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113节

第176章 熬制红糖

  甘蔗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了,《楚辞》中就有明确记载,自古甘蔗就是达官贵人的食料,吃法主要以榨汁为主,所谓柘浆就是甘蔗汁,是三国曹丕的最爱。

  事实上,用甘蔗熬糖,南北朝时在西域就出现了,只不过品质不太好,也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直到唐初王玄策从天竺引进了熬糖法,更加细腻、干净,还有砂糖和冰糖,用甘蔗熬糖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巴蜀南部盛产甘蔗和荔枝,所以甘蔗在巴蜀很便宜,但运到长安,价格就要涨十倍不止,以至于甘蔗一直是权贵的上等食材。

  萧夏面对无意中买到的一万两千根甘蔗,他不可能运走,唯一的办法就是熬成红糖带走。

  红糖只是初级产品,熬糖也不难,窍门就是干净和火候,萧夏前世跟祖母熬过红糖,他有经验,石碾把甘蔗榨汁后,然后用纱布多次过滤,然后开始用陶罐开始小火熬糖,要不断搅拌,当泡沫起来后,又慢慢消退下去,变成一层薄薄的小泡沫,这样就可以了,倒在容器里继续搅拌,冷却后就是老红糖了,而且会起沙。

  至于制作冰糖,还需要用红糖继续提纯后,就会结晶为冰糖。

  萧夏发现长安市面上的甜味剂主要是麦芽糖和蜂蜜,他便想试一试红糖的销量如何,如果很受欢迎,他便可以和姑母杨丽华合作,开一家商行,专门经营红糖,有资本和权力支撑,很可能会垄断大唐的糖市场。

  七八万斤甘蔗最终浓缩成七千多斤红糖,萧夏买了一百多头骡子,便驮着红糖上路了。

  书房内,太子杨勇正闭目听取手下关于平定獠人叛乱的报告。

  “启禀殿下,在卫玄的调解下,生獠和熟獠已握手言和,目前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新獠王也准备进京觐见天子,他将保证归顺朝廷,不再叛乱。”

  杨勇关心的不是獠人,也不是卫玄,他慢慢睁开眼睛问道:“萧夏在资州表现如何?”

  “回禀殿下,萧夏在资州参加了三场战役,都很不错,他在内江县率三千军队全歼一万多獠兵。

  第二战是在大牢县,有一万五千獠兵准备伏击他,结果他放了一把火,一万五千獠兵几乎全军覆灭。

  第三战是最后的决战,他是隋军右翼主将,他率三千骑兵攻打两万獠王直属军,结果将两万獠兵击溃,他一箭射杀了獠王,在卫玄的功劳簿上,他排名第一。”

  杨勇半晌没有说话,他叹息一声对谋士张云秋道:“此子不得了啊!”

  张云秋微微一笑,“殿下,我们常说精兵、猛将、良帅、贤相、明主,这是五个层次,萧夏在江都只能算精兵,现在他充其量不过勉强过了猛将的起步线,但还远远比不上史万岁、宇文成都、张须陀、麦铁杖这样的绝世猛将,更比不上韩擒虎、贺若弼、薛世雄、宇文述、卫文升这样的天下名将,在将的一级中,他只能算第三阶层,更不用说上面还有良帅、贤相和明主,所以殿下不必把他放在心上,他才刚刚展露头角,其实还差得远。”

  虽然张云秋说得很有道理,但杨勇还是放不下萧夏,因为他知道萧夏不为人知的秘密。

  杨勇负手来回踱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他知道不除掉萧夏,萧夏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也知道困惑自己一生的秘密,答案就在萧夏那里,他又不能除掉萧夏。

  这个秘密就压在他心中,杨勇又不敢对任何人泄露,这么多年来一直折磨着他,几次都差点让他崩溃,现在好容易发现了一个同类,偏偏又是自己最大仇家的儿子。

  张云秋虽然不知道杨勇的秘密,但他能体会到萧夏给杨勇带来的巨大压力。

  他又劝道:“殿下,萧夏不过是晋王这棵大树上长得比较茁壮的枝条,根子还是晋王,殿下根本不需要对付萧夏,只要晋王跨了,他也就完了,这就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所以殿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点,将太子的根基扎牢,一旦殿下登基为帝,晋王这棵大树必要要倒掉,那么的萧夏对殿下而言不过是一只小虫子,一根指头就能将他捏死,所以卑职再三劝说,殿下不要去管萧夏,关键还是要壮大自己的实力,一旦殿下实力强大到天子也控制不住,天子就得退位做太上皇,殿下必然登基了。”

  杨勇叹息一声,“但父皇也防着我,不允许我坐大!”

