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思良久,便找到了杨筠,黄权太了解杨筠的弱点,知道该怎么劝说他遵从自己的意见。
黄权劝道:“殿下,卫玄其实说得也对,府兵未必忠于杨谅,他们不会为杨谅卖命,杨谅真正依靠还是招募的八万士兵,这八万军队招募了才两三个月,根本没有训练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战斗力?怎能和我们十几万精锐军队相比?我们应该寻找和敌军决战的机会,如果对方不肯应战,我们就一直将他们逼到太原城下。”
黄权一边说,一边观察杨筠的表情,见他已经动心,他便拿出了杀手锏。
黄权又叹了口气道:“太子到现在还没有立太子,如果杨裕抢先击败秦王,恐怕对殿下争太子之位不力啊!”
皇长子杨俨被斩断一只手,已经不可能再当太子了,一旦嫡长子当不了太子,那么下面任何一个儿子都可以立为太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太子就在次子杨裕和三子杨筠之间产生,所以这兄弟二人斗得跟乌眼鸡一样。
杨筠被说中了心思,他点点头道:“先生说得对,兵贵神速,我们必须尽量杀到太原去。”
黄权连忙道:“卑职会亲自给殿下安排好后勤!”
杨筠当即下令,“明日五更正点兵,卯时出发!”
五更正就是半夜四点,卯时便是凌晨五点。
次日天不亮,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东路大元帅杨筠亲自率领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北上了,黄权主动为后军,押送着满载粮食的几千辆大车。
第337章 兵困长谷
河东就是今天的山西,它的境内几乎都是莽莽大山,在山脉和山脉之间分割切裂出很多块小盆地,诸如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长治盆地、晋城盆地、忻定盆地和大同盆地等等,河东的万千百姓就在这些盆地中繁衍生息。
这种盆地和大山相间的地形直接影响着战争的结果,任何不懂或者不尊重河东地形的将领,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是太岳山和吕梁山,这两片山脉原本连为一体,将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完全割裂开。
但汾河在崇山峻岭之中冲出几条河道,使两座盆地有了相连的通道,其中水路是汾水,而陆路便是一条长达百里的谷道。
这条谷道叫做雀鼠谷,北起介休县,南到霍邑县,在谷道中还隐藏着一座灵石县。
这天上午,十余万大军过了霍邑县,走进了雀鼠谷,雀鼠谷两侧都是悬崖峭壁,灰黄色的巨石上长满了藤蔓,地面上也是长满树木藤蔓等各种植物,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士兵们在谷道中快速行军,每个人都沉默寡言,两侧巨大的山体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抑,包括主帅杨筠,他从未听说过这条峡谷,当他进入峡谷时,他以为最多只有十几里,但越走越漫长,他心中也开始忐忑不安,但这个时候要回头也不现实了,他们已经走了三十余里,杨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北上。
十余万大军已全部进入了雀鼠谷,但后勤队伍却迟迟没有跟进,一直到天色近黄昏,大家停驻休息时,杨筠才发现后勤大军没有跟上。
他连忙派一队骑兵去后面催促后勤大军跟上,到这个时候,杨筠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到来,他还以为是后勤大军走得太慢。
一直到夜幕降临,还是没有后勤大军的消息,杨筠才终于感觉到了不对,不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跟上。
“贺若将军,怎么回事?后勤队伍怎么一直没有跟上?”杨筠厉声质问副将贺若东。
贺若东张口结舌,他也同样是这个时候才发现不对,这个问题让他怎么回答?
望着杨筠凶狠的目光,贺若东只得硬着头皮安慰道:“殿下不必担心,如果出事,我们肯定会得到消息,肯定会有士兵跑来求救,不会这样凭空消失,卑职认为它们就是走得比较慢,可能还在一二十里外,殿下再耐心等等!”
又了半个时辰,之前派去打探消息的骑兵回来了,他们带回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后勤队伍就是凭空消失了,他们一直向后走了二十里,都没有看到后勤队伍的影子。
杨筠一阵风似的冲到贺若东面前,大吼道:“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殿下,每个士兵都带了三天的干粮,应该可以支撑到处雀鼠谷,而且前面三十里外就是灵石县,我们还可以在灵石县得到补充。”
杨筠眼中喷射着怒火,一切都是这个贺若东的错,他咬牙切齿道:“立刻命令全军起拔去灵石县!”
“呜——”出发的号角声吹响,十几万大军纷纷收拾起身,继续向北面奔去。
但走了约十里,前面一阵喧哗,前面是整条雀鼠谷的最狭窄处,只有几丈宽,但都被巨石堵死了,不等士兵反应过来,巨石的另一侧射来无数箭矢,士兵们措手不及,纷纷中箭,谷道内响起一片惨叫声。
后勤大军还没有峡谷,便被宇文述的副将纥单贵率领两万军队拦截了,士兵没呢没有抵抗,黄权直接命令军队放下兵器投降,汉王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隋军的后勤队伍。
这就是后勤军没有任何动静的真正原因,根本就没有交战,哪里来的动静?
