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23节

  马氏是崔弘舟的小妾,很受崔弘舟宠爱,郑氏得给丈夫这个面子。

  崔弘舟心中欢喜,又捋须对妻子笑道:“你没想到吧!女婿竟然给了我一座五千亩的庄园,在鄠县,等我过户后我们全家去看看。”

  郑氏又惊又喜道:“老爷,这个女婿真不错啊!把你最大的心病解决了。”

  崔弘舟也有一座三千亩的庄园,但他有两个儿子,将来庄园怎么分,他一直很发愁,肯定是由长子继承,那小儿子怎么办?

  这几年他一直在愁这件事,所以郑氏才说,萧夏把他最大的心病解决了。

  崔弘舟又道:“女婿想把大郎弄到河西去做两年官,回来后就是五品官了,要不然大郎还得熬五年,还不一定能升官,要知道六品升五品是最难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六品上打转,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啊!那孙子和孙女都要去吗?”

  “反正就两年嘛!我觉得家人就不用去了,留在长安吧!”

  “这就好,羽儿想把小眉带在身边,如果大家都走了,府中也太冷清了。”

  崔弘舟一怔,“羽儿想把小眉带走?”

  郑氏点点头,“羽儿说我们对小眉太放纵了,她担心小眉会在长安学坏,她带在身边可以好好管束小眉。”

  父亲一般都不会太看重女儿,崔弘舟更看重两个儿子,他点点头道:“你决定吧!这件事我就不管了,我得去找找二哥,商量一下大郎调动的事情。”

  崔弘舟转身便去了二哥的府宅。

  时间过得很快,又过了两天,萧夏接到父亲的宣召,他匆匆赶去皇宫。

  来到御书房,萧夏行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杨广点点头问道:“你打算怎么经略河西,有没有什么想法?”

  萧夏坦率道:“儿臣打算直接灭了吐谷浑,设立西海郡,当年皇祖父就给我说过,封我为西海郡王,就是希望我把西海郡坐实。”

  杨广欣然道:“今天上午内阁就在讨论这件事,感觉大家都不太了解情况,朕把他们都召来,你给他们好好说一说!”

  “儿臣遵旨!”

  杨广随即命人去把内阁七相和太子杨昭都一起宣来,又让当值舍人封德彝去把最大的地图取出来。

  历史总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天子杨广好大喜功,实际上,杨广很多国策都是延续隋文帝杨坚,比如开凿大运河,从隋文帝时代就开始了。

  再比如说攻打高句丽,也是从隋文帝时代开始,吐谷浑也是一样,隋文帝时代就屡屡进犯陇右,隋朝就在策划灭吐谷浑了,大业四年开始正式实施。

  至于最后隋朝灭亡,那是因为建立隋朝时没有流血,那么后面就必然要流血了。

  就像建立新中国,无数先烈浴血奋战了百年才成功,才会有今天的伟大复兴。

  而印度在建国时没有流血,没有彻底清算地主和旧势力,那它后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梦想,无法成功,最后必然是以流血而结束。

  所以隋朝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它的短暂。

  不多时,七名相国和太子杨昭都纷纷赶到了御书房,众人在议事堂坐下,听取萧夏的第一次任职前汇报,也算是一种任前述职。

  两名宦官将一幅巨大的地图挂在架子上,这是皇宫里无意中发现的一幅地图,绘制在绢布上,来源已经不知晓。

  萧夏缓缓指着地图对众人道:“无论河西和陇右,他们本身的发展是有限的,受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口数量增长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整天遭受战争威胁,动不动就被异族所杀,动不动就被异族抢走做奴隶,百姓怎么可能安居乐业,我若是农民我也会跑到中原去,所以要经略陇右、河西,安全一定要保证。”

  高颎点点头道:“所以殿下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吐谷浑彻底臣服大隋?”

  萧夏摇了摇头,“高相国说错了两点,第一,不是我首要目标,而是主要目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是去栽树的,乘凉就留给后来人吧!第二,不是让吐谷浑臣服,而是彻底杀死吐谷浑,灭掉这个王朝,要让吐谷浑的百姓成为大隋的子民,吐谷浑贵族全部杀干净,一个不留。”

  户部尚书韦冲眉头一皱,“殿下说说可以,可如果真的全部杀掉,那可是尸山血海。”

  萧夏道:“我说的全部杀掉是指男子,女人和孩童不杀。”

  “就算这样也太残酷了!”

  萧夏不再理睬他,他又指地图继续道:“吐谷浑地域广阔,西到且末国、若羌国,东到黄河九曲,南北两千余里,我的目标就是要这块辽阔的土地并入大隋的版图,建立西海郡、河源郡、且末郡和若羌郡,如果有可能,还会建立伊吾郡,这将是历史上第一次把这片土地归属中原王朝,也让我们子孙好好看一看,他们的祖先是怎么开疆拓土!”

