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非正规的炼丹手段。
什么人丹,尸丹,婴丹都有。
大部分功效都是延年益寿。
这对张泽来说并没什么用处。
毕竟他身上拥有张家最纯的麒麟血,而且这麒麟血先前还被龙气净化了一次。
光论寿命而言。
这世上怕是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多了。
不过,这书上有一个丹方很有意思。
若是能够采集到天地间的奇花异草和奇珍异兽,以金火炼制,可得上古灵丹,能被修炼者所用!
张泽觉得,这上面所说的上古灵丹,极有可能是一种蕴含灵气的丹药。
若真是如此。
那这个丹方对他来说就是一大助力了。
就是这个收集奇花异草和奇珍异兽的事情比较麻烦。
因为干这种事情需要很多人手跑到世界各地去。
此外还得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这样收集速度才会快。
而他现在所缺的,就是人力,财力还有物力。
等等.....
这时,张泽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将目光落在了还在整顿那些兵匪的陈玉楼身上。
.... ...... ...
他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是这个家伙身上有啊。
卸岭门众遍布大江南北,总人数超过了十几万。
而且陈玉楼这家伙喜欢结交天下豪杰,人脉什么的,自然不用多说。
能养活这么多人,财力肯定极为雄厚。
若是能够得到这陈玉楼的帮助,或许大事可期!
陈玉楼整编那群兵匪花了不少时间,主要是为了给他们立规矩。
当然。
他也没有强迫这些人一定要入卸岭。
如果有人觉得他们卸岭的这些规矩自己守不了,大可以现在就离开。
不过离开之前,必须要把身上的枪缴了。
这是陈玉楼的底线。
因为在他眼里,没了枪的兵就等于是断了牙的犬。
就算放他们离开。
以后也不会威胁到当地的百姓。
看着陈玉楼的办事效率和做人原则,张泽心中也不禁对他有了一丝敬意。
等陈玉楼整编完军队,回到攒馆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
罗老歪在攒馆这边也留了不少驻军。
陈玉楼回来后第一时间便让手下控制住了这些人,并将罗老歪已经死的消息传达给了他们。
接下来陈玉楼就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是缴枪离开。
二是被他们卸岭收编,成为他们卸岭名下的一支武装部队。
迫于压力和各种原因,大部分人都选择留了下来。
“张泽兄弟,你觉得这些人怎么样?”
攒馆外面,望着已经被自己整编的军队,陈玉楼心中不禁有些彷徨。
他以前为了能保一方平安,都是在暗中扶植军阀的。
因为军阀之间的地盘割据他不想参与。
像这种直接收编军队,他还是第一次干。
要知道,收编军队跟招收绿林好汉是完全两码事。
这就好一个商人突然从政了一样。
会牵扯到很多事情,也会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相信等离开瓶山之后。
他收编罗老歪军队这件事情,肯定很快会被传得沸沸扬扬。
到时候,他老爸就算不打死他,他也会被周围的其他军阀盯上,视为眼中钉。
“如今这乱世,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手里,倒不如自立门户。”
“你现在有人有枪,回去之后再把罗老歪的炮营收了,到时候在这湘西境内,你卸岭就是一家独大了,难道还怕保护不了一方百姓?”
张泽淡然开口,给了陈玉楼一个建议。
陈玉楼闻言有些心动。
不过很快,他又考虑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要养活这么大一群人,他的压力会大很多。
其次是军备问题。
他们卸岭以前不是军队,自然不用考虑枪支弹药的问题。
但现在不同了。
他开始收编军队,就等于是在告诉其他军阀,自己以后也是一方枭雄了。
到时候枪炮什么的,肯定是要准备一些存货的。
至少他卸岭的那些兄弟都得配枪吧?
不然万一有军阀来犯,他们拿什么去打?
说到底还是没钱。
对此,张泽也给了他一个建议。
那就是效仿曹操,挖坟掘墓,筹备军资,再安天下!
...亡.
第72章 怒晴妖鸡,延寿丹,三进瓶山,小花灵的心思!
“好个效仿曹操,掘墓凑饷,如此良策,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经张泽一番指点,陈玉楼瞬间豁然开朗。
曹操是他们这些盗墓的老祖宗。
而他作为卸岭一派的总把头,自然也知道对方当年掘墓凑军饷的事迹。
虽说这么做有违天道.
但为了能够拯救天下的黎民百姓,他陈玉楼又岂会在乎这些事情?
“多谢张泽兄弟的提点之恩,在下日后若是有所建树,定不会忘此铭恩。”
陈玉楼收起折扇,转身对张泽抱拳一拜。
“陈兄不必客气,如今虽是乱世,但乱世出英雄,陈兄胸怀宏图伟业之志,来日必会成为人中龙凤,此次瓶山一行,我会全力助你,帮你拿到启动资金,重建编制。”
张泽伸手扶起陈玉楼,并道出了自己的立场。
陈玉楼听完后心里感动坏了。
张泽的身手他之前可是亲眼见过的。
此次瓶山若有对方全力协助,自己何愁大事不成?
“对了陈兄,我这边也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
张泽见时机差不多了,也顺势道出了自己的意图。
他希望陈玉楼能够通知手底下的弟兄,以后若是遇到一些有价值的奇花异草或者奇珍异兽,还请代他买下。
价钱方面不用考虑。
当然。
若是有这两者的消息也可以。
事成之后,他另有重谢。
陈玉楼不知道他要这些东西干嘛。
但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并且承诺不要一分钱。
这反倒让张泽有些不好意思了。
看来老话说的果然没错。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出门在外有个靠谱的朋友,办起事来就是方便。
就在两人谈话的功夫,攒馆外面的突然出现了两“七九三”道熟悉的人影。
正是之前去山里寻找怒晴鸡的鹧鸪哨和老洋人。
鹧鸪哨身后此刻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篓,显然是已经找到了怒晴鸡。
陈玉楼立刻带人迎了出去。
然而鹧鸪哨在回到攒馆后,却是敏锐的察觉出了一丝异样。
他发现这里的湘军和卸岭那群人关系似乎增进了不少。
两拨人坐在那里有说有笑的,丝毫看不出是两个阵营的人。
而且那陈玉楼在出来迎接自己的时候,身后也跟着几个湘军。
就好像这几个湘军已经是他的手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