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两个女儿的回答,刘父点点头,然后倒了一大碗热水清洗冲豆奶的碗。
喝完后向苏廷打了个招呼,便骑着自行车出门去了。
他是村长,村里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和生产大队长一起带领,所以他的日常事务繁重得很。
虽然即将完工的沟渠,但平整田地仍是一项大工程。
况且冬天也临近了,还须让大家多拾些柴火,否则到了冬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两姐妹在收拾好碗筷后,便坐上了苏廷的车启程前往小镇。
今日正好逢大集,早先刘父出门时,给了两姐妹每人两块钱。
她们想带着苏廷去大集上,品尝美食。
一听说要去赶大集,苏廷也顿时来了兴致。
回想起来,自己上一世小时候跟着母亲提着两只老母鸡去卖,换来钱才能赶大集。
这一幕,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里。
刘父思量再三,最终拿出四块钱交给两姐妹。
苏廷并非乡下人,人家每次都带那么多东西来,自己不能装作不知情。
他其实是希望两姐妹能带着苏廷,在大集上尽情玩耍。
让他感受到自己家的真诚,并非只是一味图便宜的小气之人。
姐妹俩坐在车上情绪高涨,这次又是刘暮抢占了副驾驶位。
这让后排的刘昭懊恼不已,她又一次输掉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不过一想到能用自己的钱请苏廷吃东西,刘昭的心情立刻好转起来。
苏廷驾车抵达小镇后,在一处合适的位置停车。
街头巷尾全是人,若开车进去岂不是傻乎乎的,再说不下来走走怎么算赶大集呢?
两姐妹一个左一个右,陪在苏廷左右。
时不时拉着他停在各个摊位前,观赏着小摊上琳琅满目的商品。
其实没啥好瞧的,都只是一些农家用具和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
比方说稻草掸子、柳条筐之类的,全都是乡亲们自家动手做的。
偶尔也能见到几个卖鸡蛋和鸡鸭的小贩,不过冰糖葫芦就没瞧见,原本还想买一根尝尝鲜呢!
可能是那时候大家都吃不饱,糖又稀缺的缘故吧!
小镇不大,仨人在集市上边走边看,一个多小时就逛了个遍。
啥也没买,只买了三个烤红薯。
在大集上,苏廷注意到有几个小孩,他们在捡拾菜叶和稻草。
估计是拿回去吃,或是编成稻草掸子去卖。
发现俩丫头的头发,有一段时间没修剪了。
苏廷便带着她俩去找理发店,自己也顺便整一下发型。
理发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大爷,技术相当不错。
给俩丫头简单地修剪了一下,又精心整理了下刘海,立马让她们看起来更俊俏了不少。
边上等着理发的人,都夸赞俩丫头长得好看。
有几个大娘还上前问她们是否有婆家,吓得俩丫头直接躲到苏廷身后。
其他人看到苏廷的装扮,便没再上前继续搭讪。
毕竟,苏廷的样子实在跟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不仅有财,谈吐举止也很有教养,这让大伙儿心底里多少有些敬畏。
苏廷微笑着向众人解释,自己的俩妹妹暂时还没考虑找婆家的事,眼下还是先理发要紧。
他跟大爷大致说了下自己想要的发型,大爷便小心翼翼地按他的要求给他剪了一个碎发。
这个人可不一般啊!理发师傅必须得好好伺候。
苏廷理完发稍微冲了一下,随便吹了吹干。
对着镜子发现自己愈发帅气了,不由得满意地点点头。
尽管苏廷的新发型,在这个时代略显不合潮流,但也并不算夸张。
别人看见顶多就觉得这小伙子真够帅的,丝毫不会感到奇怪。
刘暮从口袋里掏出九分钱付了账,随后便和姐姐牵着苏廷离开了理发店。
店里其他顾客望着他们离开的身影,纷纷感慨苏廷的形象真是出类拔萃。
此时已是午后十二点多,三人理发加排队花去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先前又在集市上闲逛了很久,虽然之前啃过一个烤红薯,但这时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
于是,他们找到一家馄饨摊位。
刘昭付了钱点了几碗馄饨,三人便围坐在一张小四方桌旁等待。
很快,馄饨端了上来,他们便开始享用午餐。
期间,刘昭和刘暮时不时把自己碗里的馄饨夹给苏廷。
声称自己的胃容量有限,吃不下那么多。
苏廷明白她们的心意,心里想着不用客气,等会儿给俩丫头买些她们喜欢的点心就行了。
吃完饭,苏廷便领着俩丫头去买点心。
这一次,苏廷坚持不让俩丫头付钱。
说是哥哥给妹妹买东西天经地义,哪能再让妹妹掏腰包呢!
