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244节

  ‘特支’运用的是独立支队独有的技术装备和近乎开创性的合成战法,外部调人进来,极易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

  而总部那些真正见识过大兵团机械化作战、在苏联留过学的稀有人才,个个都钉在了重要的战略岗位上,根本抽不出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陈铭没说。

  陈铭沉静的目光,最终定在参谋长王大飞身上,其中蕴含的信任与期待不言而喻。

  经陈铭与上级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终敲定了“特支”的领导核心架构:

  这支部队由参谋长王大飞直接领导,负责全面军事指挥工作;

  考虑到“特支”的重要地位和复杂构成,为加强政治工作,

  总部特别从延安后方调来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政委,担任“特支”的专职政委。

  在军事副职人选上,经过陈铭力排众议、多次据理力争,最终确认由副参谋长周卫国担任“特支”的参谋长,负责具体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前线直接指挥执行。

  这个安排让陈铭十分满意。

  让周卫国待在这个极其需要其战斗才华、又相对处于军事“执行层级”而非最终决策核心的位置上。

  既不因他那份敏感的出身而彻底埋没一个难得的将才,又通过王大飞和政委的双重把控,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潜在风险,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整编计划敲定后,特种支队的组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营区内整日马达轰鸣,操练声不绝于耳,各兵种协同训练有序进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陈铭也在根据地内狠抓生产和各项后勤工作。

  他深知,特种支队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其战斗力与油料补给息息相关。

  虽然目前的油料储备尚能支撑三四次大规模作战,但长远来看还远远不够。

  储备充足的油料,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幸运的是,旅长之前送来的那批煤炼油设备已经全部运抵并完成调试。

  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

  值得一提的是,被俘的鬼子技术人员并不像基层士兵那样被武士道精神彻底洗脑。

  在敌工部同志耐心细致的工作下,相当一部分鬼子技术人员认清侵略本质,主动加入反战同盟。

  独立支队从大同俘虏的那批鬼子技术人员也是如此,大多数人在感化教育下幡然醒悟,积极投入到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中。

  至于少数死硬分子,则真的如同字面意思那样了。

  这也正是缴获设备能够迅速投产的原因之一。

  现成的技术人员大大缩短了设备调试和投产的周期。

  不过,陈铭也没有放松对自主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批咱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正在快速成长,要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替代这些日籍技术人员。

  这天,陈铭正在指挥部处理文件,突然听到敲门声。

  在得到允许后,警卫员王大彪推门而入。

  “报告!”王大彪敬了个礼。

  “第四大队上报情况,有一位老先生来到我们根据地,声称要找他的儿子。

  “他说他儿子叫贾工。”

  听到这个消息,陈铭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件,眉头微蹙:

  “贾工的父亲?可靠吗?”

  作为兵工厂的主要负责人,贾工的位置十分关键,陈铭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可靠吗?”。

  “目前还在紧急查证,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王大彪如实汇报。

  陈铭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几下,随即做出决定:

  “先带他来见我吧。”

  “是!”

  王大彪领命而去。

  对于这位自称贾工父亲的不速之客,陈铭打算亲自会一会,探探对方的虚实。

  贾工作为四分区的军工专家,关系到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命脉,任何与他相关的事情都必须慎之又慎。

  即便对方真是贾工的父亲,若是有敌特嫌疑,陈铭也绝不会允许他们相见。

  没过多久,人就被带到了指挥部。

  来人约莫五十多岁年纪,穿着一身极度简陋破旧的衣衫,看上去十分潦倒,但身姿却异常挺拔。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透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专注与锐利,却又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忧虑。

  老人进门后,见到陈铭后却没有见到大人物的拘谨。

  目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四周环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这是一个经历丰富、见识不凡的人。

第220章 陈铭:来了我碗里还想走?

