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反派皇子,专灭位面之子 第39节

  王崇亲手摘下头上的官帽,向萧稷俯首重重一拜,正义凛然道。

  百官已经震惊到麻木了,一些反应过来的官员纷纷出言劝阻王崇。

  王崇却是极力摇头,言语间甚是慷慨激昂:“诸位同僚不必再劝,一切不过是为了消弭蝗灾,老夫岂敢因贪恋相位而误了苍生百姓。”

  萧玠心中冷笑,明明是为了杀我,偏偏说得这么大义凛然,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怎能视而不见。

  “萧玠替天下苍生谢过外翁,若蝗灾消弭,大宁百姓都应该谢谢外翁的深明大义。”

  萧稷面色铁青,却心知已经无法再阻止事态的恶化,只得愤而拂袖而去。

  “退朝!”

  “退朝!”

  内侍监连奕一声尖利的声音,宣告今天这场荒唐的朝会闹剧告一段落。

  ……

  “你为何如此冲动,偏要以命相搏,自寻死路?”

  御书房内,萧玠跪在地上,迎接父皇萧稷的雷霆之怒。

  萧玠却没有被萧稷的震怒吓到,目光平静看着萧稷,语气异常冷静:“父皇,你不觉得这次是罢免外公的天赐良机吗?外公一旦去职,王党群龙无首,迟早会分崩离析。”

  萧玠说的他萧稷何尝不知道,这是为了扳倒王崇而失去萧玠这么优秀的儿子,他深感不值。

  扳倒王崇这次不行下次还有机,但自己儿子可就没有另外一条命了。

  “为了扳倒你外公,搭上你自己的性命,你觉得值吗?”萧稷冷冷反问道。

  萧玠笑道:“父皇,儿臣从未想过搭上自己的性命,既然儿臣敢以命相搏,自然早就想到治理蝗灾的法子?”

  萧稷一愣,神情似是不信:“蝗灾如此肆虐,你确定能治得了?”

  萧玠从袖口中掏出一份奏折,递给萧稷。

  “父皇,只是儿臣写的关于治理蝗灾的策略,请父皇过目。”

  萧稷一脸狐疑接过奏折,心中好奇这个世上到底有什么事是自己这个儿子不懂的。

  萧稷打开萧玠的奏折,上面洋洋洒洒写了条方法,一开始看着还感觉颇有道理,萧稷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匪夷所思,有好几条方法简直是闻所未闻。

  第一种方法是“夜中设火,火边掘坑”。

  第二种方法是以五十人为一队,一个人打鼓,其他的人紧随其后用扫帚,铁锹等,将不能飞的幼蝗虫赶到沟中,用土掩埋。

  第三种方法是用布围式,用一块一丈宽,一尺二的粗布,两头各套一根插入土中的木杆,等到蝗虫来的时候,迎面将布落下就可以将蝗虫困在布里。

  第四种方法是在田地里寻找是否有像蜂巢一般的小孔用土锹挖起,查看是否有蝗虫的卵,如果有的话便用大火烧去。

  第五种方法是把用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撒在农作物的枝叶上,草木灰和石灰碾压成细末撒在粮食上面,蝗虫就不会啃食农作物了。

  第六种方法是用木杆,稻草杆等东西燃起浓烟,借助烟雾中的有害物驱除蝗虫。

  第七种方法是禁止民间捕杀鸟雀,鼓励百姓养殖鸭子。

第74章 自求恩典

  萧稷看完手中的手中的奏折,再抬头看自己的儿子,有些不敢相信问道:“你确定用上面这些方法可以消灭蝗灾?”

