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向张掖那边学习,冬天用牛粪当燃料,或者想办法用煤炭当燃烧。”
樊子盖苦笑道:“炭只有有钱才用得起,不现实,不过牛粪倒是可以,这边羌人冬天都用牛粪为燃料,家家户户都大量囤积晒干,汉人农民也买,不过是买来做肥料。”
萧夏说的是煤炭,而不是炭,估计河西这边就没有煤,所以樊子盖压根就不知道。
萧夏暂时不考虑煤炭,如果用牛粪为燃料,倒是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其实不光是牛粪,羊粪和马粪都可以。
这里可是河西走廊,还缺少食草牲畜的粪便吗?
萧夏见时间还早,他又骑马来到城外外巡视农田,姑臧县的母亲和是马城河,都是发源于祁连山,雪山融水后形成无数条溪流,溪流汇聚成河流,向平原流去,最后形成一座座巨大的湖泊,不如武威郡北部的休屠泽和归亭海,张掖郡河流形成的居延海,还有敦煌郡河流形成的大泽,这就是河西走廊特有的地理景观。
汉人几百年来在马成河两岸开发了数千顷麦田,种植小麦和麻,但这里种植的小麦只能养活普通百姓,军队的粮食主要来自陇右河湟谷地。
但马城河两岸并非全部是麦田,其实麦田主要集中在东岸,西岸则是一望无际的牧场。
萧夏过桥来到西岸,只奔行了十几里,发现岸边草地里到处是羊粪,牧民只用牛粪,羊粪他们不用,实际上羊粪晒干后,燃烧力还超过了牛粪。
萧夏知道后世用牛羊马粪混合后制成小圆块,就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燃料,在帐篷内燃烧起来,一点臭味都没有,还有一股淡淡的奶香。
如果百姓不肯使用,但至少军队冬天的取暖燃料解决了。
夜幕将领,萧夏回到了楚王府,楚王府占地之广阔也着实让萧夏有点吃惊,今天是第一天,很多东西都不全,无法做饭。
说起来好笑,米面买来了,肉菜买来了,最后居然是没有柴。
刘管家对萧夏道:“我已经买几千斤炭和大量柴禾,但要明天才能送过来,今天王妃让小人去酒楼订餐。”
萧夏点点头,“其他不缺吗?各种炊具之类。”
“都不缺,对了,小人明天还得去买几十口水缸。”
中原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水缸,一方面是生活用水方便,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失火,储水用来救火,所以又叫太平缸。
要不然每次都从井里打水,太麻烦了。
“除此之外呢,家仆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刘管家点点头,“是比较缺,小人给王妃汇报过了,她说考虑一下。”
王府斜对面就有一座大酒楼,叫凉州酒楼,是姑臧县的三大酒楼之一。
既然王爷回来了,立刻派人去催促饭菜。
萧夏来到后院,见妻子还在收拾东西,便笑问道:“今天收拾了一天吗?”
崔羽起身捶捶后腰笑道:“也不是啦!下午喝茶聊天好久,懒得收拾,想到夫君要回来了,赶紧装装样子。”
萧夏哈哈一笑,搂住她道:“慢慢收拾好了,一天不够十天,十天不够一个月,一个月不够一年。”
“哪里需要一个月,明天我就收拾好了,对了,管家说要招下人,我有点头大,这种事情我第一次做,夫君教教我!”
“很简单,先让刘管家给你一个方案。”
崔羽连忙道:“他已经给了,需要招募三十个人。”
“那就不就简单了吗?外院的让刘管家和阿楚一起招,招到的人要李大姐审核一下,内院的侍女你来面试,小青和阿楚陪同你,最后也要李大姐审核一下。”
“为什么要李大姐审核?”
“主要是怕一些武艺高强的人偷偷混进来,招的人一定要身家清白,还要去调查一下底细,不能大意就是了。”
崔羽点点头,“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这时,侍女来报,饭菜已经送来了。
萧夏点点头,“我们赶紧趁热吃吧!冷了就麻烦了。”
第375章 迫在眉睫
吃罢晚饭,县衙周县令正好派人送来几车柴禾,足有上千斤,又送来了几十口水缸和几只新的大浴桶。
这个周县令不错,很细心,知道他们缺什么?
萧夏不知道,其实是酒楼大掌柜告诉周县令,楚王府无柴,连饭都无法做,这个表现的机会周县令怎么会放过。
有了木柴,厨房开始烧水,女人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把一路的风尘都洗干净。
萧夏也舒服地洗了澡,换了一身厚实新衣,舒适地在书房里坐下,房间里点着蜡烛,光线柔和。
这时,崔羽端了一盏茶进来,萧夏搂着她坐在自己怀中问道:“这里还能适应吗?”
