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02节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萧瑀也向天子提出辞职,恳请天子准许他返乡。

  这个时候天子杨勇还不打算和晋王翻脸,更重要是萧瑀不在禁止离京的名单内,他不是朝廷重要人物,杨勇便批准了萧瑀返乡。

  几乎是在杨素逃走的同一天,萧瑀也带着儿子萧祝融乘船离开长安,返回了江都。

  六月初,蜀王杨秀抵达长安,立刻被天子以为父守孝的名义,软禁在王府中,并剥夺了他的王爵,杨秀的被囚禁点燃了削藩的导火索。

  六月初十,天子杨勇下旨,罢免秦王杨俊和汉王杨谅的大都督之职,并要求二人辖下的军府直接听令于朝廷。

  杨勇又在第二天下旨,杨俊和杨谅违抗天子召回,有违君臣之伦,特剥夺二人王爵,贬为庶民。

  长安汉王心腹立刻用飞鹰将消息传到太原,汉王杨谅大怒,立刻下令举兵造反,并发布讨伐逆贼檄文,指出先帝死得不明不白,太子急于登基,有弑父弑君之嫌。

  杨谅趁着天子旨意还没有传播出去,立刻派出数百名手下赶往各地传令,下令河东河北各地军府到太原府参加集训。

  与此同时,他迅速集中兵力,准备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但在带兵主将上,杨谅还有点拿不到主意。

  王府内,杨谅召见了宇文述,宇文述已经没有退路,只得死心塌地效忠汉王。

  宇文述缓缓道:“卑职给殿下两个建议,第一,应该迅速拿下洛阳,洛阳只有一万军队,一旦拿下洛阳,再控制函谷关,整个山东便归殿下了;第二,一定打赢第一阵,对士气影响至关重要,不仅要用实力,而且还要用谋略。”

  杨谅笑道:“大将军有什么谋略?”

  宇文述从怀中取出一份建议书,“这是微臣整理的七条谋略,希望殿下能采纳!”

  杨谅连忙接过建议书细看,欣然点头,“建议非常要,让本王好好考虑一下,明天再和大将军详谈!”

  “卑职告退!”

  宇文述退了下去。

  杨谅沉思片刻,把建议书递给刚刚走进来的谋主王頍,“这是宇文述的几条建议,军师看一看!”

  王頍接过建议书看了看笑道:“这里面有三条是赵括代替廉颇之计,我觉得可行,而且这是给他自己量身打造的计谋,他想获得殿下的重用。”

  杨谅犹豫一下道:“宇文述是有点本事,但你也知道,他绰号三姓家奴,我真的不太放心他领兵!”

  王頍微微笑道:“其实殿下不用担心,宇文述要的无非是地位和财富,殿下都能给他,他又何必去别人那里吃冷饭?何况他两个儿子在太原为人质,他就算有三心二意也会变成一心一意,殿下,我们现在是用人之际,需要宇文述这样有经验和资历的老将领兵作战。”

  杨谅终于点了点头,“那就听军师的建议,重用宇文述。”

  按照宇文述的建议,杨谅命令大将军刘建率领一万军队过井陉去河北,收编各军府的士兵,同时派大将军綦良赶赴河东各地,收编各地的府兵,宇文述认为这些军府都在观望,不会轻易来太原,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

  杨谅任命宇文述卫上大将军,率五万大军赶赴河东郡,对抗朝廷军队,又命令驻扎在长平郡的萧摩柯和副将余公理率军三万走轵关陉进入河内,攻打洛阳。

  历史上的杨谅叛乱后,出动出击关中,那是因为他已经经营了河东和河北五六年,羽翼已成。

  而现在杨谅来太原只有几个月,他还不足以控制河东,所以他采取了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谋略。

  利用时间差打闪电战,一举占领洛阳。

  与此同时,杨谅派人赶赴武阳郡,给保国会副首领高祝送去一封信,按照他们之间约定,保国会也会同时起兵,从黎阳县进攻中原。

  ……….