  萧玠摇摇头:“上述方法并不能根治蝗灾,但若是父皇将此奏折明发天下诸州郡,必能大大减轻蝗灾带来的损失,而且未被蝗灾波及的州郡也能提前预防……”

  “既然不能彻底根治蝗灾,你为何还要与你外公以命相搏。”

  萧稷面色铁青,直接打断萧玠的话,还将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萧玠面前,显然是气得不轻。

  萧玠捡起被摔在地上的奏折,重新递给萧稷。

  “儿臣还另外知道一种方法可以彻底根治蝗灾,只是不方便写在奏折上,而且此方法非儿臣不能办到,请父皇任命儿臣全权负责灭蝗之事,儿臣一定能为为大宁消弭蝗灾。”

  萧稷眼见萧玠如此信誓旦旦,又重新接过萧玠手中的奏折,有些好奇难道还有比养鸭子更离谱的治理蝗灾的方式吗?

  萧稷目光死死盯着自己儿子:“你先告诉朕,到底是什么方法,令你如此自信能够彻底消灭得了蝗灾。”

  “父皇恕罪,儿臣现在真不便说。”萧玠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来,这个方法有些凶险,他知道自己若是说出来萧稷是绝不会同意的。

  萧稷的声音提高了几度,似乎有些生气了:“对朕也不能说?”

  萧玠一咬牙,坚持三缄其口:“父皇恕罪,儿臣现在真不能说。”

  御书房内气氛似乎瞬间凝固了……

  “你当真有把握能灭得了蝗灾?”

  萧稷妥协了,放弃继续追问下去,但他想确认这个萧玠无论如何都不愿说出来的方法到底有几成把握。

  萧玠点点头:“请父皇相信儿臣,儿臣也是一个惜命之人,既然敢与外公以性命相搏,必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消弭蝗灾。”

  “好,朕晚些时候会下旨,任命你为钦差大臣,负责前往江南负责扑灭蝗灾事宜。”

  萧玠俯首再拜:“儿臣谢父皇,儿臣一定幸不辱命,为大宁彻底消弭蝗灾。”

  萧稷摆摆手:“朕还有批阅奏折,你若无其他事便可以告退了,回府上好好准备准备,及早出发去江南吧。”

  萧玠却是神秘一笑,又从袖中掏出一份单子,双手呈递给萧稷,道:“父皇,这是陶家要儿臣转呈给父皇的,他们听闻交扬荆三州遭受了蝗灾,百姓颗粒无收,深感痛心,愿意捐出三州陶家所有仓库的粮食共计一百二十万石,这是仓库的位置和存粮情况,父皇只需让当地官府上门取用便是了。”

  萧稷接过单子,面上也不由露出喜色,此次蝗灾波及之广,肆虐之大,受灾之多都是历年罕见,不仅扑灭蝗虫是个难题,如何救助受灾百姓也是一个令自己头疼的问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激发民变,动摇大宁江山。

  如今有陶家捐赠的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足以救助绝大多数的灾民,也算解了自己和朝廷的燃眉之急。

  “陶家如此大手笔,捐给朝廷这么多的粮食,想要朕赏赐什么给他们?”

  萧稷静静看着萧玠,目光若有所思,麒麟卫早就跟他上报过萧玠与陶家往来之事,甚至他还知道萧玠现在在跟陶家的陶林合作酿酒挣钱,不过萧稷却没有在意,毕竟萧玠跟王家决裂后,总得另外找赚钱的门路,只要不违背大宁律例,不坏宗室名声,他都懒得理会。

  但是如今陶家居然通过萧玠向朝廷捐献了这么多粮食,萧稷突然有些感兴趣自己儿子和陶家关系密切到哪一步。

  萧玠摇摇头,笑道:“陶家家主陶闾告诉儿臣,他们陶家能有今日之财富,全都仰仗父皇圣德,如今朝廷有难,他身为父皇的子民,自然也该出一份力,不敢奢求父皇恩德。”

  萧稷笑笑,商人重利,捐出如此多的粮食怎么可能会不求回报,只是有些话他们不敢说出口罢了。

  毕竟他们主动索求和自己主动赏赐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他是天子,他给的别人才能要,他不想给的别人不能问他要。

