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街区外,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顶层,亚历山大·杜根,被情报界称为“豺狼”的男人,正优伏在落地窗前。
他的食指轻轻搭在扳机护圈上,右眼紧贴着瞄准镜,左眼半眯着观察风速仪上的读数。
2852米。
激光测距仪上跳动的红色数字,在他灰蓝色的虹膜上投下。这个距离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但对豺狼而言,不过是又一次惬意的狩猎。
“真是个妙人”他自言自语,声音轻得像是怕惊动瞄准镜里那个手舞足蹈的老头。
阳光透过半开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条一条的影子。
左眼前的风速仪指针微微颤动,豺狼的呼吸随之放缓。
他的身体与身下的柚木地板融为一体,连心跳都似乎暂时停止了。在这个距离上,每一丝气流的变化都可能让子弹偏离目标,但豺狼享受的就是这种刀尖上起舞的快感。
至于为何能在如此严密的安保封锁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三公里警戒圈的核心地带?
答案就静静地躺在豺狼西装内袋里——那张FBI证件。
当纽约分局的最高长官,亲自为你打开后门时,那些所谓的“铜墙铁壁”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楼下,一辆黑色雪佛兰Suburban,正静静地停靠在消防栓旁,发动机保持着怠速状态,随时准备接应完成任务的豺狼撤离。
百叶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碎的“哗啦”声。
瞄准镜里,那个老政客仍在声嘶力竭地挥舞着手臂,丝毫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将十字准星锁定在他的头上。
豺狼的食指缓缓扣上扳机。
“噗!”
枪声被消音系统吞噬,只有弹壳落地的清脆声响在空旷的楼层中回荡。
1秒.2秒.3秒.
子弹穿越2852米的距离。
4秒.5秒.
瞄准镜里,老政客的脑袋炸开一团猩红的血雾。他的身体侧翻倒下,这次不再是耳朵,豺狼要的,是他的命。
豺狼利落地起身,手指快速拆卸狙击枪的消音器。
这从来不是他惯用的手法,但为了完美复刻那个代号β的杀手,标志性的作案风格,他连最细微的环节都严格遵循。
他弯下腰,指尖捏起那枚尚有余温的弹壳,被他小心翼翼地收入口袋,这同样是β标志性的作案习惯之一。
豺狼从背包中取出一瓶高浓度双氧水,透明的液体倾泻而下,先是浇在枪管上,发出轻微的“嘶嘶”声;随后又在地面上蔓延开,将他的痕迹彻底抹去。
这每一个细节,都是对β作案手法的复刻。
豺狼从容的穿过大楼的大厅,在经过监控摄像头时,他刻意放慢脚步,侧身从那面锃亮的不锈钢方形垃圾桶前经过。
镜面般的金属表面,清晰地映照出他的侧脸,这个画面必将被监控系统忠实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调查留下“恰到好处”的线索。
他推开厚重的玻璃门,秋日的阳光瞬间倾泻而下。豺狼的身影在街角一闪而逝,消失在人群中。
豺狼不动声色地拐进右侧小巷,黑色雪佛兰Suburban正如约等候在第三个消防栓旁。
豺狼钻进车厢,车门尚未完全关闭,V8发动机便发出咆哮。轮胎在沥青路面上擦出两道青烟,越野车冲入纽约的车流中。
后视镜里,那栋大楼的轮廓正在缩小。
豺狼摘下手套,从口袋取出那枚弹壳,在指间轻轻把玩。阳光透过车窗,在黄铜弹壳上投下光斑。
——
贝塔陷在真皮沙发里,手指轻握着骨瓷茶杯。
马蒂尔达刚泡好的大吉岭红茶散发着淡淡的果香,热气在杯口氤氲成雾。落地窗外,洛杉矶的夕阳将整个客厅染成琥珀色。
马蒂尔达将一杯冰镇柠檬水放在茶几上,玻璃杯壁凝结出细密的水珠。她轻巧地跳上沙发,自然地靠在贝塔身侧,双腿盘在一起坐下来。
遥控器在她指尖转了个圈,电视屏幕随即亮起。
“紧急新闻——”女主播的声音打破了客厅的惬意氛围。
画面切转到纽约长老会医院门前混乱的场景,警笛的闪光在镜头里连成一片。
“今日下午4时17分,著名政客约翰逊在出院演讲时遭遇狙击手刺杀,当场身亡。”镜头扫过地上那滩尚未凝固的血迹:“FBI纽约分局宣布已锁定凶手身份,系国际通缉要犯,代号β的职业杀手。”
“噗——”
贝塔口中的红茶直接喷了出来,溅落在地毯上。
第152章 唐宁街刺杀案告破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电视屏幕,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下一秒,新闻画面切换到了一段监控录像截图——锃亮的不锈钢垃圾桶表面,清晰地反射出一个男人的侧脸轮廓。
贝塔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在伦敦有过一面之缘的同行:豺狼。
更荒谬的是,新闻画面在这个影像上明晃晃地标注着“β”的代号,还用红色箭头特意指向了反光中的人影。
马蒂尔达歪着头看向电视:“那不是你吗?”
