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士兵伏在地上观察片刻,沉沉的夜色笼罩下,城内十分安静,看不见一个人影,一座座泥房子窗上看不见一丝灯光。
“沿着东城墙进去,跟我走!”
徐旻带着士兵奔到最东面,沿着旧城的城墙疾奔,根据康艳典的情报,军营位于东面的新城墙和旧城墙之间,宽一里,长四里,上千顶大帐就扎这片区域内。
南北修建了土墙,挡住了冬天凌冽的穿堂风,形成一片宽阔的空地,四面封死,可以从内外两座城门进出,看起来很安全。
但很安全的地方恰恰不安全,只要把内外两座城门堵住,基本上就瓮中捉鳖了。
这时,阴世师看见河对岸燃起了三个点火,他留下一千人看守战马,他率领一万多大军下了河道,向对岸奔去
吐谷军大营忽然起火了,无数火把从内城城头向下方抛射,上百顶靠近内城墙的大帐率先被点燃,大帐是刚刚才换的羊毛帐,冬天结束,春天到来,羊皮帐收起,换成了羊毛帐。
羊皮帐还不容易被点燃,但羊毛帐都是纤维,一点便燃,火势迅猛蔓延,军营内开始大喊大叫起来。
无数士兵从大帐里冲出去,向内外两座城门奔去,但内城门却打不开,而外城门缓缓开启,数千士兵蜂拥而出,很多士兵光着脚,精着上身,向城外的旷野里。
夹城内的火越烧越大,火势蔓延成一片,越来越多士兵向城外逃去。
就在这时,城外三个方向忽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隋军士兵,他们手持长矛向逃出的士兵迅速逼近,逃出了近万将士几乎都是赤手空拳,连衣服鞋子都没有穿,更不要说兵器了。
背后是烈焰滔天,前面和左右都是长矛,完全走投无路,吓得吐谷浑士兵浑身发抖。
这时,一万多隋军齐声大喊:“投降者不杀!”
“投降者不杀!”
声音威武洪亮,震撼人心,吐谷浑士兵吓得腿一软,纷纷跪下大喊,“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隋军让出一条通道,投降士兵纷纷举手向通道外跑去,那边有数千骑兵等着他们,所有投降士兵都被要求原地坐下。
俨如抽丝剥茧一般,投降士兵越来越少,终于露出了躲藏在中间的数百名鲜卑人将士,包括主将慕容丰,他们也可不会投降。
阴世师见这数百人不肯举手投降,也猜到他们是鲜卑人,阴世师当即下令道:“放箭!”
数千支弩箭射出,数百人全部被弩箭射穿,倒在血泊之中。
徐旻率领五百士兵包围了城内的王府,这里是吐谷浑王次子达延芒结波的鄯善王府。
此时,夹城内已起火,喊叫声一片,不等府内侍卫惊醒,五百士兵便撞开大门,蜂拥而入,杀进了王府内,王府内顿时一片惨叫。
不多时,惨叫声停止,士兵揪出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正是吐谷浑王伏允的次子达延芒结波。
他双手被反绑,眼中闪烁着惊恐,徐旻确认了他的身份后,便将他押了下去。
此时,另一个重要据点东面仓库群的激战也结束了,三百名仓库守军被杀了一半,投降一半,隋军彻底控制了仓库。
四更时分,鄯善城的战斗彻底结束,包括二王子达延芒结波在内的七百多名鲜卑人全部被斩杀,一万多羌人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将被押送返乡。
阴世师随即派徐旻率三千骑兵赶往且末城,消灭盘踞在且末城的一千吐谷浑军。
且末城是鄯善城的备胎,如果吐谷浑守不住鄯善城,他们就会逃往且末城,目前且末城还没有地位,只有一千驻军,三千骑兵足以消灭他们。
阴世师又亲自率领八千人南下,前往五百里外的阿尔金山大峡谷,拦截北上吐谷浑人。
第390章 前截后追
从鄯善县向南走五百里外便是著名的阿尔金山峡谷,峡谷横穿阿尔金山,长约一百五十里,峡谷两侧山势雄伟险峻,峡谷内海拔高,风沙大,寸草不生,极为荒凉,偏偏这条峡谷是吐谷浑前往鄯善的必经之路。
哪怕到了后世,这里依旧是新疆南部前往青海的唯一通道,315国道经过了这条峡谷内,后来峡谷内又修建了高速公路,天堑才变为通途。
阴世师率领八千将士在峡谷北面修建防御工事,在几十里外的山上修建了一座烽燧,监视峡谷内的吐谷浑军队。
在这里驻扎极为不容易,光后勤运输队伍就用了一万头骆驼,将粮食、物资和水源源不断从鄯善城运到峡谷口。
士兵们百无聊奈,只得耐住性子一天天等候,好在补给物资充沛,虽然无聊,但也并不难过。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行程两千二百余里,萧夏率领两万骑兵抵达了尕斯草原,尕斯草原就是今天的花土沟,青海前往若羌的最后一站。
主要是吐谷浑人走得慢,导致王君廓的队伍也走得慢,萧夏率军在库里湖便追上了王君廓的队伍,他们继续在后面远远跟随吐谷浑大军,相距一百五十里,差不多要走三天,由于距离足够远,吐谷浑军队始终没有发现隋军在后面跟踪。
前方二十里外是一片湖泊,萨毗泽,这次旅途的最后一座淡水湖,其实在西北面三百里外,还有一处更大湖泊,也叫萨毗泽,这两座湖泊名字来源都是一个意思,苏毗人的湖泊。
到了唐朝后期,随着气候又渐渐变冷,淡水补充日渐减少,萨毗泽又渐渐变成了咸水湖。
此时正值四月,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尕斯草原上到处是一片片姹紫嫣红的野花,格外生机勃勃。
萧夏奔到高处,举起千里眼向远方望去。
远处是一片湛蓝色的湖泊,仿佛和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湖泊西岸是起伏的山峦。
湖泊东岸和南岸是是一望无际的帐篷,还有大片大片如云一般的羊群。
这时,前方斥候骑马回来禀报,“启禀殿下,湖沿岸生活着大量的牧民,大概有五个部落。”
萧夏点了点头,这五个部落就是沿途的补给部落了,被伏允带走,不留给自己,伏允应该是要过大峡谷了,他把萨毗泽当做后勤基地。
“有多少军队?”