  麒麟卫手眼通天,自然也跟萧稷汇报过陶家的事,萧稷自然也明白陶家这些年没少为恢复关内侯爵位而奔走的事。

  “朕不喜欢别人的人情,陶家捐出一百多万石的粮食,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也算是为救灾立了一件大功,朕一向是有恩必报,有功必赏,当年陶巩只是与郑王有些交情,并未参与郑王谋反,陶家爵位被剥夺也是有些冤枉,既然如此,朕自会下旨重新封陶闾为关内侯。”

  萧玠再拜:“儿臣替陶家谢父皇恩典。”

  萧稷却将手中的单子还给萧玠:“既然朕要你全权负责扑灭蝗灾之事,救灾之事也一并交给你吧,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萧玠接过单子,心中明白,这也是萧稷给他的一个恩典,如今朝廷手中有粮,赈灾是一件捞名声的大好事,能够大大提高自己在天下百姓和士人心中的名望,对于自己夺嫡而言是一项极大的政治资本。

  但是萧玠并不满足,他还想另外再做一件大事。

  “父皇,若是儿臣能够彻底扑灭蝗灾,儿臣斗胆请求父皇的一项恩典。”

  萧稷眼睛微微眯起来,有意思,第一次见这个儿子主动跟自己求起了恩典。

  “你想要什么?”萧稷饶有兴趣问道。

  萧玠抬头看着萧稷,一字一句道:

  “儿臣想打交趾!”

  (注:交趾就是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自古以来你们懂的,汉武帝灭南越国开始归属中原王朝,但是每次中原一乱当地土人动乱,中原一稳定就收复,明成祖时候彻底独立出去,拿它作为主角夺嫡生涯第一战练练手不过分吧。)

第75章 陶家归心

  交趾?

  萧稷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心中自是大惑不解。

  交趾位于大宁王朝最南端,当地百姓以越人为主,几乎没有什么汉人,因此对中原王朝归属感和认可度一直不高。

  中原王朝对交趾的重视度也不够,视其为王化外之地,被朝廷派往治理交趾的官员虽也是汉人,却多为失势流放的官员,要么在交趾要么不理政事,对当地越人不闻不问,要么就是在交趾实行严刑峻法,对百姓横征暴敛。

  因此历朝历代,交趾就是大大小小的叛乱不断,时不时就欲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

  此次因为岭南最先爆发蝗灾,交趾当地贵族借助越人对汉人官吏的不满,鼓动越人袭击官府,斩杀汉人官吏,反抗大宁的统治,最终拥立一个自称是原来交趾王室的后裔阮南为帝,自称大越皇帝,宣布交趾脱离大宁的统治。

  但对于此次交趾叛乱,大宁朝廷上下却都没有当一回事,在他们看来,相对于肆虐江南的蝗灾,交趾的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疾,根本不值一提,王师一至,叛乱自平。

  毕竟,交趾历朝历代都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文武百官早就习以为常了。

  甚至还有官员上书萧稷,认为交趾乃是蛮荒化外之地,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朝廷与其每年砸大量的钱粮去维持在交趾的统治,倒不如索性承认交趾独立,要求其去帝号,对大宁称臣纳贡,反倒是美事一桩。

  萧稷毫不犹豫拒绝了这个提议,若是在他为帝期间丢失疆土,自己将来驾崩之后,有何颜面去见大宁的列祖列宗,后世史书又会如何评价他。

  但是萧稷也没想到蝗灾还没消灭,自己的儿子居然就主动请缨要去打交趾。

  “皇儿有所不知,朕已经命交州大都督李芮调遣兵马,待蝗灾一消,立即挥师攻入交趾,区区叛匪徒,岂能挡得住我大宁王师。”

  萧玠怎么会不知道萧稷如此安排呢,他甚至还知道接下来的剧情,李芮攻入交趾后,一路高歌猛进,根本没有遭遇什么有效的抵抗,李芮遂产生了轻敌之心,彻底不将叛军放在眼里,贪功冒进,没想到正中了敌人的计谋,一头扎进了交趾叛军的埋伏中,最终导致大宁官兵全军覆没,李芮更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交趾叛军趁势反扑,一度攻入岭南的桂林郡、象郡和郁林郡,大肆残杀汉人官吏和百姓,朝野震动。

