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64节

  将他们驱离家园,打散宗族,以致怨声载道,真的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吗?”

  看着赵云郑重的脸色,阿斗请他坐下,给他沏了一杯茶,缓声道:

  “赵叔可知为何高祖建立大汉,210年后平帝和孺子帝会丢了正统?

  光武中兴再创大汉,195年后灵帝和孝愍皇帝会丢了帝位?”

  赵云郑重道:

  “自然是奸臣当道,武将割据,外戚擅权!”

  阿斗微微颔首:

  “这是表象。

  无论汉初还是汉末,无论高祖、景帝、武帝、光武帝时期,还是平帝、灵帝、孝愍皇帝时期。

  朝中都有奸臣败坏朝堂,都有外戚专权跋扈,都有武将或诸侯割据一方,都有外族入侵,甚至,都有地方百姓揭竿而起!

  为何只有孺子帝和孝愍皇帝被人夺取大统?”

  赵云闻言陷入深思。

  阿斗又是摇头,不等他说话,自己回答:

  “若说皇帝昏庸或者主少国疑,前汉有5位幼子皇帝,后汉有9位幼子皇帝,至于昏君,前汉后汉也有好几个。

  他们也没亡国呀!”

  赵云闻言,眉头皱得更深。

  阿斗喝了口茶,继续道:

  “其实,无论诸侯割据,还是外戚专权,或是百姓揭竿而起,本质原因都在土地!

  诸侯和武将能割据自立,是因为掌握了足够的土地,拥有了与皇家匹敌的实力。

  外戚或者奸臣专权,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家族掌握了足够的土地,拥有了与皇家分庭抗争的能力。

  百姓揭竿而起,是因为他们是去了土地,没了活下去的希望,因此铤而走险,拿着粗制滥造的武器以命相拼!”

  阿斗说完,开始喝茶,给赵云吸收的时间。

第506章 衣冠南渡

  良久,赵云端起茶杯喝了口香茗:

  “前汉的绿林赤眉,和二十年前的黄巾兵确实是吃不上饭的灾民。

  平帝时期的王家,确实势力滔天!”

  阿斗点头:

  “其实,拥护光武皇帝登基的邓氏、窦氏、耿氏等六大家族,亦是势力滔天、富可敌国。

  也因此成为后汉朝堂的掣肘,可以说是尾大不掉。”

  赵云问道:

  “殿下大力收缴土地重新分配,就能根除这种弊端?就能长治久安么?”

  阿斗摇头:

  “我以绝对武力没收豪门土地,均分给天下百姓,确实至少能做到三五十年的繁荣昌盛,能撑起六十七年的朝堂底气。

  但是,当两代人过去后,土地会重新走向兼并,即便现在规定土地全部国有不许私下买卖。

  也会有人通过种种手段兼并更多的土地为己有。

  一百年后,绝对会出现新的豪门,150年后,绝对会出现新的诸侯或者权臣,然后,又是王朝的终结!

  我现在将宗族打散和向边关移民,只是延缓这种情况,而不会断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或许,300年后,甚至200年后,我今天做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赵云闻言脸色暗了下去,问道:

  “那该如何是好?”

  阿斗一叹:

  “很难有好的办法,我能做的,是给后世的皇帝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基础不是无尽的财富,不是强悍的军队,不是广袤的国土。

  而是一种理念。”

  赵云凝眉:“理念?”

  阿斗郑重道:

  “对!理念!治国理念!”

  他将两杯茶斟满,缓声道:

  “我能做的,是让后世皇帝明白,他们要做的是让所有百姓吃饱穿暖,让所有百姓不被权贵奴役。

  而不是只顾朝堂官宦和皇亲国戚的利益,不是视天下百姓为私产或奴隶,可以予取予夺!

  我要将这种理念打造成大汉治理天下的基调,成为大汉的国格。

  并通过长期且广泛的宣传教育,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帝王和官员治理天下的一个标杆。

  尽量延长百姓的好日子。

  后世,即便出现昏君或奸臣一时当道,自私自利的窃取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搞得民不聊生。

  他们必然会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必然会有人带领百姓推翻暴政,恢复大汉的本来面目!”