“大概三千人左右!”
萧夏当即喝令道:“命令裴行俨、罗士信、王君廓、薛万钧、薛万彻来见我!”
不多时,五名大将催马来到萧夏面前,躬身行礼道:“参见殿下!”
萧夏缓缓道:“前面萨毗泽生活着上万牧民,有三千军队驻守,你们各率本部三千人,前去歼灭三千吐谷浑军,控制牧民和羊群,不让他们逃走,投降者免死,顽抗者无论羌人还是鲜卑,统统格杀勿论!”
“遵令!”
五名大将各带着本部三千骑兵从四面八方向萨毗泽杀去,萧夏带着五千人在后面切断了退路。
喊杀声震天,隋军的突然杀至让吐谷浑军队和牧民都措手不及,他们正在在吃午饭,很多士兵连战马都没有找到,隋军骑兵变杀来了,他们只得跪地哭喊饶命。
一部分士兵奋起抵抗,立刻被手痒难耐的隋军毫不犹豫杀死,哪怕后来发现不对,举手投降,但也来不及了,只要是反抗了,不管投不投降,都必须死。
一群群牧民吓得惊惶万分,带着家人要逃命,一队队骑兵从他们身边疾过,大喊道:“隋军不杀平民!隋军不杀平民!”
牧民们这才放下心,纷纷躲进大帐,等待命运的发落。
仅仅半个时辰,激战便结束了,隋军占领了嘎斯草原,百万军方羊群成了隋军的战利品,萧夏得到消息,吐谷浑王伏允昨天上午便率领一万两千军队带着数百名贵族以及妻妾北上峡谷了。
萧夏暗暗点头,按照之前部署,阴世师在夺取鄯善城后,必须封锁阿尔金山山口,就不知道阴世师是否来得及。
萧夏随即派一队斥候前去峡谷内打探消息。
阴世师率领八千军队在峡谷北面足足等了半个月,很多将领都失去耐心,认为吐谷军已经在西海被全歼,都劝主将放弃驻守,返回鄯善城,在鄯善城阻击也是一样。
但阴世师却不为所动,他心里很清楚,在鄯善城阻击,吐谷浑便能向西撤退去且末,去于阗,吐谷浑就在西域扩散开了,相反,只有在阿尔金山口拦截,才能彻底将吐谷浑挡在西域之外。
这时,且末城的消息也传来了,徐旻刚到且末城,且末城内正好发生内讧,羌人士兵都想返回家乡,被鲜卑主将镇压,杀死了两个叫嚣最狠的士兵,结果触怒了士兵,一千士兵造反将主将杀死,打开仓库分了粮食回家,半路上正好遇到隋军,徐旻派人和他们谈判,一千羌人便全部投降了徐旻。
看似巧合,其实也是必然,吐谷浑守不住西海老巢,不断向西撤退,鲜卑贵族无所谓,但士兵的家人都在西海,他们怎么愿意远离家乡,到了鄯善已经够远,还要去更远的且末,这就让羌人彻底崩溃了,眼看冬去春来,正是返乡之时,羌人们便躁动起来了。
隋军大营在三十里外的低海拔处,而大峡谷的海拔达四千米,长时间在高海拔上驻守,士兵受不了,峡谷口只留了五百士兵驻守,时刻监视山谷,关注山上的烽燧,阴世师又在峡谷口也修建了一座烽燧,当山上的烽燧点燃,谷口的烽燧也随之点燃。
这天一早,士兵们正在吃早饭,忽然听见帐外有人大喊:“烽烟!烽烟点燃了!”
士兵们纷纷跑出大帐,阴世师也走出大帐,只见谷口方向点燃了三柱烽烟。
“终于来了!”