宇文述从来就没有打算和隋军对阵,他知道自己军队战斗力不是精锐隋军的对手,人数也远没有对方多,他就想利用地形的特点,将隋军困死在雀鼠谷内。
宇文述殚精竭虑,利用隋军的将帅不和,施反间计赶走了经验丰富的卫玄,又买通了贪财如命的黄权,最终将隋军主力诱引进了雀鼠谷,将他们困在约六十里长的谷地内。
在险要处将隋军前后堵死,用饥饿和恐惧逼迫隋军投降。
陌刀不误砍柴功,萧夏并不急于去收复洛阳,依旧在荥阳郡全力以赴进行军队训练,训练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军阵训练,其次便是体力训练。
军阵是步兵作战的灵魂,而汉人作战基本上是步兵为主,如果没有军阵,就是一盘散沙,怕死是人类的本性,如果眼看着前面的士兵被杀死,那么后面的士兵十有八九就会崩溃逃跑。
可一旦组建成军阵,军队就有了灵魂,有纪律和集体意识,前排士兵阵亡,后排士兵就必须要顶上去,想逃跑也跑不掉,这就是军阵的最大优势,大大提高了死亡坚守率。
如果没有军阵,阵亡百分之十,军队就要崩溃,有了军阵后,阵亡百分之三十甚至四十军队才会崩溃,两军对垒,其实就看谁能坚持得久一点,先崩溃就是兵败的一方。
军阵第二个好处能对付骑兵,尤其是对付胡人骑兵,从匈奴到后金满人,两千年来胡人骑兵都没有什么进步,一直就只会三招,远战骑射,近战刀砍,不妙就逃。
所以只要顶住胡人骑兵的箭射和冲击,胡人骑兵的近战根本不是汉人长矛军阵的对手,他们就只能逃跑。
而坚固的盔甲能挡住胡人骑射,强大的长矛步兵军阵能顶住骑兵的冲击。
军阵从古至今就体现了汉人军队骨子里的集体意识,一直到现在的阅兵方阵,其实就是军阵。
所以萧夏安排集中训练军阵,就是要把士兵的军人意志练出来,同时也把士兵的集体意识练出来。
至于个人武艺,短时间内其实效果不大,自古就有‘月棍年刀一辈子枪’的说法,最简单的棍都要练一个月才有成效。
当然,萧夏也有速成办法,他知道唐朝军队最流行一种副兵器,梿枷,一根坚固的木棍,前端装一根铁链,另一头连着木槌。
外形有点点像双截棍,但链子要比双截棍长一些,另一根要小一点,包上铁,或者直接换成铁。
这原本是一种脱谷农具,但如果把木槌换成铁槌,那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钝击重兵器了,攻击范围远远超过他的棍长。
为什么要搞梿枷,因为这是农具,几乎每一个农民都是从小用到老,可以说个个都是高手,梿枷也很容易得到,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几根。
萧夏下令各地官府在梁州三郡收集了十万支梿枷,又让各地工匠进行简单的军用改造,枷头包上生铁,再装上几根粗长钉,敌人一旦被击中,不光骨头被打断,而且会打出几个血洞,比刀的效果还要狠。
这天上午,负责追杀高祝的尤俊达率军回来了,给萧夏带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差消息。
第338章 校场切磋
尤俊达带回来的坏消息便是高祝带着十几名重要手下潜逃回了河北,一千多军队都解散了,每人给几贯钱,藏匿到各个县里。
但好消息是,尤俊达缴获了数百匹战马,其中一匹战马便是高祝的赤兔马,他们无法带马渡黄河,只能把马寄养在一户农民家,农民贪图小利,牵马去阳谷县城出售,结果正好被尤俊达看到了。
赤兔马并不是单指三国那匹马,它其实是一个品种,兔头的马大多是重型马,其特点是身体强壮,力量大,也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从赤兔马的颜色看,当然是枣骝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色。
尤俊达把高祝这匹万中挑一的赤兔马献给了萧夏。
萧夏顿时大喜过望,这匹马把他目前最苦恼的问题解决了。
萧夏自己的飞龙驹跟随他冲锋陷阵,受伤累累,从张掖郡回京后,萧夏便没有再使用撼天槊,原因就是飞龙驹已经没有办法再承受他拿槊的重量了。
一般战马的标准负重是百斤左右,极限负重两百斤,所以长途行军每个士兵都要带两匹马,一匹骑乘,另一匹马驮负兵甲和干粮。
士兵不可能穿着盔甲骑马长途跋涉,普通战马根本受不了,要么就是牵马步行,让战马驮负兵甲和粮食。
所以选骑兵不能高大强壮,如果身材过于高大强壮,体重达两百斤,还要穿盔甲,拿兵器,想想普通战马怎么承受?
