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129节

不得不说,荀彧的方法,绝佳!

既完了刘擎在雒阳安插眼线的任务,又完成了荀俭给他说服刘擎娶荀采的任务,还令荀攸能以独立身份,为刘擎服务,更重要的是,荀攸是他完全信得过的人。

这一点,在如今波诡云谲的雒阳,尤为关键。

理顺信中内容之后,荀攸也为其叔谋略啧啧称奇,区区一封家书,便是一石四鸟!

荀彧此时提出要求,说明即便是远在雁门的他,也已经意识到了雒阳的问题,而且这段时间,寻常探子压根无法探听到有价值的消息。

荀攸心中突然升起一个

问号——

“为什么刘擎公子亦如此关注雒阳局势?”

因为十常侍吗?他们如今确实是权势鼎盛,十常侍的背后,便是陛下,他们权势滔天,便是陛下权势滔天。

党锢虽解,士族压制仍存,王允被其任意揉捏,便是实证,另一边,西园军建立,不但分了大将军的军权,而且蹇硕地位也隐隐在大将军之上。

现在,文武百官皆被十常侍拿捏,也就是被刘宏拿捏,不得不说,近几代汉帝,有如此手段,能做到这一步的,也仅有刘宏一人。

百官噤若寒蝉,只敢暗中拉拢、积蓄力量,以应对谁都难以预料的复杂状况,但凡冒头者,皆会被迎头痛击。

侍中张钧表奏十常侍乱整,结果反被剥夺官位,下狱!

大家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王允和张钧。

如今的局面,即便是荀攸,也难以看清,更耐人寻味的是,朝廷四府的动作——

大将军何进蛰伏,除了几次面见陛下和召见自己,已经久未露面。

太尉张温在外领兵,一心收复凉州,几乎不涉雒阳朝政。

司徒黄琬自请豫州牧,四府多数同意,刘宏已经允了,他显然要撇开这滩泥潭,躲到外面。

司空邓盛更是直接告病,不问朝政,并已有隐退之意。

三公之位轮着坐的太傅袁隗,原本宾客能踏破门槛的袁氏府宅,竟然也开始闭门谢客了。

位高权者尚且如此,其余百官又有谁人敢冒头,除了张钧那种不要命的无畏之徒。

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等待着对手失手,至于谁是谁的对手,这个就复杂了。

荀攸看着眼前空空如也的帛书,手举着笔迟迟不能下,实在是不太好说。

“唉,不如先将条件告知公子,再给三条有价值的信息吧。”荀攸叹了气,开始书写。

书写未半,下人突然前来通传,称曹操来访。

“曹孟德?”

这人以前便听说过其名,上次在得鱼居亦见过一面,此人不似袁绍那般夸夸喜谈,心思要更深一些。

而且上一次,曹孟德便表露关系,称他与荀彧有旧,与他攀起了关系,荀攸对其印象倒是不错。

只不过,下一次得鱼居聚会时间未到,他来寻自己是什么事呢?

如今曹操官拜典军校尉,自然怠慢不得。

荀攸立即放下手中笔,前去客厅迎客。

荀攸宅院不大,书房去客厅,不过数十步,一入客厅,便见到了身着湛蓝外衣的曹操,身外又披着一件护心甲,很是威风。

“曹将军,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荀攸一边拱手,一边上前。

曹操并未还礼,反而上前来握住了荀攸之手。

急道:“公达,助我!”

荀攸见曹操面容凝重,神色之间,很是挣扎。

“曹将军如故如此焦虑?”荀攸问。

曹操并未说话,而是凑到荀攸耳边,小声道:“事关重大,需寻一无人之处

诉说。”

荀攸眉头一皱,心头竟升起一股好奇,曹操并非无能之辈,何事能令他如此失态?

“那便移步书房吧。”荀攸瞥了茶几一眼,打消了叫人上茶的念头。

两人来到书房,荀攸先是从容的收起案上写到一半的书信,转向曹操。

“曹将军,不知你此来,所谓何事?”

“莫要唤我曹将军,唤我孟德即可。”曹操先改了个口,拉近了官职带来的距离感,“不知公达可知陛下要祭祀一事。”

“祭祀?是祭天,还是祭祖?”荀攸好奇的问道,因为他确实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此事机密,公达不知,也正常,恐怕如今朝中,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那孟德还……”

荀攸显然意外于曹操将此事泄露,毕竟和他们比起来,荀攸是芝麻小官,若是知道的太多,恐怕会惹来许多麻烦。

“无妨,此事你知我知,我寻到你,是因昔日荀文若对我说过一言,‘若在雒阳有惑,可请教荀公达,其智不再我之下’,荀文若之言,我向来谨从。”

荀攸心里盘算着,荀彧多次献计曹操,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曹操与刘擎公子那沾亲带故的关系,也听说过一点。

或许也因为如此,荀氏才看好曹操吧,若非刘擎,荀攸以为,族伯荀俭是看不上曹操这个宦党之后的。

荀攸冲曹操做了个请礼,示意他可以说了。

“陛下决计祭祖,此事自美阳之战胜利后,便开始筹谋,如今知道此事的,也仅仅是十常侍,太常,西园军诸校尉,还有冀州刺史王芬。”

“冀州刺史?为何涉及此人?”荀攸奇怪道。

“因为祭祖之地,并非在雒阳,亦非长安,而是河间国乐成县,此地乃刘宏故居,王芬已受命在乐成搭建祭台,此次所祭,乃是陛下追尊之孝仁皇帝刘苌生祭。”

荀攸目光陡然一亮,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霹雳,劈开了压在雒阳上头的重重黑云。

虽然曹操说了,目前只有太常、十常侍、西园校尉等涉事之人知晓,但各大势力都蛰伏了,雒阳如此平静,说明他们都在等这件事,显然,此事已人尽皆知。

荀攸突然觉得,与刘擎交换不需要三个消息了,光这一条,足矣!