  张云秋缓缓道:“从古至今,皇位交接都是腥风血雨,陛下看汉武帝就知道了,他不知道太子是冤枉吗?他当然知道,江充陷害太子就是武帝安排,说到底就是太子威胁到了武帝的皇位,汉武帝要换太子却找不到理由。

  现在也是一样,殿下也威胁到了天子的皇位,所以天子才会把其他几个儿子推出来掌握权力,表面上看晋王对殿下危险最大,但实际上呢?卑职觉得汉王的威胁更大,很有可能天子推出晋王来和殿下争斗,其实是为了掩护汉王,汉王被禁足一年,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杨勇点点头,“先生说得对,自从晋王恢复权力后,我还真把汉王忽略了,还有秦王和蜀王,他们也一样开府掌权,都有可能继承皇位,但问题是,我一个人要对付这么多对手,我哪里顾得过来?”

  “这就是卑职一直劝殿下的,和几个王爷斗没有意义,除非把他们杀了,可如果杀不了,那就只能是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最后天子一句话,把户部交给晋王,几年的斗争都比不上这一句话,殿下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勇负手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我辛辛苦苦奋斗二十年,也比不上父皇的一句话,那依先生所见呢?”

  “殿下,把精力放在增强自己的实力上才是王道,所谓实力,无非是控制了人、财、物三样资源,其中人是最关键的,手下有上百名谋士,有数百名优秀将才,一旦爆发战争,殿下争取为主帅,便把几十万大军的将领全部换掉,这下殿下就能控制几十万大军了,那时再来一个清君侧,大军进入长安,天子能不把皇位让给殿下吗?”

  杨勇沉思半晌道:“武举确实是一个机会!”

  “一点没错,殿下完全可以利用武举揽取武士人才,另外卑职建议几个公子可以重新分配任务,不要去监视王爷他们了,白费力气,不如分配他们去搞人、财、物,谁去招揽人才,谁去赚取财富,谁去负责囤积物资,殿下,这才是增强实力的王道。”

  杨勇的思路豁然开朗,他缓缓点头,“让我好好考虑一下,怎么给他们分配任务?”

  杨勇沉默片刻又道:“但我还是要继续监视萧夏,我掌握他的动向!”

  “这是小事,殿下找个专门的手下,给他们十几个人手就足够了,不用花太多资源在他身上,他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对殿下的威胁!”

  “好吧!”

  杨勇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确实拿萧夏没有办法,那只好暂时不去管他,也省得自己整天患得患失,昼夜不宁。

  杨勇当即派人找来五个儿子,给他们重新分配了任务。

第177章 返回长安

  这两个月晋王杨广的权力进一步得到恢复,当初效忠他的大臣和地方官员又纷纷表示支持他,像虞世基、张衡、裴矩、宇文恺等人。

  但最重磅的还是安德王杨雄和相国杨素,他们在天子杨坚的授意下,开始支持晋王,不仅大量官员投效,杨广还招募了十几名幕僚谋士和三十几名武艺高强的武士,另外他的护卫也达到一千人。

  尤其是蜀王杨秀,他上书天子,说自己身体不太好,无法替父皇分忧,恳求把自己蜀王府的资源和权力移交给晋王府。

  天子杨坚答应了,五王夺嫡从此变成四王夺嫡,晋王杨广不仅管提刑律法,还主管工部以及匠作、军器、都水三监,权力再次扩大。

  已经渐渐恢复到五年前的八成,五年前他还掌控户部,也就是财权,但现在户部在太上手上,太子不可能再让给他。

  晋王杨广的权力扩大后,他每天忙地脚不沾地,这天他得到长子杨昭的消息,三子萧夏从资阳郡回到长安了,杨广大喜,连忙命令长子杨昭带萧夏来见自己。

  虽然萧夏也是他的儿子,但他们父子之间还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阂,比如长子杨昭和次子杨暕都可以直接来晋王府见父亲,但萧夏却不行,他还是要通过大哥杨昭通报,才能见父亲。

