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7节

想必是这个原因,才让王建和韩建两人联合。

不过即便是两人联合,他也不惧。他自己目前的实力已经不弱,而且通过任命杨守亮为金州刺史等,把杨复光的几个义子拉拢了过来,不说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但也不会站在王建、韩建他们那边。

不过正如韩建所说,他的确不准备入蜀了。原因也很简单,杨复恭被贬为飞龙使,他们即便率军入蜀,也会被边缘化,与其入蜀,还不如占据兴元。

其实他一直不想入蜀,不过当时情况所逼,留在河中只能任人鱼肉,所以才率军入蜀。不过在得知杨复恭被贬后,他就坚定了不入蜀的想法,加上牛勖在山南西道一直不得人心,他便动了想法。

李克用和朱温的发家之路,给鹿晏弘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两人都能从反唐的将领,成为一方诸侯,为什么他不行?只要占据了山南西道,朝廷难道还会发兵攻打他不成?到时候十有八九会承认自己对山南西道的占领,并正式任命他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样岂不是比入蜀更好?

不过牛勖也在山南西道经营数年,不说根基牢固,也算是有些实力。自己虽然有三万人余人,但随着杨守亮留在金州,王建、韩建等人又跟他若即若离,仅靠他的本部肯定够呛,所以他必须拉拢王建等人帮助自己。

即便是王建等人不找他,他也会主动找几人,然后以利诱之。他自然知道,忠武八都若是团结一心,就算是朝廷大军来攻打,他也不惧,而且他也没打算造反。

见其他几人看着自己,王建知道自己不能逃避,这是拉拢人心的好时候,岂能逃避?

王建站了起来,对着鹿晏弘行了行礼,“鹿将军,韩将军所说,王某也认同。忠武八都乃是一体,是自家人,这是都统大人说的,若是鹿将军有其他打算,也希望能告知我们几人。不然伤了感情,想来都统大人在天之灵,也不想看到这个局面的出现。

鹿将军,你觉得呢?”

鹿晏弘眼神一缩,眯了眯眼,看着在那说得头头是道的王建,更加确信对方不是一路人,“王将军倒是说的不错。正如韩将军刚才所说,本将军现在的确不打算入蜀了。”

“什么?鹿将军难道真的要违背都统大人的命令?”一旁的张造站起来指责道。

鹿晏弘看了一眼张造,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然后沉声说道,“都统大人对本将军有知遇再造之恩,本将军怎么违背都统大人的意思?不过想来朝中的事情,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都统大人的兄弟杨枢密使已经被贬飞龙使,田令孜把控了神策军。

这个时候,我们入蜀,会是什么结果?特别我们还是都统大人的得力手下,我们忠武八都入蜀,田令孜会怎么对待我等?”

听到这番话,众人不禁沉默,显然这件事他们也知道。本来他们心中就有些疑虑,特别是在杨复恭被贬之后,他们入蜀后的靠山也没了。即便是他们投靠田令孜,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得到信任。

“那鹿将军是怎么打算的?”王建按耐住内心的躁动,冷静地问道。

鹿晏弘看了看几人,微笑道,“很简单,诸位兄弟助我夺得兴元,到时候一定不会亏待诸位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兄弟,到时候大家都可以领一州刺史,岂不快哉?何必去成都府受气?”

“这。。。。”

鹿晏弘这话让晋晖、张造等人有些意动,现在的他们只是一个都头,而且到处流亡。若是能安定下来,担任一州刺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是否答应,还得看王建和韩建两人的决定,这个时候他们知道不能内乱,而且鹿晏弘也没安什么好心思。

王建也有些心动,即便是下州刺史,那也是正四品的官。不过他也知道,他要是不同意鹿晏弘的建议,对方很有可能会收拾他。

想到这儿,王建便有了决断,看向鹿晏弘,“鹿将军,即便是兄弟几人助你,但擅自攻打兴元,如同造反。我等为忠武八都,‘忠’字在前,岂能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鹿晏弘本来有些不高兴,不过旁边的一个气度不凡的绿袍官吏则是摇了摇头,示意鹿晏弘不要生气。

随即这位绿袍官吏便站了出来,对着王建行了一个礼,然后笑着说道,“王将军此言差矣,鹿将军只是占据兴元,并不是谋反。牛勖乃一废物,占据兴元之地,不仅未能为陛下分忧,反而为祸一方。

王将军协助鹿将军拿下兴元后,一样可以忠于朝廷,而且诸位将军都可以有一个好前程。若是看上哪个州,只需挥军占领即可,岂不是比去成都府被田令孜排挤要更好?”