  保国会的临时总部迁徙到武阳郡魏县,派出关中帮助杨谅的一万军队也已经召回,目前保国会拥有三万军队。

  但这三万军队也是化整为零,藏匿在河北各地,现在不用再隐瞒,正迅速在武阳郡集聚。

  大堂上,谋士王薄对高祝道:“我们现在还不能把齐国旗号亮出来,卑职建议还是要打着杨谅的旗号,扩张军队,占领地盘才是当务之急,卑职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夺取黎阳仓,拿到粮食兵甲后招募军队,如果军队数量足够,那就可以南下攻打中原。”

  高祝点点头,“单雄信已在东平郡招募了五千军队,一旦我们准备就绪,他就会协助我们渡过黄河。”

  高祝当即命令大将高士达率领两万军杀向黎阳,务必拿下黎阳仓。

第332章 洛阳失守

  这天上午,萧夏接到了长安发来的牒文,天子下旨削藩,罢免杨俊和杨谅大都督之职,剥夺二人王爵。

  萧夏笑了笑,对刘文静和裴文安道:“天子削藩太性急了,完全都没有准备好就宣布削藩,他不知道谋定而后动的道理吗?”

  刘文静笑道:“或许天子也是想速战速决,趁汉王他们羽翼未成,尽快将其消灭。”

  萧夏冷哼一声,“你太高看天子了,他其实没有任何经验,偏偏有经验的高颎和杨素被他罢相,他们这些人只想着削藩,却根本没想好该怎么削?军队没有调配,情报没有调查,也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出击?河北、河东的府兵没有提前调走,洛阳和黎阳仓这些战略之地也没有派重兵去保护,完全什么都没有做就开始削藩,他们以为汉王会像兔子一样躲在太原瑟瑟发抖,等着他们去抓吗?”

  旁边裴文安笑道:“总管认为杨谅会怎么出兵?”

  萧夏沉吟一下道:“一是用人,杨谅肯定会用宇文述和萧摩柯两员老将,其次是进攻策略,我估计宇文述会率军进关中,威慑长安,但这是虚招,实际上用进攻关中做掩护,真正的目的南下河阳夺取洛阳,第三步就是鼓动保国会进攻中原。”

  刘文静点点头道:“殿下说得对,保国会一定会进攻黎阳仓!”

  “保国会可不是傻子,黎阳仓这块大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所以他们暂时不会过黄河,我们得抓住这个机会,去虎牢关接应洛阳军队撤退回来,那样一来,我们手中就有五万六千军了。”

  说到这,萧夏起身道:“虎牢关那边还是我亲自去,否则没人压得住李渊,一万军队别想。”

  想了想,萧夏又继续叮嘱二人道:“我不在,要督促军队加紧训练,不妨拿一点钱财奖励,另外,周墨只管行政,赵广才虽然录事参军,但他管不了募兵,不要让总管府插手募兵,孙雷和尤俊达会直接向你们二人汇报!”

  “总管放心,我们知道了!”

  萧夏回府又叮嘱了小青和阿楚,他当天晚上便率领两万府兵赶往荥阳郡虎牢关!”

  萧摩柯率领三万大军昼夜兼任,穿过轵关陉,直抵济源县。

  轵关陉是太行八陉的第一陉,从来都是三晋各地通往洛阳的必经关隘,地势十分险要,向来是兵甲必争之地,轵关陉上最险要的关隘铁铃关,但铁铃关位于太行山北面,被杨谅的汉军控制。

  萧摩柯率领三万大军进入河内,三天后抵达黄河北面的河阳,抢占了关键的河阳三城和河阳桥。

  这时,北邙山上烽火点燃了。

  萧摩柯虽然人困马乏,但他很清楚进兵神速的重要性,他命令两万五千军队休息一个时辰,同时派副将余公理,率五千军队杀向孟津,切断洛阳军队西撤关中的通道。

  李渊在睡梦被推醒,听说北邙山的烽火点燃了,他吓得一激灵坐起身,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他连忙穿上衣服大喊道:“通知军队立刻集结!”

  原本是杨达为洛阳留守,但杨达去长安给天子守陵,便把军队交给了李渊,李渊暂代洛阳留守。

  李渊冲出府宅,警钟已在全城敲响,“当!当!当!”

  这时,他长子李建成和柴绍骑马奔来,李建成喊道:“父亲,河阳城没有烽火,很可能已经沦陷!”

  李渊沉思片刻道:“立刻率军向东撤离,放弃洛阳城!”

  柴绍低声道:“岳父大人,如果只是小股军队,那放弃洛阳城岂不是…….”

  李渊摇摇头,“从来就不会有小股军队进攻洛阳城,你们赶紧通知撤离,否则就来不及了!”

  “遵令!”

  李建成和柴绍又骑马向军营奔去,李渊也做了一些准备,一是把洛阳地区所有军队都集中起来,其次要求所有士兵睡觉时不许脱去盔甲,第三是把战马也集中起来。

  这些措施确实有了效果,很快,军队集结并奔出了军营,统军大将是虎贲将军周发尚。

  这时,匠作监大匠宇文恺和长史蔺国安也闻讯赶来,高声问道:“唐公,出什么事了?”