  “想必你就是这支部队的将军吧?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贾工的父亲,贾伯韬。”

  贾伯韬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穿透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阔别祖国多年,他对国内军队如今纷繁复杂的编制体系已然生疏。

  尤其是“独立支队”这样非比寻常的建制单位,其主官的头衔更是难以准确把握。

  但在他根深蒂固的传统认知里,对掌兵者敬称一声“将军”总没错。

  无论对方实际军阶如何,总归是表达尊敬又带有试探意味的稳妥称呼。

  陈铭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干部,瞬间捕捉到了对方话语中的那一丝微妙的斟酌和探询。

  他注意到,尽管贾伯韬眉宇间难掩奔波劳顿的疲惫,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那双历经岁月洗礼的眼睛锐利而深邃,里面闪烁着一种学者才特有的专注与洞察。

  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绝非普通商贾或官僚能养成。

  而更让陈铭内心深处一块石头彻底落地的,是他脑海中那幅无形的特殊地图。

  上面清晰显现出代表眼前这位不速之客的光点,是代表中立的白色标识。

  彻底排除了对方是敌方伪装渗透人员的可能性。

  贾工的个人背景资料及其亲属信息皆属高度机密。

  在基本确认对方并非威胁的前提下,能一口叫出贾工的本名而不是对外的代号。

  他的身份已然昭然若揭——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父亲,身份可信度极高。

  “没错,贾先生你好,我正是这支独立支队的指挥员,陈铭。”

  陈铭嘴角牵起一抹恰如其分的微笑,既保持了一名高级指挥员应有的威严与沉稳,又不失对访客应有的礼节。

  他的目光敏锐地掠过贾伯韬大衣手肘部位那明显经过多次摩擦的细微磨损痕迹。

  以及沾满了泥土、几乎看不出原本皮色的高档皮鞋。

  无声地诉说着这一路而来的艰辛与不易。

  “这就对了,我知道你。”

  贾伯韬的声音低沉下去,夹杂着复杂难言的情绪,如同翻滚的暗流。

  “我儿子在信里提过你,说你打日本鬼子很厉害。”

  “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我很是佩服你这样的英雄!”

  “不过今天我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回我的儿子。”

  “为国效力,这本是每个中国人的分内之事,我岂会不明此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痛心和焦虑。

  “但站在一个父亲的立场,我绝不能看着自己的独子置身于这样的危险境地!”

  “他太年轻了,根本不明白战争的残酷意味着什么,流尽的是血,失去的是命!”

  陈铭静静地听着这位父亲近乎于呐喊的肺腑之言,目光平静地扫过贾伯韬因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

  可以想象,为了寻找儿子,这位父亲付出了怎样艰辛的长途跋涉和巨大的心理煎熬。

  阅历丰富的陈铭在心里大致勾勒出了对方的轮廓。

  “贾先生。”

  陈铭的声音平和却蕴含着不容动摇的坚定。

  “关于您儿子是否能跟您走这个决定,坦白说,我说了不算数,您说了……恐怕也说了不算。”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清晰地看到贾伯韬脸上的线条绷得更紧。

  “这件事,关键在于您儿子贾工同志自己的意愿。”

  “他已经不是需要你手把手搀扶的孩子了。”

  “他是一名已经能够挺身而出、为民族担当重任的英雄。”

  “我既不会,也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替他做这个决定。”

  贾伯韬的眉头立刻紧紧锁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难道连见他一面都不行吗?做儿子的,难不成敢违抗老子的心意?”

  他的语气依然强硬,带着传统家长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然而在那双紧紧盯着陈铭的眼睛深处,却隐隐晃动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与无助。

  “很抱歉,恐怕暂时确实不行。”

  陈铭的态度依旧平和而从容,语调平稳却不容置疑。

  “在身份未获最终确认之前,对于贾工这样的高度保密核心技术人员,按规定是不能与外部人员接触的。这是铁的纪律。”

  但接着陈铭话锋一转:

  “不过……”

  这两个字立刻牵引住了贾伯韬的全部注意力。

  “我已经紧急派人去通知贾工同志了。

  只要他在接到消息后亲自确认您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表达出同意见面的意愿,那么我会立刻为你们安排。”

  这让贾伯韬心里升起了希望。

  “好!有劳陈将军费心安排!”

  贾伯韬明显松了一口气,神情略微舒展,随即竟抱拳行了一个标准的古式拱手礼。

  这个带着浓郁东方传统色彩的动作,与他那一身现代感十足、沾染了西方气息的西式装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透出一种奇妙的融合感。

  此时,被派出的年轻通讯员正马不停蹄地赶往隐藏于山洞深处的兵工厂车间。

  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地下通道内回响,他很快就在一片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中找到了目标。

首节 上一节 244/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