“孟德既为典军校尉,只需统领兵马配合即可,又因何事焦虑呢?”荀攸直言相问。

“嗐!”曹操一叹气,一咬牙,道:“因为冀州刺史,亦给我来了密信。”

密信两个字,不简单,荀攸心想。

“是何密信?”荀攸配合的问道。

“王芬欲借此机会,行谋逆之事,改立新帝!”

曹操一言,又如另一道霹雳,惊得荀攸说不出话来。

这个王芬,他还是有所耳闻的,他因黄巾之乱之后任冀州刺史,到任后,王芬收纳流民,安抚叛乱,治军理政,很快使冀州安定下来。

荀彧甚至也提过此人,说因为他做的太好了,令公子颇为烦恼,因为收不到流民了。

这样一个人,竟然要行废立之事?王芬名声在外是不假,自己有“八厨”美称,朋友自然不少,可是废立之事,岂是他能染指的!

荀攸不用想就知道不靠谱。

“不知孟德何意?”荀攸问。

曹操摇了摇头,“兹事体大,操不敢随意做主,故来请教公达。”

“呵呵~”荀攸突然笑了。

“公达何故发笑?”曹操不解问。

“孟德心中已有抉择,何须问我!”

曹操:“???”

“孟德若有心随王芬行事,便不会将此事告知于我,既已说了,孟德自然不会随之。”荀攸笑着解释道,“孟德所需的,并非抉择,而是信心!”

曹操恍然,看着荀攸,心想此人果然厉害,困惑自己的难题,竟然一语点破,其智果真不在荀文若之下!

“那……”

“孟德如此信任在下,攸只好坦言,依我之见,王芬断难成事,我亦支持孟德选择!”

曹操舒了口气,这一趟,果然没有白来。

这荀攸,得好好结交一番。

第168章 刘擎刘备一起打督邮

送走曹操之后,荀攸思索了很久。

曹操提供的信息,过于惊人,冀州刺史王芬为何有如此大胆之想法,荀攸或许可以揣测一二。

他身在冀州,从与黄巾作战,到战后处置战争创伤,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只有经过这种惨状的人,才能深刻的明白百姓的苦难。

王芬此人,身为“八厨”之一,本就慷慨豪迈,又深受宦官之害,自然对十常侍十分痛恨,加上西园军建立,宦官权力达到巅峰,所以王芬看不到变好的希望。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生出如此极端的想法。

荀攸拿出那封信,看了一眼,干脆重新写了一封,将雒阳局势与曹操所说之事,告知荀彧。

冀州常山郡隶属于刘擎公子,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王芬此谋划,先不说能否成事,刘擎在冀州,恐怕是千载难逢之机会。

荀攸突然一笑,自己这姑姑,看来刘擎公子是必须接纳了。

……

数日之后,荀彧收到了荀攸回信,也被信中内容惊了一通,王芬欲行大事,此事无疑牵连甚广。

“来人,备车,叫高顺将军准备启程。”

荀彧直接先下了一令,然后再接下来看信的内容。

荀攸回信,说明愿意成为主公眼线,那么荀采之事,也可以向主公提及,关键还是王芬之事,他需要亲往冀州,去见主公。

正好与高顺一路。

将雁门事务稍加安置,荀彧便启程前往常山。

与此同时,刘擎也已经进入中山郡界内,此行,一是为了赴刘玄德之邀约,二是前来查看商机,毕竟说道经商,刘擎还是十分自信的。

眼下冀州黄巾之乱已经平定,各郡国生产与商业都已渐渐恢复,中山郡作为商业大郡,人口流动异常的大。

马车车厢之内,刘擎就十分眼馋。

“如何将这些经商之人,引入常山呢?”刘擎喃喃自语。

郭嘉在旁一听,反问道:“主公历来对商贾之道感兴趣,若有心发展,自然不难。”

刘擎望向窗外,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也知道不难,可惜商业氛围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更不是划一片商业区,引入几个大商号就成的。

“此举难过攻城略地。”刘擎据实道。

“我看不然,主公想要这一切,其实简单,占领中山郡即可。”

刘擎:“……”

郭嘉说的很有道理,刘擎竟觉得很难反驳。

“主公,前面便是毋极县了,这毋极县有一大户叫甄氏,家世不小,既有世袭两千石俸禄之官职,家中良田商号众多,甄氏名望在整个中山郡,亦排的上号。”

首节 上一节 129/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