贝塔缓缓放下茶杯,骨瓷杯底与玻璃茶几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声。
“很显然不是,这位豺狼先生,似乎有些过于热情了。”他停顿了一下:“迫不及待地想替我背黑锅”
——
惊喜和意外总是接踵而至。
贝塔忙于调查前一日新闻的内幕,第二天傍晚,第二枚重磅炸弹,在黄金时段的新闻直播中引爆。
电视屏幕上,FBI纽约分局局长,与一位身着西装套裙的英国女性并肩而立。
梅娃·雷克,那位曾在法国机场,与贝塔有过一面之缘的MI6官员,此刻正站在聚光灯下,面容上看不出丝毫情绪。
“各位,现在向全国通报一项重大跨国反恐成果。”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纽约分局,与英国秘密情报局MI6特别行动小组协作,于昨日锁定,并拦截了竞选人遇刺案的主犯。”
“在激烈交火过程中,我方五名探员负伤,最终成功击毙该武装嫌犯。”
“经国际联合人脸识别系统比对,并核验英国、德国、法国安全机构发布的最高级别通缉令,现正式确认:被击毙嫌犯,系国际通缉要犯——亚历山大·杜根。”
“此人长期使用“豺狼”及“β”双代号跨境作案。”
“调查证实,杜根不仅制造昨日的政客刺杀事件,更是以下两起恶性案件的元凶:
一、德国慕尼黑总统候选人遇害案
二、英国唐宁街女记者谋杀案”
“经FBI行为分析部门,与三国安全机构联合鉴定,通过犯罪手法、行为轨迹、行动特征的三重交叉验证,现权威认定:“豺狼”与“β”实为杜根本人!”
“我在此郑重宣告:
慕尼黑总统候选人遇害案——告破!
唐宁街女记者谋杀案——告破!
昨日竞选人遇刺案——告破!”
“本次行动的成功,彰显了国际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尤其要感谢英国MI6特别行动小组负责人——梅娃·雷克探员的卓越贡献。”
“下面有请雷克探员详解行动过程。”
那位身着炭灰色西装套裙的英国女情报官,向纽约分局局长微微颔首,走向发言台。她轻轻调整话筒高度。
“关于本案的具体细节”梅娃·雷克的英式口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会场。
但贝塔已经听不进任何案情说明了。
他盯着电视屏幕上,那个自称梅娃·雷克的女人,以及旁边被打上马赛克,却依然能辨认出豺狼特征的“β”的尸体照片。
“呵!”
一声短促的冷笑从贝塔喉间溢出。
——
FBI纽约分局,局长办公室。
暮色透过落地窗洒在办公桌上。
局长慢条斯理地,往三个水晶杯里倒入琥珀色的威士忌,冰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将第一杯推向端坐在沙发上的梅娃·雷克,第二杯则递给角落里那个面容陌生的男人。
局长露出意味深长的笑,举起自己的酒杯。
“敬我们的三赢局面。FBI以创纪录的速度侦破了政客刺杀案。”他朝梅娃的方向微微颔首:“MI6则漂亮地了结了唐宁街悬案。”
威士忌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局长看向那个沉默的男人,笑意更深:“而豺狼先生.恭喜你获得最完美的'死亡证明'。只需一次小小的整容手术,你就能以崭新身份行走在阳光下。”
三只酒杯在半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声。
“为了我们光明的未来。”局长的声音里带着政客特有的圆滑:“干杯。”
梅娃抿了一口酒液。角落里的男人,那个本该被宣告死亡的豺狼,将威士忌一饮而尽。
——
电话铃声划破客厅的寂静,贝塔瞥了一眼来电显示,吉安娜的名字在屏幕上跳动。
他按下接听键,听筒里立刻传来吉安娜标志性的嗓音。
“电视上那个不是你。”吉安娜问道:“是那个豺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贝塔向后仰倒在椅背上,皮革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他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声音里带着困惑:“不知道,不清楚我现在比你还糊涂。”
手指敲击着扶手:“我完全搞不懂他们在玩什么把戏。找个职业杀手替我背下所有黑锅?”
他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荒诞:“讽刺的是,我现在莫名其妙被'洗白'了。就算我站在时代广场大喊我才是β.”
贝塔耸了耸肩:“也只会被当成妄想症患者。”
电话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吉安娜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几秒钟后,她的声音变得异常坚决:“这是件好事。我会派人查清来龙去脉,你不必再插手了。既然已经'洗白',就别再沾血。准备回意大利,是时候带你见见家族成员了。”
贝塔问道:“你确定?”
“非常确定,孩子。”吉安娜的声音柔软下来,带着决断:“是时候回家了。”
“阿什莉一直在等你回来。”吉安娜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这里才是你的家。”
她顿了顿,故意拖长了声调:“哦,还有你带回来的那只'小野猫'卡塔莉亚”
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轻碰桌面的声响:“这两个姑娘每天都在上演同样的戏码,争吵、动手、再争吵、再动手”
她轻叹一声:“我的城堡都快被她们拆了。”
贝塔几乎能想象出那座海滨城堡里的场景。
“所以,是时候回来处理你的.家务事了。”她故意在“家务事”三个字上加重语气:“毕竟,能驯服猎豹的,只有它的主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