  赵云闻言,重重点头,给予肯定,过了会,他又问:

  “我还是有些担心,那些曾经支持陛下的世家,会不会心寒?”

  阿斗笑道:

  “他们还是有优待的!至少,我虽然把他们打散了,但没有强迫他们长途跋涉的迁徙,只是在附近郡县分散安置,分配的也是全部是良田!

  而且,朝廷核心文武和功臣的直系族人,都去了长安定居,住着高门大院,还用各种新鲜商品供养着,生活档次提升了不少,对于家乡族人的遭遇感知不深。

  虽然有些不满的声音,但整体上还算稳定。”

  赵云点头:“功臣们不会离心离德就好。”

  阿斗点头:“赵叔放心,我自有分寸。”

  **********

  洛阳。

  中原各地的捷报陆续送到朝堂,如此摧枯拉朽的胜利让整个朝堂振奋不已。

  刘备亦是大喜过望,他本以为,因为分地的缘故,盘踞中原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必定全力抵抗。

  他甚至做好了与百万豪门大军厮杀数年的准备。

  哪料各地豪门族人惜命的很,当知道司州、雍州等地的情况后,大多数世家选择了投降。

  少部分奋起反抗的,短时间内就陷落在大汉天兵和起义屯民的汪洋大海中。

  甚至部分豪门组织起来的军队,始一见到汉军就临阵倒戈,瞬间化身带路党,领着汉军冲回自己的城池和坞堡。

  世人都以为天下百姓思汉久矣,都以为天下百姓拥护新帝。

  世人不知道的是,很多豪门世家的主动投降,都少不了夫人和小妾们的耳旁风。

  “尤物”不显山不露水的通过夫人路线,影响到了部分左右为难的世家高层。

  世人不知道的是,很多临阵倒戈的军队,都少不了部分底层“将领”的私下教育。

  “谛听”的“诗人”们早就潜伏在世家招募的军中。

  一个营帐一个营帐的宣传刘禅的好政策,讲解豪门和屯民的剥削关系。

  自打屯民和家丁们弄明白,自己出征卖命,是帮压榨者维持继续压榨自己的能力。

  二话不说就转变了阶层立场,战场也因此出现惊天逆转。

  ***********

  刘备见重新分配土地进行的很是顺利,便令各郡太守执行阿斗之前的计划:

  将豫州、兖州、徐州的豪门世家族人,打散重组,分批迁徙至荆州、扬州和交州。

  还有一小部分,长途跋涉去了新建立的炎州、云州、夏州,支援张苞、张郃和张绍的工作。

  大规模迁徙,一是给得到自由身的屯民、奴、婢腾出地方,二是顺势开发长江、珠江红河、恒河、周水流域的广大平原沃土。

  更是趁着小冰期还算温和,尽快拓展华夏粮仓。

  政令一下,数百万中原豪门向南迁徙。

  这些世家族人有文化、有技术,不仅充实了南方地区的人力资源,还带去了中原的文明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促进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融合,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后世,人们将此次迁徙称为

  “衣冠南渡”。

  

  三国时期人口密度

  ***************

  与此同时。

  法正派人四处勘探地形,借助阿斗画出的草图,探测中原各地的河流水文情况。

  准备借助秦始皇开凿的,连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的灵渠;

  吴王夫差开凿的,贯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

  春秋时开凿,至秦汉不断疏通的,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鸿沟;

  再新开通永济渠连接长江、黄河、海河三股水系;

  开建赣粤运河,连接赣江和珠江。

  将从幽州至中原、关中,到汉中、两川,再到交州的水系,全部连接起来。

  宏大的计划震古烁今,一经发布便引起朝堂震动,举世瞩目。

  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这么劳民伤财的工程。

  直到法正细细阐明运河工程大多是疏通旧有河道,只有永济渠和赣粤运河是新建的,这才打消部分反对声。

  但依旧有大量文武持反对意见。

  法正一叹,心道:

  “看来,只有太子殿下班师回朝,才能彻底压住这些反对的声音了。”

首节 上一节 364/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