  杨广着实动心了,儿子的话句句说在他心坎上,他捋须微微笑道:“如果真的建立了这几个郡,朕一定去巡视。”

  左相杨素道:“殿下能不能说一说时间安排?还有就是钱粮安排。”

  萧夏点点头,“明年三月份出兵,所以各种钱粮物资,就得拜托朝廷尽快安排,最好在今年冬天前解决。”

  杨广看了一眼高颎,“钱粮物资应该问题不大吧!”

  高颎点点头道:“上次出兵吐谷浑还剩下大量粮食物资,都囤积在金城仓,殿下完全可以使用,另外朝廷会调拨五十万贯军费,再有就是河湟谷地仓库内有三十万石粮食,殿下可以调用。”

  “军队呢?”

  太子杨昭提醒道:“你觉得自己手中的军队能彻底剿灭吐谷浑?”

  萧夏点点头,“我至少需要十万大军,目前陇右有三万边军,河西有三万边军,加上我自己的三万募兵,共九万人,兵力来看勉强够了,如果朝廷能再再补充两三万人当然更好,关键是河西马场的马匹我需要调用,请父皇批准。”

  杨广想了想道:“可以拨给你三万军队,会在冬天前赶到武威郡,至于河西马场,可以调拨十万匹战马支援战争。”

  “多谢父皇!”

  杨广沉思片刻又继续道:“朕还打算让你兼任灵州大都督,出任这个职务也是有任务,当初,我们帮助启民可汗,让他在丰州北套地区重新起家,现在他已经得到了草原最富庶的黄金地带,但突厥却迟迟没有把丰州还给我们。

  先帝临终前也给朕说过,这是他的一大遗憾,朕要求你夺回丰州和北套,至于大隋和突厥的关系你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他们占我们不还都没有考虑两国关系,那你也不用考虑。”

  萧夏缓缓点头,“儿臣铭记!”

  当天下午,天子下达旨意,正式封萧夏为鄯州、凉州、灵州三镇大都督,赐天子剑,并赐金甲一副,一切军事行动他可以自作决定。

第371章 出发凉州

  下午,萧夏来到了军营,目前军营已转移到灞上,士兵们都放假结束,开始了出征前的准备。

  刘文静也解决了运输问题,他从粟特人手中租到了两千头骆驼,朝廷又以十人一头骆驼的标准,划拨给他们三千头骆驼,这样他们就能运送兵甲物资了,主要是铜钱、兵甲、帐篷、肉干、盐等等,以及将领们的私人物品,包括萧夏自己的私人财富也要需要几百头骆驼来运输。

  刘文静叹口气道:“二十万石粮食就没法运输了,还有路上消耗的粮食,最少也需要三万石粮食,卑职打算再雇三千辆大车解决。”

  萧夏想了想道:“我提两个建议,第一,粮食可以交给朝廷,朝廷在金城郡建了一座金城仓,然后我们从金城仓取粮,第二,帐篷、兵甲也一样,除了士兵自己的兵甲和路上必须的帐篷,多余的帐篷、兵甲都可以交给朝廷,金城仓那边也有,其实铜钱也是,除了私人的铜钱外,其他都交给朝廷,太府寺会给一份拨付清单,我们去金城仓调取。”

  刘文静迟疑一下道:“卑职担心,朝廷会把我们的钱粮物资当做朝廷拨付的一部分给我们。

  这个问题萧夏倒没有想到,确实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萧夏点点头,“帐篷多余部分可以交给朝廷,中原的布帐篷不适合河西,那边比较寒冷,必须要用羊毛帐篷或者皮帐。”

  “卑职考虑到家眷也要用帐篷,其实并不多。”

  萧夏恍然,笑道:“我没有考虑到家眷,那就全部带走,多租一些大车。”

  刘文静又笑道:“还有殿下的私人物品也要尽快装箱送到军营来,卑职可以安排骆驼。”

  萧夏点点头,又嘱咐道:“既然提到将士和文吏的家眷也会随行,那就要多准备一些马车,男人骑马可以,但妇孺必须坐马车,不能我家眷坐马车,士兵的家眷就得步行走路,那可不行。”

  “殿下请放心,卑职会安排好!”

  萧夏随即又去了军营,和士兵们座谈,安抚士兵情绪,鼓励士兵为国开疆拓土。

  时间转眼到了九月初二,这天上午,萧夏带着家人以及愿意跟随他去河西的仆妇丫鬟十余人来到了军营,他的几百箱财富都已提前送到军营。

  军营内十分热闹,很多将士的家眷也来了,军营都给他们准备大帐,还有不少孩子。

  萧夏也准备了四顶帐篷,他和妻子一顶,崔眉、小青和阿楚一顶,几名男仆一顶,其他丫鬟仆妇一顶。

  虽然不能和家里相比,但大家都是第一次住军营,充满了新鲜感。

  大帐铺着厚厚的地毯,崔羽坐在地毯在做针线,给丈夫缝制一条内裤,这是萧夏自己设计的平角内裤,用白缎子做料子,隋唐之前是没有内裤的,这也是要跪坐的主要原因之一,撒坐容易走光。

