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说,看似冒险的行为,偏偏还让赵王偃贪到了,成功从齐国身上咬下来一块肉。
要知道。
合纵连横失败后,五国联军头顶上都蒙着一层阴影,败军之将的阴影。
这种情况下转头攻打齐国,成功了且不说,失败了,就真的要溃败了。
届时。
秦国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毕竟如今的赵国可没有廉颇这个定海神针。
当然。
没有廉颇,也有李牧,但如今的李牧,就像是现在的王翦,虽然也算得上一方大将,但比起杀神白起,还是差了几分威名。
王翦的威名,主要是后来灭六国,硬生生打出来的,李牧如今的威名,主要在草原上,虽然天背地里口嗨他是草原太上皇。
但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如今的李牧还比不上廉颇。
众所周知。
当下的草原部落,别说大一统,建立匈奴帝国,甚至能否活下去,基本都得看赵燕二国的脸色。
这个时候的草原部落,根本没有和亲的资格,只有上供的责任,根本成为不了中原七国的威胁。
其实当下的中原七国。
某种意义上很像三国。
七国时期,打生打死,草原一直都没有成为中原的威胁,反而是秦国大一统,建立秦朝后,需要几十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
三国时期,也是一样,虽然三国彼此间一直打来打去,但外族一直被三国给按在地上摩擦,但大一统后却立刻发生了转变。
五胡乱华。
一百多年。
这是华夏的至暗时期。
一段不愿回想的黑暗。
当然。
这不是在否认华夏大一统自身的正确性。
而是每一次大一统都伴随着人口大萧条。
人口大萧条之下。
大一统非常脆弱。
“齐国和秦国眉来眼去,浑然不知,唇亡齿寒,自以为和秦国交好,就可以暂避秦国的虎狼之军,实际上,齐国也是秦国嘴里面的肥肉。”
赵王偃提起齐国就生气,他一开始想的是六国联军,秦国不说灭国,最起码也得遭受重创,几十年内,再也没有对外大规模用兵的能力。
然而齐国却断然拒绝了,仿佛从来没有参加过合纵连横,围攻秦国一样。
如果齐国从未参与,就像是如今的大汉也就罢了,可齐国以往却参加过。
这是看不起赵国。
还是看不起自己?
“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齐国选择隔岸观火,一方面是不想看到秦国倒下,另一方面也是不想看到赵国成为下一个秦国。”
天不认为齐国的做法有什么致命的问题,虽然从结果上来看,秦国成功一统天下,完成了大一统,但这里面真的有很多意外因素的影响。
例如赵王偃突然暴毙。
就是很大的意外因素。
赵王偃不死。
李牧死不了。
李牧这个唯一能正面硬刚秦国虎狼之军,乃至压着秦国虎狼之军硬刚的大将,他若不死,秦国真的很难跨过赵国这座难啃的大山。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杀神白起的封号武安君,知道是他杀人杀出来的,可对于李牧,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他的武安君封号怎么来的。
还是那句话。
在这个时代。
打赢草原部落,算不上什么大功绩,中原七国,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打暴打草原各部落。
李牧这个武安君封号,是三番两次打赢巅峰时期的秦国.......
第212章 ,等你来大汉,给你看全本!
简而言之。
李牧一生的辉煌,功绩数不胜数,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可真正让他被封为武安君的功绩,还是他三番两次大败秦国,而且是巅峰时期的强秦。
最后没办法。
秦国实在没有人能打过李牧。
只能想其他办法除掉李牧了。
正常来说。
哪怕李牧确实有点功高震主,为了抵御秦国近在咫尺的威胁,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动他。
但奈何赵王偃选定的继承人,赵王迁可能和胡亥共用一个脑子,他转头就把李牧给直接冤杀了。
其实。
历史上含冤而死的大将,远不止岳武穆一人,李牧的冤死,也有让人说不出的遗憾。
同时。
也是在李牧冤死的第二年,赵王牵就知道了,为什么秦国耗费那么多力气弄死李牧。
因为就在李牧冤死第二年。
赵王迁就成为了亡国之君。
最后被流放房山。
才明白自己错了。
为此。
赵王迁做了一首诗歌。
用于表达自己的后悔。
“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说真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天真的很想拉拢类似于岳武穆这样的大将军,李牧也是他最欣赏的战国四大名将。
只可惜,李牧和岳武穆一样忠君爱国,哪怕是手握军权,君要臣死,他们最终还是坦然接受了死亡。
........
“赵国是赵国,秦国是秦国,天,你要再这样说话,寡人可就不欢迎你了,也不去参加你的立国大典了!”赵王偃很不满意天拿秦国和赵国相比较。
对于赵王偃本人来说。
赵氏才是正统。
赢姓只是旁系。
秦国不过只是运气好。
出了几代雄主和明君。
假以时日。
赵国必将超越如今的秦国。
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强国。
长平一战的耻辱。
也将由他来洗刷!
“老实说,我拜访了七国君王,但他们只打算派遣宗室子弟去观礼,只有你打算本人去的,真就不怕出意外吗?”
天能和赵王偃在这里闲聊,肯定不是因为赵王偃长得帅,主要是因为他给予的答复,是七国君王之中最另类的。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赵王偃强行把一个倡姬【舞姬】扶持为王后。
就说明了赵王偃自身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寡人怕什么,当今天下,可能很多人都想寡人去死,哪怕是赵国内部也不例外,但唯独你这个大汉皇帝,完全没有残害寡人的动机。”
赵王偃才不会告诉天,他就是想要出去看看,顺便乘坐青鸾,体验一下人上人的感觉,而且他相信,天大概率不会让自己在大汉出事。
“行,你这么给面子,我也不好太过于小气,三白一茶比例,赵国上涨三成!”
天没有提醒赵王偃他有可能暴毙的事情,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会突然间暴毙。
对于赵王偃给的面子。
天选择了用利益交换。
不占他便宜。
自然不欠他。
“大气,若不是因为倡后是寡人的心头肉,还是寡人的王后,一不小心传出去,实在是不太好听,寡人都与你分享她的美艳风姿了。”
赵王偃可不是一个只知道神犬色马的君王,三白一茶的重要性,他可太清楚了,三成的三白一茶,足以让赵国的国力攀登一个台阶。
虽然大汉的三白一茶,也不是直接白给,都要赵国花钱买,但有的东西,根本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
例如自己挖掘出来的李牧,虽然他现在还年轻,但足以替代廉颇老将军,成为赵国未来的定海神针。
说起定海神针.........
“天,你那个西游记到底写完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一回了!”
赵王偃真心不知道天脑子怎么长的,简体字,通用语,三白一茶,偶尔还能出口成章,甚至还能编写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神话故事。
只是随着天成为百越共主,大汉皇帝,天早年写的西游记,已经很多年没有下一回了,西游记也一直停留在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