崔羽点点头,“我感觉和长安没什么区别,可能就是冬天比较冷一些,但我们可以烤火取暖,其实也无所谓。”
萧夏点点头,“这里的冬天比关中要冷得多,我们的军队都是从关中过来,首先面对第一个困难就是冬天的寒冷,烤火取暖确实是迫在眉睫第一件大事,我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夫君想到办法了吗?”
萧夏点点头,“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
次日一早,萧夏来到军营下达了一条军令,命令边军和募兵各出五千人去马城河北岸拾羊粪,为期十天,不限数量,越多越好。
这条命令虽然有点荒诞,但阴世师不敢怠慢,立刻调拨了曹太岳率五千边军拿着藤筐去拾取羊粪,裴文安也调拨了王伯当率五千募兵前往马城河去拾羊粪,每人也领了一支藤筐和一把铲子出发了。
为了鼓励士兵多拾羊粪,还特设了优秀奖和鼓励奖,拾取数量最多的前百名士兵,每人奖赏五贯钱,另外所有士兵只要每天不低于十斤,每人每天补贴一百文钱,
萧夏随即又召见了河西牧监贺娄善柱,河西牧监原本设在删丹县,但自从吐谷浑偷袭删丹县后,贺娄善柱便将官署搬到了姑臧县。
贺娄善柱是太仆寺派来长驻河西的官员,他是从五品上牧监,听说楚王殿下召见,他不敢怠慢,连忙赶来大都督府,不过他今年有点怠政,对河西牧场的最新情况不是很了解,他索性又把牧丞王建也带上了。
很快,房玄龄把他们二人领到萧夏的官房,房玄龄出任记室参军,也就是萧夏的机要秘书。
“殿下,他们来了!”
“请进!”
贺娄善柱和王建走进了官房,两人施礼道:“卑职参见楚王殿下!”
萧夏微微笑道:“贺娄牧监,我们又见面了,这位是?”
“启禀殿下,他是牧丞王建,如果殿下问到畜牧的详细情况,卑职也不是很清楚,但王牧丞掌握所有细节。”
萧夏点点头,“我今天其实是问问马粪的情况,你们应该清楚吧!”
“马粪?”
贺娄善柱愣了一下,他苦笑一声道:“平时季节,战马都是散养,基本上不用考虑马粪问题,它们散布草原,但冬天战马是圈养,我们牧监就是和马粪做斗争,每天都要运走堆积如山的马粪。”
“马粪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贺娄善柱看了一眼旁边王建,王建连忙道:“启禀殿下,马粪我们一般放在仓库里自然风干,做成马粪饼,第二年冬天在马棚内燃烧,给战马取暖。”
“风干的马粪还有吗?或者马粪饼还有吗?”
“当然有,太多了,我们每年送给牧民很多,实际上还有很多,仓库里堆不下,都是几年前的干马粪饼。”
“羊粪有吗?”萧夏又问道。
王建欠身道:“启禀殿下,我们的马粪饼又叫三珍饼,就是马粪、牛粪、羊粪掺和在一起,还是牧民教我们怎么制作,将它们压实紧密,这样燃烧会更旺,一斤三珍饼燃烧时间和热量远远超过一斤木材。”
“这种三珍饼军队没有使用吗?”
贺娄善柱摇摇头,“薛总管对三珍饼有成见,军队就没有使用,军队还是以烧柴为主。”
“为什么有成见,是嫌弃它臭?”
王建摇摇头,“具体原因卑职不知道,但实话实说,一点都不臭,我们是用自然风干的三粪,重新加水搅拌混合,然后制成三珍饼,放在草原上晒干,臭味早就消失殆尽了,我们自己也平时用它取暖烧水,燃烧起来反而有一种淡淡的草香或者乳香。”
贺娄善柱又道:“我们中原汉人歧视牛羊粪,但草原牧人却把它视为珍宝,河西的汉人也夸它是宝,不光是肥料,也能做燃料,甚至烧成的灰也和草木灰一样,洒在地里是最好的肥料。”
萧夏前世烧过牛粪饼,知道确实不臭,反而有一种清香,很多人都喜欢这种味道。
萧夏点点头,“我准备冬天让士兵烧三珍饼取暖,同时在市场上供应,你们有多少?”
“太多了,五座仓库都堆满了,如果不够,还可以现做,时间来得及,晒一个月就干透了,反正原料我们很充足。”
“姑臧县这边有吗?”
“有!城外有两座仓库,大概有三十余万斤,晒干后一饼约一斤多一点,我们就算一斤,两座仓库有三十三万饼,算三十三万斤,实际上不止。”
萧夏欣然道:“现在带我去仓库看看!”