  最后,是一个皇子主动请缨率三万军马杀入交州,不仅顺利收复了岭南,还反攻进交趾,生擒伪帝阮南和一干反叛越人贵族,将他们通通押往洛阳枭首示众,彻底为朝廷平定了交趾之乱。

  没错,那个皇子就是秦王萧璜。

  既然已经事先知道了剧情,萧玠肯定要夺走这份原本属于萧璜的荣誉呀。

  “父皇,据儿臣了解,这份李大都督有些自大轻敌,我担心恐怕容易中越人的圈套。”萧玠也不敢直接表现出自己未卜先知,只能很隐晦地提醒萧稷。

  萧稷摇摇头笑道:“皇儿多虑了,李芮也是一员久经战阵的大将,区区交趾叛军,他对付得了。”

  萧玠也只能提醒到这儿,再提醒就多少有点不礼貌了。

  “儿臣自然信得过李大都督的能力,儿臣说的是万一,若是儿臣消灭了蝗灾,而交趾之乱未平,还请父皇准许儿臣协助李大都督剿灭叛乱。”

  萧稷有些奇怪:“玠儿,朕知道你想为国建功心切,只是岭南和交趾都乃是烟瘴之地,你为何非要去那里平乱?若是你染上什么疫疾,我要如何向你的母妃交代。”

  萧玠略一沉吟,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儿臣不敢隐瞒父皇,前些日子儿臣派青州大都督府司马叶秋去丹阳招募了一些部曲,就想着拉他们去交趾历练一下,见见血,也试试他们的斤两,免得花重金招来一群花架子,还望父皇准允。”

  萧稷哈哈大笑,随即点点头“哈哈哈原来如此,既然如此,朕准了,只是你务必要跟李芮大军一道行动,绝不可擅自行动,以免不测。”

  兵部也跟萧稷禀报过萧玠讨要募兵公文之事,但是萧稷却没有放在心上,本来萧玠身为青州大都督就可以拥有不超过两千人的私人部曲,他自然不会过问此事,他唯一好奇的是萧玠为什么要跑到离洛阳千里之外的丹阳郡招募士卒。

  萧玠心中则感叹恐怕等自己消灭蝗灾,李芮坟头的草都发芽了吧。

  ……

  萧玠回到齐王府的时候,发现陶家的马车已经停在了府外,阍侍禀报说是陶家的家主陶闾亲自来的,已经等了萧玠好些时辰。

  对于陶闾的到来,萧玠毫不意外,虽说朝廷正式敕封陶闾为关内侯的旨意还未下达,但是陶闾只要不傻,都能猜到只要他们陶家一捐出那一百多万石的粮食,关内侯的爵位肯定是没跑了。

  自己说能帮他们陶家恢复爵位就能帮他们陶家恢复爵位,他们再蠢笨也知道他们陶家今后该跟谁混了。

  陶闾在会客厅已经喝了好几杯茶了,但是萧玠却始终没有回府,饶是陶闾再淡然,心中也不由微微有些不安。

  萧玠是唯一一个主动向陶家释放善意抛出橄榄枝的皇子,但自己和陶家却一直在犹豫迟疑,不敢彻底倒向萧玠。

  但是如今,萧玠是真的把他们陶家震惊到了,他们不知道萧玠是如何做到未卜先知,提前预知到江南会闹蝗灾,要他们陶家提前收购好大量粮食献给朝廷,换取关内侯的爵位。

  陶闾只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齐王绝非常人,恐怕是有天命在身,得神灵庇佑。

  他们甚至还得到一个消息,皇帝萧稷赐给了齐王萧玠一套太子专用的衮冕九章,意思不言而喻。

  陶闾现在只恨自己当初有眼无珠,一味推脱,没有及时站队齐王,只希望现在为时未晚。

首节 上一节 39/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