  造成这种父子隔阂有很多原因,比如从小感情淡漠原因,比如母亲萧春雨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萧夏没有名份。

  他只是天子在家族内部接受的孙子,并没有正式进宗室,宗正寺的皇族族谱上没有他的名字,在法律意义上他并不是杨广的儿子,哪怕是族祭,他也只能作为外房子弟旁观祭祀。

  这就显得有点尴尬,但又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官房内,萧夏跪下给父亲行一个大礼,杨广颇为感动,连忙笑道:“三郎,不用多礼,坐下吧!”

  萧夏是五月下旬前往巴蜀,现在是八月中旬了,走了近三个月,萧夏皮肤黑了很多,也瘦了不少,显得更加精壮。

  杨广已经看到了卫玄提交给朝廷的正式报告,报告中的第一功臣便是自己的儿子萧夏,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他的战功,着实让杨广骄傲不已,明摆着的,能带兵出征,还能三战三捷,在父皇的孙子一辈中,就只有自己儿子一人。

  杨广微微笑道:“这次去巴蜀辛苦了。”

  萧夏问道:“请问父亲,我请卫玄将军转交给皇祖父的一批金银,皇祖父收到了吗?”

  杨广点点头,“你皇祖父收到了,他又全部转赐给了我,另外,皇祖父再奖励你一千两黄金,你现在长大了,我就不替你保存,全部交给你!”

  “多谢父亲!”

  杨广笑了笑又道:“你的资阳郡都尉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兵部已经免除了,你回头去兵部和吏部办一下手续,就签几个字,但你游击将军的散官还在,你祖父准备封你为虎贲郎将,有没有实职我不知道,估计没有,你大哥、二哥都是虎贲郎将,这个头衔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另外皇祖父还赏赐你一块土地,在鄠县,有时间你可以去看看。”

  萧夏并不太在意这个虎贲郎将,他去资阳郡是做任务,并非真的立功升职。

  “孩儿要去向皇祖父谢恩吗?”萧夏又问道。

  “暂时不用罢!你接下来继续在太学好好读书,其他事情你就不要再管了。”

  萧夏点点头道:“孩儿有件事想请父亲帮忙!”

  杨广欣然道:“你说,什么事?”

  “孩儿有二十名手下,他们都不想回军队,想跟随孩儿,孩儿没法安置他们,能不能放在父亲的护卫中,我的意思是说,依旧保留他们的职务。”

  “他们中最高军职是什么?”

  “两名校尉,其他都是旅帅。”

  军职不高,可以安排,杨广便点点头,“可以,我给窦彦说一下,把他们调为禁军,保留军职,就安排为我的护卫。”

  “多谢父亲,孩儿告辞!”

  杨广又嘱咐道:“除非是凌烟阁有安排,否则你就安心好好读书,一定要把书法练好,没事多读一些兵书。”

  萧夏躬身道:“我记住了,有什么重要事情父亲需要我出手,尽管说!”

  杨广笑了起来,“你有这个心为父很高兴,去吧!”

  从晋王府出来,遇到了在外面等候的大哥杨昭,杨昭找了一间茶馆请兄弟喝冰茶,此时已经是处暑时节,但天气还是很闷热,杨昭身体肥胖,尤其怕热,他夏天几乎都要靠冰过日子。

  “这是正宗的吴郡冰镇酸梅汤,是我夏天的最爱,你尝尝看。”

  萧夏喝了一大口冰镇酸梅汤,暑气顿消,他赞道:“还真不错,这几个月父亲没什么麻烦事吧!”