牧监仓库颇多,大部分都集中在珊丹县,姑臧县也有七八座,像乳制品仓库、羊皮仓库、羊毛库,还有干羊肉库等等,这些都是准备送去长安的,还两座仓库,用来存放三珍饼,用牧监官员的话来说,就是太多了,删丹县放不下,只好转移一部分到姑臧县,一旦朝廷批准和吐谷浑互市,这些三珍饼就打算卖给吐谷浑,和他们换盐。
仓库在南城外,修建土墙包围的仓库群,当仓库大门缓缓打开,萧夏便知道自己迫在眉睫的危机解决了。
深褐色的三珍饼堆积如山,王建介绍道:“这些都是用风干三年的夏粪为原料制作,品质最好,一天烧两块就足够了。”
萧夏拾起一块,感觉很轻,但又俨如石头一般坚硬,扔在饼堆上当啷作响。
“一般是敲成小块燃烧,拿一点麦秸引火,很快就点燃了。”
萧夏点点头道:“不光是三珍饼,牧监仓库所有物资我们都征用了,还包括十万匹战马,我会向天子申请,先给移交给军队使用就是了。”
萧夏当即中止了军队拾羊粪行动,每个参与士兵补贴百文钱,所拾到羊粪用来军屯肥田。
他又写了一份鹰信给父皇,要求征用牧监的物资作为战备物资。
当天中午,军营内便开始用三珍饼作为燃料试验做饭了,萧夏组织将领前来参观,他们都亲眼看见,亲自闻到,果然没有一点臭味,还有一种很好闻的清香,令将领们赞不绝口,纷纷表态,愿意接受三珍饼为取暖燃料。
第376章 情报部门
上午总算解决了军队冬天取暖问题,还意外得到大量牧监的副业产品,大大改善了士兵的伙食。
下午,安兴贵带着两名粟特商人找到了萧夏。
“殿下,这就是我说的曹氏兄弟,他们极为了解吐谷浑的情况。”
两名商人一起下跪行礼,“曹先、曹贵参见殿下!”
“两位不必客气,请坐!”
萧夏又吩咐房玄龄道:“去把张亮找来!”
萧夏发现张亮具有很强的情报天赋,他能从各种纷繁复杂地线索中抓住重点,思维慎密,滴水不漏,是非常优秀的情报主管人才。
萧夏便决定让张亮出任情报总管。
不多时,张亮赶来了,萧夏让他坐在一边做记录。
萧夏这才对曹氏兄弟道:“我们主要想掌握一些吐谷浑的重要部落分布,还有他们据点,打个比方,我们攻下了伏俟城,但吐谷浑王带领大量贵族跑了,他们会跑到哪里去?”
兄长曹先点点头,“这个问题可以回答,实际上就是商业聚集点,有足够的人口和物资支撑他们,据我们所知,除了伏俟城外,吐谷浑还三个统治中心,一大两小,大的统治中心是鄯善城,吐谷浑又把它叫做西都,目前由吐谷浑二王子达延芒结波在那里坐镇治理,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和粮食,还有八个部落在那里生活。
除了鄯善外,另外还有两个小的统治中心,一东一西,东面在河源积石城和赤水城,北面的曼头城和树墩城其实是拱卫他们,不过党项人崛起,他们已经攻占了积石城和赤水城,所以东面这个小统治中心基本上已经废了。
西面就是且末城了,距离鄯善城不远,当然也不近,相隔几百里,且末城是鄯善城的备用,一旦鄯善城被攻破,他们肯定就会继续逃亡到且末城。”
旁边曹贵补充道:“殿下,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隋朝可能不了解,觉得吐谷浑地域这么大,他们随便往哪里一躲就找不到了,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躲的地方并不多,他们也要吃喝,也要生活,需要大量物资,一旦逃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们也撑不下去。
所以他们也学汉人,搞狡兔三窟,伏俟城、河源和鄯善为三窟,但现在河源废了,他们又增加了且末城,其实还是三窟,这个事件叫做四窟变三窟,吐谷浑贵族都知道,如果深入和他们打交道,也会了解了吐谷浑的三窟。”
萧夏大喜,他取出一份地图道:“还有吐谷浑的主要道路,烦请两位替我标识一下。”
………
萧夏拿到了主要的情报,但细节还需要完善,萧夏便把细节交给了张亮去完善,比较鄯善有多少驻军,能养得起多少军队,伏俟城到鄯善的距离是多少,要走多少时间,路上有没有补给,或者有没有湖泊,隋军去鄯善该怎么走,什么季节走比较合适等等,这些都是细节。
另外,鄯善就是楼兰古国,历史上说它在630年左右突然消失,这个时候正好是唐朝灭吐谷浑,侯君集率军在鄯善国逼死了吐谷浑王伏允,所以鄯善国人要么就是被唐军斩尽杀绝,要么就是被唐军全部带走,楼兰古国就此消亡。
其实萧夏也是知道该怎么去鄯善城,先到敦煌,再沿着丝绸之路南线到蒲昌海,也就是罗布泊,再沿着且末河而行,几天就能到达鄯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