵发退了下去,萧夏一阵头大,原本以为能一鼓作气将火药造出来,现在遭遇了失败,他的兴致便迅速消退,让工匠们去折腾,他暂时不参与了。
次日上午,建安郡刺史王安邦乘船来到了江都,他们是乘坐海船过来,萧夏颇有兴致,亲自去长江边的一号码头,查看从建安郡过来的海船。
海船有十几艘,基本上都是五千石到一万石的福船,用铁力木建造,榫接结合、铁钉钉联,非常坚固结实。
“启禀殿下,一般建安郡造的船都用杉木或者松木,造假低,也能走海路,风险稍大一点,而岭南郡那边造的海船却是铁力木,非常坚固结实,但就是造假太高,一艘顶我们两艘,但考虑到坚固,我们的官船和水师战船都是用铁力木建造,可以抵御深海中的狂风大浪,这次卑职过来,特地送给殿下一艘铁力木建造万石海船。”
萧夏欣然笑道:“感谢使君的美意,明年我一定乘坐这艘海船去巡视建安郡。”
“卑职和全体官员热烈欢迎殿下前来视察!”
萧夏点点头,又笑问道:“为何带了十几艘大船过来。”
“回禀殿下,我们每年都要向朝廷进献大量贡品,基本上都是当地特产,像热带水果、茶饼、香料以及绵,去年水果在路上坏了,今年就没带,就是茶、香料和绵三大类、”
绵就是今天的木绵,隋唐时代,朝廷每年冬天都要给官员们发绵作为福利,但都是论两发放。
萧夏笑道:“全部都是贡品。”
王安邦不好意思道:“只有一船是贡品,其余是我们运来贩卖的,准备回去买些生铁、布匹、绸缎和瓷器,其中绸缎和瓷器是做海外贸易,生铁和布匹是我们自用。”
萧夏笑道:“你们是打算运到洛阳去卖,还是就在江都卖。”
王安邦叹口气道:“今年沿岸遭遇很强烈的暴风,卑职要尽快赶回去赈灾,不准备去洛阳,只能恳请殿下帮忙。”
萧夏欣然道:“那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仓库也有你需要的生铁、布匹、瓷器和绸缎,今天和明天完成交换,后天你就可以回去了。”
王安邦大喜,“那贡品也烦请殿下一并送往朝廷。”
“没有问题,我安排船只给你们送过去。”
萧夏随即让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和对方协商交换事宜。
第二天上午,仓储署署令蒋幸运快步来的萧夏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蒋幸运原本是陈留县县令,因为他为官清廉、正直,被萧夏提拔起来替代司马刘焕,但随着梁州总管府被裁撤,他也失业了,领一份微薄的俸禄在家里苦熬,等待朝廷授官,这次他也被萧夏要到了江南道,出任都转运使司司马,同时兼任仓储署署令。
萧夏笑道:“建安郡的船只都回去了?”
“回禀殿下,都回去了,他们开出的价格很便宜,我们也让了价格给他们,双方都很满意。”
“都入库了吗?”
“其他都入库了,绵要入粮库,卑职争取今天腾出来,今天就可以入库了。”
“为什么绵要入粮库?”萧夏不解问道。
“回禀殿下,绵太易燃,不能放在一般仓库,必须放在严格控火的粮库,他们前年一艘满载绵的货船失火,一瞬间就烧没有了,速度太快,二十名船员全部烧死,一个都来不及跳海。”
萧夏愣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脑海里瞬间闪过一道亮光。
他想到了火药棉,这不是很好的助燃剂吗?
沉思良久,萧夏问道:“木绵你看过吗?是剥好的绵,还是绵果?”
“或许都有吧!因为价格不一样,但实物是装在大袋子里,卑职没有细看。”
萧夏站起身道:“去一号码头,我要看看木绵。”
他当即乘坐马车赶往沿江码头。
萧夏要的是绵绒,就是绵籽上最底端的细细绒毛,将它放入硫酸和硝酸混合阴干后,就得到了硝化火棉。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硝酸和硫酸,但将硝石溶于水就得到了饱和硝酸钾,和绵绒混合阴干,不仅燃烧速度惊人,还能产生大量膨胀气体,是提高火药威力的有效助燃剂。
可以用它替代一部分木炭加入火药中,使火药燃烧速度更快,气体膨胀更猛烈,爆炸效果也就更好。
仓库里,士兵们打开几只大麻袋,里面装了满满的绵桃,萧夏拾起一只绵桃,剥得只剩下里面的绵籽,绵籽上长满了细细的绒绵。
就是这玩意,用它替代木炭试试看。
大帐内,萧夏用火凑近一团棉绒,刚点燃,轰的一声,棉绒便燃烧殆尽,速度快得让旁边的邵发目瞪口呆。
萧夏笑道:“明白了吧!回去用它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邵发点点头道:“卑职这两天带工匠去各地茅厕收集硝霜,只要咸味的硝霜,苦味的不要,也收集了几十斤,卑职再多试几次,把绵绒也加入进去。”
萧夏又叮嘱道:“把绵绒泡浓硝水中,把它晒干,燃烧还会更猛烈。”
“卑职记住了!”