  李渊叹口气道:“汉王大军杀来了,我们兵力太少,守不住洛阳,必须撤退,两位可愿跟我一起走?”

  宇文恺点点头,“我跟唐公一起撤退!”

  蔺国安摇摇头,“大家都走了,百姓怎么办?我留下吧!我来保护全城百姓。”

  李渊点头道:“我和宇文大匠将来给你作证,长史是为了保护百姓而留下。”

  李渊命令手下牵一匹马给宇文恺,便带领军队出城,周发尚问道:“唐公,我们向哪里走?”

  李渊沉吟一下道:“我们向东走,梁州萧总管会在虎牢关接应我们。”

  李渊这个短短的决定就是站队,宇文恺立刻意识到,李渊站队了晋王,不过宇文恺一直是中立,但他和云定兴关系恶劣,云定兴是将作监少匠,一直在背后搞他,企图取而代之。

  现在云定兴做了相国,绝不会好果子给自己吃,宇文恺才借口修葺东都,躲到洛阳来。

  宇文恺点点头,“我也赞成向东走!”

  周发尚虽然是隋朝名将,但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已经四十八岁,还只是一名普通将领,官阶也不高,只是仪同。

  他当然听从李渊的命令,周发尚当即喝令道:“大军向东走!”

  一万大军向东浩浩荡荡奔去。

  也正是李渊站队的决定,使一万大军躲过全军覆灭的灾祸。

  一个时辰后,萧摩柯率领三万大军从西面抵达了洛阳城,

  蔺国安开启城门投降。

  “百姓无辜,望萧将军约束军纪!”

  萧摩柯呵呵一笑,“大家都同殿为臣,都是隋军,怎么能纵兵扰民呢?”

  这话说得言不由衷,因为这是洛阳,汉王要迁都到洛阳,所以萧摩柯不敢乱来,如果换另一座城池,他肯定会放纵士兵抢掠。

  萧摩柯又问道:“城内军队呢?”

  “他们已经向东撤离了,两个时辰前!”

  萧摩柯点点头,回头喝令道:“大军进城!”

  ………

  次日中午,萧夏得到了消息,洛阳的军队即将抵达虎牢关。

  他走到关城上,眺望远方的官道,虽然虎牢关是为了抵御东面敌军进攻,但西面同样也是关城,只是没有东面关城那样雄伟高大。

  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军队正向这边疾速赶来,前面是骑兵,后面是步兵,待军队靠近,萧夏看见队伍最前面之人,正是唐国公李渊。

  虽然知道李渊是大唐的建立者,但萧夏并不在意,如果没有了对手盘,人生岂不是无趣?

  萧夏见军队十分精锐,心中大喜,喝令左右道:“开城门,迎接军队到来!”

  城门缓缓开启,萧夏亲自下城迎接李渊和一万军队的到来。

第333章 交换条件

  萧夏和李渊在堂上就坐。

  “世叔下一步有打算吗?”萧夏问道。

  李渊沉吟一下道:“我打算去江都,路上我和宇文恺达成共识,去江都投奔晋王。”

  萧夏笑道:“我父亲现在已经不在江都了,在庐江郡合肥县。”

  李渊暗暗庆幸,幸亏遇到萧夏,否则他们白跑一趟江都了。

  李渊想了想又问道:“晋王手中有多少军队?”

  “六万左右,都是支持他的府兵,他在江南和淮南根基很深,和当地士族关系极好,府兵将领几乎都是他任命的。”

  李渊点点头,“原来如此,我说晋王怎么会这么快就有了六万军队了。”

  萧夏笑道:“世叔手中的一万军队就留给我吧!”

  “这个.”

  李渊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准备用这一万军作为投名状去投奔晋王,萧夏这个要求让他好为难。

  萧夏微微笑道:“交给我和交给我父亲其实一回事,我写一封信给父亲,给他说清楚情况,我这里即将面对一场大战,他会非常赞许世叔做出的决定。”

  “难道汉王会进攻梁郡?”

  萧夏摇摇头,“不是汉王的军队,是保国会,我刚刚得到消息,保国会已经攻占了黎阳仓,正在大举募兵,他们有黎阳仓的粮食和兵甲,军队增长得十分迅猛,他们很快就会南下争夺中原,世叔的一万军队,对我来说是雪中送炭。”

首节 上一节 202/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