但最优质的战马,驮负能力能达到两百五十斤到三百斤,这就是将领们所追求的宝马良驹了。
宇文成都的风翅鎏金镗号称两百四十斤,也只是虚称,当然,虚称也很正常,可以打击敌人的心理,就像曹操明明只带了十几万军队南下,却虚称八十三万。
突厥启民可汗手下最多也就十几万军队,也对外宣传自己拥有披甲士百万。
风翅鎏金镗的实际重量也就比萧夏的撼天槊稍微重一点,所以他的白龙马也是一匹极为罕见的宝马,天子杨坚赏赐给他。
就算这样,宇文成都也是有两匹马,一匹他专门乘坐,另一匹马驮他的兵器和盔甲。
说到底,一匹马是不是宝马,主要就看它能驮负多重,所以外形就要足够高大,体格要足够强壮。
高祝的这匹赤兔马高大雄壮,驮负能力达三百五十斤,比萧夏之前的飞龙驹还要多驮负五十斤,对萧夏而言,这匹宝马简直来得太及时了。
当然,战马还要精心喂养,才能一直保持它的最佳状态。
萧夏当即给尤俊达记大功一件,也算是假公济私吧!
萧夏翻身上马,人高马大,手持一根长达四米的撼天槊,威风凛凛,又戴上青铜面具,俨如凶神恶煞的天神下凡一般,士兵看着他就心生畏惧。
萧夏用长槊一指手下大将道:“哪位将军愿意陪本总管试试马槊?”
罗士信心痒难耐,刚要起身,王君廓却抢先起身笑道:“卑职愿意陪总管试槊!”
萧夏笑道:“久违将军刀法了得,今日可以开开眼了。”
王君廓上马提刀,他从小在太行山深处得到高人传授,练了一身高强武艺,尤其刀法绝伦,被誉为大刀神将。
两人摇摇相对,萧夏用长槊一指,“将军请吧!”
“卑职无礼了!”
王君廓长刀一挥,纵马疾奔,两人渐渐相近,萧夏长槊指向对方,他的槊比王君廓的刀长了足足三尺,王君廓要想近身,就必须劈开长槊,但想到对方是一百二十斤的槊,自己只是六十斤的刀,王君廓心中便有一丝怯意。
他忽然玩了个花活,人从战马上消失,挂在战马侧面,单臂挥刀向萧夏战马的马腿劈去。
四周一片哗然,这一招看起来很精巧,但有点下三滥的感觉,就像打架撒石灰一样,上不了台面。
这也把王君廓马匪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只求获胜,不择手段。
萧夏微微一笑,纵马后退几步,躲开了王君廓的地蹚刀,不等他恢复起身,长槊在他马鞍轻轻一划,马鞍皮带断裂,马鞍滑落,王君廓顿时和马鞍一起坠落在地上。
四周将士一阵大笑,王君廓满脸通红,起身抱拳道:“卑职技不如总管,输得心服口服!”
萧夏摇摇头,“战场只有胜者为王,其他都是扯淡,你这一刀不是不可以用,但用的时机不对,如果你把马前改为马后,效果就会好得多,甚至会成为你的奇招,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思路要放开,不一定非要大刀。”
萧夏摸出一把飞刀,马头调转,向后一甩,飞刀‘嗖!’地钉在马鞍桥上。
“这一刀若射中马腿,必然马前失蹄,你明白了吧!”
王君廓如梦方醒,抱拳道:“卑职明白了,感谢总管教导!”
萧夏笑道:“飞刀送给你了,回去好好琢磨!”
有士兵上前帮忙拾起马鞍,王君廓牵马下去了。
萧夏又笑问道:“还有哪位将军要试一试?”
罗士信起身大喊道:“俺来请教总管!”
罗士信提起大铁枪,翻身上马,他的大铁枪长度和萧夏的槊一样,重达八十斤,他是以勇烈著称,不像王君廓那样的狡猾。
他纵马奔上去,大铁枪闪电般连刺三十多枪,快得无以伦比。
“好枪法!”
九品高手的眼力就像高速摄像机,再快的枪法在萧夏看来也是慢动作,他的槊头精准按住了枪杆,槊刃沿着枪杆一划,如影子般劈向罗士信的手。
罗士信吓得浑身一哆嗦,大铁枪差点扔了,他猛地向后一仰身,才把枪杆从槊头下拔出来,躲过了断手一击。
事实上,萧夏怎么可能让他断手呢?
罗士信脸上发热,他大吼一声,大铁枪再次如暴风骤雨般向萧夏刺去。
萧夏也是见招拆招,偶然反击一招,也是让罗士信手忙脚乱,双方激战了十几个回合。
萧夏忽然一声长啸,铁槊平平向罗士信胸前刺去,速度不快也不慢,罗士信和之前一样,用枪杆架住槊头,向上托举。
但这一次他却架不开了,槊头仿佛重达万斤,根本纹丝不动,一点点向罗士信刺来,眼看就要到胸口。
罗士信大叫一声,准备翻身落马,这是唯一自救办法,不料他的双臂忽然一轻,萧夏已经把长槊撤回去了。
“罗将军,我们只是点到为止,不用分个你死我活!”
罗士信叹息一声,在马上抱拳道:“感谢总管指点,卑职自愧不如!”
罗士信心知肚明,如果一开始总管就压住他的长枪,他恐怕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双方力量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