这个绿袍官吏的话音刚落,王建便感觉到身边几人都动心了,他要是还反对,肯定不合适。不过他也不禁高多看了一眼这个虽然文质彬彬但军武气息很浓的年轻人,不禁有些羡慕鹿晏弘,也不知道对方是从哪里找来的对方,看来鹿晏弘的那些行动,应该都是出自这位之手。

不过形势比人强,低下头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还能认清脚下的路。于是王建便重重地点了点头,“希望拿下兴元后,鹿将军不要食言。”

第141章 兴元府变故(二)(二更)

“殿下,这是荆南目前的情况。”

王府中,李英旭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让张威交给李晔。这些资料自然不是李英旭在李晔确定要去荆南才搜集的,而是之前就在准备,不然不会这么快。

看着眼前的资料,对于荆南,李晔了解的更加透彻。

荆南节度使前身为荆州大都督府,同时在治所江陵,设立了江陵府。

从唐朝建立到现在一共设立了八个府,其中安史之乱前一共有京兆府、太原府、河南府(即洛阳)和河中府,安史之乱后,又陆续设立了四个府,分别是凤翔府、成都府、江陵府和兴元府。

不过这八个府的设立并不同,除了江陵府外,其他七个府都跟皇帝有关,都是因为皇帝到过。而江陵不同,江陵设府,存粹是因为人口激增,所以才设府。

别看荆南节度使下辖七州,但人口却不比西川少。此时的荆南节度使下辖的七州在册人口就有50万户,其中江陵府就有20多万户,占据了荆南近半的人口。

荆南的情况,之前李晔便有所了解。在此之前,名义上的节度使是郑绍业,实际上却是陈儒,但荆南又真正控制在监军朱敬玫手中,所以荆南的局势比较复杂。

但总体来说荆南的军事力量并不强,或者说陈儒和朱敬玫二人的实力不强,至于下辖的各州刺史,对于谁担任这个节度使并没有多大意见,所以李晔入荆南,主要是对付陈儒和朱敬玫二人。

此时的荆南,陈儒控制着三千牙兵,朱敬玫控制着五千忠勇军,虽然陈儒是被朱敬玫推上位的,但两人之间也不和。

朱敬玫在荆南的名声也不好,经常以莫须有的借口诛杀很多将领和商人,夺其财物。按照资料上所说,朱敬玫在荆南做的事是天怒人怨,而且忠勇军也毫无军纪,所以即便是李晔处理掉这位,荆南的反对声音不会多大。

而且李晔还看重的是朱敬玫的家产,对方夺了那么多人的财物,想来身价不菲,若是能抢过来,起码短时间不用担心军费问题。

“殿下,若是按照这上面所说,我们或许可以从陈儒和朱敬玫两人之间的矛盾下手,诱使两人内讧,这样殿下在荆南的阻力就会小很多。”一旁的郑凝绩看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郑司马此言差矣。”裴荣摇了摇头,“郑大人所说的情况,是对殿下最有利的,不过也不排除两人摒弃前嫌,联合抵制殿下。

要知道殿下此去不仅仅是担任江陵牧,而且还要出任节度使。陈儒自称留后,显然也很看重节度使的位置,殿下此去,无异于夺了本属于陈儒的位置,若是在朱敬玫的唆使下,两人联合起来的可能很大。”

“殿下有天策军,难道这两人还敢犯上作乱不成?”孙烨不屑道。

虽然自己的女儿不是寿王正妃,但好歹是个侧妃,所以孙烨这段时间也很高兴,说话的底气也增加不少。

而看到孙烨这副表情,裴荣也很不爽,要不是自己没有女儿,岂会让对方后来居上,爬到他的头上?好在李晔并没有因为孙烨是其岳父就刻意偏袒对方,对于天策军的事,并没有让孙烨插手。

“孙长史,话不能这么说。虽然殿下有天策军随行,但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李英旭并没有顾忌孙烨的身份,而是就事论事。

“对于荆南,本王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在这纸上得知。肯定不能靠这片面之说,便定下结论,所以本王需要有一人先行一步,去荆南为本王打前站,摸清荆南各方势力的情况。”李晔想了一会儿说道。

按照资料上的介绍,荆南虽然地处长江沿岸,但毕竟是交通便利之地。北可上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南接湖南观察使、黔州观察使,西扼东西二川,东联淮南等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口。虽然荆南之地只有50万户,不如西川,但要知道西川可是有十几个州,荆南只有七州。在这个年代,人口是最重要的,人口越多,意味着士兵更多。

“殿下,下官愿往。”李英旭站出来请命道。

李晔认真地看着对方,沉声道,“你可要想好!”

“殿下,下官乃江夏人,从小便在附近游历,对于江陵比较熟悉,殿下手下的人没有比下官更为合适的。”李英旭认真道。

“既然你执意坚持,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若是立下大功,本王一定重重有赏。”李晔说道。

。。。。。。

首节 上一节 107/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