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63节

  *************

  涿县。

  阿斗与众将分案而食,共赏歌舞。

  赵统三人几次起身请罪,都被阿斗制止: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战败无伤大雅!咱们休整些许日子,再战便罢!”

  他指了指大殿中间,朗声道:“抛开烦恼,赏舞!饮酒!”

  众人这才放下心事,举樽畅饮。

  酒过三巡,阿斗举樽,对牵招道:

  “牵将军早年征讨乌丸,后攻破东莱流寇,现镇守幽州,与鲜卑多有征战,打得鲜卑不敢来犯。

  北疆稳定后,你主动与河西鲜卑建立联系,稳定外族,并设置屯兵以镇守境内外。

  还送年轻人到太学读书,以兴文育;勘察地形,根据山势,开凿河渠,以兴水利。

  真是文武兼备啊!”

  牵招听刘禅如此赞誉,诚惶诚恐:

  “不敢不敢,太子殿下十五岁领兵,用两三年的时间便一统华夏,武功威震天下,文才亦是震古烁今!

  真乃文韬武略、经天纬地、雄才大略!”

  这一顿彩虹屁一出口,惊得蔡秩、赵统三人目瞪口呆:

  “不愧是老一辈将领,果然武能上马杀敌,文能跪舔上级!”

  阿斗虚心接受了这一段赞美之辞,又道:

  “此次打跑曹彰,拿下涿县,多亏牵将军两次搅乱魏军,这才让我取得了一人下一城的战绩!

  此战,你是头功。本宫一定上奏父皇,给你封赏!”

  牵招忙道不敢:

  “昔日没有誓死追随陛下已是罪过,此战最大是将功赎过,不敢讨赏!

  今后,吾,必一马当先,为大汉开疆拓土!再建新功!”

  李靖听了心道:

  “还是老一辈的将军说话有水平!说渊源又不论渊源,不争功又争功,顺便表忠心!绝了!”

  赵统闻言,心道:

  “学到了!学到了!”

  阿斗摆摆手:

  “此一时彼一时,那算不得罪!不过,牵将军若是要再建新功,本宫这里还真有件要务,需要将军献策献力!”

  牵招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殿下请讲!”

  阿斗放下酒樽,郑重道:

  “幽州人口稀少,良田却不少,待开垦的荒地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牵将军一定了然于胸。”

  牵招自信道:“末将对幽州人口土地,还算知晓!”

  阿斗点头:

  “过些日子,冀州的部分豪门族人会来幽州定居,顺便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具体安置,可能需要牵将军细细谋划!”

  牵招一惊:“冀州豪门来此?那此地的豪门呢?”

  阿斗微笑道:

  “你放心,冀州豪门会被打散成小家小户,各个姓氏与幽州本地人混居安置。当然,幽州的豪门也会如此处置。”

  牵招明白了,幽州和中原一样,也要重新分配土地,他迟疑道:

  “不知幽州的豪门土地,也如同中原一般没收再分配么?”

  阿斗点头:

  “全部打散重新分配!按本宫规划,幽州地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身份地位,每人分50亩土地!”

  牵招默默估算一下,道:

  “若是每人50亩,老地和待开垦的土地应该是够用的,但是冀州豪门族人到幽州后,就不好说了。

  等等再说吧,到时候土地不够了,相信太子自然会调整政策!”

  他想了想,沉声道:“只怕幽州豪门怨声载道啊!”

  阿斗笑了:

  “无妨,谁不满意,本宫不介意把他们送去辽水、作乐水,甚至速末水和黑水流域,开垦新地!”

  牵招一惊:“作乐水、速末水和黑水都在高句丽啊!莫非……”

第505章 章武东迁

  阿斗点头:

  “有一种美丽叫北大荒,有一方黑土喷薄着希望,有一种芳香叫翰墨花,那里,水草丰美,但使用心经营,必然成为大汉的塞外鱼米乡!”