苏廷带着俩女孩又挑了二十来尺带有花朵图案的布料,没办法,现在这种布料最流行嘛。
尽管这两个小女孩已经有了新衣服穿,但平时换洗衣裳时还得用那些打着补丁的老衣服。
苏廷琢磨着送她们件新的,这样一来就有替换的衣物了。
看到苏廷特意为自己俩买布,俩女孩甭提多开心了。
要不是还身处店铺内,估计早就扑上去表示感谢了。
下午两点刚过,苏廷便带着这对姐妹花踏上回家的路。
途中碰见了五个来自刘家村的村民,这会儿他们正巧结伴往回赶呢!
苏廷认出这几位都是熟面孔,上前问明情况后,便邀请他们上车,打算顺道捎他们一段路程。
那五个人在姐妹俩的召唤下上了车,两位妇女坐在车厢后排。
而三位男士因为空间所限,只好挤坐在货车尾部。
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乐不可支。
毕竟对他们来说,除去进城的大巴车外,还从没坐过汽车呢!
他们连声道谢,感谢苏廷以及这对姐妹。
苏廷再次启动汽车,朝村庄驶去。
此刻,姐妹俩正在与同村的两位妇女热络地闲聊,苏廷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听着,不多言语。
两位妇女一面与姐妹俩交谈,心中一面暗暗羡慕。
她们分明看到了车内布料和点心,这得花多少钱呐!显然这些都是苏廷给俩丫头置办的。
在这个年代,哪户人家会给闺女这么舍得花钱?
平日里怎么可能专门扯上带小花的布,来做衣裳呢!
随着姐妹俩叽叽喳喳的声音,苏廷驾车回到了村子。
在村口放下那五位老乡,收获一众感激的目光后,他又回到了刘家。
回到刘家,苏廷并未下车,而是打开车门倚在里面,悠然地吹着风。
两个丫头把东西搬进屋后,又返回车上陪苏廷聊天。
不久后,刘家的两位嫂子找上门来,称在家闲得无聊,想找姐妹俩解解闷。
正在车里品尝点心的俩丫头,忙不迭地下车。
亲自扶两位嫂子上了车,并递上点心给她们品尝。
苏廷见到此景,也向嫂子们打了声招呼。
毕竟大家都是自家人,这点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几个女人边吃点心边聊起了家常,大多数时间是四位女性在交谈。
苏廷则是静静地聆听她们讲述家长里短的故事。
他注意到,刘暮这丫头在面对自家人的时刻,话语变得异常多。
小嘴巴吧啦吧啦地说个不停,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平日里刘暮可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很少能看到她这般滔滔不绝的模样。
苏廷听着她们谈话,心里也在盘算着一件事。
得想办法给这两个丫头在城里找个活干,不能再让她们待在乡下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听闻纺织厂大多是女工岗位,苏廷觉得应该找自己那位善于交际的好大哥李副厂长,好好商量一下。
这位李副厂长为人处世圆滑得很,经常接待其他工厂的领导,这其中就有纺织厂的领导层。
如果苏廷能够给他提供些物资支持,想必安排两个丫头的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平常老百姓而言,找到一份工作就像一个遥远的梦想。
但对于那些领导者来说,只要给出足够的利益,分分钟就能帮你把事情搞定。
午后,刘母回家便着手处理起腊肉,准备第二天再拿出来晾晒。
这样一来,就算完成了准备工作。
到了晚上,大家又围着热腾腾的兔子肉美餐了一顿。
等刘家的大哥二哥一家离开之后,苏廷才和刘父刘母提起下午关于俩姐妹找工作的事情。
“刘叔、婶子,我琢磨了一下下午的事情。
这两个丫头都是我亲妹妹,我想帮她们在城里找个活儿干。
当然,这事儿不一定能成,我只是提前跟你们通个气儿,听听你们的意思。”
还没等刘父刘母开口,两个姑娘就已经欢天喜地地抱住苏廷的手臂摇个不停。
苏廷感觉双臂都被晃软了,赶忙抽出胳膊,毕竟刘父刘母还在一旁呢!