阴世师当即厉声喝道:“传令全军进入战备!”
“当!当!当!”
钟声敲响,八千士兵奔出大帐集结,开始浩浩荡荡向三十几里外的山口奔去。
吐谷浑王伏允已率领大军在峡谷内走了三天三夜,距离出口只剩下四十余里,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此时天还没有亮,伏允下令全军在路边休息。
他们带的一万只羊已经吃了一半,伏允又派人赶回去通知士兵送补给。
士兵们刚坐下,前面便传来一片喧哗声,伏允对身边侍卫道:“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侍卫疾奔而去,不多时奔回来,满脸紧张地禀报道:“启禀可汗,山上发现烽燧,已经点燃了!”
伏允大吃一惊,这里距离鄯善城还有五六百里,他的军队不可能在这里修建烽燧,那烽燧哪里来的?
难道是隋军?不可能,隋军怎么可能来鄯善,最近的敦煌也要在一千七八百里之外。
可如果不是隋军又怎么解释山上的烽燧?
长子慕容顺道:“父亲,应该是我们军队安排的烽燧,提醒鄯善城我们来了,鄯善城就安排军队带着粮食和物资提前来迎接我们。”
儿子想得很美,但也有这个可能,伏允想了想,便命令万夫长拓跋通道:“拓跋将军率领两千军队去谷口看看有没有异常,若有异常,及时回来禀报!”
“遵令!”
拓跋通当即率领两千士兵向谷口奔去。
第391章 谷口突围(上)
拓跋通率领两千士兵一路疾奔,当天下午,便渐渐赶到了谷口,距离谷口还有一里,前方狭窄处忽然光线暗下来,原本是巨石堆砌,堵死了谷口,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前面箭矢呼啸射来,奔跑在最前面的数十名吐谷浑时候纷纷惨叫倒地。
拓跋通大惊失色,连忙大喊:“趴下,都趴下!”
前面的数百名吐谷浑士兵纷纷趴下,后面的千余士兵则急忙后退。
拓跋通躲在一块大石背后,他这才看清对面的情形,对面最窄处竟然有高中低三道石墙,错落堆砌,石墙上都站满了手持军弩的隋军士兵,足有千人之多。
虽然是峡谷的最窄处,但也有两三百步宽,足以埋伏一千余人,拓跋通心知不妙,他们没有盾牌,皮甲单薄,根本挡不住对方的箭矢,上去就是送死。
他当即回头对一名手下将领道:“你立刻回去禀报可汗,隋军切断了我们出谷的通道,我们出不去了。”
“遵令!”
手下将领翻身上马,带着两名骑兵向来路奔去。
天快亮时,吐谷浑王伏允得到了前方的快报,前方谷口竟然出现隋军,把山谷堵住了。
这个消息让伏允目瞪口呆,这可是比鄯善城还要远六百里昆仑大峡谷,一路上都是寸草不生的荒漠高山,几百里都不到一个人烟,这里居然会出现隋军,简直匪夷所思。
伏允心里明白,应该是鄯善被攻克了,只是他不肯承认。
“父亲,我们撤退吧!要不然会困死在峡谷内。”长子慕容顺劝道。
伏允沉思片刻问道:“我们粮食和水还能坚持多久?”
“大概十天左右!”
后撤的话最快两天,最慢三天也能走出去,现在他们还有时间,伏允当即对长子道:“你率三千近卫军去支援拓跋通,强攻谷口三天,强攻不下就撤回来,我们退回草原。”
慕容顺答应了,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向谷口奔去。
与此同时,萧夏大军也同样封锁了峡谷出口,雀鼠谷之战一幕再现,只不过这次比雀鼠谷的拦截更加高难度,更加天马行空,更加难以承受,一百五十里长的高原峡谷,空气稀薄,寸草不生,粮草补给严重缺乏,吐谷浑军队面临空前严酷的考验。
隋军虽然也身处高原,但条件要比吐谷浑军好得多,他们主力可以在二三十里外的低海拔处驻兵,而且隋军准备了大量药物,更重要是隋军补给充足,占据心理优势,可以长时间和吐谷浑军对峙。
这时,前面斥候抓捕了三名传信兵和一名吐谷浑官员,把他们带到萧夏面前,偏远地区的羌人不懂汉语,但西海周围和河源地区的羌民基本上都会说几句汉语,尤其吐谷浑的官员,基本上都懂汉语。
萧夏审问了几句,原来这三人是出来催促军粮补给的士兵,而官员是粮官。
萧夏又问三名士兵道:“你们出发时,吐谷浑可汗在什么位置?”
为首士兵老老实实回答道:“快要到谷口,大概还有几十里。”
萧夏眉头一皱,对方还没有发现谷口被封锁吗?
虽然有点担心,不过还没有到最后时刻,对方要到快出谷口时才会发现谷口已封,现在还有四五十里的路程,确实发现不了。
萧夏又命人把粮官带上来,问他道:“你们还有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