  牵招实在无法将那里和“水草丰美”“鱼米乡”联系起来。

  更没觉得高句丽能与美丽、希望这种词汇有关联。

  他自然不会出言反驳,只是希望刘禅不要把自己派到那种苦寒之地,不要让自己去经营去什么塞外鱼米乡!

  他想了想道:

  “太子殿下果然高瞻远瞩,末将佩服!如此大任,一定要派个有冲劲的年轻将领,为大汉打下一片富庶、辽阔的新土!”

  赵统三人闻言立即精神大振,纷纷抱拳请命。

  阿斗微微颔首:

  “好好好!此事待拿下整个幽州再议!”

  话到此处,赵统正色道:

  “殿下,此前战败,我深以为耻,不知我们哪天北去攻打蓟县和辽东?”

  蔡秩、李靖闻言皆投去火热的眼神。

  阿斗道:

  “不急!等赵叔大军到了,再战不迟!”

  赵统急道:

  “我担心曹彰裹挟各郡县的豪门世家向东逃跑!”

  阿斗嘴角勾了起来:

  “我还担心他们不去呢,毕竟,马韩、辰韩、牟韩和倭国等地的人口不多,需要尽快充实!”

  牵招又是一惊,心道:

  “天啊,刘禅的目标竟然不仅仅是高句丽!他竟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

  咦……太子意图将幽州豪门迁徙至三韩,那冀州的人到了,土地足够了,甚至还有剩余!

  没想到,太子的谋划如此深远!”

  赵统笑道: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静静等曹彰帮我们将豪门之人迁徙过去吧!”

  “哈哈哈……”蔡秩大笑,“如此,我们省了大力气了!”

  李靖笑道:“而且,民怨也不在我们这边!”

  **********

  涿县这边暂时驻扎下来,百姓生活回归平静。

  蓟县那边却嘈乱起来,各地的豪门在魏军的看护下,开始向东迁徙。

  曹彰得知后,心情大好,感慨道:

  “我大魏,还是有气运在身的!”

  他看不到的是,祖武带着魏军凶神恶煞的驱赶,将豪门族人逼离故土,怨声载道。

  崔林相对狡猾些,他派人四处传播中原分地的恶政:

  什么汉军会没收全部家产;什么男丁充作奴隶,终日劳作;什么女眷全部打入章台,受尽欺辱;什么男童全部阉割为宦官,断子绝孙……

  唬的很多人不敢停留,恨不得生出翅膀,马上逃到辽东,甚至更远的地方。

  ***********

  与此同时。

  赵云统领15万大军,携带数十万冀州豪门族人,向幽州进发,将大片土地留给了曾经的屯民、家丁和底层百姓。

  社会格局彻底翻新。

  后世,人们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

  “章武东迁”

  **********

  十天后。

  赵云赶到涿县。

  大批的移民涌入幽州,以涿县为中心,向代郡、上谷郡、燕国、渔阳郡扩散。

  就在人们以为苦难即将到来时,他们惊愕的发现,汉军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供给,确保他们饿不死。

  甚至给他们按人头分配了农田,虽然很多庄稼都被破坏了,但尚有时间补救。

  而且,各地有大量闲置的房产,虽然空空如也,虽然居住面积比自己家乡的房产小了很多,但总算有了安身之所。

  虽然他们与自己宗族中人分散开了,与其他姓氏的人聚居,但好在汉军有效控制了地方,各地治安都很不错。

  一切都比自己预想的好,冀州的豪门族人总算稍稍放下心来。

  赵云带着赵统、牵招等人四处忙碌,力求妥善安置迁徙之民,力求稳定。

  ********

  这日。

  赵云处理完公务,寻到阿斗,语重心长地道:

  “殿下,我们如此劳民伤财的迁徙百姓,哦,是迁徙豪门世家族人,真的对吗?

首节 上一节 363/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