邵发带着一大袋绵桃走了。
就在这时,一名女侍卫疾奔而来,紧张道:“二夫人请殿下速速回去,王妃王妃要生了!”
“啊!”萧夏腾地站起身,向后宅奔去。
第432章 血脉传承
萧夏刚跑进院子,便听见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名产婆跑出来喊道:“快抬热水!”
一队侍女拎着热水桶迅速进屋去了。
产婆满脸堆笑向萧夏失礼道:“恭喜殿下,喜得贵子!”
“好!好!好!”
萧夏连说三声好,笑得嘴都合不拢,又问道:“王妃怎么样?”
“母子平安!”
萧夏欣喜道:“你先去忙,回头给你们重赏!”
“谢殿下!”
产婆喜滋滋地回去了。
萧夏等了一会儿,也回书房去了。
萧夏回到书房,从抽屉里找出一封信,这是前两天父亲给他写来的家信,信中提到了给他儿子取的名字,若是男孩叫杨俶,若是女孩儿,叫做杨君君。
这两个名字都不错,他孩子这一辈都是单人旁,大哥的三个儿子叫杨倓、杨侗和杨侑,自己的儿子叫杨俶,正好连下来。
萧夏在书房坐了片刻,他心中欢喜万分,还是坐不住,又起身离开书房去探望母子,刚走出院子,一名侍女迎面跑来道:“殿下,王妃请你过去!”
萧夏跟着侍女来到休养院,崔羽已经不在产房,转移到坐月子的休养院,一座整洁雅致的小院。
房间十分干净,阳光从窗户洒入,房间里十分温暖,迎面便看见一个很大的摇篮,紧靠在床榻边,崔羽静静躺在床榻上,目光中透着疲惫,她很想好好睡一觉,但她又想让丈夫看看儿子。
萧夏走上前,握住了她的手,蹲下来望着摇篮里睡着正香甜的儿子,小家伙裹在襁褓里,小脸蛋红彤彤的,头上戴了帽子,但还有软软的胎毛,一双大眼睛,眉毛细细的,但鼻子却长得很坚挺,棱角分明的嘴唇,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啊!萧夏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情感,父子之间特有的血脉联系在这一刻被唤醒了,自己在隋朝有了后代,有了血脉相承。
这一刻,后世的一切似乎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了。
崔羽柔声道:“小家伙鼻子和嘴长得像你,眉眼长得像我。”
萧夏点点头,又展颜笑道:“脸型也像我!”
“还真是,我没注意到,哎!希望他长大后好好读书,别像他爹爹那样整天打打杀杀的。”
“是要好好读书,打打杀杀让他爹爹去做。”萧夏也笑了起来。
这时,崔羽忍不住捂嘴打个哈欠,萧夏发现了妻子的疲惫,连忙道:“你今天一定累坏了,好好睡吧!”
萧夏在妻子额头上吻了一下,又看了看儿子小脸蛋,这才出去了。
崔羽疲惫又快乐地叹息一声,也沉沉睡去。
入夜,小青伏在夫君身上,低声道:“夫君,我也想要孩子,怎么办啊!我抱着小家伙那一瞬间,心都要化了,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个孩子。”
萧夏点点头道:“回头找名医开几副药,好好调养一下身体,调养一年半载,应该就可以了。”
萧夏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还是出在小青自身,当然,她才十八岁,应该还有机会。
“夫人也是这样说,明天黄医师要来看孩子,让他给我诊诊脉,以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孩子好重要。”
“你去找阿乔问问,她们青城山可能有秘方!”
萧夏今天有些疲惫,叮嘱了几句,便沉沉睡去了.
一早,小青伺候丈夫出了门,又去夫人那边陪了一会儿,她便跑去找张乔了。
进了房间,见张乔正在捣药,她上前笑道:“你不去看看孩子?”
张乔一边捣药一边笑道:“马上就去,我这点药弄完,这是给夫人的补药,我们青城山的秘方,对产后恢复非常有好处。”
“我帮你捣药吧!”
“也行!我去看看驴胶熬得怎么样了?”
张乔把药槌交给她,自己进屋去看熬在火上的小锅,她其实是在熬制阿胶,再配上别的药,对产妇身体非常有好处。
小青捣了几下药便凑上前小声问道:“你们青城山有没有生孩子的秘方?”
张乔笑了起来,“小青姐现在想要孩子了?”
“当然想,可总怀不了身孕,我心里急啊!”
“你别急,我记得有的,我回头翻翻师父给我的百药谱,但我有言在先,吃了我的药,就不能吃别人的药,不是我小心眼,因为很多药材都是相生相克,用了不同医师的药,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身体,适得其反,导致终身不孕。”
小青轻轻点头,这两年她其实也在偷偷吃药,但没有效果,她现在有点不敢相信医师了,希望青城山有没有什么秘方能帮助自己。
“阿乔,你也不小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张乔低头道:“我也不知道,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就想出去走走。”
“你给公子说过了吗?”
张乔点点头,“他让我明年陪他一起去洛阳,我不知道,小青姐,我们先去看夫人吧!”
张乔用小火慢慢地熬制,她起身跟随小青去休养院了。
洛阳韦府,韦冲目光冷厉地望着低头不语的兄弟,咬紧牙道:“他让你滚蛋,你就滚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