  杨昭向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感觉皇祖父就是在刻意扶持父亲和太子打擂台了,这几个月父亲权势大涨,工部也归父亲了,连相国杨素也开始重新支持父亲。”

  萧夏心中叹息一声,这些都是虚的,只要太子一登基,再多的支持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关键是要有军队支持。

  历史上,天子杨坚明年就去世了,除非是天子的命运也被改变,否则他们就只有一年时间了。

  萧夏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他必须要考虑后路了,不光为自己,也为家人。

  杨昭感觉兄弟有心事,便取出一只信封递给他,“这是你的一千两黄金,在天府柜坊,你自己去取吧!”

  萧夏点点头,“多谢兄长!”

  杨昭又笑道:“回头你把二十名手下交给我,我来替你安排,你让他们下午来我府上,我下午正好在家,我直接带他们去晋王府,这些事情归我管。”

  “兄长现在做什么?”

  “我现在就是打杂,当然职务好听,晋王府内务总管,值得欣慰的是,朝廷每个月拨给晋王府的一万五千贯钱也归我管,以前每个月只有一万贯,现在和太子平齐了。”

  萧夏笑道:“你是父亲最信赖的人,财权当然得归你管,对了,我的土地在哪里?有多少?”

  “有一千五百亩,是一座庄园,过两天我把地契给你,其实我也没去过,也没法给你描述。”

  “这倒不急,我还以为是我郡公的永业田!”

  杨昭敲敲桌子,着实有点恼火道:“这里面有问题,你应该有永业田,还有爵位俸禄,你还有散官俸禄和资阳府都尉的俸禄,现在都八月份了,一直就没有给你,我怀疑是被人扣住了,估计和太子有关,这件事我原本打算告诉皇祖父,但父亲不准我给皇祖父添麻烦,过两天我给杨相国说说,让他来查,倒底卡在哪个环节上。”

  萧夏笑了笑道:“我打算和姑母开个商行,我给大哥两成的份子?”

  杨昭连忙摇头,“千万别给我,皇祖父严禁皇孙经商,你比较特殊,他可能不怎么管你,我做生意若被太子知道了,告我一状,我会吃不了兜着走,为什么酒楼份子我不能要,就是这个缘故!

  “皇孙女能经商吗?”萧夏笑问道。

  “你说飞燕她们,她们不管,不过各家的财产都不会给女儿,最多出嫁时给一份嫁妆。”

  萧夏点点头,他也不再勉强大哥,“好吧!大哥如果需要钱,随时可以找我。”

第178章 良苦用心

  回到府宅内,萧夏立刻将二十名手下聚齐,为首校尉正是徐旻和曹太岳,他们都想继续跟随萧夏,但萧夏没有资格配亲兵或者侍卫。

  如果一定要跟随也不是不可以,那就需要二十人辞去军职,以平民身份跟随萧夏。

  但这样放弃军职又未免太可惜,所以萧夏想到的两全之策就是让他们加入父亲的侍卫军,平时就留在父亲身边,需要用他们时,再随时把他们调出来。

  “各位,我父亲已经同意接收大家,很快,兵部将把大家的身份转为禁军,然后军职不变,以后大家就暂时留在我父亲身边,等我有带兵资格了,我就把大家接回来。”

  众人一起躬身道:“愿听公子安排!”

  中午时分,萧夏亲自将众人送到大哥的府上,杨昭随即带他们前往侍卫军营。

  没有了手下,萧夏又一次成了孤家寡人。

  下午,萧夏前来拜访姑母杨丽华,他要解决白云观药铺的出路,必须要姑母支持,另外他还想和姑母合作开一家商行,专门卖糖。

  萧夏来到大堂,给姑母杨丽华施礼,“侄儿参见姑母!”

  杨丽华十分喜欢这个侄儿,她没有儿子,萧春雨被迫去青城山出家,萧家就在杨丽华府上住了三个月,她很可怜这个侄儿,甚至还给二弟杨广说过,想把萧夏过继给她做儿子。

  二弟杨广都答应了,但父皇却不同意,如果当时天子杨坚点头同意,那么现在萧夏就改姓宇文了。

  杨丽华笑眯眯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禀姑母,侄儿今天一早到长安。”

首节 上一节 113/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