  后来出现了亵裤,裤腿比较长,很不方便运动,很多人索性不穿。

  萧夏便给自己设计了内裤,小青缝制了十几条,她们也穿上了,现在崔羽也小眉也穿上了。

  “军营感觉怎么样?”萧夏在妻子身旁坐下笑问道。

  崔羽笑道:“感觉和春游、秋游差不多,那时候一大家子出去游玩,都带着帐篷,当天回不来,就在外面搭建帐篷了,那时我还小,很喜欢这种住大帐的感觉,现在已经无所谓了。”

  萧夏点点头,“我们要走一个多月,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住帐篷,最好能适应,实在不行夜里也可以睡在大车上,我们大车像小房间一样。”

  “看吧!我尽量坚持,实在支持不住,那只能睡大车了,其实我是怕虫子。“崔羽有点不好意思道。

  “小眉怕蛇,你居然怕虫子。”

  崔羽抿嘴笑道:“蛇我更怕,看到蛇我就吓得走不动路了。”

  萧夏搂了搂她肩膀笑道:“放心吧!有我在呢,不会有蛇。”

  当天晚上,大家都早早睡觉了。

  次日天不亮,大营内便热闹起来,大家洗漱吃早饭,紧张地收拾,把一些随身物品打成包裹,三万士兵夹杂着一千多家眷,开始离开军营浩浩荡荡出发了,开往遥远的武威郡。

  萧夏将长驻河西大都督府,也就是从前的河西总管府,在武威郡姑臧县,这次他不打算驻扎张掖,他同时兼任陇右大都督和朔方大都督,必须三方兼顾,武威郡就是最合适的。

  南阳郡的攻城大战已经进行了一个月,刚开始宇文成都有些轻敌,结果屡屡攻城惨败,损失近万人,他不得不退兵到武关,同时向朝廷求援。

  知道史万岁率三万援军到来,才渐渐扭转了战场的不利局面。

  史万岁攻城经验丰富,他专门选夜间攻城,对于攻城士兵,夜间可以躲避城头的箭矢,虽然实际上躲避不了,但至少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

  但夜间对于守城士兵却压力巨大,他们不知道敌军会从哪一个角落钻出来,也不知道攻城士兵会用什么先进的攻城武器,他们看不见,只有杀到眼前才会发现。

  这天天刚擦黑,十架大型投石机便渐渐靠近了城头,城头上士兵紧张得大呼小叫,他们只看见巨大的黑影靠近,却看不见敌军在哪里?

  史万岁望着城头一声令下,“发射!”

  十架大型投石机‘嘭!嘭!’发射了,将一团团巨大的火球向城内射去,火球射到城内半空,绳索断裂,变成了千万张传单,向城内飘洒而去。

  告南阳军民书

  旧皇于一个月前宣布退位,晋王殿下已登基为大隋天子,天下拥戴,唯有南阳郡二伍依旧反叛朝廷,成为大隋逆贼。

  我乃大将军史万岁,奉天子之令配合宇文成都大将军讨伐二伍,你们被受蒙骗,为逆贼卖命,念尔等无知,特给三军将士和百姓一个机会,立刻效忠朝廷,反抗逆贼。

  若执迷不悟,一旦大军杀入城中,所有人皆以造反逆贼惩处。

  这是最后的机会,天亮前城门不开,朝廷将不再接受投降,无论男女,一律诛杀!

  率先投降者,赏钱五千贯,官封南阳郡司马。

  房间里,伍氏兄弟面面相觑,这份传单一发,他们便知道南阳城守不住了。

  “大哥,我们走吧!”

  伍天锡沉声道:“天下之大,哪里不是我们容身之地?”

  伍云召长长叹息一声,“收拾一下走吧!为我们连累全城军民,我实在于心不忍!”

  伍氏兄弟二人当即收拾行装,带着十几名心腹手下离开了南阳县,向襄阳方向奔去。

  半个时辰后,偏将朱粲率先带领五千军队开城投降,数万隋军随即杀进了南阳县,延续了一个月的南阳之战终于结束了。

第372章 全盘接手

  隋文帝泰陵,这里除了一座金字塔般的封土堆外,周围还修建了大量宫殿,有专门的守灵官员和士兵长驻泰陵,另外还有被软禁在这里的杨谅,杨广命令他替父守陵三年。

  杨谅被削爵为民,还被人昼夜监视,妻子豆卢氏和儿子杨颢生活在长安娘家,倒没有被监视,只是不能离开长安。

  杨谅身边只有十几名侍妾,他心中苦闷异常,每天饮酒做乐,或者和十几名侍妾鬼混。

  这天晚上,杨谅正在喝酒,一名老仆来报,“外面有人来访!”

  杨谅一怔,心中很惊讶,他是不能接见外客,就算有人来拜访他,也会被外面监视的士兵劝退,这是谁?居然能穿透监视士兵。

  “请他进来!”

  片刻走进一名脸带面具,身材高大年轻男子,头上还带着竹笠,遮住大半面容。

首节 上一节 223/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